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9月7日報導(記者林澤貴 通訊員 韓超 何東方 文/圖)9月5日,漳州長泰的林榮生特地約上幾個友人家庭,到廈門同安遊玩,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打卡同安褒美村彩紅楊基地。「夕陽西下,微風吹過,一大片彩紅楊五彩繽紛,讓鄉間的田野如夢如畫。」林榮生說,手機隨便一拍,都像一副詩畫。
近年來,同安褒美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多措並舉發展特色農業,引進近百畝被譽為「變色樹」的彩紅楊。春季紅色、夏季多彩、秋季金黃、冬季殘紅……「善變」的彩紅楊讓褒美村「紅」了,更鼓了村民的錢袋子。
看到前景 引進百畝彩紅楊
2017年下半年,褒美村村委會主任葉躍新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到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正在尋找彩紅楊種植基地合作對象。彼時,葉躍新也在思考村子如何轉型,便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彩紅楊樹葉一樹多色,四季不同,全年彩色,觀賞期長,是優良的園林美化、彩化的樹種,如果與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建設聯繫起來,市場前景一定不會差!」葉躍新說,他第一時間就聯繫了中環達,表達了合作意願。雙方一拍即合,在苗木專家的指導下,褒美村引進了近百畝彩紅楊苗木,並打造了一個集高端彩紅楊苗木種植銷售、引進培育、科研推廣為一體特色園區。
如今,從褒美村培育出的彩紅楊逐漸走向全國各地,裝點了人們的幸福生活。在前不久落幕的世界文旅產業博覽會上,褒美村培育的產品彩紅楊就讓業內人士大為驚豔。
先行先試 村民錢袋子鼓了
短短不到三年,參與種植的村民錢袋子都漸漸鼓了起來。葉躍新說,村裡原來多種植芋頭、茄子等蔬菜,每畝能創收萬把元就很不錯了,而種植彩紅楊周期短,易活易養,管護成本也低,收益卻達到20萬元,是原先種植蔬菜收入的十多倍。
「這只是初期的收益!」葉躍新說,彩紅楊苗木的售價跟它的直徑大小有關,按照不同生長期的苗木交錯培育出售,綜合收益會高很多。
褒美村村民葉車水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彩紅楊以其鮮豔的色彩和豐富的季相變化,在南方園林彩色樹種中獨樹一幟,填補了南方常年彩色樹種的空白,我覺得彩紅楊未來前景廣闊。」他說,他種植了十幾畝彩紅楊。
然而,剛引進項目時,葉躍新要讓村民拔掉此前種植的蔬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的努力下,褒美村與中環達採用「公司+合作社」模式合作共建:由村裡原先的合作社出土地,負責管理、養護;企業出種苗,負責技術、市場銷售,通過資金下村、人才下村、技術下村、市場下村,發展彩色苗木新興產業,為地方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產權公司佔七成,收益則七成給合作社!」劉清華說,這樣既保證了品牌,又確保了村民收益不減。
整合資源 打造範本推向全國
除了提高村民收入外,色澤豔麗動人的彩紅楊也吸引來了不少遊客。「自從種植了彩紅楊,來我們村遊玩、攝影的人越來越多!」葉躍新表示,下一步,褒美村計劃繼續擴大種植面積,依託彩紅楊項目,整合鄉村文旅資源,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打造一條鄉村特色旅遊動線,三年之內計劃把褒美村打造成適合觀光旅遊的彩紅楊網紅村。
據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清華介紹,彩紅楊是由美洲黑楊培育而來的新品種,是他們科研團隊經過10餘年的攻關取得專利,並於2015年獲得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彩紅楊不同於一般的楊樹,彩紅楊樹葉常年彩色,春季紅色、夏季彩色、秋季黃色、冬季殘紅,葉色還會隨陽光和地域的不同而變幻,色澤豔麗動人。而且,彩紅楊並不像想像中那樣嬌氣,國內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它不但種植適應性廣,而且無飛絮、不落花,既解決了楊樹飛絮環境汙染的問題,又不會對遊客健康造成影響,市場需求量大、效益好,前景廣闊。今年投洽會期間,彩紅楊項目也將參展並向全國推介。
責任編輯:郭怡希
來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