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篤志|福建農林大學張重義教授為農學院師生做報告

2021-02-13 河南農大農學院研究生會
2020年11月25日上午,「弘農篤志-紹騤論壇」第三十七期開講。福建農林大學張重義教授應農學院邀請,在龍子湖校區第一實驗樓南321報告廳為農學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在中藥資源生態研究的實踐中凝練科學問題」的學術報告。農學院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會議由我院殷貴鴻研究員主持。

張重義教授以地黃連作障礙的研究為例,從中藥材連作障礙、前期的實踐研究、科學問題的凝練、拓展和深化研究四個方面展開論述。詳細講解了中藥材生產中,如何以連作障礙難題為導向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實現中藥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策略。最後,對中藥材生產過程中的有序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發展願景。報告結束後,張重義教授與在座師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對地黃連作障礙問題的研究進展作出了解答,為我院中藥學方向的學科建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附註:
       「弘農篤志-紹騤論壇」是農學院為了作物科學新進展適時交流、活躍學術創新思路、濃厚學術交流氛圍,而專門設立的學術交流平臺。其宗旨是面向科研新銳、博士後、博士生和碩士生,規範實驗操作、突出設計與技術應用、加強寫作培訓;引導研究生立志科研、熱愛科研、會做科研;基於講座、培訓和平臺建設,促進合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學術交流每月固定校內老師和校外專家各做一場報告,校內部分主要分享我校取得的最新科研進展,校外部分主要聘請國內外專家與大家交流世界前沿和科研心得。

統籌監製:劉銀銀

圖文來源:田若丹、理雅

本期編輯:李銘銘

審核校對:李銘銘

相關焦點

  • 福建農林大學:招生資料、全國分數線、就業數據及山東專業投檔分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坐落於福建省省會福州市,是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農業部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國家林業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學校法定地址為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上下店路15號,設有福州金山校區、福州大學城旗山校區、南平校區和安溪校區。
  •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覃正教授為我院師生做學術報告
    應管理學院邀請,6月8日下午3:00-5:00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覃正教授為我校師生作了題為「電子商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學術報告。管理學院有關教師、研究生、MBA學員及電子商務、信管等專業本科生300餘人認真聽取了此次報告。覃正教授對電子商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個方面分別從商業維度、文化維度、法律維度進行分析,介紹了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物流瓶頸、信息瓶頸、支付瓶頸,重點闡述了電子商務發展的主流模式,最後從電子商務雲、大數據、移動商務三個技術角度對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 現代農學院舉行2020年教學科研研討會
    2020年教學科研研討會,學院領導班子、全體教職員工及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團隊代表共同參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鄧興旺回顧了現代農學院2019年農業生物技術學科建設成果及現代農業研究院進展情況。隨著新引進人才的陸續到位,農業生物技術學科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增強;落戶濰坊的現代農業研究院已經封頂,育種和生物技術兩大平臺也已初步搭建,並逐步啟動運行。鄧興旺作報告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介紹了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發展情況。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團隊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
    11月3日,福建農林大學宣布,該校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這標誌著學校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1月2日,福建農大明瑞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
  • 【溧陽人物】臺灣大學一級教授黃希周先生
    先生長期熱愛教育事業,先後任河北省省立農學院森林系教授,國立河南大學森林系教授。抗戰時期任國立浙江大學教授(當時蔡邦華先生也在該校任副教授),中央大學森林系教授,農林部青農江國有林管理處處長,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主任。
  • 福建農林大學率先破譯菠蘿基因組
    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Nature Plants】福建農林大學解決了同源高倍體組裝難題!
    2019年8月5日,Nature Plants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基因組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題為「Assembly of allele-aware, chromosomal-scale autopolyploid genomes based on Hi-C data」的研究論文。
  • 俞道進,博士,福建農林大學,動科院基礎系副系主任
    一、簡介  俞道進,男,1974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博士,現為福建農林大學動科院基礎系副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獸醫藥理及毒理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近年來,參與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次、福建省標準貢獻二等獎1次。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
    Cell Reports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9月29日,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Light-dark Modulates Root Hydrotropism
  • 棄政從教,他是廣東省唯一受校長贈予住宅樓的教授
    利寅為農業化學系首任系主任。1922年底,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師生發動了將農專改建為廣東農業大學的「農專改大」運動。1923年11月獲準籌備改辦大學。12月5日,正式成立廣東農科大學籌備會,公推時任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鄧植儀為籌備長,張天才、沈鵬飛、利寅等14位教授為籌備委員和籌款委員。
  • J HAZARD MATER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雅林教授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北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張雅林教授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福建農林大學開發Cr(VI)汙染高效處理的新型MOF材料
    近期,福建農林大學林祖金副教授在英國皇家化學會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中科院大類1區,TOP期刊,IF=11.301)在線發表了題為「Boosting the photoreduction activity of Cr(VI) in metal-organic
  •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曹炳陽教授應邀為機電工程學院師生做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0月21日上午,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曹炳陽教授應邀為機電工程學院師生做了題為「智能熱管理——從原理到應用」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德昌主持,機電工程學院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本次學術報告會。
  •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到將樂調研
    點擊播放 GIF 0.0M5月20日,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一行到福建金森集團、常口村調研鄉村振興工作,並召開座談會。縣委副書記陳平陪同調研。座談會上,蘭思仁校長詳細聽取了我縣農林工作情況和金森集團經營情況匯報,對我縣鄉村振興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蘭思仁指出,近年來,將樂縣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行「林長制」智能管理,有效助力村民、村財增收,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動科學院】韓國江原國立大學楊雨鑫博士為我院師生做報告
    【動科學院】韓國江原國立大學楊雨鑫博士為我院師生做報告 來源: 動科學院 作者: 黎登寨 發布日期: 2009-03-20 瀏覽次數:
  •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領銜發明植物源負離子發生器
    福建好山好水好空氣可以吸引無數的外省旅遊者,而人造的福建好空氣同樣也將成為一大賣點。昨日,福建農林大學宣布,我省首個植物與機電相結合的跨學科創新產品——「植物源負離子發生器」(又名植物負離子機)問世,可以實現把森林搬進房間的夢想。這就意味著通過電脈衝刺激植物就可以創造室內天然氧吧。據悉,該創新產品由該校老教授鄭金貴領銜項目組研發出來的。
  •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永定一中師生作報告
    近日,「情系青少年,院士進校園」科普教育報告活動在永定一中新階梯教室舉行。活動由永定區科協主辦,永定一中承辦,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學校師生作題為《工程讓世界更美好》的報告,400多人參加聽講。報告中,塗善東院士從祖父塗演凡致力教育救國,開拓民智,並在永定一中的工作經歷說起為開頭,馬上與學生拉近了距離,讓師生們倍感親切,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 福建省天然生物毒素工程實驗室——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蜂療研究所、福建省神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承建。實驗室負責人為繆曉青教授。2006年12月獲省發改委批准建設。實驗室將建立純化萃取、合成改造與仿真、製劑小試、非臨床檢驗檢測等四個公共平臺。力求把它發展成為具備檢測分析天然生物毒素能力,擁有強大天然生物毒素功能研究及其新產品新藥物新技術開發能力的等多功能、綜合性、高水平的國家級開放型重點實驗室,通過天然生物毒素研發技術平臺和生物毒素資源資料庫的建設,為本公司和省內外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研究開發天然生物毒素技術和產品提供基礎性研究、技術開發試驗的條件和環境,致力於天然生物毒素基礎與應用研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性基礎與應用研究為依託,通過天然生物毒素攻關研究
  • 中國科學院謝毅院士為渤海大學師生作學術報告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5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徐娜)9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謝毅教授應渤海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邀請,為該學院師生作了題為《二維世界中的新化學-兼與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探討如何從事基礎研究》的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