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霜花——吳霜繪畫作品展」綻放河南
展覽海報
12月1日,由鄭州市文聯主辦,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協辦的「豫見霜花——吳霜繪畫作品展」在河南鄭州普羅理想國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共展出青年畫家、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海澱區書法家協會會員吳霜近年來創作的繪畫作品30幅,為冬日的觀眾帶來一場傳遞溫暖和自然美的展覽。
展覽現場
吳霜兒時和青少年時期受到母親的影響,在唱歌、舞蹈及鋼琴聲中幸福成長,性格活潑開朗,有著突出的藝術稟賦。同時,也受到父親繪畫、書法、雕塑藝術的薰陶,從小熱愛繪畫藝術,常常埋頭一畫,就是幾個小時,沉浸在自己美好的想像世界裡。家中所掛高二適、林散之、蕭嫻等大師的書法作品,使她在近乎於音樂的視覺環境中,感悟藝術形式美和藝術創造的情感律動。
初中和高中階段,吳霜分別選擇了南京藝術學院音樂附中聲樂系和南京寧海中學美術高中美術系,師從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所長莊天明先生,他孜孜不倦的教誨和薰陶,使吳霜在藝術道路上找到了熱愛和堅持。吳霜在中學階段就隨南京大學丁方教授帶領的研究生考察團赴敦煌石窟、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參觀、學習。這些積累,潤物細無聲,化為她內在的藝術氣質,也養成她靜得下心臨摹讀帖的習慣,和善於在藝術領域多向思考的思維方式。
鄭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景雪萍致辭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美協主席劉傑致辭
吳霜大學考入澳門理工學院視覺藝術系,創作了一系列個性強烈、色彩豐富、想像獨特的具有夢幻般詩意美的作品。她先後赴義大利、法國、希臘、美國、烏克蘭、日本、韓國等國家學習考察,鍾情於印象派,在莫奈、雷若阿的故鄉觀察陽光下顫動的色彩。在澳門理工學院學習期間,素描、色彩、設計、陶藝,藝術欣賞等課程使她系統地在專業領域深入學習,為後來在繪畫作品中表現出的強烈藝術感染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吳霜在原先「彩墨」畫法的基礎上,探索和嘗試將傳統中國畫的墨色運用到「花」主題的創作中。在她的筆下,或繽紛絢爛,或空明透徹,看花是花,但無法辨別哪是丁香,哪是牡丹,哪是月季。她是經過認真仔細的觀察,和花對語,聽花開的聲音。用寫意的藝術語言,在花蕾、花葉綻放的變化過程中,體會一花一世界。吳霜愛花愛自然,她的家中布滿了各種花,她做各種插花的嘗試,在排布中創造構成的美。
中國中央電視臺國家一級導演王芙英致辭
2016年以後,吳霜開始在中國青年藝術家群體中嶄露頭角,相繼於南京、澳門舉辦《霜花飛翊》個人藝術展,她探索以彩墨的不同表現技法描繪花,令人耳目一新,顯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徵和風格傾向。在創作的同時,她還為同道策劃一些展覽。2020年4月,在抗疫防疫期間,吳霜亦有兩幅攝影作品入選線上展覽「惠風和暢——當代女性藝術家邀請展」。
澳門理工學院原院長李向玉教授評價:「傑出校友吳霜的熱忱、激情和創造的力量從每幅作品中湧動出來。這是時代青年積極進取的力量,是陽光、明亮、坦誠的正能量。」
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莊午代表協會宣讀賀信
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在展覽前夕發來賀信,預祝展覽圓滿成功,信中寫到:「吳霜的繪畫以花為媒,明麗斑斕,率性潑灑,真摯動人,體現了新時代青年藝術家的獨特藝術語言和真實感人的內心世界。」並祝願吳霜在藝術道路上取得更加矚目的成績。
本次展覽中,既有夢幻浪漫的《花鳥》系列,又有燦爛斑駁的《霜花》系列,陳列在普羅理想國文化藝術中心二層的展覽空間,與之相伴的還有吳為山創作的《睡童》《遠古笛聲》《唐韻》《春風》等一批表達人間溫情的系列雕塑作品,可謂相得益彰,讓更多的人領略「寫意」在不同藝術形式中綻放的生命色彩。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辭
參展藝術家吳霜發言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18日。
在山花爛漫中,有女兒的夢想
——為女兒吳霜畫展序
文|吳為山
我曾經為許許多多的人寫過展覽的前言,寫過畫冊的序,今天這篇序倒是非常特別,因為是為女兒吳霜而寫。對於一個父親而言,女兒的生命起源,女兒的誕生,女兒的成長……都包含著無限的情感。我想起女兒很小的時候,她在媽媽懷裡,就喜歡仰望天空,看天。兩三歲的時候,她趴在桌上,不聲不響,能畫兩個小時的畫。上幼兒園時,她回到家,總喜歡用畫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她那種與生俱來的用抽象的線條和點的表現方式;那種用水彩筆、蠟筆所表現的色彩感覺,體現了她的天性,也體現了她對美的最初認識。她喜歡用螢光水筆,那晶瑩的、透明的、明亮的螢光色確實是她對這個世界最燦爛的希望,也是她熱情、善於表現的性格外化。
嘉賓開幕式剪彩
她從小喜歡跳舞,每當聽到音樂,便情不自禁舞起來。她從小學習鋼琴,母親騎車送她去老師家,她總是很開心,回家接著練習,且自己即興譜曲。她還喜歡唱歌,因她自小成長於大學校園,常常在我的學生們聚會時,她自己衝上去唱歌,落落大方。小時候,我也經常有機會帶她到一些書畫家家裡去看,也有一些書畫家到我家。比如當年九十多歲的女書法家蕭嫻老太太到我家,霜霜看著她當場揮毫後說:「蕭太太寫字不『描多』」,意思是蕭嫻寫字一氣呵成。小學階段,她所在南京鼓樓區有少年書法比賽,她也沒告訴我們,自己帶著墨和筆乘公共汽車去比賽,捧回了大獎狀。高中階段,她進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學音樂,後又轉南京寧海中學學美術,大學考入澳門理工學院視覺藝術學院。在此之前,她曾拜師於南京博物院莊天明先生,南京大學丁方先生。在澳門讀書一年後,又轉入南京藝術學院書法專業學習。從初中開始,她每年假期,跟隨南京大學研究生考察,到敦煌、山西永樂宮、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據說在與研究生一起考察過程中,小小年紀便表示:「走千裡、走萬裡,來到敦煌,因為偉大的藝術在召喚著我們。」她也常常隨我們去歐洲、美國看博物館,由於她的許多的遊歷,使其自發畫油畫、彩墨,對雷諾瓦、莫奈等印象主義大師的色彩尤為鍾情,大量地默寫。根據記憶創作,表現出她對色彩特殊的敏感。冷暖交融的色相,表現了她對世界特有的興趣和體悟。近年來,她拍攝了《女人花》《煙花易冷》等四部MV,無論是在工作室或是在北京前門大街的外景,她扮演的藝術與生活的角色總是令人感到她的用心與投入,欣賞到她有穿透力的歌聲和富有感染力的色彩在一個人精神世界中的表現。她潛心繪畫,去樂山佛教聖地,去蘇州江南水鄉,去上海音樂學院遊學,來往於北京和南京之間。她始終以色彩的繽紛,以線條的飛動,表現大自然的無比微妙與意境。看似作品非常隨性、寫意,其實她對紙、筆、墨、色、水,對構圖與表現對象,造型與形式是有許許多多的思考。這些思考,當她在作畫時,是一蹴而就,以一種急速的運筆和色彩的潑灑、塗染,流露出她內心的激情和強烈的表現意識,她善於琢磨,並在一次一次地作畫的過程中肯定自己,欣賞自己。當然,她也時時會找到自己的不足。
開幕式嘉賓合影
在眾多繪畫題材中,她尤愛畫花,也常常於花叢中點綴她喜愛的鳥,她畫花與一般傳統意義上的畫不一樣,她的畫看不出哪是牡丹花、月季花,哪是菊花、海棠花,她的花是自己心中的花,是綜合了多種花的特點而「意造」的。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她藉助花來表現奇異美妙的色彩,她的色彩,不局限於水彩、水粉、國畫顏色,她還喜歡用韓國的顏色,也許這種異國的色彩所表現的色質與我們常見的色彩之不同,能引起視覺上的新的感受。她尤喜歡用螢光色,這與她小時候喜歡用螢光水筆有著密切關聯。她認為畫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應該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我曾告訴她國畫顏色和螢光顏色不在一個序列裡,她聽著,點點頭,不過依然以她的用色方式完成她的色彩世界。
防疫緊張的階段,她每天獨立去公園拍初春盛開的花,那粉紅、嫩黃,那藍、那紫的鮮豔,真是予人以無限生機和希望。她愛這爛漫的春花,她用手機的鏡頭與它們對話,每天太陽落山時,回家打開手機與婆婆、媽媽分享,這是何等的美!自然、生活、藝術……
吳霜於展覽現場接受媒體採訪
她舉辦過幾次畫展,在南京、在澳門。在澳門理工學院校慶40周年時,她作為傑出校友應邀在澳門舉辦畫展,澳門各大媒體予以報導。她鮮明的、令人過目難忘的繪畫特徵,獲得澳門藝術界的好評,她熱情而真誠的性格,她敢想敢畫的爽朗,形成她生命狀態的美妙詩篇,贏得了學弟學妹的尊重。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教授高度評價:「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校友。」
展覽現場
想起在她上初中時,我作畫,水墨淋漓,我讓她幫我用電吹風在旁邊吹,以協助我,她突然間放下電吹風,說:「以後我作畫,也會有人幫我用電吹風吹。」可見她的自主與自我意識是天生的。現在,她每天作畫都到深夜,她認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找到自我。在她畫桌上,放滿多種花瓶。那些玻璃上、瓷器上的花兒、鳥兒、蝴蝶是她靈感上的源泉。當然,她也不斷買鮮花,通過插花配置色彩。我看她特別喜歡畫花,就將齊白石、吳昌碩、林風眠、莫奈等藝術大師的畫冊給她看,她非常著迷。她有時候看的很投入、很入神。但是她跟所有學畫者不一樣的是,在她的畫中,即使是臨摹這些大師的作品,也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很顯然,只要是她畫的,一目了然就能看出來。不久前,她隨我到河南鄭州,參加了我的作品開幕式,我高興地聽到她說要把她的畫和我的作品一起展出。我的作品是立體的,是雕塑,絕大部分是青銅鑄造,也有石雕。在展覽空間,牆是空著的,很顯然,她要用她的畫來填補這些雕塑照顧不到的牆壁空白,她要用她的五彩繽紛,充滿浪漫想像的,炙熱如火的,散發著年輕人勃勃朝氣和希望的色彩來裝點這氛圍。她對自己是蠻有信心的,還正在創作百米長的百花圖卷,以一種遙想、隨想、暢想的方式,進行她美的旅程。我想,當那些爛漫的山花開滿畫卷的時候,便成了她心中的詩篇,也是她的又一個夢想。
展覽現場
父親帶女兒一起走路,這是天經地義的,在她六七歲時,我教她遊泳,後來並沒有堅持教下去,至今總覺得遺憾。今天,我和她的作品放在了一起,也許她會覺得行走在這山谷,是那樣的自在和富有力量。而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恰似在山花爛漫的景色中,有她的夢想,有我生命延展的美好!
吳霜作品
關於藝術家◆吳霜
吳霜,青年畫家。1988年出生於藝術世家,祖籍江蘇東臺,生長於南京。曾求學於澳門理工學院,201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書法系。現為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海澱區書法家協會會員。
吳霜多才多藝。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她自幼對藝術具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喜愛和表達。她早年師從南京博物院莊天明先生和南京大學丁方先生。
從初中始,吳霜每年利用假期隨南京大學的研究生們到甘肅敦煌、山西永樂宮、西安秦始皇兵馬俑等中國著名文化遺址學習考察,更數次遠赴義大利、法國、希臘、美國、烏克蘭、日本、韓國等世界多個國家遊歷,了解人類古代的燦爛文明和當代的多元文化,積累了豐富的視覺經驗。
2016年以後,吳霜開始在中國青年藝術家群體中嶄露頭角,相繼於南京、澳門舉辦《霜花飛翊》個人藝術展,她探索以彩墨的不同表現技法描繪花,令人耳目一新,顯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徵和風格傾向。
作品曾入選「藝馳金陵·墨舞青春——南京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2016年,南京),「融匯新時代——南京青年美術家協會迎春精品展」(2017年,南京),由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絲路藝蘊——中歐女性藝術交流展」(2019年,北京),第五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之「意韻江南」——青年藝術家中國畫邀請展」(2020年,蘇州)等重要群展。2017年7月,在南京舉辦「靜曳霜簫——張平靜&吳霜雙個展」;2017年12月,在南京舉辦「霜花飛翊——吳霜個展」;2018年6月,在澳門舉辦「霜花飛翊——傑出校友吳霜個展」,在創作的同時,她還為同道策劃一些展覽。2020年4月,在抗疫防疫期間,吳霜亦有兩幅攝影作品入選線上展覽「惠風和暢——當代女性藝術家邀請展」。
對花的「痴愛」促使吳霜進行超越於繪畫的多方面探索。2013年、2019年吳霜分別錄製了《煙花易冷》《野百合也有春天》《女人花》《綠葉對根的情誼》等與「花」相關的音樂MV。
編輯|文蕤
現場攝影|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