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600家企業已布局 塑料製品替代開啟千億市場

2020-11-25 環保在線

  資料顯示,我國已實行「限塑令」10餘年,截止目前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3%以內。

 

  在此背景下,多地升級「限塑令」,開啟塑料製品的替代市場大門。
 

  近日,山西出臺相關政策,將以一次性塑料製品為禁限重點,積極探索禁限管控模式;
 

  2020年6月,《山東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出臺,要求到2020年底,山東全省範圍餐飲行業和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
 

  同時,河南省印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稱,將率先在鄭州、洛陽、濮陽、許昌等4個試點城市建成區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北京市從5月1日起,重點在農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膠袋專項整治行動......
 

  海南自4月至11月起開始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計劃自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
 

  相比以往的「限塑令」,升級版更傾向於「禁用」二字。由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為生物

可降解塑料

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有專業機構預測,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在十年內有望達到近千億規模。

據了解,目前經營範圍含「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學降解、可降解」,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共有2677家。 

  早在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各地分步驟開始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使用,將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展開。
 

  據統計,我國現在每年塑膠袋消耗量在70萬至80萬噸,農用地膜消耗量在120萬噸以上,一旦實現大規模替代,將為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就目前來看,我國生物降解塑料推廣較緩,產能利用率仍較低有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可降解塑料產能達到45萬噸,產量為13.5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30%,到2019年生物可降解塑料產能約為52萬噸,增長15.6%。
 

  從各地的政策可以看出,餐飲、農貿市場、便利店等公共場所是率先實行可降解塑料產品替代的場所。這也意味著,在快遞和外賣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將在近幾年爆發。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600億件;外賣要按照生鮮、冷凍商品和日用品分類打包,這樣一來每個訂單至少要用兩個打包袋,幾十位配送員在5公裡範圍內最快1小時送達,一天大約要送2500單。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所隱藏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市場也是巨大的。
 

  儘管如此,生物可降解塑料受高成本以及技術壁壘較高的影響,仍讓處於推廣階段。因此,未來的降解材料還要注意優化生產工藝,提高加工設備的生產效率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要注重材料的降解助劑或添加劑、複合型降解材料等研發,儘早實現可降解材料的工業化生產。
 

  另一方面,政策上也要儘快完善。目前政策明確提出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推廣應用,但對於這類材料及產品應如何回收、處置,暫時沒有明確規定,現階段我國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在這些環節,還有不少難點亟需突破,應加快建立健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的管理制度,以此來約束規範可降解塑料市場。

相關焦點

  • 可降解塑料市場研究:原材料價格大漲 千億市場規模可期
    可以看出,可降解塑料的價格是傳統塑料價格的2-3倍。可降解塑料生產成本較高,這也是替代傳統塑料進展比較緩慢的原因之一。 03、千億市場規模可期 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可降解塑料市場依然是靠政策來驅動,每一次禁塑令的推出都會帶來對可降解塑料需求的快速發展。
  • 千億級市場風口 龍頭股猛拉20%!限塑令倒計時 概念股來了
    早盤,可降解塑料概念大幅異動,美聯新材一度衝擊20%的漲停,丹化科技封死漲停,美瑞新材、聯創股份大漲超7%。限塑令倒計時,全國近30個省市已發布限塑令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意見提出,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
  • 千億級市場風口 龍頭猛拉20%!最強限令倒計時一個月 概念股來了
    原標題:千億級市場風口,龍頭股猛拉20%!  限塑令倒計時,全國近30個省市已發布限塑令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
  • 冠豪高新逆勢上漲背後:搏擊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聰明資金連續買入
    1)食品級白卡紙有望成為塑料餐具主要替代產品根據國家標準GB4806.8-2016《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製品》,食品級包裝用紙必須使用原生木漿為原料,市場普遍認為食品級白卡紙是替代塑料餐具的最合適材料。
  • 海口42家大型商超已更換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
    據悉,海口市市場監管局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早在2019年8月就制定《「禁塑」工作方案》,成立了「禁塑」工作領導小組,8個分局和29個科室為成員單位,建立市、區、所三級聯動機制,舉全局之力開展「禁塑」工作。
  • 史上最嚴「禁塑令」拍馬趕到 可降解塑料千億藍海市場即將啟航
    而海南從12月1日開始,全省將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而其他省份城市也將陸續在年底前實施禁塑。政策的東風下,可降解塑料順勢進入了黃金髮展期。多家廠商擴充了可降解塑料的產能,準備乘勢而起。
  • 可降解塑料行業深度報告:千億市場,群雄逐鹿
    全球塑料廢棄物 59%都來源包裝領域,可以估算我國 人均年塑料包裝廢棄量為 17.7 千克。保守假設各地區「禁塑令」「開始執行」的 替代率 10%、「進一步推廣」的替代率 20%,、「完成替代」的替代率 30%。「完 全替代」意為不再銷售傳統包裝塑料製品,但由於其他材料的競爭,例如紙質包 裝袋/盒,考慮西歐和美國可降解塑料在包裝領域的替代率不超過 30%,「完成替 代」的替代率假設為 30%。
  • 湖南"治塑"有了時間表 這五類塑料製品被禁限使用
    日前,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我省將重點聚焦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製品,快遞塑料包裝,農用地膜5類塑料製品汙染,分步驟、分領域禁止、限制使用相關塑料製品。
  • 全國塑料吸管禁令正式生效 可降解塑料千億市場活力被全面激發
    紙質吸管替代不可持續 聚財聯社消息,浙江義烏一家大型紙質吸管生產公司表示,因為海南在2020年12月份已經開始實施塑料吸管禁令,當下又在全國範圍內正式生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萬噸,約合460億根,這龐大而短暫的市場缺口暫時由紙質吸管所填補。 不過,因為材質不同和生產技術上的差別,目前可降解吸管的生產成本明顯要遠高於傳統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一噸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成本在8000元左右,而一噸紙質吸管則要將近22000元。可想而知,陡然上升的成本會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壓力。
  • 湖南「治塑」有了時間表,這五類塑料製品被禁限使用_湖南新聞_新聞...
    「市場內經營戶都免費提供,自己家不給,恐怕沒有顧客會登門了。」一位菜攤老闆介紹,塑膠袋兩塊錢一捆,一捆50個左右,一天最多能用200多個!緊接著走訪了三家藥店。據介紹,藥店的塑膠袋一般採用定製的,按大小有10釐米、50釐米、150釐米三種,並且上面印有可降解標識,觸感與普通塑膠袋不同,感覺更加厚實,並無難聞的塑料氣味。
  • 「最嚴」禁塑令落地,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
  • 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材料布局
    慧聰塑料網訊:改性塑料在5G時代可用於設備的外框、鍵盤、後蓋、中框、支架等部件,具有外殼包覆、裝飾、支撐和連接等作用,如5G基站外殼、濾波器、天線振子、手機後蓋及中框等等,應用廣泛,市場可期。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領域的布局。
  • 2020中國塑料製品行業發展現狀多地出臺「限塑令」可降解塑料成新寵
    從國際市場看塑料需求,我國塑料人均消費量與國外發達國家對比有很大差距,據統計,衡量一個國家塑料工業發展水平指標的塑鋼化,中國30:70,而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50:50,隨著我國改性塑料技術提升消費升級,我國塑料製品需求未來預計將維持超10%增長。
  • 海南告別塑料製品,一起做「不塑之客」
    在培育發展替代品全產業鏈方面,目前已有7家省內企業具備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生產能力,年底可形成膜袋類產能3.2萬噸/年,餐飲具產能約 1.1萬噸 /年。我省還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吸引中科院、中石化等8個上遊原材料項目落地,將於2022年至2023年前後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製品完整產業鏈。
  • 「最嚴」禁塑令落地 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  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
  • 可降解塑料成行業「新寵」
    北極星固廢網訊:當前,全國範圍的限塑路線圖再進一步,新版「限塑令」將改變一次性製品的消費業態,一種被稱為「不用處理就能自動消失」的可降解塑料給資本市場帶來劇烈震動,博得了市場關注並不斷升溫,成為行業「新寵」。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隨著新版「限塑令」對塑料製品禁止使用時限的臨近,塑料製品產業將經歷新一輪陣痛。
  • 三亞開展禁塑執法行動 超市市場下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日消息(記者 張宏波)12月1日起,海南正式進入「禁塑」時代,禁止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等塑料製品。「禁塑」首日,三亞開展「禁塑」聯合執法行動,責令整改及下架未建立全生物降解追溯體系的塑料製品61批。
  • 「禁塑」後塑料包裝該用啥替代?生物降解塑料PBAT集中投產
    由「限塑」變為「禁塑」,塑料包裝製品該用啥替代? 完全「以紙代塑」 並不現實 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杯蓋的設計上進行了微調。
  • 3D玻璃、氧化鋯陶瓷千億市場爆發?奧瑞德20億快速搶佔新材料風口
    (原標題:3D玻璃、氧化鋯陶瓷千億市場爆發?3D玻璃相比2.5D時代新增熱彎機設備,富士康、伯恩、華映科技等3D玻璃供應商,今年上半年開始逐漸增加了熱彎機採購,在韓國設備產能受限、價格昂貴的背景下,面對需求旺盛的3D玻璃熱彎機、氧化鋯陶瓷部件市場,技術成熟的中國企業將搶下原本韓日及歐美企業的市場蛋糕,布局較早的企業將在市場瓜分過程中充分獲益。
  • 五金企業平臺:中國已成為世界五金製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
    開發新產品項目,必須跨越模仿外國產品的階段,只有獨立開發出國內外沒有的五金製品新產品才是真正的產品創新,才能去佔領國際市場,努力開拓五金製品國內外市場。五金製品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使用的輔助性、配件性製成品。早期多用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製作,因而得名。現除採用各種金屬材料,還廣泛採用塑料、玻璃纖維等非金屬材料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