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張具有「決定性瞬間」意義的攝影大作

2020-12-06 背上相機去旅行

決定性瞬間(Decicive Moments),指攝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與海豚共浪!攝於澳大利亞卡爾巴裡。 Matt Hutton

「決定性瞬間」是世界抓拍大師法國攝影家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現代攝影之父親)的攝影美學理論核心。

▲金山,爆炸幻象。 Corey Arnold

簡而言之,具有「決定性瞬間」意義的攝影作品往往對「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有很高的依賴。必須是特定的時刻,有時候早一秒不行,晚一秒也不行(天時);被攝主體的位置要讓構圖恰如此份,遠一點,高一點都可能影響到作品呈現(地利);被攝主體的動作、神態要恰到好處(人和)。

▲一隻海豹在海藻林中自由穿梭,攝於加州聖地牙哥附近的科爾特斯海灣。 Kyle McBurnie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攝影帖子說,對於「決定性瞬間」意義的照片,運氣和時機比什麼都重要,不需要多麼高超的攝影技藝。私以為這種說法不準確,相反的,能夠拍攝具有「決定性瞬間」意義作品的攝影者一定是要有豐富的歷練和審美養成的。因為他必須知道在特定的場景下用什麼樣的構圖、什麼樣的光圈快門組合、什麼樣的白平衡、什麼樣的ISO,什麼樣的景別,才有可能拍攝出從呈現內容到傳播意義都比較到位的「決定性瞬間」照片。

▲海灘日落,攝於佛羅裡達彭薩科拉海灘。 Anthony DellaCroce

無論對於攝影初學者還是中高手,堅持養成欣賞其它大師的作品是學習和提高攝影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EyeOpener今天繼續為大家整理了20張具有「決定性瞬間」意義的攝影作品。

▲背簍長隊,攝於雲南 Dimitra Stasinopoulou

▲帝企鵝幼鳥們,攝於南喬治亞。 Amanda Stadther

▲庫拉蒙加牧場,加利福尼亞 Stuart Palley/EPA

▲巴西裡約熱內盧。 Sergio Moraes

▲春天的氣息,攝於華盛頓 Aswin Gunawan

▲晨曦,攝於 印度尼西亞西莫洛拉旺村。 Silentino Natti

▲仙人掌上的白化蟹蛛,攝於墨西哥新萊昂州。 Alberto Gaytán Mtz.

▲密密麻麻的火烈鳥群,攝於肯亞納庫魯湖。 Michael Poliza / Mercury Press

▲科羅拉多州國家公園的大沙丘。 Garret Suhrie

▲凌晨的草地。蒙大拿州比林斯。 George Burgin

▲印度瓦拉納西。 Suditi Guharoy

▲138名挑戰者空中共舞。 Brian Buckland

▲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阿拉伯半島之光。 NASA / JSC

▲晨曦,攝於倫敦灌木公園。 Max Ellis

▲天鵝養憩地 Rex / Fotodom.ru

▲活火山口的遊客們,攝於俄羅斯扎爾巴奇克火山。 Dmitry Bud』kov

看完後你有什麼感想...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小編微評:決定性的瞬間通過抓拍手段,在極短暫的幾分之一秒的瞬間中,將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加以概括,並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

如果您喜歡,請打賞。您的讚賞是小編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如何成為「決定性瞬間」拍攝大師呢?
    「決定性瞬間」是法國攝影家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現代攝影之父親)的攝影美學理論核心。 決定性瞬間(Decicive Moments),指攝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決定性瞬間真的存在嗎?
    在攝影界,也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就是一個無法被忽略的人,畢竟他的身上貼著被攝影人奉為圭臬的「決定性瞬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決定性瞬間」。「為了賦予世界意義,攝影者必須感受到自己攝入取景器中的事物。」布列松以此為念,進行他的攝影拍攝。這也是每一位攝影人應該學習和必須做到的。攝影中決定性瞬間的前提也在於此。
  • 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August 22, 1908 Chanteloup-en-Brie, France– August 3, 2004 Montjustin, France)法國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
  • 馬格南的攝影記者聚焦上海數十年 那些「決定性瞬間」再回看
    連結點進去看看Before & After決定性瞬間1946年馬格南在紐約MOMA成立1952年布列松為新聞攝影指明了方向加入馬格南有一個較為複雜和長期的考核過程。首先要向全體馬格南成員組成的評委會提交一份作品,如果半數投票通過,則可作為見習生開始工作。
  • 什麼是拍照,什麼是攝影?看了這棵草的2張照片,你就懂了
    今天我就試試用2張照片、2句話來說一說拍照和攝影的區別。懂得 【拍照和攝影的區別】,對你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知道了拍照和攝影的不同在哪裡 ,你再拍攝的照片,就會和之前有天壤之別。你就可以,從一個只會按快門拍照的普通玩家,變成一位能拍出感人作品的真正攝影師了。這不是傳說中「頓悟」的奇效嗎?是的!
  • 27張攝影大師經典構圖攝影作品賞析
    三等艙(1907 年)這是20 世紀早期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它讓施蒂格利茨聲名遠播。這幅從一等艙拍攝的三等艙乘客的照片可以被視作是施蒂格利茨攝影精英主義的一種隱喻。  遷徙的母親(1936年)20世紀最有名的攝影作品之一,它被視為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普通民眾在艱難歲月中拼搏求生的象徵。
  • 世界是心的倒影-論攝影
    還是在街頭漫步時,看見那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們,都可以用攝影來表達。我們生活在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中,每個人對生活的感悟,還記得初學攝影時,對著欣賞的風景,咔嚓咔嚓的猛拍。想要拍出內心中的那個最美的景色。聽人家說一個好的攝影師,使用照片堆出來的,每天都用心去拍,至少拍十幾張好照片,每天堅持去知名攝影網站欣賞與感悟。就這樣累積習慣,大概拍兩萬張以後才能算入門。
  • 20張史上第一的照片 見證人類與攝影發展奇蹟
    攝影自發明至今已經拍攝過無數經典、不可思議的照片,而這一系列的歷史照片,見證著人類文明與攝影歷史的變化,攝影每一次進步,宛如阿姆斯特朗登月時所說的那句話:「我個人邁出的一小步,是人類歷史邁出的一大步。」
  • 落日餘暉下的這個瞬間,刻骨銘心!這張照片在朋友圈刷屏!
    3月5日傍晚,一張名為——「落日餘暉下的這個瞬間,刻骨銘心」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甘俊超 攝影-「我快一個月沒看到太陽了。落日餘暉下的兩個身影,病人和醫生,80+歲和20+歲,這個瞬間,刻骨銘心!這張照片被發到朋友圈後,打動了很多一線醫務人員——很多人來到武漢後忙於救死扶傷,都很久沒有看過太陽了。
  • 從觀看到理解:照片的時間意義
    重複觀看不一定會具有強化良心和強化同情的能力,它也可能會腐蝕良心和同情。就如同我們無數次重讀一本書,最開始會在每個角色身上投入情感認同,等到無數次重讀之後,我們似乎無動於衷,已經開始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分析這本小說人物的特徵和小說的技巧。無論是觀看,還是閱讀,都是從感性開始,終結於理性之時。
  • 郭宣成: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和選擇性的關係的原理及其現實意義
    一.試述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和選擇性的關係的原理及其現實意義。答:(1)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是指歷史決定論,社會歷史發展的選擇性是指主體選擇的作用。承認歷史決定論和承認主體選擇的作用是一致的。(2)下面從三個方面說明社會形態發展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的一致性及其現實意義。第一,在歷史決定論看來,在現實生活中規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為一種趨勢、一種平均數而存在。例如價值決定價格的規律,是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在總的平均數中價格近似地符合價值,這就為人們制定價格政策留下了選擇的餘地和可能。
  • 太空人焦立中迷上太空攝影 環球一周拍2萬多張
    國際空間站每92分鐘繞地球軌道運行一圈,在這個過程中,他拍下了24,000多張地球照片,這些照片可以為地球的科學研究提供幫助。作為「遠徵十隊」的華裔指揮官,焦立中所執行的主要太空任務,就是大量拍攝各種有關氣象、大氣現象以及地理、人造和天然界標的照片。  在距離230英裡的上空拍攝地球照片,需要超級「速記」能力。焦立中說:「身在太空就意味著自己要學會控制身體和相機。
  • 全國2013年10月自學考試新聞攝影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
    A.17-35mmB.35-70mmC.70-140mmD.100-200mm8、對於新聞攝影來說,二者缺一不可的一是新聞價值、二是A.瞬間性B.藝術價值C.歷史意義D.新聞形象9、1888年促使世界上最早的攝影機誕生的關鍵環節是A.可變焦鏡頭
  • 攝影基礎知識:攝影的三大要素用光、構圖、時機
    攝影不是簡單的按下快門,從構思到拍攝,攝影是一個充滿藝術的過程。在攝影創作中,用光、構圖、時機可以稱得上是攝影的三大要素,它們各自有什麼作用,對攝影作品有這什麼樣的影像呢?用光:攝影這個詞的英文原意是「用光作畫」,有光才有色彩,才有感知,有光才有影。 攝影本身是通過光學CCD感光元件的感光作用,才能夠將大自然的畫面收入到相機裡。光是攝影的生命線,又是攝影造型的重要手段,離開了光就沒有辦法去攝影。光在攝影中的作用可見一斑。
  • 全國2011年10月自學考試新聞攝影真題
    《北方的納努克》10.新聞攝影拍攝對象是具有新聞價值的(   )A.攝影素材B.新聞情節C.新聞形象D.藝術形象11.特寫性新聞攝影報導從新聞要素方面交代新聞事件的(   )A.時間與地點B.原因與過程C.人物與內容D.地點與內容12.新聞報導中堅持正面宣傳為主
  • 18張動圖,展示難得一見的瞬間
    這18張珍貴的照片,看完你一定會驚嘆這世界真是太神奇了!蜘蛛捕食瞬間「烏鴉喝水」  這是對一株好望角毛氈苔(南非茅膏菜,Drosera capensis)的延時攝影。它的葉片上伸出很多色彩鮮豔的「觸手」,會分泌粘液捕捉昆蟲。當昆蟲落網時,葉片會逐漸捲起幫助消化。
  • 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新聞攝影真題
    1、銀版攝影法的發明人是A、羅傑·芬頓 B、馬修·布雷迪C、喬治·伊斯曼 D、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2、世界上張新聞照片記錄的場景是A、《死亡的山谷》 B、《巴黎寺院街》「特寫」是指A、照片的景別 B、報導的體裁C、報導的題材 D、畫面的構圖20、非事件性新聞的拍攝價值更重要的是要體現A、內容本身 B、歷史意義C、畫面的美感 D、深層次問題和思考
  • 攝影史上各種「第一」的20幅照片
    攝影由19世紀發明至今已經拍攝過無數經典、不可思議的照片,來自多個網站、過往不同記錄集合的這一系列歷史照片,見證著人類文明與攝影歷史的變化,你認識多少「史上第一」的照片? Cornelius拍攝,時間為1839年10月,也是第一幅人像攝影作品。
  • 攝影究竟是什麼?——以喬弗裡·巴欽的攝影概念研究為中心
    攝影為進入藝術史的殿堂,付出了近百年的時間。直到在20世紀中後期,攝影才開始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受到認可。正如學者阿比蓋爾·所羅門-戈多概括的:「攝影的歷史,無論從本質上還是從本體論上來說,並不僅僅是由藝術而形成的,事實上也是與它完全不可分割的。」[5]從這幾位形式主義者的論述來看,他們大多緊緊地抓住攝影媒介所固有的一些屬性(細節、瞬間等)進行發揮,從而將此擴大為攝影的本質,而忽略了攝影所具有的文化屬性,這一點恰恰是後現代主義學者所更為看重的。
  • 大咖教你玩科學攝影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北京自然博物館策劃了一場科學攝影活動。  來自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的科學攝影愛好者袁稷向大家講解了一種堆疊攝影技術,「通過對連續拍攝的多張局部照片(上百上千數量級)進行後續拼合數據處理的方式,合成拍攝對象全貌的大景深高清圖片」。隨後,他帶領大家進入一個微觀世界,一起探索藏品細節裡隱藏的那些不易發現的極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