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關於先天性免疫和後天性免疫,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2021-01-20 奧醫奇生物科技
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包括經後天感染某些疾病,機體病癒後產生的免疫功能,以及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後,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特異性

機體的二次應答是針對再次進入機體的抗原,而不是針對其他初次進入機體的抗原;

●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對初次抗原刺激的信息可留下記憶,淋巴細胞在初次遇到入侵者時,一部分成為效應細胞與入侵者作戰並殲滅之,另一部分分化成為記憶細胞進入靜止期,留待與再次與進入機體的相同抗原相遇時,會產生與其相應的抗體,避免第二次得相同的病。

●有多種細胞參與

針對抗原刺激的應答主要是T細胞和B細胞,但在完成特異性免疫的過程中,還需要其他一些細胞(巨噬細胞、粒細胞等)的參與;

●有個體的特徵

特異性免疫是機體出生後,經抗原的反覆刺激而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保護個體的功能,每個人的功能強弱、對抗病菌種類都不相同。

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主要由三道防線構成。

機體的第一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皮膚黏膜屏障。

機體的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機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和脾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藉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


以細菌的人體之旅為例,我們一起看看細菌在人體中經過了哪幾個關卡。

第一關,呼吸道或消化道

細菌沒有進入人體的門票,在進入人體時,就會受到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攻擊。如果細菌從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體,首先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黏膜會進行阻擋。

第二關,血液

在入口處,有一些細菌逃脫了,不過沒關係,即使細菌進入到血液或組織中,吞噬細胞仍會和它作鬥爭——吃掉它或破壞它。

第三關,淋巴、脾臟

還是有一些細菌渾水摸魚,躲過了血液裡巨噬細胞的追蹤,它會進入淋巴結、脾臟,在這裡T細胞在它的刺激下會變成致敏T細胞,B細胞在它的刺激下會產生抗體,繼續與它作鬥爭。

細菌經過這一次的人體之旅後,就在人體的免疫系統裡留下了標記,以後這種細菌再次入侵,免疫系統會從入口一路派更多更強的免疫細胞對它圍追堵截,讓它不能再在身體裡為非作歹。



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包括肥大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中性粒細胞、DC細胞。


肥大細胞是守衛機體門戶的「哨兵」細胞,主要工作場所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下組織和血管壁周圍等微生物進入機體所必經的通道。它們能識別微生物所特有的各種危險信號,之後釋放胞質顆粒中的炎症因子,召集各種免疫細胞至被侵組織部位,啟動炎症過程。


巨噬細胞是分布於全身各種組織之中的「常駐邊防部隊」,主要工作場所是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它們具有較強吞噬與殺傷能力。

中性粒細胞是來源於骨髓的造血細胞,佔外周血白細胞總數2/3(60-70%),是不停地隨血液循環巡邏機體的「野戰」部隊,能夠穿出血管壁、迅速抵達發生感染的組織部位,執行吞噬與消化微生物的功能。中性粒細胞的壽命僅有幾天,因此又被稱作免疫系統的「敢死隊」。

巨噬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統稱為吞噬細胞。


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不僅與抗腫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特異性免疫具有「適應性」,「適應性」是指免疫系統在接受了生存環境中的微生物或者其他外來物質的刺激之後,使其本身的狀態發生了變化,獲得了針對該種微生物或者抗原的免疫力,能夠更為有效地完成防禦的使命。

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是隸屬於特異性免疫的「戰鬥部隊」。它們以淋巴結為駐紮「營地」,在血液與淋巴系統之間不斷循環。


T淋巴細胞分為CD4和CD8兩大類。

CD4為輔助性T細胞,是部隊的「指揮官」,主要通過膜表面的分子和所分泌的細胞因子與其它細胞交換信息,發號施令。

CD8T細胞為殺傷T細胞,能夠直接殺傷被微生物感染的宿主細胞,清除病原體在體內的「加工廠」和「避風港」。

B細胞在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會產生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與該病原微生物結合,使之失去活性,醫生管這種物質叫抗體。抗體存在於體液裡,所以B細胞的免疫作用叫作「體液免疫」。具有以下功能:

●阻止微生物繼續感染其他細胞;

●激活補體直接殺傷微生物;

●通過抗體分子Fc段與吞噬細胞結合,使複合物被捕捉和清除。


B細胞也是T細胞的好夥伴,大多數抗原物質在刺激B細胞形成抗體過程中;需T細胞的協助。T細胞又能抑制B細胞,B細胞也可控制或增強T細胞的功能。

上面的內容都在介紹免疫系統的好處,免疫系統對不屬於身體的組織和細胞都會發起攻擊的這個能力,讓免疫系統有時也會犯錯。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輸血。我們從小就知道,只有同一種血型才能輸血,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不同血型的血液輸進人體內,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會把不同血型的血當作「異己」 排斥掉,將之溶解,在醫學上稱之為「溶血反應」。

包括移植需要配型,也是為了讓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不去攻擊新移植入人體的器官或組織。


免疫系統除了攻擊外來組織和細胞,有時候免疫系統也會在遺傳、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攻擊自體的細胞和組織,就會導致組織、器官損傷,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乾燥症候群、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以及系統性血管炎等多種疾病。


小結

免疫系統是保護身體健康的雙刃劍,利用免疫系統的優勢,清除外來入侵物,消殺腫瘤細胞,是治癒身體疾病的上等良藥。

平時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適當鍛鍊,健康飲食,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儲存健康的免疫細胞,都是保養免疫系統的良好方式。

相關焦點

  • 免疫系統和常見免疫性疾病系列|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你患的病是高血壓、胃潰瘍和肺炎,這些疾病分別屬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或呼吸系統,你一定比較好理解。但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你患的病是蕁麻疹和紅斑狼瘡,它們屬於免疫系統的疾病,你可能不好理解,因為免疫系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系統,一般人對它都不是太熟悉。
  • 抗感染免疫—先天性非特異性免疫
    包括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兩大類。抗感染免疫能力的強弱與動物的種屬、年齡、營養狀況及內分泌等因素有關,但最重要的是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抗感染免疫能使機體抵禦、清除病原體及其有害產物,維持機體內部環境的穩定和平衡。先天性免疫應答又稱非特異性免疫應答,是指動物體內的非特異性免疫因素介導的對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外來抗原物質的免疫反應。
  • 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橋梁——NKT細胞
    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橋梁——NKT細胞 2020-10-1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兒童醫院免疫專家趙曉東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為先天性免疫...
    你知道有這樣一種病嗎?從出生開始就反覆肺炎,經常流鼻血或身體表面有奇奇怪怪的出血點……患上這種病,相當於身體失去了保護傘,有的孩子甚至活不到2歲,這就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也是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免疫專家趙曉東幾十年來研究的領域。9月11日,趁著工作間隙,他又來到位於醫院綜合樓10樓的感染與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心。
  • 你的免疫系統能分清敵我嗎?
    傳統觀點認為,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為與生俱來,對多種病原體均有防禦作用,沒有特異性,也被稱為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或固有免疫。第三道防線則被稱為特異性免疫、後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這種免疫是在人類出生後逐漸建立起來的防禦體系,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 先天性免疫系統經訓練後隨時準備應對未來的危險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當你接種抵抗脊髓灰質炎或流感等疾病的疫苗時,你的免疫系統會加速抵禦這種特定的感染。但是,如果你感染了水痘病毒,或者甚至感染了一種略微不同的流感病毒毒株,那麼你的運氣就不好了。這是因為傳統的疫苗努力激活適應性免疫系統。適應性免疫系統的功能主要由高度特異性的靶向特定威脅的T細胞和B細胞執行。
  • 魚類先天性免疫基因的功能研究
    ,國際上已形成了進行魚類等水產動物免疫學研究的交叉學科,且尤為重視先天性免疫機制研究。近年來,中科院水生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家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的支持下,已在漁業生物技術研究方向滋生出新的進行魚類先天性免疫調控機制研究的生長點,建立了研究魚類抗病毒基因的細胞模型,在魚類病毒病的免疫遺傳機理研究上取得突破,已克隆出一批與魚類先天性免疫相關基因或抗病相關基因,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
  • 你了解身體的免疫系統嗎:疾病、紊亂和系統功能
    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人體免疫系統大致可分為兩類:先天性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先天性免疫系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
  • 科學家闡明如何有效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
    ,日前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中的細胞能夠阻止後天性的免疫系統對機體固有的細胞產生反應,否則就會引發諸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
  • 關於愛滋病,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
    ,宣傳和普及預防愛滋病的知識。 愛滋病的傳播途徑 防疫抗艾 我們首先應該從其傳播的途徑開始預防 那麼 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你知道有哪些嗎
  • 先天性免疫系統如何識別外來病原體
    身體中先天性免疫系統的細胞能夠利用一種包含STING的信號通路來檢測外來入侵病毒的DNA並且幫助機體低於這些病毒對機體造成的感染。然而,目前研究人員無法確定STING能否在機體後天的免疫系統中誘發相同或不同的免疫反應。
  • ...趙曉東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為先天性免疫缺陷孩子尋找生的希望
    你知道有這樣一種病嗎?從出生開始就反覆肺炎,經常流鼻血或身體表面有奇奇怪怪的出血點……患上這種病,相當於身體失去了保護傘,有的孩子甚至活不到2歲,這就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也是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免疫專家趙曉東幾十年來研究的領域。9月11日,趁著工作間隙,他又來到位於醫院綜合樓10樓的感染與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心。
  • 【高中】免疫調節——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專題匯總
    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物質的刺激時,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自身免疫反應(由於免疫系統異常敏感,反應過度,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物質進行攻擊)引起的自身組織和器官損傷。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 科學家揭示DNA促進先天性免疫反應機制
    這種被稱作cGAS的二聚體酶作為這種錯放DNA的檢測器發揮作用,「通知」細胞的先天性免疫系統存在感染。如今,Hopfner團隊與慕尼黑大學基因中心的Veit Hornung博士和慕尼黑大學生物醫學中心的Heinrich Leonhardt教授發現為何細胞質中存在的DNA長度對它被檢測到的效率產生影響。
  • 上海獸醫所闡釋新城疫病毒拮抗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創新團隊發現,新城疫病毒感染宿主細胞過程中,其非結構蛋白V能夠通過降解重要的先天性免疫接頭分子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抑制宿主先天性免疫從而促進病毒複製。
  • Nature:不同細胞和物種之間的基因表達差異塑造先天性免疫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威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六種哺乳動物物種中的25萬多個細胞的基因進行測序,證實了免疫反應中的基因如何在不同的細胞之間和不同的物種之間具有不同的活活性。
  • 整合素4β7活化在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介導的腸道炎症的機制
    該研究在整合素β7亞基引入點突變,構建了活化缺失的β7基因敲入小鼠,揭示了與完全抑制整合素α4β7的功能相比,α4β7活化缺失可以維持腸道內足夠的Treg細胞,有效減少免疫細胞向腸道相關免疫器官的遷移,從而有效緩解腸道炎症的發生和發展。腸道炎症性疾病(IBD)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類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前期多項研究證明微重力在機體免疫細胞發育和增殖、細胞因子分泌、信號傳導、先天性免疫應答、獲得性免疫應答和記憶等方面均有顯著影響,其中先天性免疫系統功能的紊亂是造成人體對自身或太空飛行器攜帶病原的抵抗能力減弱以及感染性疾病風險增加的重要因素。
  • PNAS:先天性淋巴細胞引起T細胞免疫反應
    2014年8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生炎症反應時,身體會釋放物質提高免疫防禦機能。在慢性炎症反應中,這種免疫反應會失去控制並引起器官損傷。一個來自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小組發現先天性淋巴細胞一旦被激活,就在炎症反應中誘導特異性T細胞和B細胞產生免疫應答反應。因此這些淋巴細胞的一個重要靶向目標就是治療感染和慢性炎症。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每個人天生都對癌症免疫?長期被忽視的免疫系統揭示癌症新療法!
    適應性免疫的過程是接種疫苗的基礎,例如HPV疫苗,這種疫苗針對大多數宮頸癌病例的病毒。為什麼先天性免疫治療可能會改善治療後果?先天免疫是我們身體抵禦感染和癌症的第一道防線。我們外圍血液中大約有10%的淋巴細胞是先天免疫反應的一部分,其中95%是自然殺傷(NK)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