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界的死神,研究者無一例外地慘死,想研究它就要付出代價

2020-09-04 東方晨曦abc

數學史上曾經有過無數未解難題,這些難題曾經讓眾多數學家的腦細胞備受折磨,他們的主要武器是紙和筆。

物理學家們也遇到過難題,他們除了和數學家一樣在辦公室裡提出理論,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他們的想法。但是,大多數時候,除了多費一些電以外,他們也是安全的。

在歷史上,化學家們則是需要勇氣的,他們為了解決難題,為了證明自己的設想,有些時候需要將安全置之度外,甚至需要冒著生命的風險。今天我們要說的乃是化學史上最悲壯的一段:化學元素史上,參加人數最多、危險最大、工作最難的研究課題——氟的發現歷程。

△ 螢石,現代氟化工的主要原料

對於危險的事情,我們可愛的舍勒同學總是衝在第一線的,1771年,他聽聞之前的一些故事,將螢石和硫酸放在一起加熱,結果發現玻璃容器都被腐蝕了,他認為這其中產生了一種酸性物質,他把這種酸性物質命名為「螢石酸」。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就是腐蝕性極強的氫氟酸

我們沒有任何關於舍勒品嘗或者聞嗅氫氟酸的記錄,但是我們知道舍勒習慣親自「品嘗」一下發現的化學元素。他曾經聞過「火焰空氣」,還嘗過劇毒的氫氰酸,我們有理由相信,舍勒同學一定會與氫氟酸進行「親密接觸」。最終我們知道,舍勒同學,44歲,卒。

△圖為瑞典化學家舍勒

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安培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從氫氟酸的各種性質看出來,這是一種和鹽酸類似的酸。1810年,他提出,氫氟酸中可能還有一種和氯相類似的新元素,他提議將它命名為「氟」,意思是易於流動的意思。安培的想法中已經有了「族」的模糊概念,也是門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的基礎之一。

好在安培沒有去開展發現氟的實驗,所以他活到了61歲。

△圖為法國化學家安培

真正的化學家不會滿足於這種模糊的認知,他們最大樂趣莫過於發現了未知的事物,至於風險和安全,他們既然已經決定投身化學事業,就早已經將這些置之度外。

1813年,大帥哥戴維已經利用電流發現了幾種新元素,這次他決定用他的利器電流來分解氟化物。一開始,他用氯化銀和鉑做容器,向氫氟酸通電,結果鉑電極都被腐蝕了。

真是個厲害東西,竟然把白金都腐蝕!「好吧,那我乾脆用氟化物:螢石做容器好了!氟化物已經是被氧化之後的產物,總不能繼續唄氧化了吧。」戴維想。

他重新通電,結果這次陽極收集到了氣體,戴維一檢查,發現是老熟人:氧氣。看來電解的是水,而不是氫氟酸。

戴維還是因此而影響了健康,所幸後來,戴維因為忙於其他工作而沒有繼續氟的研究,他最後活到了50歲。

△圖為英國化學家戴維

跟戴維同時期,法國科學家蓋呂薩克和泰納也用同樣的方法嘗試獲得氟,都沒有成功,這兩人還因為吸入過量的氫氟酸而中毒,被迫停止了實驗。

△圖為法國化學家蓋 呂薩克

1834年,戴維的徒弟法拉第接過師傅的衣缽,設法揭開製取游離氟的謎,未果。

1836年,蘇格蘭化學家諾克斯兄弟倆也向這一難題發起挑戰。他們用乾燥的氯氣處理乾燥的氟化汞,並用一片金箔放在容器的頂部,事實上他們確實得到了氟,依據就是頂部的金箔已經變成了氟化金,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連黃金都被製得的氟所腐蝕。更讓人唏噓的是,他們哥倆都嚴重中毒,弟弟託馬斯·諾克斯幾乎死亡,哥哥喬治·諾克斯被送到義大利療養了三年才恢復健康。

諾克斯兄弟之後,比利時化學家魯耶特不避艱辛和危險,不斷重複諾克斯兄弟的實驗,雖然採取了防毒措施力圖避免中毒,但因長期從事這項研究,最後竟因中毒太深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不久,法國化學家尼克雷也同樣殉難。

1854年,法國化學家弗雷米電解熔融的無水氟化鈣、氟化鉀和氟化銀,雖然在陰極上能析出這些金屬,陽極上也產生了少量氣泡,而生成的氣體很快將鉑電極腐蝕,即使他想盡了一切辦法,始終未能收集到氟。他又嘗試電解液態無水氟化氫,同樣失敗,因為氟化氫是共價化合物,即使是液態也不電離,因此是絕緣體。電解含水的氟化氫,前輩已經失敗了N次,分解是水不是氟化氫。

1869年,英國化學家哥爾也用電解法分解氟化氫,結果發生了爆炸。原來少量的氟單質生成,與分解水生成的氫氣化合引起爆炸。他又試驗了金、鉑、碳等多種電極材料,無一不遭到破壞。你看,氟的發現史簡直就是一部燒錢史,無數的黃金白金就這樣打了水漂,好吧,我承認我太物質了。

氟的發現史上,經歷了那麼多痛徹的失敗,大家把這種未知元素稱為「死亡元素」,聞之色變。這沒有擋住勇者的腳步,還有很多化學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弗雷米的學生莫瓦桑就是其中一個。

△圖為法國化學家莫瓦桑

莫瓦桑是一個法國鐵路工人的兒子,從小家境困苦,一直到12歲,他才進入小學。雖然他的父親沒有錢給他買書和文具,但是他特別熱愛學習,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他尤其熱愛化學,從老師那裡借來了各種化學書,如饑似渴地閱讀,同時,還自己動手做各種化學實驗。沒多久他就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去藥店做了學徒。

在這期間,莫瓦桑竟然出了名。有一次,藥店裡衝進來一個人,他汗流滿面,呼吸困難,大喊救命:「我中了砒霜毒。」老藥劑師搖搖頭,表示無能為力了。這時,莫瓦桑站了出來,他讓病人服用了一些酒石酸銻鉀和三氯化鐵,結果病人很快就好轉,過幾天就康復了。事後,巴黎的一家小報以《「起死回生」的藥店學徒》為題,報導了這件事,許多巴黎人都知道了莫瓦桑的名字。

當然莫瓦桑不是追求名利的人,他一邊做學徒,一邊自學,22歲那年,他考試通過,拿到了中學畢業證書,25歲那年,又拿到了大學畢業證書,並考上了化學家弗雷米的研究生,這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在弗雷米的實驗室裡,他貪婪的學習和實驗,經常連續十幾小時查閱資料和做實驗,有一次竟然連續工作三十小時。在他進入弗雷米實驗室後的第二年,有一個同學拿著一個藥品的瓶子告訴他:「這是氟化鉀,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人能從裡面提取出單質氟。」「我們的老師也不能嗎?」「是的,大化學家戴維都失敗了,諾克斯、蓋呂薩克、魯耶特、尼克雷都失敗了,他們中的有一些中毒,有一些甚至送了命。」從此,「單質氟」、「死亡元素」在莫瓦桑的腦海裡不時的浮現出來,這已經成為他人生中最高遠的目標。

△莫瓦桑在實驗室

1885年,莫瓦桑開始了他的人生工程。他先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查閱科學文獻,研究了幾乎全部有關氟及其化合物的著作。他認為已知的方法都不能把氟單獨分離出來,只有戴維設想的一種方法還沒有試驗過。戴維認為:磷和氧的親合力極強,如果能制氟化磷,再使氟化磷和氧作用,則可能生成氧化磷和氟,由於當時還沒有方法製得氟化磷,因而設想的實驗沒有實現。

於是莫瓦桑用氟化鉛與磷化銅反應,得到了氣體的三氟化磷,然後把三氟化磷和氧的混合物通過電火花,結果發生了爆炸,燒壞了兩個白金管,更令人喪氣的是三氟化磷和氧生成的根本不是氟,而是氟氧化磷。

當時的化學還根本沒有化學勢的概念,從拉瓦錫時代開始,人們就一直認為氧的氧化性是最強的。氧元素甚至作為酸素幫助其他元素形成含氧酸,去氧化其他物質。現在人們發現了,氟甚至能作為氧的「酸素」,形成氟氧化物,這該有多強的氧化性能!

好了,過去的無數失敗教訓似乎是在論證一個騙子的悖論:我的瓶子裡是腐蝕性最強的東西。當然就會有智者反駁:那它為什麼腐蝕不了你的瓶子呢?是的,我們知道氟是腐蝕性最強的單質,然而又要求我們找到能不被他腐蝕的容器,這得有多難!

△白金容器可以用作坩堝,但是卻很難抵禦氟的侵蝕。

然而莫瓦桑絕對不會放棄,他想:氟必然是一種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那就不能在高溫下製備它,也不能用一般的化學方法,如置換反應等。看來,只有用電解法了!電解法同樣存在之前科學家們的問題;有水吧,只是把水分解成氫和氧;沒有水吧,怎麼導電呢?莫瓦桑的方法是,在氟化砷、氟化磷中加入一點氟化鉀,這樣氟化鉀可以幫助室溫下的氟化砷、氟化磷導電。莫瓦桑接通了電流,電流通了過去,陰極上開始慢慢積累了一層砷,莫瓦桑欣喜異常。可是沒過多久,反應慢慢停止了,他發現是因為陰極上的砷阻礙了導電。他正準備調整他的方案,卻發現自己的神志開始不清醒了,原來氟化砷和砷開始揮發,這些都是劇毒的物質。「難道我也會像之前的化學家,因為氟而死去嗎?」他用最後的力氣關閉了電流,昏倒了過去。

△莫瓦桑發現氟的裝置。

當他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幾個小時以後了,他的妻子路更正在他身邊哭泣。「親愛的路更,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不要來我的實驗室,這裡全是毒品毒氣。」「親愛的莫瓦桑,如果不是我過來打開通風,不知道你還能不能醒來。快停止你的實驗吧,休息一段時間。」「哦,不!我不能休息,我的實驗馬上就要成功了!」

莫瓦桑又開始做實驗了,他找了一個白金的U型管,將它打磨光滑,氟與光滑的白金表面反應較慢。關鍵是塞子,在接口處,總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他花了四天時間將一大塊螢石磨製成一個塞子,這樣總算可以確保安全,而且讓氟可以不與塞子反應了。他將氟化砷、氟化磷、氟化鉀的混合物裝進U型管,又用冷卻劑將體系的溫度降到-23度,他插入電極,通上電流,很快,在陽極的上方,一絲又一絲淡黃色的氣體冒了出來。莫瓦桑激動異常,大喊道:「Fluorine!Fluorine!」

「死亡元素」從舍勒開始,歷經100多年,終於被製造了出來!在這背後,是無數化學家的血淚甚至他們的生命,這是一段悲壯的歷史,更凝聚著人類對於未知的渴望,這是人類文明最可貴的精神!朝聞道夕可死,此之謂也。

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莫瓦桑,以表彰他發現氟單質的貢獻。這個授獎是對他最有意義的回報,而且也正當時,因為1907年,莫瓦桑就因病去世了,臨死之前,他感嘆:氟奪走了我十年的生命!

莫瓦桑死後,他的妻子路更也因悲痛而去世。他們的兒子路易將他們的所有遺產20萬法郎捐獻給巴黎大學作為獎學金,一種叫做莫瓦桑化學獎,用以紀念他的父親;另一種叫做路更藥學獎,用以紀念他的母親。

向化學家們致敬!

本文轉自公眾號:理性邊界,作者魯超。

相關焦點

  • 它是「化學界死神」,研究者無一例外地因此犧牲,令人悲壯的元素
    在化學元素中,有一個叫氟的滷族化學元素,不過它還有一個外號,那就是「化學界的頑童」和「化學界的死神」。這兩個外號實在是相差太多。第一個講的就是它的反應性能,氟元素的反應性能是相當之高,但也是因為這一點,關於氟元素的研究可以說是灑滿了很多科學家的血淚。有很多科學家因為這個元素而失去了生命。它是「化學界死神」,研究者無一例外地因此犧牲,令人悲壯的元素。
  • 史上最悲壯的元素,研究者最終慘死,它被稱為「化學界死神」
    引言:它被稱為「化學界死神」,凡接觸它者,輕則中毒受傷,重則失去生命,它的提取者因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同時也因它失去約10年壽命,它為何如此兇殘?通過觀察元素周期表,我們會發現,表中一行為一周期,一列則為一族。從左往右看,原子的半徑在逐漸減少,而從上往下看,原子的半徑則逐漸增大。另外,科學家也對表內元素進行了分類,從族的角度來看,表中元素分屬七個主族、七個副族、VIII族和0族。
  • 地球「最悲壯」的元素,被稱為「化學界死神」研究者無不發生意外
    據說每一波學化學的人中,都會有一兩個人被死神選中。而在眾多化學元素中,也有一種元素被稱為「化學界的死神」,想研究它就要付出代價。氟F,是滷族最輕的因素,氟在標準狀態下是淡黃色,劇毒的氣體。第一位被氟元素殺死的科學家是發現了氧氣(發現空氣中有氧元素)的瑞典化學家舍勒。
  • 「化學界的死神」,接觸過它的人痛苦不堪,都沒能活過50歲
    實際上,氟的殺傷力是最高的,它的氧化性在滷族元素中也是首屈一指,加上能夠與所有元素發生反應,一直都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不幸的是,在研究過程中有多位科學家為此奉獻了寶貴的生命。為了提取氟元素,不止有部分科學家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有一部分科學家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能夠活過50歲,因此人們也將氟稱作「化學界的死神」。我們如今之所以能夠安全的使用氟,要歸功於不斷嘗試的科學家們。
  • 「化學界死神」是什麼?與它接觸過的人,下場都不太好!
    文/仗劍走天涯 「化學界死神」是什麼?與它接觸過的人,下場都不太好! 氫氦鋰,鈹硼,碳氮。想必大家對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都非常的熟悉。地球上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多種的化學元素了,這些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中有所顯現。
  • 這個化學元素,被稱為化學界的「死神」,多位化學家因此而喪命
    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是離不開化學,也離不開化學元素的,而且目前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超過一百種的化學元素了,這些元素我們能夠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他們,這裡面的元素也是經過不平凡的過程才被科學家們發現,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最悲壯的元素,被稱作化學界的死神,接觸過的人最長活不過50歲。
  • 化學界「死神元素」,與它接觸的人非死即傷,化學家死前直呼後悔
    截至2007年為止,人類一共發現了118種元素,其中有94種元素是存在於地球的,而在眾多元素當中,除了重金屬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以外,還有一種元素被稱為「化學界的死神」,它就是氟元素。氟元素的發現之旅是非常悲壯的,凡是與它有過接觸的科學家不是慘死就是落下病根,而最早對氟元素進行研究的化學家是舎勒
  • 化學界的「死神元素」,與它接觸後,必死無疑
    氟元素就是化學界的「死神元素」,很多科學家都死於它的「手下」,它是一種非金屬化學元素,是一種淡黃色、有劇毒的氣體。氟元素最早在1774年被瑞典化學家舍勒發現,當時舍勒在研究硫酸與螢石的反應時發現了氫氟酸,但是氟元素是有毒氣體,當時在進行試驗的時候,舍勒無意中吸入了有毒氣體,於是舍勒在44歲的時候就死亡了。
  • 最可怕的化學元素,研究它的人下場都很慘,被稱為「化學界死神」
    在化學元素的發現史上,參與人數最多、危險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就是氟的提取,氟也被稱為「化學界的死神」。科學發展的道路總是艱辛,氟的研究過程就是危機四伏。早期化學家們意識到金屬氟化物裡有氟這種未知元素,但它們沒辦法把它提取出來,後來1771年,化學家舍勒將螢石和硫酸放在一起加熱,得到了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性物質竟然將玻璃容器都腐蝕了,舍勒給它命名為螢石酸,也就是後來的氫氟酸。水溶性氫氟酸是穩定性最強的氫滷酸,如果皮膚不慎接觸,將一直腐蝕到骨髓。即使是吸入氫氟酸氣體也是致命的傷害。舍勒就成了第一位犧牲者,發現氫氟酸後不久,44歲的舍勒就一命嗚呼了。
  • 《不可思議的夏天》許個願望就要付出相等的代價,女子付出了生命
    《不可思議的夏天》是中國首部奇幻題材的網絡自製劇,翻拍自日本經典日劇《世界奇妙物語》導演久保田哲史曾創造了18.1的日本收視率紀錄,本劇的音樂由日本音樂鬼才志田博英擔任,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不可思議的夏天之神秘的石像》女主是一位都市白領將近三十還是單身,工作也不盡人意,這天女主又被經理訓斥了一頓心情特別不好
  • 封閉就會落後,落後就要挨打,美國總有一天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美國政客盲目排斥中國留學生最初,美國借疫情不斷污衊中國,想以此孤立中國,但是美國的詭計沒能得逞。而今,美國政客又將毒手伸向了無辜的中國留學生。一方面,自6月1日起,美國政府宣布禁止部分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境內。另一方面,美國多所高校開始驅逐在校的中國留學生,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甚至故意取消他們已經辦好的籤證。美國的種種作為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著:美國不歡迎中國人。
  • 上海"磁懸浮失火"給中國教訓 盲目迷信就要付出代價
    盲目迷信就要付出代價    在採訪中,很多在德華人科學家表示,此次火災意味著包括德國技術在內的西方新技術並沒有傳說中那樣神奇,如果盲目迷信就要付出代價。在德國一家公司擔任工程師的李博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最近上海天氣太熱,列車溫度竟然是按照德國的氣候設計的,所以列車裡面的某個部位經常像火爐,很可能引起短路。
  • 靈魂擺渡長生,世人皆願長生不死,可知長生亦需要付出代價,因果
    而小編真的想說《靈魂擺渡》中的演員演技真的非常的不錯,令小編印象深刻的是飾辣子西施的那個女人。後來她又在《靈魂擺渡二》中飾演了挽琴,也是挽琴的愛人琴姐。當時小編看到長生這個故事的時候便是在想,到底是怎樣的長生呢?後來看了這個故事,覺著感慨萬千。是的,故事中的人物也就是挽琴和她的丈夫琴姐是真正的迎來了長生,可是這長生的代價卻是如此的重。
  • 慘痛代價:科學無國界?網友:還在繼續?
    一、慘痛代價:科學無國界?最先由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提出的,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作為19世紀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傳染病預防的科學家,在收到當時佔領自己祖國法國的德國頒獎時,他毅然決然地予以拒絕。
  • 一張圖告訴你,練成巨石需要付出的代價!
    一張圖告訴你,練成巨石需要付出的代價! 很多人都很好奇巨石怎麼吃、怎麼練 想知道練成巨石這樣的體格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 魔道祖師:魏無羨保下溫氏婦孺付出了什麼代價?
    而引起這些的最初根源,還是他救下了溫情一脈,他雖然沒有做錯,但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當時仙門百家,難道沒有人看出來這些人是無辜的嗎?不可能,僅僅是因為領頭那幾人的指使而已。特別是金家,金光善這人如牆頭草,搖擺不定又陰險無比,在起勢終結溫家後,他就一直想當出頭鳥,但是實力不夠,只能靠陰謀詭計來湊。
  • 落後就要挨打?遊擊隊令白宮顏面無存 不惜代價置美軍於死地
    2011年美國以絕對的軍事優勢,拉枯摧朽般地推翻了塔利班政權,這似乎也證明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那句話。然而,強大的,無所不能的美軍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但卻並沒有能夠清除塔利班勢力並陷入了長達19年的反恐戰爭,其間美國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還付出了各方參戰力量死亡10餘萬人的代價。
  • 如果生命得以永恆,你是否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如果生命得以永恆,你是否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但生命永恆是極盡遙遠的,它與人的距離,以光年為單位也無法定義。以人類當前整體的認知來看,一個人的生命是無法走向永恆的。放開各種無法抵擋的生理機制的限制,即便個體生命能夠實現永恆,生存規律也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獲取這種難得的東西,人類需付出極大的代價。  代價是什麼?
  • 科學家:為了會飛而付出的代價
    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是因為蝙蝠為了學會飛行,所付出的代價。其實,一直在6000多萬年之前,蝙蝠的祖先仍然並不會飛翔,通過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科學家發現遠古翔獸在6500萬年之前,就可以進行滑行了,有點類似於我們如今自然界中另一種哺乳動物——鼯鼠。只不過,因為沒有升力器官,滑行並不算是真正的會飛,只能幫助它們行動迅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