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2017年11月24日,迪士尼電影《尋夢環遊記》中國大陸上映。雖然電影前期宣傳力度並不大,不過,憑藉著"迪士尼出品"的噱頭與觀影后受眾口口相傳的真誠好評,《尋夢環遊記》的熱度不斷上升,影片的評價分數也穩穩保持在了相當高分的水平。很多影迷表示,在影院裡觀影時,因為電影的情節太過感動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米格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音樂家,但遺憾的是,他的家人與家庭卻因為祖先代代相傳的傳統,明令禁止所有家族成員接觸音樂。為了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米格誤打誤撞地進入了神奇的"亡靈世界"。在"亡靈世界"裡,米格遇到了落魄樂手埃克託,兩人成為了搭檔,一同踏上了探尋家族往事的奇妙旅程。這部片子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僅體現在其技術精良的製作——熱情似火的音樂,引人入勝的音響效果,光怪陸離的場景與畫面,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涉及的主題直擊人心,電影的故事框架與營造出來的氛圍,就是導致觀影后,電影本身的具體情節與,故事內容讓很多影迷在觀影之後紛紛表示"淚流滿面""哭成狗" "哭花了妝" ,為此,有些人性化的電影院還貼心地在檢票口準備了紙巾,觀眾可以自取。
《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包含了"冒險""遺忘""死亡""釋懷"等與人性相關的主題,而在這其中,"家庭"和"夢想"作為該部影片最重要的兩條線索,二者之間的矛盾衝突更是緊緊地揪住了觀眾們的心,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共鳴。
《尋夢環遊記》——夢想與家庭是影片的主題
電影的名字叫"尋夢環遊記","夢",即"夢想",是該影片的核心主題之一。電影中的夢想,主要是指米格的音樂夢想,具有一定的象徵性意義。通過米格的音樂夢想,我們也可以把夢想引申到每個人其他的不同的夢想。
主人米格在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地前進,"亡靈世界"的德拉庫斯和埃克託在音樂方面本質上與米格並無差別,他們也是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活人世界和亡靈世界中相似的兩場音樂比賽,不論是活人歌手還是亡靈歌手,選手們都在用盡全力地歌唱,他們的目標都是獲得比賽的第一名,他們都在積極地追求著自己的音樂之夢。
影片的另一個主題是"家庭",雖然電影的中文名稱沒有直接反映出這個主題,但"家庭"的主題卻貫穿全片。影片中出現的墨西哥的亡靈節就是關於回家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骷髏模樣的亡靈們踩在菊花瓣鋪成的路來到活人世界,再提著家人贈予的雞鴨魚肉返回亡靈世界,完成一場人間探親的旅程。"回家"——是影片中的許多角色都期盼的事情:誤入亡靈世界的米格想要回家;伊梅爾達期待著離家出走的埃克託能夠回家;埃克託希望米格能幫自己把自己的照片帶回家中的靈壇,從而讓自己能夠獲得回家的資格;幾乎只剩一口氣的可可也盼著很久未聯繫的爸爸能回家。
電影的前半段,"家庭"是伏筆,也是線索——為什麼米格的家人都那麼討厭音樂?是因為德拉庫斯在演唱會上被大鐘砸死,也是因為埃克託為了音樂拋棄家庭,在回心轉意之時又被毒死,他們最終都再也沒有也回不到家庭了,正因如此,曾曾祖母伊梅爾達把這些都怪罪在音樂上。
影片的後半段,"家庭"是重心,是無限的感動。艾克託一直想讓自己自己的照片回家,讓自己也能回家,是為了見女兒一面,彌補自己的遺憾。可可在彌留之際仍然能想起爸爸,是因為她對爸爸抱有信心,她知道爸爸的心裡有家庭。伊梅爾達儘管曾因埃克託拋棄家庭而對他心有怨懟,但最終還是原諒了他,與他和好,又成為了一家人。
"夢想"和"家庭"作為這部影片的兩大主題,而這兩者之間相互依存又充滿矛盾。在影片中,不同的角色面對"夢想"與"家庭"的矛盾時有著不同的選擇。有的為了追求夢想,遠離了家庭;有的為了成全家庭,放棄了夢想。所以,構成影片的主要矛盾衝突就是"夢想"與"家庭"之間的矛盾。
從進化心理學解析"夢想"與"家庭":二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家人"和米克的音樂"夢想"到底哪個重要?這個問題可以先看看進化心理學家對這兩個話題的解釋。
從進化的視角看,後代的形式是父母的載體與延續,父母通過子女來傳遞基因。如果沒有後代,沒有子女,個體的基因很快就會不復存在。因此,深厚的父母之愛正是親代撫育的動機,為了確保珍貴的基因載體能夠通過繁衍,成功繼續生存。在人類社會中,親代撫育的基本單位便是家庭。
進化生物學家史蒂芬·埃姆倫對"家庭"的定義為:"後代在成年之後繼續和父母保持常規互動的地方"。
在進化心理學中,研究者們提出了兩種理論來解釋家庭的進化過程。
1.生態限制模型:家庭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子女在達到性成熟之後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繁殖空缺。
2.家庭收益模型:家庭使子女能夠從中獲得大量收益,包括:
(1)家庭成員提供的幫助和保護將會增加子女的生存機會;
(2)留在家裡可以學會更多技能,身體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獲得更高的競爭能力;
(3)可以繼承家庭的領土和資源;
(4)通過幫助遺傳親屬或從親屬那裡獲得幫助,從而獲得廣義適合度的收益。
而在現實生活中,親子間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衝突,從而導致家庭矛盾的產生。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基因差異,對親子雙方而言,兩者心目中的理想行為很難達成一致。具體來說,親子雙方在如何分配父母的資源問題上有分歧。在《尋夢環遊記》中,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發現,米格希望能獲得家庭庇護的基礎上,成全自己,投入到音樂中;而米格的家人則希望米格,家庭的鞋子生意奉獻自己的精力,繼承家業,他們反對米格對陰魂不散的、可能會對家族的生存帶來消極影響的音樂行業的執著,由此,米格與家人之間引發了難以調和的家庭衝突。
米格所追求的音樂夢想與家庭的繁衍與生存又有何聯繫呢?進化心理學家試圖通過兩條基本路徑來進行解釋。
1.炫耀假設,認為"文化"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現象,它源於採取不同擇偶策略的大量個體在繁殖活動中的競爭行為"。簡而言之,就是男性特別喜歡通過創造和展示藝術、音樂等形式,向女性傳達求愛信號,增加性交與繁衍的機會。這個假設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在在大多數文化背景下,男性創造的藝術、音樂和文學作品都比女性多。因此,炫耀假設可以解釋男女之間存在的性別差異,尤其是在文化產品的創造上。
2.進化心理機制,這是一種推測,認為我們"能夠從形狀、顏色、聲音、笑話、故事和神話傳說中獲得愉悅"。舉個例子,人類擁有顏色知覺機制,而具有色彩模式的文化藝術產品能激活這種機制,從而讓我們體驗到愉悅。換言之,大多數的藝術產品的創造動機是為了人為地激活現有的心理機制,並從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總而言之,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家庭"是生存與繁衍的必需,是保證基因傳遞的基礎;而米克痴迷的音樂"夢想"能給人們帶來愉悅的感受。
《尋夢環遊記》給了我們很多深刻的啟示,夢想與家庭作為人類生命中永恆的主題,如何取捨,如何取得二者間的平衡,方看個人與家庭間如何行動與調和了。
我是秀峰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