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分子雞尾酒療法,有效抵抗多種致命蛇毒
研究團隊證明了一些經過2期臨床試驗的小分子藥物,能夠在體外廣泛中和不同毒蛇毒液。此外,他們利用小鼠活體中毒模型,發現聯合使用兩種小分子毒素抑制劑,能夠防止多種毒蛇毒素造成的小鼠死亡,表明這種毒素抑制劑聯用的雞尾酒療法,有望成為治療毒蛇咬傷的廣譜療法。
-
最新研究:食管鱗狀細胞癌對Theracurmin®和NQO1抑制劑聯合用藥...
多個細胞層面的基礎研究表明,薑黃素對多種癌種有抗腫瘤作用,其中包括肺癌,膠質母細胞瘤,結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食管癌。可是因為其不易溶的特性,導致其在動物實驗中沒有表現出很好的療效。商品化的薑黃素Theracurmin®(THC)含30%的薑黃素,薑黃素的存在形式為離散膠質微粒,當服用THC後,薑黃素可以很好的溶於血液中,從而發揮效果。
-
研究顯示:鱷魚血能抑制蛇毒中的關鍵毒素
鱷魚血能抑制蛇毒中的關鍵毒素新的研究表明,鱷魚的血液具有可能幫助其在被毒蛇咬傷後生存的特性。美國阿拉巴馬奧本大學的生物學家約翰·芬格說:"這可能會讓鱷魚在接觸到有毒的蝮蛇後不怕被咬。"芬格研究短吻鱷已有13年多了。這種爬行動物有時會吃毒蛇,他想知道鱷魚是如何生存的。他和同事決定測試鱷魚血清,這是一種包括蛋白質和抗體的血液成分。他們對噬魚蝮蛇、銅頭蛇和響尾蛇等蝮蛇毒液中存在的兩種成分的特性進行了研究:溶血毒素和蛇毒金屬蛋白酶。芬格在實驗室中將這些毒液成分添加到鱷魚血清中,然後將其與暴露於相同化學物質的小鼠血清的反應進行了比較。
-
男子對蛇毒免疫 揭秘蛇毒對人體的奇妙作用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8日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名科學愛好者稱自己已對蛇毒免疫,並希望通過這種大膽嘗試研製出能抵抗致命蛇毒的疫苗。據悉,他在自己身上做實驗,16年裡被蛇咬過160次。 37歲的蒂姆-弗雷德為了證明自己的蛇毒免疫理論,最近正用世界上最毒的兩條蛇在自己身上試驗,連續讓太攀毒蛇和黑曼巴蛇咬自己。而這兩種毒蛇的毒液分分鐘可以致命。
-
「神藥」二甲雙胍最新突破性研究進展
老藥新用 二甲雙胍或可保護1型糖尿病患者心臟健康近日,一項最新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一種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廉價藥物療法或可幫助1型糖尿病患者保護心臟健康;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的標準一線療法藥物,其可以幫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同時還能夠通過增加血管中幹細胞的數量來修復損傷的血細胞。
-
男子對蛇毒免疫 希望通過這種嘗試研製出能抵抗蛇毒疫苗
男子對蛇毒免疫 希望通過這種嘗試研製出能抵抗蛇毒疫苗時間:2016-01-26 19:24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國一男子對蛇毒免疫以身試毒16年被咬160次(組圖)-----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8日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名科學愛好者稱自己已對蛇毒免疫
-
蛇毒血凝酶位居促凝血止血藥用藥榜首
要知道,國外血源充分,可輸血,而國內血源不足,在外科手術經常發生「血荒」的態勢下,血凝酶已成為手術中不可缺少的藥物。隨著國家二胎政策推出,在「嬰兒潮」的推波助瀾下,促凝血止血藥市場更是得以迅猛發展。儘管在國內並無專利門檻的束縛,但因其生產工藝難度較大,且受到原料藥來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仿製藥物的開發仍不可能蜂擁而至,由此成為血凝酶市場擴容的「瓶頸」。凝血酶是由牛血或豬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經激活而得的無菌凍幹品;人凝血酶原複合物是用於治療先天性和獲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的藥物,凝血酶和人凝血酶原複合物市場的發展較為平穩。
-
mTOR激酶抑制劑聯合用藥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丁健課題組建立了mTOR激酶抑制劑的發現和研究平臺,在研究新mTOR抑制劑X-387的抗腫瘤作用機制(Biochem Pharmacol 2012;83:1183-94)同時,發現mTOR激酶抑制劑長時間作用後AKT活性能夠恢復,同時導致一系列受體酪氨酸激酶受體表達上調,成為限制mTOR激酶抑制劑抗腫瘤活性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聯合用藥成為克服這一缺陷的重要策略。
-
警惕|蛇毒血凝酶可致嚴重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症
,停用該藥後可恢復至正常。醫學領域一直是存在著很多未知和新知的過程,當傳統的知識不能解決時,則要多開拓思維,以便為病人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病人減少住院時間和經濟負擔,而且還可以為醫院為國家減少佔用醫療資源。
-
科學家如何利用聯合療法來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Leukemia上。:10.1016/j.ccell.2017.08.001近日,來自Francis Cric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用於治療心臟和血管問題的藥物或許能夠同化學療法聯合來治療成年人的惡性白血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ancer Cell上。
-
國際最新研究:血液置換可減輕小鼠中風症狀或促中風治療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使用從健康小鼠身上獲得的全血置換中風模型小鼠的血液,可以減輕後者的中風症狀。這一發現或能推動開發治療中風的方法。中風會造成血腦屏障的破壞,也會引起腦外的全身反應。
-
Cell:聯合用藥讓腫瘤免疫治療「如虎添翼」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幾種表觀遺傳治療藥物聯合使用,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能夠讓其更好地響應免疫療法,在人類的癌症細胞系和小鼠體內實現抗腫瘤反應。1聯合用藥的分子機理在一系列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研究了5-氮雜胞苷結合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entinostat、mocetinostat或givinostat(這三種抑制劑同時也是抗癌藥物)在人類癌細胞和非小細胞肺癌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
JCB:關閉錯誤基因或可逆轉血液癌症對類固醇藥物的抵抗
2017年1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為何有些血液癌症病人會抵抗癌症治療中所使用的類固醇藥物,比如地塞米松。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RUNX1基因的異常活性會干擾信號分子的作用從而引起癌細胞抵抗類固醇。該研究表明關閉該基因的藥物或可逆轉這類病人對藥物的抵抗。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上。RUNX家族基因能夠通過調節其他基因的活性幫助維持健康的血細胞生成過程。
-
2020年1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5.Cell:首次利用蛇幹細胞培育出分泌毒液的蛇毒腺類器官doi:10.1016/j.cell.2019.11.03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蛇幹細胞培養出可分泌功能性毒素的蛇毒腺的微型化組織。
-
分子「開關」能逆轉小鼠慢性炎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小鼠體內發現了一種分子「開關」——名為SIRT2的蛋白,它控制著引起身體慢性炎症的免疫機制。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最新研究有望帶來新方法,阻止甚至逆轉人類許多與老化有關的疾病。
-
Nature解讀:人類ENCODE計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和小鼠基因組...
2020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ODE,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是全球科學家們不斷努力進行的一項研究計劃,旨在理解人類基因組的功能,隨著這一計劃最新研究階段的完成,該計劃已經從人類和小鼠基因組中加入了數百萬個候選的DNA開關,這些DNA開關似乎能調節基因表達的時間和位點,
-
最新發現:KRAS突變陽性的NSCLC對 KRASi+PI3Ki聯合用藥敏感
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市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Sandra Misale研究團隊發現,KRAS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 NSCLC)PDX模型對KRASi+PI3Ki聯合用藥方案敏感,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8年10月在國際著名期刊《Clinnical Cancer Reserch》上發表。
-
中美合作最新研究:電針或可幫助緩解全身炎症
他們首先選取了在小鼠的腹部的「天樞」穴位點進行電針刺激。這個下針點與脾臟的神經環路有著密切聯繫,而脾臟又是免疫與炎症反應的主要器官之一。在15分鐘3毫安的電針後,小鼠被注射脂多糖。研究人員發現,接受了電針刺激的小鼠體內炎性因子比起那些沒有被治療的小鼠明顯低了不少,成活率也至少翻了一倍。
-
生物標誌物的識別如何幫助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多種指示疾病的生物標誌物,這對於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新型療法的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研究報導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該研究的領導者、日本神奈川北裡大學聯合醫學科學學院分子診斷部門的Yuichi Sato博士解釋道,"我們需要更好的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
-
臧敬五:天境生物與默沙東開展TJC4與KEYTRUDA聯合用藥研究
2019年9月23日, 上海——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境生物」),一家立足中國、面向全球聚焦於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療領域的創新型生物製藥公司,今日宣布與默沙東(美國新澤西州肯尼沃斯市)建立臨床研究合作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