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鐵磁性氧化鐵可遠程傳輸數據處理速度比傳統技術快幾千倍

2021-01-08 華龍網

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已成功觀察到,絕緣反鐵磁體——反鐵磁性氧化鐵具有遠程傳輸數據的性能。反鐵磁體是一組磁性材料,擁有比傳統鐵磁部件更快的計算速度。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基於現有材料和半導體技術的常規裝置在運行時會過熱,導致速度達到極限,從而限制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反鐵磁性氧化鐵可解決這一問題。反鐵磁性氧化鐵是鐵鏽的主要成分,作為一種可以傳輸磁波的電絕緣材料,不會有電流通過產生過多熱量的不利影響。德國美因茨大學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挪威量子自旋電子中心的物理學家合作,通過實驗證明,用反鐵磁性氧化鐵生產的計算機部件,具有較少的能量損失和減少廢熱產生,對信息傳輸大有用途,而且非常廉價。

科學家發現,當電流通過一種帶有鉑絲的反鐵磁性絕緣體時,電流能量會從鉑轉移到氧化鐵中,從而形成所謂的磁子。藉助磁子可實現計算部件長距離傳輸信息。

由於產生的熱量較少,部件可以做得更小,同時增加了信息密度。作為磁性材料的最大群體,反鐵磁體具有一些優於鐵基或鎳基等常用金屬磁性部件的顯著特點,例如對外部磁場穩定且不敏感,這是未來數據存儲系統的關鍵要求。此外,反鐵磁體部件的工作速度比傳統技術快幾千倍,處理速度可達每秒1兆以上,比傳統技術效率提高很多。

美因茨大學物理學博士勒博隆稱,「結果表明反鐵磁體可用於替代目前使用的常規部件」,並認為距離基於反鐵磁體的快速處理器出現已經不遙遠了。(記者 顧鋼)

相關焦點

  • 反鐵磁性氧化鐵可遠程傳輸數據,比傳統技術快幾千倍
    科技日報記者 顧鋼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已成功觀察到,絕緣反鐵磁體——反鐵磁性氧化鐵具有遠程傳輸數據的性能。反鐵磁體是一組磁性材料,擁有比傳統鐵磁部件更快的計算速度。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 反鐵磁性氧化鐵可遠程傳輸數據
    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已成功觀察到,絕緣反鐵磁體——反鐵磁性氧化鐵具有遠程傳輸數據的性能。反鐵磁體是一組磁性材料,擁有比傳統鐵磁部件更快的計算速度。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基於現有材料和半導體技術的常規裝置在運行時會過熱,導致速度達到極限,從而限制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反鐵磁性氧化鐵可解決這一問題。反鐵磁性氧化鐵是鐵鏽的主要成分,作為一種可以傳輸磁波的電絕緣材料,不會有電流通過產生過多熱量的不利影響。
  • 傳輸數據快幾千倍
    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已成功觀察到,絕緣反鐵磁體——反鐵磁性氧化鐵具有遠程傳輸數據的性能。反鐵磁體是一組磁性材料,擁有比傳統鐵磁部件更快的計算速度。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其實,反鐵磁性氧化鐵是鐵鏽的主要成分,作為一種可以傳輸磁波的電絕緣材料,不會有電流通過產生過多熱量的不利影響。
  • 電燈泡也可以傳輸數據?比Wi-Fi快100倍的新技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28日報導,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家公司近日測試了一種利用可見光來傳輸數據的新型技術Li-Fi。該技術的傳輸速度比以無線電為媒介的Wi-Fi要快100倍,其網絡傳輸速度可達1G/秒。要實現Li-Fi傳輸數據僅需藉助於一個穩定光源,如傳統的發光二極體、網絡連接和光檢器等。
  • 新器件|歐洲高校聯合探索反鐵磁性氧化鐵中的長距離信息傳輸性能,可以減少器件產生多餘熱量
    德國美因茨大學(JGU)的物理學家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理論家和挪威挪威科技大學(NTNU)的量子自旋電子學中心(QuSpin)合作,展示了反鐵磁性氧化鐵這是生鏽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廉價且有前景的材料,可以以更高的速度以低過量的熱量傳輸信息。科學家們成功地觀察了被稱為反鐵磁體的磁性材料組中的第一次信息長距離傳輸。這些材料可以比現有器件更快地實現計算速度。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科學雜誌上。
  • 再快1千倍!反鐵磁性材料,在提高電子設備的速度方面很有潛力!
    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在測量和控制氧化鎳中的自旋方面進行了新嘗試,著眼於提高電子設備的速度和存儲容量。其研究論文《反鐵磁性Pt/NiO異質結構中自旋-扭矩轉換的自旋Seebeck成像》發表在《物理評論X》期刊上。研究作者Greg Fuchs是應用和工程物理學副教授,其專業之一是自旋電子學--研究自旋(一種可以記錄信息的角動量):控制電子的磁性。
  • 比5G最高快100倍!浙江青年學者提出實現 6G 的關鍵技術
    以 1G 和 5G 的對比為例,數據傳輸速率提高了幾千倍,而通信中的無線電磁波頻率也在不斷提高。因此近年來,業界對於太赫茲晶片的探索越來越多。而太赫茲晶片的優點在於,可以把電子晶片的頻率,提高到太赫茲頻段。
  • 讓摩爾定律在光纜中延續:新技術提升 10 倍數據傳輸速度
    讓摩爾定律在光纜中延續:新技術提升 10 倍數據傳輸速度 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光纜問世以來,新技術革新使得平均每過 4 年其傳輸速度就會提升 10 倍,但近幾年我們似乎遇到了瓶頸
  • 比谷歌光纖快 1000 倍:諾基亞新技術每秒傳輸 1TB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隨著技術的發展,數據傳輸速度也在不斷暴漲。近日,諾基亞貝爾實驗室、德國T-Labs和慕尼黑工業大學共同推出了新的數據傳輸技術,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新技術可以釋放光纖網絡的最大潛力想知道其速度到底多快,我們可以拿谷歌光纖來當參照物。
  • 速來圍觀 廢水氧化處理技術的原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氧化技術近年來,氧化技術處理廢水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廢水的氧化技術主要是運用超臨界水氧化、光催化氧化、無毒藥荊催化氧化、電化學氧化、化學氧化與生物氧化相結合等手段處理廢水的技術。1、無毒藥劑催化氧化技術 採用無毒藥劑催化氧化處理有機廢水,尤其是處理有毒有害、難於生物降解的有機汙染物,是當前水處理技術研究的熱點課題。
  • 6G 網絡傳輸有望匹配人腦計算速度,遠程操控機器人成為可能
    在最近的一篇 IEEE 論文中,通信技術研究組織 NYU WIRELESS 公司的研究員 Ted Rappaport 博士及其同事提出了一項有意思的應用場景。該團隊表示,5G 使用了 30 至 300 GHz 的毫米波波段,但即便如此,5G 網絡能夠提供的傳輸速度也無法突破 100Gbps。
  • BLE遠程功能可實現20英裡的信號傳輸
    然而傳統藍牙具有傳輸限制,因為beacon之間的距離是以米為單位,而不是千米。有源RFID也有傳輸限制。公司提供RFID等基於物聯網的技術,但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現成可用系統存在缺陷。因此,使用現成的技術並不能始終滿足客戶的需求。對於有挑戰性的困難,他們選擇自己開發。最近公司開發出的這種傳輸設備,利用BLE 5.0的特性遠程定位人或物。
  • 汙水處理技術篇:廢水處理的實用高級氧化技術
    倍。由於氟有汙染,因此開發以羥基自由基為氧化劑的高級氧化技術,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最合適的,它不僅氧化力強,反應速度快(鏈式反應),而且無汙染,是最佳的綠色氧化劑或綠色的氧化技術。2.(2)反應時問短、反應速度快,且過程可以控制、無選擇性,能將多種有機汙染物全部降解。它的缺點是:(1)處理過程有的過於複雜、處理費用普遍偏高、氧化劑消耗大,碳酸根離子及懸浮固體對反應有幹擾。(2)僅適用於高濃度、小流量的廢水的處理,低濃度、大流量的廢水應用難。3.
  • 破紀錄 多芯光纖數據傳輸速度每秒255TB
    據外媒報導,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和中佛羅裡達大學的科研人員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光纖,可以在一秒內傳輸255TB的數據,差不多是5000張DVD的容量。破紀錄 多芯光纖數據傳輸速度每秒255TB(圖片來自Yahoo)    目前,人們普遍使用的光纜速度極限是
  • 下一代信息存儲材料——反鐵磁材料
    由於技術的不斷更新,基於矽的傳統電子技術正快速接近其極限,例如物理特性的極限。自旋電子學以及反鐵磁材料都是可替代方案,它們可以在相同空間內存儲兩倍多的信息。文︱蘇嵐目前,越來越多的信息需要存儲,但終端設備卻越來越小。
  • 詳解高功率光纖雷射器遠程焊接技術
    大量研究數據表明,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有許多優勢,例如:  電光轉換率高  極佳的光束質量  使用壽命長,因此運行成本相對較低  通過光纖傳輸的雷射光束更具靈活性  對多數金屬薄板的吸收係數高  設計緊湊,便於移動  如圖4所示,一個配有高功率光纖雷射器的
  • 新型光纖傳輸速度達255TB/s 是傳統光纖的21倍
    為了能夠傳輸更多的數據,運用光纖通訊無疑是很好的選擇。近日,科學家成功地研製出一種新型光纖,每秒的數據傳輸率可達255TB,比目前商業光纖的帶寬效率高出21倍。  與普通商業光纖中只有1條核心可供傳遞信號不同,這種新型光纖擁有7條不同的核心,這就好比將一條1車道的道路改造成了7車道。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在這種光纖中引入了兩條額外的垂直信道用於數據傳輸。
  • 汙水處理技術篇:光化學氧化技術應用於印染廢水處理
    北極星環保網訊:近年來印染行業技術革新日新月異,普遍採用鹼減量工藝,人工合成聚乙烯醇(PVA)漿料和各種難降解、抗氧化的助劑大量使用,印染廢水有機物濃度大幅上升,可生化性進一步變差,使得原先可以達到處理要求的傳統二級處理工藝處理效果削弱,難以達標排放。
  • 光纖通信的傳輸速度為何能如此之快?
    這是我國光纖通信傳輸創下的最新紀錄。前不久,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實現1.06Pbit/s超大容量單模多芯光纖光傳輸系統實驗,其傳輸容量是目前商用單模光纖傳輸系統最大容量的10倍。那麼,光纖通信的傳輸速度為何能如此之快?光纖通信又是什麼?相比其他通信手段,它的優勢和短板是什麼?
  • COD深度處理-Fenton流體化床高級氧化處理技術
    5.傳統Fenton法改良  針對汙泥含量高的缺點,臺灣工研院陸續開發了改良式低汙泥的廢水高級氧化處理技術,其中之一就是流體化床-Fenton法。  (一)流體化床-Fenton法  原理:利用0.2~0.5mm矽砂擔體在結晶槽中作為結晶核種,將要處理的廢水及添加藥劑由反應池底部進入並向上流動。而反應槽外接有一回流水迴路,用以調整進流水過飽和度及達到擔體上流速度,使待處理的無機離子於矽砂擔體表面形成穩態結晶體,當晶體粒徑達1~2mm後,排出槽外進行回收再利用或達到廢棄物減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