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正常生活現象,都符合一個數學規律:Logα(n+1)-Logα(n)

2021-01-11 土土土衣食住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圖書館,如果你有經常去圖書館的習慣,我相信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規律,那就是:不管你看哪一本書,哪一類書,只要是被人翻過的,它總是前面那幾頁被翻得特別舊破爛,而後面的總是那麼新;這就像你的電腦鍵盤,總是有那麼幾個鍵是特別容易壞的那樣,比如:「Ctrl」、「A」、「C」、「V」、「空格」這幾個按鍵特別容易被磨損按壞,而其他按鍵則像跟剛新買的一樣嶄新光亮這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如果我告訴你這種現象,即使是放到生活中去看,你會發現這一切正常的生活現象(或者說是「自然現象」),都符合一個數學規律:Logα(n+1)-Logα(n),你信嗎?別急,咱們下面一起來慢慢探索研究一下,你會看到在生活中的一切正常現象,都是符合這個數學規律的。

假設,我告訴你一個密碼,這是有關數字的規律,你剛開始聽說它時,可能會不以為意。然後,你會開始反覆地看到它,它在我們紛亂的世界中無處不在,我們卻對它視而不見,比如:股市,街道地址門牌號,今天早上看報紙時所看到的數字……每一條線索都讓你更靠近一步,你最終可能會發狂!也可能會解開一個關於人類社會的,無比龐大、深奧和強而有力的秘密,以至於許多跟數字有關的機構(比如銀行)對此諱莫如深!你根本就無法想像,或者是難以想像,這個秘密到底有多深!為什麼?

當然,關於這個現象,不是我們今天才發現的,早在19世紀以前,早就有人發現了這個規律。事情是這樣子的,一位名叫「西蒙紐康」的天文學家,因為在研究天體的時候總是要用到一些複雜的計算,他每天幹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查對數表」(以前沒有計算器也沒有計算機),當他查對數表的時候,他留意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現象:如果你翻看書的前幾頁,你可以看到它們都被翻舊了,再看看後面的書頁,就遠沒有那麼舊了(甚至是嶄新的),這個說明不了什麼,是吧?但是他又翻了另外一本書,發現了同樣的事情,他又看了一本,接二連三不斷地翻閱,每次都是前幾頁會被翻得很舊,後面的書頁卻都跟新的一樣!

紐康意外發現的是揭露我們周圍世界,一個深奧而神秘秩序的第一條線索,這可能出現在你最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中,或者是你最愛的歌曲中,甚至是人的心率跳動等等……你一旦看見了它,就再也揮之不去,它無處不在……當然,這是後話了!

我們看看第二條線索……

公司的稅務、常用對數表……

一般的納稅人鮮少會關心那些錯綜複雜的計算機系統,一般的存款儲戶也很少會關心那些錯綜複雜的計算機系統,那裡有一個非常有規律的「數據磁帶」,以及錯誤的「數據磁帶」……很多人在扣除了保險支付等費用後,這裡面也藏著一個非常特別的數字規律,但很多人對此都沒有真正關注和留意過這個數字規律。

這一切的緣起是一個在全世界都在瘋傳的一個「神話」:那就是全世界範圍內,把「紐康」的發現,變成了揭穿各種欺詐的秘密手段工具,通過利用這個神秘的規律,只要通過掃一眼你所提供的任何數據表(比如稅表),就可以神奇地判斷出你是否在撒謊。這是真的嗎?這有可能嗎?如果有,這是怎麼回事?

總之,這個規律它有一個名字叫做:本福特定律。

在紐康發現這件事的大約50年之後,一個名叫弗蘭克本福特的工程師也發現了這個數學規律,所以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也記住了這個數學規律的名字「本福特定律」: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堆數據中,以1為第一個數的概率約為總數的30%,接近預期值1/9的3倍。一般來說,數字越大,出現前幾個數字的概率就越低,它可以用來檢查各種數據是否是假的。

當然了,我們根本不在乎是誰,在何時發現了它,或者它叫什麼名字,我們只想知道它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於是,我們找了許多數學專家來解釋……

一個序列如果是等分的,我們就說是等分布的「1」的模數;更明確地說,你可以選擇「0」到「1」的任何子區間;那平均來說,它的長度就是區間裡出現的頻率,這在用「本福特定律」驗證時非常重要;那麼,「n」乘以「β」是等分布的「1」的模數,我們可以將其寫為……所以,可以選擇一個半隨機的無理數,我們取兩邊的對數,然後是「Χ」的對數……我們來量化一下,去掉整數部分……斐波納契數……對數……斐波納契數是介於……那麼,我們可以看到,介值……

好吧,反正我是一句也沒聽懂,一句也沒看明白!此時此刻,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是和我一樣的心情?關於這個數學規律,我們只需要一個近似「白痴簡化版」的解釋,而不是一堆「又長又臭又看不懂」的「科學解釋」,對吧?

簡單來說吧,比如說,試想一下,你有一大堆隨機的數字,從「1」到「99999999」之間的任何數字,現在你從這堆隨機的數字中隨意抽出一個……

這個數字的第一位數是什麼?

它的開頭是什麼?

既然是隨機的數字,答案應該是隨機的,對吧?可能是「1」,可能是「2」,可能是「3」,可能是「4」,可能是「5」,可能是「6」,可能是「7」,可能是「8」,可能是「9」,誰知道呢,都同樣有可能,是吧?

但結果,並不是這麼回事!

如果說,當告訴你,這個世界上以「1」開頭的數字,比「2」開頭的數字多,你會信嗎?不僅如此,在這個世界上,大約30%的數字都是以「1」開頭的,大概有17%的是以「2」開頭的,你會信嗎?當你剛發現的時候,你會臥在槽上想:「喂!等一下,這也太扯了吧!」

沒事,慢慢捋一下,就會發現這的確就是這樣!

我們從一大堆數字開始,這基本上可以是任何數字,比如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市場的蔬菜價格表、水電費清單、購物清單、或者是任何商品的價格表等等……不管是什麼,如果你把這些數字,除了第一位數之外的部分都去掉之後……

它們一般都會符合一個規律:「1」的數量,會比「2」多;「2」的數量,會比「3」多;「3」的數量,會比「4」多……以此類推。

那麼,問題來了,這並不是「多一點點」,而是「多很多」,而且多出的比例是特定的,它很有規律!大約30%的數字是以「1」開頭,少於5%的數字會以「9」開頭……用圖示意就是這個平滑的曲線……

曲線會像上圖這樣呈對數遞減!

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沒事,我們繼續再做一個實驗!我們可以大量去收集任何有數據的東西,不管是從報紙上看到的數字,還是什麼報表出現的數字,甚至是氣溫的數據等等,全部隨機拿來,統統都隨機拿來做一個統計……最終,你會發現,大約30%的數字都是以「1」開頭的,大約17%的數字都是以「2」開頭!

天啊!怎麼會這樣?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自然的規律在裡頭?如果說,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數字,都符合這一規律的話,那麼很多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

許多公司做假帳,雖然表面看起來很好看,但是如果利用這個數學規律來做一個詳細的統計,那麼一眼就能看出這家公司在做假帳。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這兩條曲線它們之間的區別:正常的曲線應該是光滑的,而異常的曲線就是波動曲折的,總能看出一些端倪!

如果說,這只是幾個特殊個案的話,那麼在生活中的其他現象,也同樣出現這樣的數學規律,這個你怎麼講?

比如說,我們經常聽的那些音樂,某一首音樂的樂譜也是符合這樣的數學規律!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如果說我們找一些搞怪的音樂來做實驗統計,顯得有點荒謬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找一些大師的作品,正常一點的音樂作品來做一個數學統計實驗。比如說,像貝多芬、巴赫、舒伯特等大師的音樂作品,它們裡面所固有的模式也符合這個數學規律。

我們可以選取一些樂章,然後測量每一個音符,在整篇樂章裡出現的總時長,計算出來的每個音符的時長,然後觀察第一位數……奇蹟出現了!

在音樂界,還有一種說法:所有的樂譜,如果都是朝著這個「樂譜規律」去創作,那麼創作出來的歌曲都非常好聽、悅耳。不信,你找一下黃家驅的《光輝歲月》、《真的愛你》、《海闊天空》,又或者是早期那些著名的音樂家創作出來的經典作品,更甚至是把近三四十年內比較著名的音樂作品,比如樸樹的《曾經的你》等等,無不都是符合這樣的數學規律!

如果用在音樂,還不足以說明這個現象的規律性的話,我們甚至可以拿一些體育運動的數據來做一個統計,也符合這個數學規律,比如羽毛球的擊球數、板球擊球手的得分次數、美式足球觸地得分的次數、英式足球每次攔截前的傳球次數、籃球在投中籃筐前的傳球次數,例子無窮無盡,數不勝數……

體育運動通常取決於,運動員在一瞬間做出的決定,我應該是射門還是傳球?而我們也一直做著這樣的決定,這種數學規律也符合我們普通大眾嗎?答案是:肯定的!哪怕是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懶人,他的任何正常的生活現象,都符合這個數學規律!

城市的人口也符合這個數學規律。當我們把所有的城市綜合起來,按照前面的那樣重複做一個數學統計,它也是符合這個數學規律的。1線城市的人口、2線城市的人口、3線城市的人口、4線城市的人口、5線城市的人口、6線城市的人口、7線城市的人口、8線城市的人口、9線城市的人口……它們各自的人均收入,它們各自的生活水平,它們各自的平均工資水平,它們各自的任何數據,都符合這個數學規律

就連每個地方的法律案件,都是符合這個數學規律!

甚至是「生老病死」,也符合這個數學規律!

我們所有生活所出現的種種現象,都完美地符合這麼一個數學公式:Logα(n+1)-Logα(n)!

就連網際網路上的社交活動,也是符合這個數學規律……

利用這個數學規律,甚至可以判斷出你發在網際網路上的圖片、視頻,只要把這些像素轉換成數字來做一個數學統計,都可以因此而辨別出真假!

現在,很多地質學家,都在使用這個數學規律,來判斷和預測,地球的天氣變化,火山噴發、地質運動等等,利用這個數學規律來做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

火山噴發

颱風預測

天體研究

總之,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所發生的,任何一切自然現象,都符合這個數學規律:Logα(n+1)-Logα(n)!

這種數學規律,在整個宇宙當中,真的是「無處不在」!

相關焦點

  • 時間複雜度中的log(n)底數是多少?
    其實這裡的底數對於研究程序運行效率不重要,寫代碼時要考慮的是數據規模n對程序運行效率的影響,常數部分則忽略,同樣的,如果不同時間複雜度的倍數關係為常數,那也可以近似認為兩者為同一量級的時間複雜度。現在來看看為什麼底數具體為多少不重要?
  • 對數log與指數函數的反函數
    如: ㏑(-5)=㏑[(-1)*5]=㏑(-1)+㏑5     =iπ+㏑5.而事實上,當θ=(2k+1)π時(k∈Z),e^[(2k+1)πi]+1=0,這樣,㏑(-1)的具有周期性的多個值,㏑(-1)=(2k+1)πi。這樣,任意一個負數的自然對數都具有周期性的多個值。例如:㏑(-5)=(2k+1)πi+㏑5。
  • MySQL如何計算統計redo log大小
    在MySQL的information_schema.global_status或performance_schema.global_status中有個伺服器狀態變量(Server Status Variables)Innodb_os_log_written,它記錄了Innodb的重做日誌(redo log)的生成量,它記錄寫入InnoDB重做日誌文件的字節數,它是一個累積值。
  • 高中物理:α衰變、β衰變規律對照表
    1、α衰變、β衰變規律對照表衰變類型α衰變β衰變衰變方程
  • 第十一課python來寫串口助手-log的自動保存
    1、我們串口助手篇終於到第十一課了,估計還有1-2篇就可以完結這個系列,我們下一個系列就來做USB,當年我想做USB的通訊編程,結果沒有什麼入門的方法,自己慢慢摸索完成的,既然開了串口的系列,那就把USB系列做成第二個系列,敬請期待。
  • JavaScript用Math.log()計算一個數的自然對數
    1. 基本概念Math.log()方法用於求一個數的自然對數,自然對數就是以自然常數e為底的對數,在數學上常簡單表示為ln(x)。它的語法形式如下所示:Math.log(x);參數x就是要計算它的自然對數的那個數,即Math.log(x) = ln(x)。因此參數x應該是一個數字,即x的類型應該為Number。如果你傳遞的x不是Number類型的,那麼它會被自動轉換為Number類型。
  • 人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使用說明
    人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使用說明  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於測定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的含量。  實驗原理:  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水平。
  • 指數平滑法中,平滑常數α定多少?給你確定平滑係數α的5個方法
    平滑係數α取值範圍在0~1之間(即0<α<1),平滑係數α最佳取值的總原則:通過平滑係數α的值,進行指數平滑預測出來的預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平均誤差最小。一、經驗判斷法。經驗判斷法是最簡單粗暴的平滑係數確定方法。所謂的經驗判斷法,就是憑預測人員的經驗和主觀判斷,選取一個合適α值。
  • 你都知道log in是什麼意思嗎?
    英語單詞log是一個四級詞彙,可以理解為日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log的用法。首先,我們看一下log做名詞的用法。1、I set the log on the ground and shaved off the bark 我將原木放到了地上,刨掉了樹皮。
  • 斐波那契數列的n種方法
    ; 2){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2.循環function fibonacci(n) { let num1 = 1; let num2 = 1; let sum = num2; for(let n = 0; n <
  • Nature:第一種α-N-甲基轉移酶被發現
    人們對其功能知之甚少,儘管在一個例子(即「Ran鳥嘌呤核甙酸-交換因子RCC1」)中甲基化是其與染色質結合所必需的。30多年前曾有人提出,也許存在一種真核α-N-specific甲基轉移酶,而現在這樣一種酶已在HeLa細胞中被發現。Schaner等人描述了第一種已知的α-N-甲基轉移酶,名叫「N-terminal RCC1甲基轉移酶」 (NRMT)。
  • Log on
    外電報導如下:Microsoft Corp. unveiled a new array of keyboard and mice, with some featuring built-in fingerprint readers to make it easier for users to log on to personal computers and Web sites.
  • 編程中的數學公式 —— Log
    作為已經畢業多年的老同志來說,工資上繳了媳婦,而數學則還給了老師。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在大家計算時間複雜度和空間複雜度的時候,經常出現一個數學公式 Log。Log 對數在數學中,「對數」是對求冪的逆運算,正如除法是乘法的倒數,反之亦然。
  • 高考倒計時,再讀指數函數,不要錯過這塊必考分數 - 吳國平數學教育
    因此,如果你想要在高考數學中拿下指數函數知識點和題型的分數,那麼就必須從以上這幾個方面去掌握此類函數。指數函數是高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與對數、對數函數等有著密切聯繫,對高等數學的學習也起到幫助作用。指數函數作為高考數學必考內容之一,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
  • 【數學】對數函數
    17世紀正處於數學發展史的第三時期-變量數學時期。到今天依舊帶著17世紀溫度的羊皮紙留下了複雜的圖形和對數方程。這也說明了當時指數函數還並沒有出現。17世紀的歐洲,由於航海和天文學的發展,計算越來越複雜,處理的的數字也越來越大。為了回應這個時代的呼應,對數作為計算工具被納皮爾發明。
  • 【論著】高脂飲食幹預父代C57BL/6小鼠對雄性子代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活化受體γ輔助活化因子1α啟動子甲基化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高脂飲食幹預的父代C57BL/6小鼠對其子代小鼠由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及糖代謝異常的易感性及子代小鼠骨骼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活化受體γ輔助活化因子1α (Pgc-1α)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狀態,探討父系高脂飲食引起的跨代遺傳現象及其機制。
  • 先有log後有天:富士X-H1新F-log到底神奇在哪?
    但我們都知道,能拍與是否拍得專業、像樣,是完全兩回事。單反和微單產品線裡,也會出現了和靜態向相對的「視頻向」相機,而能否稱得上專業,也就看能否支持log格式視頻的拍攝了。到底什麼是log視頻?它和普通拍攝的視頻區別很大?我們馬上就用富士最新產品X-H1來探究一下!
  • 根據早期HBsAg水平適當延長聚乙二醇幹擾素α的治療療程
    PEG IFNα單藥治療初治HBeAg陰性慢B肝所有患者中位基線HBV DNA為5.20 log copies/mL。其中14.81%(12/81)的患者獲得HBsAg清除且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24.69%(20/81)的患者獲得HBsAg< 100 IU/mL,其餘49例患者為應答不佳組。95.06%(77/81)的患者獲得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所有患者無肝臟失代償和肝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