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雞尾酒療法,有效抵抗多種致命蛇毒

2021-01-17 網易

  

  撰文 | Andy

  毒蛇咬傷是一種長期被忽視的熱帶疾病(NTD),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東南亞、大洋洲和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貧困農村社區,每年因毒蛇咬傷而死亡的人數相當於瘧疾患者的四分之一,造成高死亡率(約13.8萬/年)和高發病率(約40萬/年),但全球衛生組織忽視了這類熱帶疾病,導致在毒蛇咬傷管理、新療法的開發方面投資很少。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毒蛇咬傷重新列為重點疾病,之後,發表了一份全球規劃圖,概述了到2030年將因毒蛇咬傷導致的死亡和殘疾減半的目標。

  近日,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Nicholas R. Casewell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A therapeutic combination of two small molecule toxin inhibitors provides broad preclinical efficacy against viper snakebite 的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證明了一些經過2期臨床試驗的小分子藥物,能夠在體外廣泛中和不同毒蛇毒液。此外,他們利用小鼠活體中毒模型,發現聯合使用兩種小分子毒素抑制劑,能夠防止多種毒蛇毒素造成的小鼠死亡,表明這種毒素抑制劑聯用的雞尾酒療法,有望成為治療毒蛇咬傷的廣譜療法。

  

  毒蛇是毒液的主要來源,蛇毒是許多蛋白質和多肽的複雜混合物,但毒液成分的強大種間變異決定了在世界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抗蛇毒血清治療,導致了在臨床和經濟上的毒蛇咬傷管理的挑戰。目前抗蛇毒血清的治療方法,包括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由於產生的免疫球蛋白對生產中使用的毒液中的毒素具有特異性,通常抗蛇毒血清對不同種類的蛇毒效果有限

  目前抗蛇毒血清的限制有:(1)劑量效果差;(2)大劑量外源免疫球蛋白所致不良反應發生率高;(3)醫療機構靜脈注射;(4)依賴冷鏈運輸和儲存。

  據估計,75%的毒蛇咬傷死亡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地方。總之,這些局限性確立了一個緊迫和迫切的需求,開發出有效的、可負擔的藥物,院前治療是降低毒蛇咬傷死亡率和發病率的有效手段。

  

  全身毒蛇毒液的治療需要中和許多種類的血液毒素,這些毒素在醫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蛇類中存在不同分類,典型的包括Zn2+依賴性的蛇毒金屬蛋白酶、磷脂酶A2和蛇毒絲氨酸蛋白酶。

  總的來說,這三個酶系通常包含了毒蛇毒液蛋白中發現的60%的毒素,並結合在一起,主要作用是:(1)局部組織的破壞,往往導致壞死;(2)基底膜和細胞膜的退化導致溢出;(3)凝血因子的激活和分解導致凝血病的發生,後兩種效應往往最終導致危及生命的系統性出血。

  

  

  小分子毒素抑制劑作為以免疫球蛋白為基礎的毒蛇咬傷治療的潛在替代品受到了部分的關注,儘管最近結果表明,一些經二期臨床試驗的藥物可能具有治療前景。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pla2抑制劑Varespladib,它已被廣泛用於毒蛇咬傷的治療。然而,Varespladib和DMPS都有希望作為口服治療毒蛇咬傷的入院前療法,兩種藥物的功效仍可能受到限制,因為每一種毒液都只針對醫學上重要的蛇毒中的一種主要毒素。

  為了解決這一局限性,他們探索了小分子毒素抑制劑的聯合使用作為新的「廣譜」毒蛇咬傷療法的潛力。他們在新生小鼠模型中,svmp抑制劑Marimastat聯合pla2抑制劑Varespladib,可提供體內保護。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聯合使用小分子毒素抑制劑是未來開發治療毒蛇咬的入院前前療法的有前途的藥物

  研究主要結論:

  1. 毒液SVMP活性可通過擬肽抑制劑和金屬螯合劑來中和;

  2. 促凝毒液活性可被擬肽抑制劑和金屬螯合劑拮抗;

  3. 聯合抑制劑抑制不同的促凝血和抗凝血毒液毒素;

  4. 蛇毒SVSP活性可被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nafamostat減弱;

  5. 小分子毒素抑制劑作為單獨治療和聯合治療的臨床前療效;

  6. 混合抑制劑可以防止各種毒蛇毒液造成的致命傷害;

  7. 在毒蛇咬傷後給予marimastat和varespladib聯合用藥治療可廣泛預防毒液致死;

  儘管仍存在很多挑戰,但是這項研究證明了兩種已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的藥物,Marimastat和Varespladib的聯合使用,能夠廣譜治療多種毒蛇咬傷,防止蛇毒致死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還需要進一步臨床試驗驗證,如果這種聯合用藥療法能夠廣泛作為毒蛇咬傷患者的入院前治療,將大大減少世界上最致命而又被忽視的毒蛇咬傷致死的發生。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98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噬菌體雞尾酒療法可有效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足潰瘍感染
    研究配圖(來自: Flinders University )為了應對「超級細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然而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卻將目光瞄向了一種微小的病毒 —— 噬菌體。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命形式,但噬菌體卻是相當獨特的一種。
  • 我國學者:雞尾酒抗體療法對治療新冠有顯著效果
    11月21日,美國再生元製藥公司的「抗體雞尾酒療法」被美國FDA快速批准為緊急使用授權。國內研究該療法的曾強教授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雞尾酒抗體療法確實可以快速緩解和改善臨床症狀和各項指標,加速康復。此前,美國總統川普確診後,曾接受過美國再生元製藥公司的「抗體雞尾酒療法」,三天時間從重症轉為輕症,並被川普稱為是「遊戲規則改變者」、「比疫苗還好」。
  • 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
    來源:新華社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美國知名華裔學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 「雞尾酒」療法可有效保護動物,加快清除病毒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日前,再生元(Regeneron)公司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布了其抗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體「雞尾酒」療法,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新動物試驗結果。
  • 川普接受「雞尾酒」抗體療法和瑞德西韋治療方案,針對新冠肺炎...
    該療法稱 「雞尾酒療法」。 雞尾酒療法源自 20 世紀 90 年代末,是由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的針對愛滋病治療的方法。通過將多種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來抑制病情,因為藥物的配置方法和配置雞尾酒很相似,將多種藥物混合,用特殊的方法將其混合均勻,所以得以此名。 簡單的來說,該藥可以抓住病毒粒子然後中和病毒。
  • 科學家如何利用聯合療法來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想要開發出新型療法治療多種類型癌症,而在治療癌症的道路上,研究者們常常會將不同療法進行結合使用來治療癌症,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療效;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重磅級研究進行了整理,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們如何利用新型聯合療法來成功治療癌症。
  • ...雞尾酒療法促進人類多能幹細胞向肝細胞的分化 | Stem Cell...
  • 國際最新研究:聯合用藥可幫助小鼠抵抗多種蛇毒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藥物研究論文顯示,聯合使用兩種小分子毒素抑制劑能幫助小鼠對抗多種毒蛇的毒液。研究結果表明,聯合使用毒素抑制劑或有助於找到針對蛇咬傷的廣譜療法。該論文稱,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東南亞、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農村地區,蛇咬傷每年約造成13.8萬例死亡。
  • 醫學史上的12月31日: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愛滋病雞尾酒療法
    歷史上的今天即1996年12月31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華裔愛滋病研究專家何大一提出愛滋病新療法——雞尾酒療法。 到1996年中期,通過多種藥物聯合使用的方法,何大一將一批愛滋病病人的病毒被控制到了無法檢測的水平。 而這種通過三種或以上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來治療愛滋病以減少單一藥物的抗藥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複製的方法被何大一命名為「HAART」,即「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俗稱「雞尾酒療法」(取雞尾酒的混合飲品之意)。
  • 美國科學家開發兩個小分子FTO抑制劑,能抑制多種腫瘤
    美國科學家開發兩個小分子FTO抑制劑,能抑制多種腫瘤 2020-06-19 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以色列研發「雞尾酒」抗體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2020-10-20 10:18:38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0月18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找到應對新冠病毒的「雞尾酒」抗體藥物,它既可以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又可以幫助高危人群和抗疫前線人員預防感染。未來數月中,他們將對抗體藥物進行臨床試驗。
  • 川普用上的新冠神藥:抗體療法究竟是什麼?-虎嗅網
    相比之下,再生元的雞尾酒療法REGN-COV2卻不為大眾所熟知。這次因為川大總統服用首次破圈,進入公眾視野。業內人士都知道,再生元是全球最具創造力的製藥公司之一,是中和抗體雞尾酒療法的鼻祖,此前已有伊波拉抗體成功的先例。這也是為什麼其雞尾酒療法被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
  • 這兩天大出風頭的新冠神藥:再生元的抗體療法究竟是什麼
    相比之下,再生元的雞尾酒療法REGN-COV2卻不為大眾所熟知。這次因為川大總統服用首次破圈,進入公眾視野。業內人士都知道,再生元是全球最具創造力的製藥公司之一,是中和抗體雞尾酒療法的鼻祖,此前已有伊波拉抗體成功的先例。這也是為什麼其雞尾酒療法被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所謂雞尾酒療法,就是指多種藥物組成的聯合療法。
  • 中科院巴斯德所黃忠團隊等開發新冠抗體雞尾酒療法
    因此,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作為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在療法被寄予厚望。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可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雙抗體雞尾酒療法,基於冷凍電鏡高解析度結構解析及生化分析,闡明了2H2/3C1抗體的中和作用機制,首次捕捉到抗體觸發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三聚體通過逐步變構重排進而協同結合抗體的動態過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轉化價值。
  • Cell stem cell:小分子「雞尾酒」讓星形膠質細胞變身功能神經元
    2015年10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一組小分子「雞尾酒」能夠將人類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功能性神經元細胞 由人類星形膠質細胞轉化得到的神經元能夠在保持活性的狀態下存活超過5個月 化學物質誘導的重編程是通過表觀遺傳和轉錄調控介導的
  • 反義寡核苷酸療法似乎能有效治療多種類型的神經變性疾病
    亨廷頓氏症是由於患者機體中製造亨廷頓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誘發的一種疾病,這種突變會讓亨廷頓蛋白變大而且更易於積累,科學家們認為亨廷頓蛋白粘度的增加會促進亨廷頓患者腦細胞死亡,隨著疾病不斷進展,其就會慢慢影響患者的運動、學習、思維和情緒等多種機體行為。
  • 在多種疾病中抵抗氧化應激的潛在途徑
    針對這一聯繫,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能夠激活抗氧化反應的小分子,這是一種針對多種涉及氧化應激的疾病(如慢性腎臟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潛在療法。「這項研究表明,中央碳代謝與抗氧化反應之間存在明顯的相互影響,並為開發針對多種疾病的這些發現打開了大門,」 Scripps Research助理教授兼共同資深人士Luke Lairson博士說。該研究的作者。「我們開發的小分子以可逆的方式靶向糖酵解途徑,以激活抗氧化反應,這可能代表了開發藥物以開啟這種保護途徑的新策略。」
  • 此「酒」非彼酒, 「雞尾酒」治療愛滋病,快來瞧瞧吧~
    讓藥娃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愛滋病以及為愛滋病患者帶來希望的「雞尾酒療法」吧在感染初期,免疫系統與病毒殊死搏鬥頑強抵抗,感染者還不會出現病症。但隨著病毒的複製,其數量越來越多,攻勢越來越猛,大量的免疫細胞犧牲,最終會導致免疫系統逐漸崩潰。到時,甚至一個小小的發燒感冒都會要了患者的性命。HIV的另一個狡猾之處就是變異速度快。HIV屬於RNA病毒,RNA本身就不如雙鏈DNA穩定。
  • 恢復神經性聽力損失 小分子再生醫學療法初期臨床結果積極
    內耳中的感覺毛細胞能夠將聲波轉換成神經衝動,而人類的多種聽力缺陷都是其損傷和/或損失引起的。儘管能夠再生毛細胞的祖細胞仍存在並處於休眠狀態中,但自哺乳動物成年後,內耳毛細胞即使在損傷後也不會自發再生。對於慢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目前尚無批准的療法。
  • 港大袁國勇團隊:克立芝雞尾酒療法在新冠早期使用效果顯著
    在對127名患者進行的一項開放標籤隨機平行分配的臨床試驗中,86名患者接受了克立芝和廣譜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以及乙型幹擾素的三聯用藥,41名患者僅接受克立芝療法,他們開始用藥的時間中位數是症狀出現後的5天,聯合用藥組病毒轉陰的時間明顯好於對照組,兩組病毒轉陰時間的中位數分別為7天和12天,聯合用藥組的風險率為4.37。兩組的用藥的副作用相當,研究中沒有出現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