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居悟懷:走進北大紅樓

2021-01-13 華夏經緯網

  「穀雨」後的北京。

  草地綠了,楊柳綠了,一切都萌發著生機。我裹挾在熙熙攘攘的遊人中,走過北海的白塔,走過紅牆黃瓦的故宮博物院,走過靜靜流淌的筒子河。

  我依然向前走著,終於來到沙灘的「北大紅樓」。站在車水馬龍的五四大街上,匆匆走過的行人,大多沒有被這座建築所吸引。的確,這裡已經不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了。久經風吹雨淋的這座「北大紅樓」(建於1916年——1918年),早已失去往昔的風採。帶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灰頭土臉」的,特別是在如今高樓林立的北京城裡,它真可謂其貌不揚。但是,當我再次從這座建築內走出時,被這裡展示的一切深深地吸引、折服。戀戀不捨地回頭瞭望這座近百年的歷史遺蹟,我肅然起敬。

  「北大紅樓」名副其實,紅色磚牆、紅色窗欞。走進四根水磨石立柱支撐的懸挑式平臺下的正門,是一個不大的前廳。走過去依次是圖書館、登錄室、編目室改作的不同展覽室。今日是休息日,參觀的人寥寥無幾,高高的走廊內十分安靜。在這樣靜寂的環境中,會引發你細細地去品味,認真地去思考。掐指算來,今年恰逢「五四運動」九十二周年。「北大紅樓」培養起來、走出去的前輩們,發起的愛國運動掀起的狂飆猛烈衝擊了封建主義、舊禮教、舊思想、舊文化。而民主、科學的旗幟從此被高高擎起,那向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奮進的浪潮,是永存的。

  走進「北大紅樓」。再次認識了圖書館主任室的主人,一位名叫李大釗(1889年——1927年)的教員。這位留有兩撇鬍鬚,帶一副眼鏡的先生,是河北樂亭人。據考證李大釗被譽為「中國現代圖書館之父」,這是對他親手創建了北大圖書館的最佳褒獎。就是這位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知識分子,迎娶了一位纏足的農村媳婦為妻,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直至英勇就義。細細瀏覽展室的木桌木椅、老式掛鍾、壁式電話,古典老舊地讓人愛憐。在這不大的屋子裡,李大釗先生系統地研究了俄國十月革命,成為舊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而他的生命,永久地停止在三十八周歲。我知道在風景秀麗的西山萬安公墓,建有李大釗烈士陵園,那是先生的長眠之地。還有被許多人共知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佳句,是先生留給後人永久的記憶。

  走進「北大紅樓」。慢慢踱步到另一個展室,空空如也,只有迎門而立的一張斑駁的舊式書桌,桌上筆架硯臺一字擺開。書桌後面曾經坐過一位從長沙來京的學生——毛澤東。那時每月八塊銀元,是他在這裡工作的工資。平日裡,他在展覽室登記新到的書報,登記前來閱覽的人的姓名。這位青年人,具體的職務是圖書館李主任的助理員。他所做的一切在今天看來,是極其普通的「雜事」。這位青年人利用更多的時間,渴求著新文化、探索著新思想。那追求真理的欲望讓青年毛澤東如饑似渴地去學習,去思考,探索人生、分析社會、了解中國。

  這裡曾經是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

  走進「北大紅樓」。在有關陳獨秀(1879年——1942年)的展覽室內,這位以安慶(今安徽)獨秀山為名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位中央局書記,遺留下了「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的詩句。獨秀山的兒子以家鄉的山巒賦名,流露出對故鄉的深情眷戀。獨秀,又遠離撫育其成長的故土,奔走呼號領先吹響了思想啟蒙的號角。他提出民主(德先生)與科學(賽先生):「可以救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921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各項工作。回顧這些,更加深了對這位革命前輩投身共產運動的敬仰。默默詠讀前輩遺留的詩句,即便是在時日久遠的今天,其樸實的詩句依然昭示出共產黨人坦坦蕩蕩的胸襟,與無私無畏的浩然正氣。我想那靜靜矗立在展室內角落裡,用木製牌匾鎏金字跡鐫刻的詩句,亦是置於案頭或懸於書室不可多得的人生座右銘。

  走進「北大紅樓」。在眾多的展品(框)中,一個掛框內一幀十分珍貴的展品吸引到我的目光。這是為紀念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1986年——1940年)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由三十幾位著(知)名學者、藝人籤名的紀念封。一個普普通通有些泛黃的信封被拆開,其上十分清楚地籤寫著張有漁、趙樸初、嚴文井、艾青、冰心、啟功、侯寶林、謝晉、王蒙、王昆、吳祖強、郭蘭英等人的筆跡,而郵戳留下的時間是1988年1月11日。是誰?精心策劃了如此眾多名人的親筆籤名,又收集到如此珍貴的籤名紀念封,無從知曉。但是這些聲名顯赫的大家們逐一籤署自己的名字,是對蔡元培先生愛國辦學,改制教育,清廉勞碌一生的深深敬仰與由衷懷念。(許志壯)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今年,北大中文系建系110年。憶往昔崢嶸歲月,繼承先賢風骨,綿延家國情懷,秉承「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精神血脈,伴中國的歷史煙雲而生,在歲月流變中守正創新。千秋一脈,四海文心,走過一百一十載的北大中文如今正青春。
  • 《萬有引力》走進北大 張靜初考慮自己做導演
    《萬有引力》走進北大 張靜初考慮自己做導演 張靜初領銜《萬有引力》劇組亮相北大張靜初聆聽導演講話
  • 山東大學「網紅樓」火了 解鎖上課新「姿勢」
    山大「網紅樓」解鎖上課新「姿勢」人性化設計與科技加持,輕鬆愉快中碰撞思維近日,看到山東大學官方微信發布的「網紅樓」微信後,正在理綜樓上自習的李蕾就迫不及待地去打卡了,「當時是8點左右,柔和的燈光下,就像進入一個休閒區,整個人的心態也放鬆下來,思維也更加活潑和靈動……」李蕾迫不及待地跟記者分享她的感受
  • 組圖:《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京上演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尹星雲)近日,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經典」為主題的《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上演。本次音樂會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首都師範大學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承辦,北京音樂家協會、京津冀合唱藝術研究會共同組織。
  • 四大北大數學天才,選擇全部留居海外,如今他們過的怎麼樣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通過這樣的方式已經培養了很多知名的數學家,而北大更是有四大數學天才的助力,他們曾是學校揚名立萬的最有利的底牌,可現在他們卻全部留居海外,他們過的怎麼樣呢?學校曾以他們為榮,可是他們最好都選擇留居海外。有人會問,他們四個何德何能能扛得起這座大旗,不要小瞧他們。他們四個可是在很多重要場合拿下了意義非凡的榮譽和獎狀,在當時的數學界,也是風毛菱角的存在了。
  • 北大沒有校歌,卻有鴻鵠之志
    「巍巍北大,浩浩北大。紅樓點燃真理的火炬,燕園放射青春的光華。未名湖畔會群英,晴波映高塔。北大,北大,魂系中華!」30年前那次北大校歌歌詞比賽,共遴選出了包括孔慶東在內的5名優秀獎,以及20名鼓勵獎。孔慶東的歌詞後經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譜曲,多次在校廣播臺播放,然而,最終也並未成為校歌。1北大從未有過校歌。
  • 詩歌照亮生命——中央電視臺《2009新年新詩會》北大華麗上演
    12月5日晚,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裡,伴隨著優美的詩歌旋律,中央電視臺《2009新年新詩會》緩緩拉開帷幕。歷屆《新年新詩會》都是詩歌界的「春晚」。本次新詩會以「生命」為主題,陳鐸、董浩、朱軍、周濤、撒貝寧、海霞、管彤等著名主持人來到現場,用詩歌表達著對生命的讚美、詮釋、追憶和感悟。
  • 121歲的北大正青春!四代人同唱這首歌
    121歲的北大正青春!在邊疆、海域的北大校友與一千餘名北大學子同唱一首歌!猛戳視頻,看最青春的北大人!在紅樓指點江山紅樓李大釗辦公室孕育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北京大學李大釗雕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從這裡濫觴這裡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紅樓操場上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導讀:提到西北,你會想到什麼?是雄偉壯闊的荒漠,還是生機勃勃的綠洲?是羅布泊的廣袤與乾涸,還是絲路的繁華與沒落?是古格文明的戛然而止,還是漢唐帝國的輝煌盛世?
  • 寒門才女張培祥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也正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不乏許多「寒門出貴子」的經典人物代表,北大才女張培祥就是其中較為出名的一個典型。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說起張培祥,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都會覺得比較陌生。但是這個人,在中國知名學府北京大學的莘莘學子中,可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 中共早期黨組織在京成立過程,與北大有密切關係
    與上海、廣州、長沙、武漢等地不同的是,李大釗領導的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是依託中國最高學府、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發展起來的,李大釗和張申府是北大的教師,張國燾、劉仁靜、羅章龍、鄧中夏等人是北京大學的學生。
  • 陸軍第26集團軍黨委機關開展「三走三悟」活動
    陸軍第26集團軍黨委機關開展「三走三悟」活動 連隊是課堂 士兵當老師 2013年08月14日10:49  來源:解放軍報
  • 中央商務區藍皮書在京發布 深圳CBD綜合發展居全國前三
    5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中央商務區藍皮書:中央商務區產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指出,我國中央商務區綜合發展長期向好趨勢未發生改變——北京、上海、深圳CBD綜合發展居前三。
  • 【雅人韻士】陳壽章|懷寄巴渝雲水間,有閒方悟此身閒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人簡介 江上清風 作者/陳壽章(重慶) 懷寄巴渝雲水間,有閒方悟此身閒。 紅塵早別煙霞喚,心入林泉自解顏。
  • 北大哲學系「70後」同學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3日電(實習記者 蘇賀)金秋十月,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30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相聚北大燕園,共慶入學五十周年。這些老人是北京大學哲學系64級系友,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是名副其實的「70後」。
  • 2017年北大醫學在世界頂級臨床科研雜誌上發表論文數量居全國高校...
    據統計,2017年北大醫學共在這四大醫學頂級臨床科研雜誌上發表文章26篇,第一/通訊文章17篇,以研究文章形式發表的第一/通訊文章數達全國總數的25%以上,居全國高校首位。1913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始人伍連德教授在Lancet上發表文章,是中國在醫學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第一人。
  • 2020清華北大在京投檔線已出爐 北京的考生多少分能上清北
    清華北大對於很多家長和考生來說是夢寐以求的院校,然而清華北大每年在全國各個地區的招生人數及錄取分數都是有區別的。對於北京的考生來說,似乎上清華北大要有優勢一些。
  • 植物筆記|懷玉山的「苦」
    於是,挑了個極度冷門的目的地:懷玉山。👇雲霧繚繞的懷玉山脈       懷玉山在地理學上應該是一條山脈的名稱,其中包括了著名的三清山,是錢塘江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現在通常所稱的懷玉山是指玉山縣懷玉鄉玉峰村一帶。👇濃密的雲霧籠罩著主峰~雲蓋峰
  • 紅樓夢中經常出現的「蹄子」「小蹄子」到底有什麼含義?
    紅樓夢中語言包羅萬象,這其中有的語言已經沉寂在歷史長河中,有些還在繼續使用。今天聊聊紅樓夢中頻繁出現的專屬於年輕女孩子的稱呼:「蹄子」。紅樓夢中女孩子無論尊卑,不分高下,都有被稱作蹄子的例子,出現率頻繁,有的是暱稱,有的是蔑稱,有的是口頭語,有的是罵人時的稱呼,不一而足。
  • 高佑思,京張高鐵上的「歪果仁」
    2008年隨家人移居香港,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是北大首位以色列本科生。現為跨文化視頻內容公司「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本刊記者 陳霖 「接車進入空閒。」「接生接近無限?」當高佑思聽到車站值班員李師傅告知的接車指令時,他又鬧了個小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