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迎新緊張的心情依然難以平復。
從8月起,在天安門西北約10公裡的海澱車道溝,張迎新和夥伴們在這裡緊盯著眼前的一塊塊電腦屏幕,上面是一幅幅最新的衛星雲團、氣壓監測圖、風力風向圖……討論會商、形成意見、快速籤發,一份份氣象專報以小時為間隔從這裡發出去,提供北京相關地區的最新天氣預報,準確率近乎百分之百。
這支預報團隊由來自中央氣象臺、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等單位和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氣象部門的資深專家組成。他們齊聚北京市氣象臺,就是為了精準提供首都地區的氣象產品,服務保障國慶相關活動順利進行。
在國慶前7天,對於國慶當天是否會出現低能見度和降雨天氣,張迎新和夥伴們進行了一番「爭論」。因為大家都非常較真,拿出了各種氣象參數和預報模型,每個人都說得很有道理。在不斷「爭論」中,大家意見逐步趨於統一:國慶當天,北京城區的天氣以晴到多云為主,降雨概率不大,白天時段可能會有些曬。
「這個意見很重要,我們會提交給相關部門。按照現在的分析,幾十萬參與慶祝活動的市民不需要帶雨衣,做好防暑防曬,充分享受慶祝的喜慶氛圍。」張迎新說,最新的預報結論會及時提交,並向社會發布。
張迎新說,9月底10月初,出現過降雨、霧霾、高溫等極端天氣。要精準做好這段時間的天氣預報,難度不小。「通常來說,時間越臨近,預報越準確。對我們的要求是時效越長越好,預報越準越好,看似是矛盾的,但一定要努力實現,因為這樣就能給籌備慶祝活動的各部門留出充分的準備時間。」張迎新說,所有參與氣象保障服務的專家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領。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張航 饒強 攝
流程編輯 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