中子星合併3年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2021-02-15 星空天文

一個怪物的誕生。

中子星碰撞噴流的X射線餘暉想像圖。NASA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 / CI實驗室

還記得3年前,2017年8月17日發現的「千新星」嗎?轟動一時。那是人類首次觀測到中子星的合併,也是第一次採用「多信使」的方法,也就是同時通過引力波和多個頻段的電磁波,對同一個天文現象進行同步觀測。

一晃3年過去了,「千新星」的餘波已經退去,但是一直對此保持關注的天文學家卻發現,一樁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

這顆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的「千新星」在爆發後的6個月內已經逐漸黯淡下來,但是趨勢卻沒有繼續。

根據天文學家在1月14日第237屆美洲天文學會網絡會議上公布的消息,這顆「千新星」的X射線信號強度並沒有如理論預測的那樣迅速衰減,而是一直保持在了一個較高的水平。這讓研究人員大感意外。

目前天文學家正在安排新的觀測,以求獲得更多的信息。但在新的數據出來之前,人們只能推測這顆「千新星」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種可能是這種X射線是「千新星」爆發本身的餘暉,而非「千新星」碰撞過程中產生的噴流的餘暉。但是這種情況在理論上不應該發生,「千新星」爆發後,X射線強度應該在幾個月內迅速衰退。所以如果是這樣,那麼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一種從來沒有人看到過,在理論上也難以解釋的現象;意味著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全新的電磁波產生方式。但是這一假設成立的前提是,接下來我們能夠在射電波段上有所發現。

如果接下來我們在射電波段上沒有發現,而X射線信號依然保持現有強度,那麼可能的一種情形是,「千新星」爆發後形成的是一顆中子星,而且這顆中子星的質量大得難以想像。

3年前「千新星」爆發後天文學家根據兩顆中子星的原有質量和在碰撞後失去的質量推算出,合併後產生的天體質量在已知最大的中子星和最小的黑洞之間。但究竟是什麼是個謎。所以如果合併後產生的天體能夠持續產生X射線,那麼它就一定不是黑洞。

「千新星」爆發後形成的碎片雲(想像圖)。NASA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 / CI實驗室

星空天文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新華社重磅打造
《60萬米高空看中國》

60萬米高空撼人心魄的發現之旅

34個省份滄海桑田的宏闊變遷

70餘年中國人民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

200餘幅專題地圖與衛星影像的精美呈現

原價228,現價148


長按識別二維碼或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合併中子星的鍊金術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由兩個中子星合併而成的化學元素。潛在的機制稱為r過程(也稱為快速中子捕獲),被認為是大量比鐵重的元素的起源。這一發現為發生這種r過程的環境之謎提供了新的啟示。為了產生更重的原子,科學家懷疑將中子附著到已經存在的構件上的過程。這種機制的快速變體是所謂的r過程(r代表快速)或快速中子捕獲。當前,正在進行研究以確定哪些物體可能是發生該反應的部位。到目前為止,可能的候選者是罕見的超新星爆炸和稠密的恆星殘留物如雙中子星的合併。
  • 中子星合併後的1000天後 仍在發出X射線!令專家困惑不已
    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碰撞發生後大約9天,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天文臺接收到了X射線信號。根據天文學家對中子星的理解,它現在應該已經消失了。GW170817是地球上的三個引力波觀測站首次探測到的中子星合併事件。三大天文臺能夠在合併發生後的瞬間對合併的位置進行三角測量,使研究人員能夠將望遠鏡轉向太空,對這一事件進行仔細觀察。
  • 2017年引力波的中子星合併584天後,可見光也最終消失了!
    許多科學家認為2017年的中子星合併,被稱為GW170817,是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發現,這是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捕捉到兩顆中子星相撞。當中子星碰撞時,它們發射出比經典新星亮1000倍的千伏光,這是由於合併後形成的重元素造成。但正是這種亮度使得它的餘輝(由以接近光速飛行的噴流,撞擊周圍環境)如此難以測量。可以肯定的是,在合併大約100天後,餘輝非常微弱,只能用最靈敏的望遠鏡來捕捉它。
  • 中子星合併,是形成中子星還是坍塌成黑洞,我們能識別出來嗎?
    圖註:2019年4月25日,兩顆中子星合併產生伽馬射線爆發和大量重元素,然後產生中子星產物,然後坍塌成黑洞。2017年8月17日,發生了一個事件,永遠改變了我們看待宇宙的方式:被捕獲到一個距離僅1.3億光年的星系中兩顆中子合併。
  • 研究表明:中子星的合併,可以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如果我們半徑為70萬公裡的太陽是一顆中子星,那麼它的質量將被凝聚成半徑約為12公裡近乎完美的球體。當兩顆中子星碰撞並合併成一顆超大質量中子星時,新天體核心中的物質變得非常熱和緻密。根據物理計算,這些條件可能導致強子,如中子和質子,溶解到它們的夸克和膠子成分中,從而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 中子星合併產生的磁星發出光是經典千新星的10000倍
    由西北大學領導的天體物理學小組研究了用光、X射線、近紅外和無線電波所產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明亮爆炸之後,認為它有可能發現了磁星的誕生。研究人員認為,磁星是由兩個前所未有的中子星合併而成的。合併產生了一個燦爛的千新星事件,這是有史以來最明亮的一次,它的光終於在2020年5月22日到達地球。光首先是伽馬射線爆炸,稱為短伽馬射線爆炸。
  • 科學家發現最奇怪引力波信號:由比黑洞小但比最大中子星大的神秘...
    儘管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太過複雜,無法準確地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一信號帶來了更多奇怪觀測的希望。這一發現甚至預示著人們對所謂超新星的大規模恆星爆炸是如何發生的有了新認識。 「這是一個奇妙的事件,它將真正改變我們對黑洞和中子星形成的理解。」
  • 當你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吃下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這個事情只能在我們的大腦中實現,因為中子星上的物質可以一直保持狀態,是因為中子星強大的引力才能維持的脆弱平衡,如果離開中子星的引力範圍,那麼這勺物質就會崩潰,並且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假設,我們可以用勺子挖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並且把它吃下肚子,在這個過程中,這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會保持原樣。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來源:新浪科技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證實黑洞之間以及中子星之間會發生合併,他們正在期待首次觀測黑洞與中子星合併,這樣的碰撞事件有助於驗證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太空引力作用的最佳描述。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證實黑洞之間以及中子星之間會發生合併,他們正在期待首次觀測黑洞與中子星的合併,這樣的碰撞事件有助於驗證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太空引力作用的最佳描述。
  • 超新星爆炸比中子星合併產生更多黃金
    Daniel Siegel說,這一發現推翻了人們普遍的觀點,即這些元素大多來自中子星之間或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碰撞。該論文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Daniel Siegel的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膠原體的動力學,高齡星球的引力使它們內爆並形成黑洞。
  • 中子星相撞威力太大,還會產生引力波?
    此次事件不像第一次探測中子星合併的GW170817事件。在那次事件中,一系列的觀測都可以捕捉到中子星爆炸時周圍產生的物質,這些物質就是著名的千新星。所以,LIGO的利文斯通(Livingston)探測器是唯一一個記錄這次發生在2.9億光年到7.44億光年外的探測器——這個距離比發生在1.5億光年以外的首次中子星合併事件要遠得多。
  • 磁場是地球的3萬億倍,5%的中子星,會像電腦一樣發生「故障」!
    當中子星發生故障時,幾乎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只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屏幕是一個旋轉磁場,其大小是地球磁場的3萬億倍。中子星(曾經是巨大恆星的前身,其質量約為太陽的1.5倍,形成一個直徑約與曼哈頓一樣長的球體)總是令人困惑。但是,大約5%的中子星被認為是「小故障」,或者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突然旋轉得更快,然後減速到正常速度,這尤其奇怪。
  • 中子星合併產生數億高溫,萬物變黃金,不過另類爆炸制出更多黃金
    早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認為,重金屬元素由宇宙中最大一類事件製造,然後它們以接近光速速度分散到宇宙每個角落,於是地球上才會出現黃金和鉑金等重金屬元素。什麼樣事件才算是宇宙最大一類事件呢?科學家認為兩中子星合併才能算得上是宇宙大事件,因為兩中子星劇烈碰撞能產生數億度高溫、數萬個大氣壓,在這種極端環境中,任何物質都有可能被變成黃金。
  • 孕育太陽系的那次中子星碰撞到底發生在多久以前
    當中子星合併時,它們會向周圍噴出大量的物質,這些物質會演變成為恆星的一部分。現在,科學家們正試圖通過追蹤那些被拋出的原始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元素,來找到孕育我們太陽系的那次中子星碰撞。通過這種追蹤,他們認為那次中子星碰撞發生在我們太陽系誕生前一億年,距離其誕生地一千光年遠。 「這已經很近了。」
  • 除了中子星合併,超新星也能產生金元素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這些元素都是在超新星爆發或者是緻密星碰撞事件中被極其驚人的能量促使產生的。到了2017年,在觀測到了兩個中子星合併過程中重元素產生的證據後,這個理論也更加牢固。可是,就在科學家們自信找到終極答案的時候,一項新的研究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
  • 合併可能形成超磁性星
    為了了解合併恆星在其父恆星融合之後安定下來後是否真的會產生強大的磁場,Scheider和他的同事開發了3D計算機模擬成對的非磁性大質量恆星之間的合併,並跟蹤結果如何演化。時間。具體來說,他們分析了預計會導致合併星體的合併,每個融合對的質量都是太陽質量的17倍,這與距天蠍座地球約470光年的磁星Tau Scorpii相似。
  • 短伽瑪射線暴: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疑為中子星合併
    伽瑪射線暴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它們在 50 秒內釋出的能量相當於銀河系 200 年總輻射能量。最近天文學家在宇宙遙遠一端發現了新的短伽瑪射線暴餘暉,距離我們遠達 100 億光年,也就是說發生在大爆炸後僅 38 億年。
  • 中子星碰撞產生了一個微型黑洞
    令人難以置信的引力波事件給了我們碰撞中子星和碰撞中子星的圖片,這是一個天文上的禮物。看起來它給了我們另一項新的研究——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高質量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物體真正碰撞之前就開始了,所以當2017年8月GW170817發出信號時,世界各地所有可用的望遠鏡都轉向觀測1.3億光年之外發生的事情。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天文學家在X射線爆發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模式,它來自不超過16300光年遠的中子星系統。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可以產生不可預測的X射線,因為它們從伴星吸收物質,但方式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