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

2020-11-25 黑巖趣聞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August 22, 1908 Chanteloup-en-Brie, France– August 3, 2004 Montjustin, France)法國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布列松認為,攝影作品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每個攝影師都應深具尊嚴感,都應意識到:無論一幅攝影作品畫面多麼輝煌、技術多麼到位,如果它遠離了愛,遠離了對人類的理解,遠離了對人類命運的認知,那麼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布列松的立意是高遠的,但他選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在攝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為偉大的主題。」因而,他的相機對準的都是我們現實中可見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讓我們發現,在這習以為常中有美和感動。如果了解布列松的話,你會發現他所用的鏡頭主要都是50mm的標準鏡頭,其原因就是全畫幅下50mm的視野與人眼所見相同。秉承真實性與瞬間決定性的布列松,當然會去選擇最真實最自然的拍攝焦段了。而偶爾在拍風景的時候,他也會用長焦的鏡頭。

為了更近距離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經常將照相機隱蔽起來。他的拍攝理念富創造性,非常善於用鏡頭捕捉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畫面。他曾這樣描述自己對攝影的迷戀:「我整日在街頭尋找,隨時準備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記錄下來。"他用黑膠帶遮住照相機的閃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他堅持攝影師必須僅僅使用現有的光,不要在暗房裡剪輯,而更應該在"照相機"裡現場剪輯。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間,不僅是當下發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後整個過程中的一個波峰。他的作品集《決定性瞬間》成為無數攝影愛好者的教科書,"決定性瞬間"攝影理念也為廣大同行接受和效仿。最後,我們不得不說的是布列松與徠卡相機的關係。在眾多的攝影大師中,布列松是使用的照相器材最少的一位大師。

這與他秉承現實主義的風格有關,布列松不希望拍攝引人注意,他希望自己的拍攝不會打擾到被攝事物的發生和發展。其照片不依賴於專門的設備和技術,最純粹最自然是他所注重的。布列鬆通常使用35mm平視取景小型相機,使用50mmf2的鏡頭拍攝,拍攝方法仍然是以自然和真實為宗旨。他從不使用閃光燈等附加光源。當光線不足時,他寧可使用高速膠片。他總是力圖最大限度減少主觀性,把客觀存在的瞬間展現給人們。

布列松的作品,每一幅都可以成為一個歷史的凝固點。因為其所在年代的關係,布列松的新聞攝影作品非常具有歷史感,可以從照片上看到一個時期的烙印。無論是人,是物,還是別的什麼,他視角的延展性可以讓你看到更多的信息。<男孩> (1958)就體現了這種風格。它的題材並不重大,卻是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一個男孩的兩隻手裡,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布列松熟練的抓拍功夫。

在布列松之前,攝影更多的是作為一門技術在發展,而布列松使攝影藝術成為自覺。任何大師都是可以被超越的,但有些人卻是永遠無法被忽略,布列松便是其一,甚至有些流派是通過批判他而形成的。但贊同他也好,不贊同他也罷,有一點無可否認:布列松以自己的職業尊嚴感借給了世人一雙慧眼,讓人們在自己身邊發現了從前不曾發現的美,而真正的美與尊嚴,無需闡釋。

龐德於1885出生於美國的愛達荷,通過菲諾羅沙(Fenollosa)接觸到中國與日本古典詩歌。他在歐洲生活了很長時間,1917年在英國編輯LittleReiview,後來移居義大利。二戰期間他公開支持法西斯主義,用英語對美國廣播法西斯宣傳材料。1945年戰爭結束後,他被美軍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審。後因醫生證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羅斯特等名人的奔走,他於1946年被關入華盛頓的精神病院。在這期間。波林根-國會圖書館的詩歌獎評選委員會還是決定把獎授給他。1958年,在許多他曾經幫助過的詩人作家的活動之下,龐德結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監禁,重返義大利居於威尼斯,直至1972年去世。這張照片即攝於他去世前一年。

相關焦點

  • 20張具有「決定性瞬間」意義的攝影大作
    決定性瞬間(Decicive Moments),指攝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與海豚共浪!攝於澳大利亞卡爾巴裡。 Matt Hutton「決定性瞬間」是世界抓拍大師法國攝影家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現代攝影之父親)的攝影美學理論核心。
  • 如何成為「決定性瞬間」拍攝大師呢?
    「決定性瞬間」是法國攝影家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現代攝影之父親)的攝影美學理論核心。 決定性瞬間(Decicive Moments),指攝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決定性瞬間真的存在嗎?
    在攝影界,也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就是一個無法被忽略的人,畢竟他的身上貼著被攝影人奉為圭臬的「決定性瞬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決定性瞬間」。布列松以此為念,進行他的攝影拍攝。這也是每一位攝影人應該學習和必須做到的。攝影中決定性瞬間的前提也在於此。
  • 馬格南的攝影記者聚焦上海數十年 那些「決定性瞬間」再回看
    連結點進去看看Before & After決定性瞬間1946年馬格南在紐約MOMA成立1952年布列松為新聞攝影指明了方向加入馬格南有一個較為複雜和長期的考核過程。首先要向全體馬格南成員組成的評委會提交一份作品,如果半數投票通過,則可作為見習生開始工作。
  • 為什麼哥白尼被譽為「現代天文學之父」?
    他了解到,早在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查斯(arista Chas)就提出了地球繞太陽運動的理論,測量了太陽和月亮與地球距離的近似比值,但後來被宗教勢力壓制,受到當時許多學者的批評。  但是哥白尼不同意。他對阿里斯塔查斯的觀點很感興趣。為了檢驗其正確性,他做了大量的天文觀測實驗。  天文觀測的結果和前人著作的研究使他對地心越來越懷疑。
  • 【中國夢實踐者】名字曾保密28年 他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中國夢實踐者】名字曾保密28年 他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央視網消息:
  • 「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 斯密和他的《國富論》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作者:騰訊新聞知識官 金融故事 亞當 斯密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 1773年基本完成,後用3年時間潤飾修改,1776年3月出版後引起廣泛的影響,被世人尊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為什麼大家會稱亞當 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呢?
  • 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發現者——愛德華·諾頓·洛倫茨
    愛德華·諾頓·洛倫茨(1917.5.23——2008.4.16)美國數學與氣象學家,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的發現者。1917年5月23日洛倫茨出生在美國西康乃狄克州,從小洛倫茨就很喜歡科學,關心天氣變化。
  • 鏡頭塵埃 | 新彩色攝影之「新」
    彩色攝影起步不算晚,自1907年奧託克羅姆膠片出現之後,就逐漸有部分廣告攝影和商業攝影開始嘗試。但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新彩色攝影的出現,才讓彩色攝影真正獲得攝影界的認同。 1965年,彩色膠捲的ISO首次能夠達到100,意味著彩色攝影能夠有更優秀的畫質表現。 1967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首次展出了一組彩色攝影作品,展覽名為【威廉·埃格斯頓的指引】。
  • 教育學創立時期人物及其思想(上)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學創立時期人物的知識點相對較多,是一個比較龐雜的體系,很多學生對人物的學習不夠系統,常常一知半解。今天就跟隨中公老師一起學習整理一下關於「教育學創立階段的人物及其思想」的那些知識。首先,教育學的創立階段的人物有哪些呢?
  • 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1926年3月16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奧本,冰雪覆蓋的草原上,戈達德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長約3.4米,發射時重量為4.6公斤,空重為2.6公斤。飛行延續了約2.5秒,最大高度為12.5米,飛行距離為56米。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宣告了現代火箭技術的誕生。
  • 全國2011年10月自學考試新聞攝影真題
    《北方的納努克》10.新聞攝影拍攝對象是具有新聞價值的(   )A.攝影素材B.新聞情節C.新聞形象D.藝術形象11.特寫性新聞攝影報導從新聞要素方面交代新聞事件的(   )A.時間與地點B.原因與過程C.人物與內容D.地點與內容12.新聞報導中堅持正面宣傳為主
  • 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新聞攝影真題
    B、攝影技術的理論基石C、廣播技術的理論基石 D、印刷技術的理論基石5、我國早倡導新聞攝影,並將其列為新聞記者必備技能之一的學者是A、邵飄萍 B、王小亭C、戈公振 D、胡伯洲6、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聞攝影事業誕生於
  • 2017年10月自考新聞攝影考試真題_全國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教育在線
    20.圖片編輯恰當的圖片剪裁是指A.放大照片   B.注意細節   C.構圖調整   D.突出主體21.圖片文字稿中「五個W」之一的What表示A.為什麼   B.什麼時間   C.什麼地點   D.什麼事情22.提出「決定性瞬間
  • 威廉·哈維,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
    就在尼古拉·哥白尼創立「日心說」否則基督神學「日心說」之後,威廉·哈維就在研究人體方面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請如下觀之。何謂「蓋倫學說」?威廉·哈維威廉·哈維1578年生於英國肯特郡福克斯通鎮。少年時,他勤奮好學、品學兼優。
  • 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
    他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者,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主要著作有《關於兩種世界體系對話》、《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
  • 杜威、赫爾巴特,誰是現代教育學之父?
    很多考生對「現代教育學之父」到底是誰總是分不清楚,今天中公講師就深入探討一下哪位教育學家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杜威還是赫爾巴特?在區分清楚之前,我們先看看這兩位教育學家的主要思想和觀點。杜威,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
  • 愛因斯坦,名副其實的現代物理學之父
    今天在BBC新聞上讀到了一則新聞,認為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對愛因斯坦的工作有莫大的貢獻,但是被忽略了。而且新聞中還用到了BBC100Women,看來是為歷史上100個(科學上?)重要工作被忽略的女性鳴不平。對於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之父沒有問題,他們只會戲謔的比較愛因斯坦和牛頓到底誰高出了幾釐米。但是,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這篇新聞有誤導性。在科學合作中,有名譽被盜取的現象。
  • 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新聞攝影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
    C、盧米埃爾兄弟 D、艾蒂安·朱爾·馬萊4、光電效應的發現奠定了A、電視技術的理論基石 B、攝影技術的理論基石C、廣播技術的理論基石 D、印刷技術的理論基石5、我國早倡導新聞攝影,並將其列為新聞記者必備技能之一的學者是A、邵飄萍 B、王小亭C、戈公振 D、胡伯洲6、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聞攝影事業誕生於
  • 十二位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科學家
    「中國克隆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五、六屆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屆中央主席,第九屆中央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