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正在深圳考察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柴火創客空間,體驗各位年輕「創客」的創意產品,並現場評價說:「創客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力,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2月,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3月,「創客」一詞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三個時間節點,在總理的親自「添柴」下,「創客」這個新鮮的名詞在中國迅速火了起來。何謂創客?百度詞條解釋:「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於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
創客一詞的火帶動了嗅覺分外靈敏、懷揣夢想的一大幫年輕人投身其中,用愛好和興趣來實現創業夢想。筆者以為,創客的興起有可能成為未來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支點。但同時,筆者感到創客一族能否走得遠、走得穩,還需要打好教育「地基」,這其中不能忽視基礎教育階段對孩子們創新能力的保護與鼓勵,如此,才能讓中國的未來誕生更多敢想敢幹的有志青年加入「創客」行列。
就筆者看來,現下基礎教育階段最該改革的是語文教學。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語文詞彙,每一個詞語要查近義詞、反義詞,就算字典上也是一對多的。但在實際教學和考試中,常常正確答案是唯一的,和標準答案稍有不同,一個大紅的叉叉便打消了孩子們的所有希望。另外,一篇文章要總結出個大意,各人理解不同,只要稍稍沾點邊的,筆者以為都不算錯,畢竟,孩子有孩子的視角,就算小了,也是他自己看到的。成人為什麼非要把自己的高度和想法強加給孩子們,扼殺他們自己的想像力呢?此類教育不一而足,最終拼的就是分數這唯一的砝碼。沒有哪個特殊的愛好和創新能力、發明能力能在各類選拔中被加以重視。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一個世紀前,偉大的思想家梁啓超先生以一篇《少年中國說》論述了少年之於國家民族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然而,今天,偏狹、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卻正無情地剝奪著孩子們想像的空間。
正如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所說的那樣,要讓學生敢於講話、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敢於很正常地去表達喜怒哀樂,讓學生在人際交往當中主動地去溝通交流等等。而不是牽強地非要將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對戀人、對友誼或者是模模糊糊的朦朧的這樣一種情緒情感,按照某種需要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等等高大上的思維聯繫起來,還要強迫我們的下一代接受這種可笑的解讀。
創新的基礎是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實現夢想的勇敢的心。而這一切都不是一紙文件的鼓勵倡導所能輕易實現的,這需要指引成長方向的教育機構、老師和教材,以及不盡相同的人才選拔尺度共同發力,從而塑造起孩子們的認知自信和創新思維,成年後他們才能敢於邁出創新的步伐!
總之,萬眾創新的號角已經吹響,希望它能傳遞給教育系統的決策者們,反思我們的過去,改革我們的現在,創造出一片供孩子們自由、舒暢呼吸的新的天空!(央廣網評論員 許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