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重慶|「雲」上賞寶 帶你看看巴渝民俗博物館的五件鎮館之寶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 李化/圖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雲」端開學、「雲」上動物園、「雲」上賞花成了不少「深宅」在家裡看世界的一個窗口和渠道。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北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位於渝北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和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雖然閉館,但服務不打烊,推出了多個網上展覽。
-
深入經藏:《慈悲三昧水懺》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悟達國師作水懺,普勸世人: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圖片來源:資料圖)《慈悲三昧水懺》共上中下三卷,今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卷前有《御製水懺序》(末署成於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場水懺序》。
-
悟達國師三昧水懺的佛法故事,蘊含的佛法道義
相傳,唐朝時期,有個名為悟達的高僧,佛法造詣很高,聲名遠播。雲遊四海時,在一座寺廟裡遇到一個生病的僧人,這個僧人身上長瘡,奇臭難聞,汙穢不堪。路過的人莫不是掩鼻疾走。只有悟達國師從不嫌棄他,還常常拿藥給他,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真是慈悲心腸!
-
六首悠然詩詞: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但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那麼生活中的水雲間在哪裡呢?和詩詞君一起來看看吧。於時光深處,靜看花開花謝。《菜根譚》說: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魚在水裡自由自在暢遊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鳥乘風飛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風的存在。不為環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輕鬆開心,雲淡風輕。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
佛教故事之悟達禪師
悟達知玄禪師還是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異僧身患惡疾,無人理睬,於是就耐心地為他擦洗敷藥,並照顧他的疾病。病僧癒後,就對悟達禪師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面找我!」
-
以水為師 以戲為媒
(二)巴族水圖騰巫文化——挖掘本土品格巴渝武舞可追溯至神話故事伏羲母親華青氏編創的巫雛舞,先經女媧,後由嘉陵江支流巴郡土著傳承,並流傳至今。《華陽國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也。」
-
陽明山行間,依依雲間影,似有故人來
依依雲間影,似有故人來文大大仁館杜鵑花 【大仁館主要為八角攢尖頂建築,由盧毓駿教授設計,現為藝術學院、外國語文學院所在。 駐足於此,一派無限風光:高峰聳立綿延不絕,暮春綠樹化綠帶,杜鵑花還在叢中豔。遠處,夕陽西下,餘暉耀了半邊天,望又一景,引人無限遐思往。銘心欲言,一切的一切好似看破卻不說破的實感,幾多人知?
-
三昧水懺:悟達國師酬舊業 三昧法水洗十世前罪垢
是懺法,皆以滅罪消災,濟度亡靈為本,在家的孝子賢孫,常請出家人修此懺法,是中國流傳最久最廣的一部懺法,特別在江蘇、浙江更為風行。 現在講的「慈悲三昧水懺」,是唐朝知玄法師,世稱悟達國師,依宗密禪師所著「圓覺經證儀」而錄成的,在中國佛教界,同樣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水懺作於悟玄的經過是:國師是四川人,此懺約述於大唐懿宗鹹通四年(西元八六三)。
-
迦若顯化,悟達冤解|三昧禪林古解冤洞的典故
由於我是第一次抵達,確然有一些目不暇接的感覺——在我看來,三昧禪林是一座雕塑和塔林構成的博物館。這些雕塑年代不一,造型各異,其中最具震撼力的是古解冤洞外部的五百羅漢。自然,這也是因為解冤洞大有來歷的緣故。說到解冤洞,就要說到彭州當地人對三昧禪林的俗稱「三廟水」。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環球同此涼熱,新雅在行動
國際交流協會成員陳宗昊同學在牛津大學進行英華學者項目學習期間,積極協助籌備新雅2020寒假牛津項目。在書院帶隊老師的指導下,新雅同學和牛津同學一起設計了專題論壇和圓桌會議。「在牛津的每一刻都是充滿探索與挑戰,不經意的轉角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因此,敏銳的觀察力使得我從細節探知全局,見微而知著,窺探英國社會的特質。」陳宗昊這樣回憶他的牛津歲月。
-
小智遇到像伊芙蕾雅的女陪玩,直播間崩潰,邊哭邊自扇耳光
小智遇到的陪玩像伊芙蕾雅,問了一個問題後,直播間中崩潰大哭最近,在微博的頒獎典禮上,miss獲得了紅人節的獎項,雖然說現在miss的人氣略有下降,但是仍舊有不少真愛粉為她捧場,所以還能獲得紅人節的獎項,當年miss是一位職業女選手,後來做主播紅了
-
佛陀究竟證悟了什麼?
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其它的經書當然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佛陀所證悟的這些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大多人都把佛陀的這段話總結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並認為佛陀所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一朵雲能有多少種模樣?在這裡,每一朵雲都有自己的故事
其實,喜愛著雲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可是你知道,那些彩色的、獨特形狀的雲原來還有很多類別,雲隙光、積雲、捲雲、莢狀高積雲……今天(9月25日),在杭州下城區文暉街道綜合文化站,一場名為「在雲間」的攝影展正在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網友拍攝的雲,被「集中」在了這裡。
-
《巴渝古今隨筆》系列·7·說巫
《巴渝古今隨筆》系列之七說巫野渡一說起「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舊時一種特殊的江湖行當在華夏文化中,巫也稱作「巫祝」,《說文巫部》云:「巫,祝也。」中國的巫又有男女之別,《國語楚語》云:「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巫所使用的星相佔卜等怪異手段,稱作「巫術」。遠古人類認為巫術可以「通靈」,所謂「上通天、下通地、中通人」,乃是人與天地神鬼溝通的唯一媒介,很牛逼。
-
「上善若水」的水總共有幾種德?道德經告訴你是七種
3、此之謂水之二德。發揮到人事就是「水之七德」如下。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之七德)1、居善地:最底下的位置,也可以說的「一線」。何以善?「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
出走長沙 1h,赴一場山居夢,睡在水雲間
我在早餐後的晨光中,走進溪邊的茶亭,伏上木欄杆,聽溪水聲,聽鳥叫聲,呆坐良久,想和這山山水水留存關係「山上有雲,雨落成溪」上雲溪這個詩情畫意的名字,足夠讓人浮想聯翩。「蕉紅千嶂碧,溪秀兩湖清。」沿溪行,也會想像落英繽紛,雖已立冬,猶有「十月小陽春」留存秋暖,一路光影山色中,抵達小橋流水旁,望見兩棵百年榛樹,便是目的地。草木綠蔭間,「小園幽靜,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溪邊有茶亭,樹下有石墩,房子前置放了一排木椅,端一杯清茶,自酌自愉,坐臥隨心 。
-
憂傷醫語/真氣悟真錄/二一/天動地納,此為愛源
/二一/天動地納,此為愛源在天地造物之初,/地水/並沒有特意地去吸引/日熱/,它只是具有容納的能力,因為兩星相遠千萬裡之遙,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陽光也不是痴專一意追求地水,因為它照射的星球不止一個。陽光喜歡寒水的靜好,地水喜歡陽光的溫暖,彼此而己,愛得剛剛好。但太陽太大,不滿足於彼此喜歡,它有心地將地水蒸上天空,又將它美妙地將下雨來,時而將它變成雲霧,時而將它,變成美麗的雲彩,將對方愛得死去活來,愛的甜蜜瀰漫於天地間。陽光利用自己的能力,將陰水不斷地蒸升組合,由一個細胞的創製成功,開始了它美麗夢幻的愛情。
-
《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展現信仰的力量 收錄133篇巴渝革命烈士...
重慶日報訊 (記者 蘭世秋)6月30日,在黨的生日即將來臨之際,為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慶解放70周年獻禮,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了《初心 使命 奮鬥——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以下簡稱「《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出版座談會。
-
一生僅有的一次相遇:新智彗星划過巴渝山川 再見需等候6800年
【一生僅有的一次相遇:新智彗星划過巴渝山川 再見需等候6800年】2020年夏,新智彗星划過北半球,這是我們最近20多年時間裡,能夠看到的唯一彗星,而它再次光臨,將是6800年之後。這幾天,在它即將遠離地球時,我們用延時畫面,記錄下了它穿越巴渝山川的美麗身影。拍攝地位於重慶南川金佛山東麓,純淨夜空中,滿天繁星。
-
重慶武隆完整的一日遊策略是看自然風光,感受巴渝特色文化
我上次來武隆是去年暑假,但我現在還記得,當我第一次來到武隆時,我被這裡各種各樣的建築所震驚,雖然他位於喀斯特丘陵地區,但是他有很多獨特的架構風格,這裡還有各具特色的別墅和酒店、B&B等,對於很多遊客來說住在這裡也能感受到一點異域生活的痕跡。在談到武隆的仙女山之後,我也有這樣的問題:仙女山為什麼叫仙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