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浙江5歲寶寶耳屎堵成「水泥」狀,一碰疼得哇哇...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一塊長約1.4公分,寬約0.8公分的耳屎堵在耳朵裡是怎樣一種感覺?如果這個耳屎還硬得像水泥呢?一位來自浙江海寧的小患者,就被這塊巨型耳屎折磨得夠嗆。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出生後從沒掏過耳屎,耳朵被堵住了

幾周前一個晚上,五歲的趙趙睡著睡著突然喊耳朵疼,兩隻手忍不住一個勁兒抓耳朵。第二天,爸爸媽媽就帶他去當地醫院就診。

考慮到幾天前趙趙剛從一場感冒恢復,醫生懷疑是之前的感冒誘發了中耳炎。但隨後的檢查嚇了醫生一跳,趙趙的耳道裡全是耳屎,一路從外耳、中耳、內耳堵到了耳膜,而且還堅硬無比,炎症再加上巨量的耳屎作祟,耳朵不疼才怪。

趙趙的媽媽告訴醫生,兒子太調皮了,每次想給他掏耳朵,他都一溜煙跑開,家人都拿他沒辦法,所以出生五年以來,從來沒有掏過耳屎。

看來只好請專業人士出馬了。但只要醫生一把工具伸進耳朵碰到耳屎,趙趙就疼得哇哇直叫,說什麼都不讓繼續掏。

萬般無奈下,家人帶著趙趙來到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找陳志凌主任求診。

因為趙趙配合度低,病情又比較嚴重,且兒童耳道本身就比較狹窄,需要小患者配合進行精密操作。所以陳志凌在將趙趙全麻的狀況下,用耳內鏡完成了清理,他形容:「工程量很大,就像是掏下水道一樣把耳屎全掏乾淨。」

耳朵也分「乾性」、「溼性」,建議半年到醫院掏一次耳朵

我們都知道,皮膚分為乾性、油性和中性,油性皮膚出油旺盛,容易長痘。

耳內的環境也分為乾性和溼性。黃種人大多為乾性,耳屎乾燥呈片狀,容易脫落;白人和黑人多為溼性,耳屎黏膩,不易掏出。

如果是溼性體質,耳道內部環境比較溼潤,以及患有外耳道炎,外耳道溼疹,外耳道黴菌、真菌感染的人,千萬不要自己隨便挖耳屎,建議每半年到醫院進行專門的耳道清潔。

對於普通人來說,耳屎能阻止小蟲子等異物飛入耳朵,對耳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不建議非常頻繁地掏耳朵,可以半年、一年清潔一次。注意挑選工具時,不要使用太堅硬的挖耳勺,棉籤的話不能太粗,掏耳朵的時候也不要掏得太深。

孩子耳機不離頭要注意,易成耵聹栓塞高發人群

耳屎的學名叫做「耵聹」,它本身具有一定自淨功能,會在人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顳頜關節的運動帶動外耳道,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排出。因此,如無不適症狀無須定期掏耳朵。

但小兒由於面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下頜關節活動無力等原因,耵聹易和塵土混合凝結成塊狀,堵塞於外耳道內,即為耵聹栓塞,此時會出現耳痛、耳漲、聽力下降等問題,嚴重的會誘發炎症。因此家長需要定期檢查孩子耳道裡的耵聹是否分泌過多,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以及常常使用耳機的學生,很容易成為耵聹分泌較多且易排出不暢的人群。

當然,如果孩子的耳朵出現耳朵不舒服,悶痛,頭疼。感覺耳內有異物或者聲響;聽力明顯下降;耳朵裡有黃色或者白色液體流出這幾種情況時,家長們千萬不要私自動手,因為上述這些情況可能就不是單純耳屎堵塞的問題,可能是耵聹栓塞,或是有炎症了,需要醫生專業措施進行診斷治療。

網友評論:

 

(原標題: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浙江5歲男寶耳朵裡耳屎堵成「水泥」狀)來源:綜合錢江晚報、網友評論流程編輯:u010

相關焦點

  • 健康科普丨用棉籤掏耳朵的危害,很多人還「蒙在鼓裡」!醫生為你解釋
    經檢查後發現孩子聽力沒有受損,這是被耳屎堵滿了外耳道,才導致聽力下降了。02另外,還有一位來自浙江的5歲小朋友,被一塊巨大耳屎折磨得夠嗆。在幾周前的一個晚上,5歲的趙趙(化名)突然喊耳朵痛,一直狂抓耳朵。第二天,趙趙的父母立刻帶他去看醫生。
  • 兒科醫生:寶寶的耳朵不能隨便掏,耳屎太多怎麼辦?注意這幾點
    不掏的話,看到寶寶耳朵裡的大塊耳屎又覺得很不乾淨,而且寶寶的耳朵也容易癢。再者,萬一寶寶在玩耍時,突然掉下來一塊耳屎,也是件讓人很倒胃口的事。可能會有人認為小孩才多大,耳朵裡應該不會有耳屎吧。其實,寶寶雖小,但這方面和成年人是一樣的。
  • 覺得寶寶耳屎多?耳屎的這些功能你可了解?媽媽掏耳朵要注意啦
    文丨福林媽咪樓下一群寶媽們聊天,話題自然都是圍繞寶寶,聊到寶寶的睡覺習慣,默默媽媽說默默最喜歡掏耳朵,常常掏著耳朵就睡著了。其他媽媽還疑惑,寶寶這麼小就掏耳朵,這樣真的可以嗎?耳屎,其實是人體外耳道中的一種分泌物,在遇到空氣乾燥後,形成了我們常見的耳屎。寶寶耳朵的外耳道中分泌這種物質的腺體的能力很旺盛,再加上寶寶在咀嚼食物時,下巴關節運動的力度不夠,使得風乾的分泌物在耳道中貯存,不易排出,越積越多,這就是形成我們常見的寶寶耳朵裡的耳屎。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雖然知道經常掏耳不對,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一直忍著不掏耳,耳屎積聚太多也會十分難受,甚至堵得耳朵聽力下降? 為了搞清楚耳朵到底能不能掏、怎麼掏,小編還是總結一些知識點跟大家說說吧。
  • 給寶寶掏耳朵講究多,你造嗎
    寶寶跟大人一樣,耳朵的耵聹腺也會有分泌物,俗稱「耳屎」。寶寶分泌耳屎可能堵塞外耳道,也會影響衛生,甚至會讓寶寶不自覺得亂撓耳朵。可由於寶寶外耳道小,耳朵皮膚嬌嫩,媽媽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幫寶寶清理耳朵了。寶寶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 掏耳朵竟讓寶寶鼓膜穿孔!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昨日門診,一位媽媽帶著2歲的孩子來就診,說耳朵痛。在耳鼻喉科就診檢查後,結果竟是因為媽媽給孩子用挖耳勺掏耳朵後,導致鼓膜穿孔......很家長都有給孩子掏耳朵的習慣,沒出現過上述情況的,內心一定會有疑問,覺得「有這麼嚴重嗎?」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門診很常見。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關於孩子的耳屎父母到底能不能掏的問題。什麼是耳屎?
  • 耳屎太多影響寶寶聽力?如何正確給娃「掏耳朵」?家長可別瞎勤快
    但對於家長來說,要不要給寶寶掏耳朵成了他們非常糾結的一項,既害怕給寶寶碰壞,又忍不住想幫寶寶清理。耳屎太多影響寶寶聽力?菲菲是一個非常愛乾淨的寶媽,每天都會給女兒換洗衣物,寶寶看上去永遠都是乾乾淨淨的。最近寶媽發現寶寶總是不搭理自己,好像是聽力出了毛病。
  • 掏耳朵竟傷到寶寶鼓膜,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爸媽有掏耳朵的習慣嗎?還別說,有的爸爸就是喜歡掏個耳朵,有的媽媽呢恨不得一點耳屎都看不到,有了寶寶之後,他們就會把這個習慣延續到寶寶身上。千萬別,寶寶的小耳朵可經不起這種「待遇」,如果簡單粗暴一掏,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再說了,耳朵不能清潔太過,尤其是耳屎,不是爸媽想掏就能掏的。鑑於耳朵問題很多爸媽會忽視或者不重視,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小南還是寫一篇吧,收好不謝。
  • 能給孩子掏耳朵嗎?亂掏耳朵危害多
    寶寶耳洞裡有很多耳屎,但是聽力正常。能給TA掏耳洞嗎?給孩子亂掏耳朵4危害不建議給寶寶亂掏耳朵,主要有4方面原因:1.耳膜受損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2.外耳道感染據統計,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致傷而感染。
  • 還在家用棉籤給娃掏耳朵嗎?錯錯錯,正確掏耳朵的方法請收藏
    文/銀花有媽媽看到娃耳朵裡有耳屎,忍不住要動手掏一掏,一方面是強迫症,一方面覺得「髒」,「髒東西」堵在耳朵裡不舒,也會影響娃的聽力;但也有父母擔心給娃掏耳朵會損傷耳膜。那麼,到底能不能給娃掏耳朵呢?在我服務的家庭中,也是常被媽媽們詢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 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嚴重可侵犯顱腦!如何科學挖耳屎...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78歲大伯常掏耳朵,沒想到最終「掏出」一個「瘤」!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
  • 4歲女孩常喊耳朵疼,竟是耳道內藏著一隻蟑螂
    之前看到過網友討論南北方蟑螂的差別,從體型上看南方蟑螂就已經「完勝」了北方的蟑螂。先科普一下:北方的蟑螂以德國小蠊為主,體長僅0.2~0.5釐米。而在南方,除了德國小蠊,還有幾種中型蟑螂,如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東方蜚蠊等。它們都屬外來入侵物種,成蟲體長一般在2~4釐米。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徐尤佳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腫瘤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近日,杭州一位滿頭白髮的大伯就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醫院。大伯姓徐,今年78歲。「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吃飯喝水都會漏出來,是不是面癱了?」
  • 嬰兒多大時,才能「掏耳朵」?很多父母不清楚,小心傷了孩子耳膜
    耳朵是我們人體最脆弱的器官之一,也許我們成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如果不掏耳朵會感覺聽力有所下降。而有些父母覺得寶寶的耳朵太久沒清理,於是便私自給寶寶掏了耳朵,由於操作不當,傷到了寶寶的耳膜。而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的經過吧。
  • 家長們容易忽略,給寶寶掏耳朵幾個誤區,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犯的
    前段時間在和同學聊天,無意中得知同學5歲的兒子耳朵失聰,目前是做了一個人工耳蝸來接收外界的聲音。耳朵是人體重要的一個部位,如果耳朵受傷,生活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小寶寶的耳朵相對大人更加脆弱,家長們要小心護理。
  • 孩子多大時,才能進行「掏耳朵」「挖鼻孔」?這裡告訴你標準答案
    前幾天看了一下朋友圈,一個朋友的朋友圈發布了一個消息:不要再亂給孩子掏耳朵了,她朋友就是給孩子掏耳朵時不小心把鼓膜掏傷了一點點,醫生說穿孔了。不少媽媽看到寶寶的耳朵有耳屎的時候,強迫症犯了就會想著要給孩子掏耳朵,對子好多耳屎暴露在外面,所以就給自己孩子掏耳朵,但是孩子的耳朵很小,媽媽的手不知輕重的話可能會傷到孩子。
  • 耳朵癢就忙著掏耳屎,到底好不好?有人說耳屎作用大,是真的嗎?
    日常生活中,掏耳朵是很多人可能不自覺的舉動,坐下來的時候,感覺到耳朵發癢,隨即拿出掏耳勺掏個不停。當然,也有一些人,感覺到耳朵發癢,直接會把小拇指伸進耳朵裡轉幾下,還別說,這樣做的話,剛剛一直很癢的耳朵,竟然舒服很多。
  • 又有孩子因掏耳屎而耳膜穿孔?掏還是不掏,讓很多家長都難以抉擇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的一份資料上記載著,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超過3200萬是孩子,這其中約有6成兒童的聽力損失是完全可以規避的,例如分泌性中耳炎、錯誤使用藥物、給娃掏耳朵等。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左耳掏完,右耳掏,給自己掏爽了還要給自己家的孩子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