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曉佳一]致力於三農社會資訊與問題,想要了解更多三農、社會問題請點擊關注!
頂多十幾二十天就開始全面進入秋收了,不論是不是大豐收,種植糧食收益都不會太高。這是農民幾十年的經驗之談,自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老百姓起早貪黑的在土地裡也只能混個餓不著。
要是遇到災荒的年份,一年到頭還不一定有餘糧,還得交公糧、交提留等等。糧食開始市場化之後,連年豐收,但是糧價始終平穩不動,甚至會掉那麼一些。
這些年什麼東西都在漲價,種子化肥、農藥農具,甚至是人工也是猛漲,為什麼用人工?因為現在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是種植糧食的主力軍,年輕人要麼不種地,要麼就是種些價值高的作物。
因此基於種糧不賺錢,甚至是賠錢的情況下,許多人都開始選擇種植其他經濟作物,而其中有四種是不少人或者說是一部分人的首選。
第一種 大蒜
大蒜作為我們平常老百姓的一種調味料,在餐桌上是很常見的,其實更多地用作於食品、飼料添加劑、藥品等領域,而且對於癌細胞有抑制作用,種植時間大概為白露秋分時節,10月左右。
在行情好的時候,每畝收益可達一萬元以上,就以今年為例,雖說行情不好,前期2元左右,也有個一千多的利潤,但是後期價格維持在3以上元,一畝地純利得有4千左右。
第二種 大蔥
這裡說的大蔥不是平常的大蔥。是專門研製適宜冬季栽培的優良大蔥品種。能抵抗零下15攝氏度的低溫,一畝產量高達4000~5000公斤。生長期為11月至第二年1月,收穫期為2~4月,適合中東部地區種植,同樣適合作物間套種。
大蔥價格雖說不穩,但是還湊合,就以今年為例,沒有低於五毛的時候,一畝地幾千塊錢還是可以賺到的。
第三種 花菜
這是一種來自山東研製的品種,在零下12度的環境中照常生長,這些年全球變暖冬天在中東部根本就沒有幾天零下10的天氣,每畝產量同樣也不低,3000-5000公斤都是很平常。
秋季栽培,到來年3月開始收割,花菜價格在菜市場沒有低於1.5元的,一畝地的收益比種植小麥高十倍都是很正常的事。
當然要想收益高,就少不了田間地頭的管理,比種糧食肯定是費時費力,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付出哪來的回報?
最後再提醒一句,在農村不論是種植還是養殖,都是有風險的,請謹慎選擇!
關於農村種植你有什麼建議?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