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球每年至少有230萬人被蛇咬,其中許多人因此中毒死亡。而救治這些人的唯一藥物就是抗蛇毒血清。但抗蛇毒血清只能從蛇毒中提取,因此數量極小,並且由於各種原因,抗蛇毒血清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首先,血清要從蛇毒中提取,所以價格昂貴,難以普及。這裡有個對比,富裕的澳大利亞和貧窮的紐幾內亞島兩者鄰近,並且毒蛇都很多。兩個國家每年都有不少人需要血清的治療。但澳大利亞人用得起抗蛇毒血清,每年僅有2人死亡,而紐幾內亞島的居民因付不起昂貴的血清費用,每年約有1000人被蛇咬死。
其次,毒蛇有不同種類,抗蛇毒血清具有特異性,一種血清只對某個特定種類的蛇的蛇毒有效,而對其他種類的蛇的蛇毒要麼效果不大,要麼無效。例如抗蝮蛇毒血清只對蝮蛇毒有效,對其他種類的蛇毒效果不大。
第三,就算找到匹配的血清,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傳統的抗蛇毒血清還是一種強大的過敏源。血清能引起被注射者的過敏反應,輕則導致皮疹、瘙癢和發燒,重則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是死亡。
因為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每年約有13萬人死於蛇毒,還有另外的40萬人永久致殘。為此科學家開始研製新型的抗蛇毒血清。
人工合成抗蛇毒血清
目前在人工合成抗蛇毒血清方面,科學家已經取得一些不錯的成果。
一種是利用病毒製作的抗蛇毒血清。2018年,科學家們成功利用病毒製作出了合成抗蛇毒血清,這種合成抗毒血清專門針對非洲黑曼巴毒蛇的神經毒素。
製作過程大概是這樣的:科學家們先在培養皿的底部放置高質量的蛇毒,然後在蛇毒上面直接「鋪」一層由上百萬種能夠產生抗體的不同病毒組合而成的「毯子」,一段時間後,科學家們收集病毒們產生的抗體並用於使用。
合成抗蛇毒血清的優點在於成本相對較低,而且這種合成血清能夠中和黑曼巴毒液中的樹突毒素。科學家們已經在老鼠身上取得了成功。
另一種是能捕獲毒液的納米顆粒。同樣是2018年,另外一組科學家還研製出了一種能應用於多種蛇毒的抗蛇毒血清,這種血清是直徑小於100納米的納米顆粒。這種特殊的納米顆粒能接近並捕獲磷脂酶A2和三指毒素的蛋白質,磷脂酶A2和三指毒素是海蛇、黑頸蛇和死亡蝰蛇等蛇類的毒素。這些蛇的毒素能使皮膚大面積地起泡、壞死,劑量足夠的話能直接導致死亡。納米顆粒會與這些蛋白質糾纏在一起,並改變它們的結構,從而消除它們的毒性。
科學家們在中毒的實驗鼠身上注入納米顆粒,結果使皮膚細胞死亡的面積減少了80%左右。
納米顆粒比傳統的抗蛇毒血清更便宜,所以在未來將被推廣。
還有一種是能利用噬菌體來清除蛇毒。噬菌體是一種能夠直接利用細菌的遺傳物質進行大量自我複製,並且具有極高特異性的病毒。如有一種噬菌體叫做烈性噬菌體,它能利用宿主的遺傳物質無限自我複製,直至從宿主內部爆體而出,然後殺死宿主。正因為烈性噬菌體的這些特點,有科學家看上了它。目前有科學家正在想辦法培育出以蛇毒分子為靶子的變異烈性噬菌體。
蛇的DNA分析技術
由於傳統的血清具有特異性,所以醫生必須事先弄清楚傷者是被哪種蛇給咬了。然而往往醫生無法弄清楚傷者究竟是被哪種蛇給咬了,傷者沒看見或是無法描述是哪種蛇咬了他,這就導致醫生有很大概率用不對血清。
因此,就有科學家從這方面入手,試圖開發出一種蛇的DNA分析技術。通過這種技術,醫生只需要拿個棉籤直接在蛇的咬傷處取樣,就可以像法醫根據DNA數據識別罪犯那樣識別出「兇手蛇」,然後「對症下藥」。雖然這種技術成本也很低,不過目前這種技術還未成熟,它的推廣使用估計還得等一會兒。
如果以上這些技術將來都能夠投入使用,毫無疑問,會有更多的人從「蛇口」中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