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科技周,滿載創新再出發

2020-08-27 二三裡資訊深圳

20歲的科技周,滿載創新再出發

——寫在全國科技活動周舉辦20周年之際

本報記者 劉 垠

「雲遊」青藏高原所,看看冰芯和丹尼索瓦人的化石長啥樣;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掀開世界第二大種質資源庫的神秘面紗;15位院士領銜講解近200堂科學公開課,上線170多部優秀科普微視頻……

這是2020年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的一個縮影。

「作為歷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一道科普大餐,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公眾科學日如約在5月舉辦,不過從線下搬到了『雲』上。」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近日接受採訪時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主題為「雲遊中科院,暢想新生活」的公眾科學日活動,在全國121個院屬單位舉辦,活動線上內容觀看和閱讀人次超過1億。

不僅如此,因疫情推遲了3個月的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8月23日正式開啟。不管等多久、以什麼形式呈現,人們對一年一度的科普嘉年華依舊充滿期待。

用周德進的話來說,「科技周期間,投身科普活動早已成為科研人員浸入骨髓的責任,公眾的積極參與也成了自覺習慣」。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迎來20歲生日。20年間,科技周的主題與時俱進,不變的是傳播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的初心。

「走過20個年頭的全國科技活動周,發展成為公眾參與度最高、範圍覆蓋面最廣、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技館原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獲得者李象益說,政府的全力參與和支持,增加了科學傳播的力度和影響力。

在李象益看來,20年前舉辦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標誌著我國在政府推動下,開創了公眾理解科學的新紀元,從單純的科學普及進入公眾與科學家互動的新階段。

這項由科技部會同中宣部、中國科協等部門聯合主辦的科普盛宴,20年來保持生命力的秘訣何在?

「20年來,全國科技活動周充滿生命力、影響力、親和力的根本因素,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形成了大聯合大協作、跨行業跨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這也是科技周多年積澱的經驗。」李象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

比如,我們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每年5月的科技周、9月的科普日,在提高公眾科技意識和科學素養方面成效斐然,正是貫徹這一方針政策結下的碩果。

「美國科學與工程節、英國愛丁堡科學節等大多為民間舉辦,是偏重於專題性的科學活動。」李象益強調,在我國政府大力推動下舉辦的科技周,每年都有一大批貫穿全年的重大科普示範活動在全國開展,如科技列車行活動,把科技送到老少邊窮地區,體現了國家對全民科學普及的重視。

作為全國科技周的主場活動,北京科技周秉持「政府牽頭、各界行動、全民參與」的大科普理念,北京市政府組織40多個委辦局投身其中。這場全民總動員的科普盛宴爆款頻出,不僅有草根發明走上星光大道,也有將高深的物理學知識塗鴉在井蓋上,更有一票難求的科學之夜活動。

在李象益看來,科技周能夠歷久彌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緊跟中央部署,抓住了時代主題、社會熱點,年年都有新亮點,每年與時俱進的主題就是例證。

「科技周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趣味性和互動性。」讓周德進沒想到的是,今年中科院公眾科學日活動開設的視頻社交媒體相關科學話題,引發了社會公眾參與創作科學視頻的熱潮,科學話題匯聚相關視頻達32萬部,播放總量逾18億人次。

「這種撬動作用讓人欣喜,科學傳播、科學普及漸漸從政府組織主導,走上了市場化、社會化的道路。」周德進希望未來政府部門增加政策供給,如在國家科技計劃中設立做好科學傳播的指標任務和項目,真正讓高端的科普資源走到老百姓身邊。

李象益表示,下一個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要再上新臺階,內容上應緊扣科技強國戰略,重視新一輪科技革命內容的傳播;形式上,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採用微視頻、VR、AR等方式,讓科技周在線上線下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

「科技周不僅是在普及科學知識和科技成就,也要注重培育公眾對科學的運用能力。」李象益建議,還要加強向公眾宣傳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提高公眾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價值觀方面下功夫,使科技周活動更好地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作出新貢獻。

【編輯:房家梁】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第三屆COMAC科技創新周開幕!
    2019年9月2日,第三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在中國商飛上飛公司拉開帷幕。希望大家以「科技周」為平臺,增進交流、相互學習,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進一步奠定深化合作的基礎,持續強化協同創新,為中國民機事業開拓創新,為全球航空產業發展進步作出應有貢獻。北航也會積極服務國家民用航空發展戰略,不斷加強行業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加快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實現民用航空高質量發展奉獻北航智慧與北航力量。
  • 20年來,科技周保持生命力的秘訣何在?
    用周德進的話來說,「科技周期間,投身科普活動早已成為科研人員浸入骨髓的責任,公眾的積極參與也成了自覺習慣」。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迎來20歲生日。20年間,科技周的主題與時俱進,不變的是傳播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的初心。
  • 播種夢想二十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再出發
    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牽頭主辦的廣州科技活動周也走進第20個年頭,成為廣州地區內容豐富、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品牌。 8月23日,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將隆重啟幕。回首廣州20年科普歷程,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科技活動不僅普及了科技知識,也讓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思想植根在人們的心中,讓科技創新的種子在這座城市生根發芽。
  • 乘風起,再出發!深圳南山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改革創新再出發,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2021,南山人開啟奮進「十四五」的新徵程,1月12日,中國共產黨深圳市南山區第七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總結去年工作,謀劃「十四五」發展,部署今年任務,審議《中共南山區委關於制定南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改革創新再出發
  • 科技自立自強,創新唯實惟先—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
    「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唯實惟先」是本屆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的主題,以網上技術市場3.0生態圈建設為主線,以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創新生態為核心,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省一盤棋組織系列活動。浙江省政府副省長高興夫在開幕式上指出,本次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活動是在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之際舉辦的一場科技盛會,旨在進一步打造科技精準合作載體,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我省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三大科創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 他的「逐點乘潮」助20萬噸級船滿載通航——黃驊港高級引航員楊炳...
    在楊炳棟指揮下,船員駕駛拖輪緩緩駛入黃驊港綜合港區安全靠岸……楊炳棟從事引航工作至今已有20年時間,他創新提出「逐點乘潮」理論,用計算機模擬研究黃驊港特大型船舶通航可行性,並推動實現了20萬噸級船舶的滿載通航,他安全引領船舶3600餘艘次,引航裡程十餘萬公裡,可繞地球三圈。
  • 關於舉辦2010年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0〕74 號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高校,有關全國大學生競賽(大賽)相關組織:  根據科學技術部、中宣部、中國科協《關於舉辦2010年科技活動周的通知》(國科發政〔2010〕105號)精神,應科技活動周組委會的邀請,我司組織有關高校參與2010年科技活動周開幕式
  •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四十位代表委員熱議改革開放四十年 【經濟篇】 關於改革開放
  • 聚焦南京創新周|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陶禹歌 記者 丁小玲)6月22日,2020南京創新周分場活動-南京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業頒獎儀式暨創新圖譜發布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大會發布了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此舉有利於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一直在加速推進以「基因之城」建設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 「走進科學,走進自然」——2020年科技活動周科普大篷車系列展示活動再次開展
    為全面展示科技戰疫成效和科技創新成就,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協調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惠及於民,科技部、中央宣傳部、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協將於8月23日—29日共同主辦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
  • 微紀錄片《我們再出發》:講述中國網20年的故事
    世紀末,網際網路的科技革命正在席捲全球。年,風華正茂再出發。其實我還更想對年輕的同事說,網際網路包括網際網路的傳播,最需要的是創意、創新。年輕人有活力、有激情,也創意無限。中國網的舞臺也足夠大,你們只管負責發揮,還有我們老人在,我們能做好鋪路石和引路人。
  • 喜歡科技周,讓我們漲知識趕上時代潮流
    時光飛逝,轉眼間,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已過半,5月23日,雖說外面驕陽似火,但卻擋不住人們對探求科技的熱情。來自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初二(8)班的楊子江同學就是其中之一。
  • 從科學的春天裡再出發——專訪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新華社深圳12月22日電 題:從科學的春天裡再出發——專訪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記者 白瑜 李曉玲中國科學院院士、帶領團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薛其坤,迎來了嶄新角色——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的基礎研究從哪裡突破?
  • 中國商飛第四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活動開幕
    9月21日,以「商用飛機智慧運營與服務」為主題的第四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在中國商飛公司客戶服務中心開幕。活動由中國商飛公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聯合主辦。
  • 2020南京創新周即將啟幕 「黑科技」讓生活更智慧
    2020南京創新周將在6月22日至6月26日舉辦,此次創新周以「讀懂城市創新」為主題,聚焦行業黑科技,展望科技新未來。目前南京的相關企業在交通、生產巡檢、智慧醫療方面解鎖了新的「黑科技」,為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活智慧。
  • 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在廣東科學中心啟幕
    20周年,廣州科技活動周也走進第20個年頭。今年科技活動周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開幕式則以「科創羊城 20有你」為主線,褒揚「科普愛心大使」 院士大咖、科技工作者,回顧廣州科普事業20年成就,創新直播帶貨助力科技脫貧攻堅,匯聚VR遊火星、家電「讀人心」等廣州科技成果,展望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未來。
  • 2020南京創新周|2020國際醫療科技創新空中峰會在高淳舉辦
    中國江蘇網訊 6月24日,2020南京創新周高端論壇之一——2020國際醫療科技創新空中峰會啟幕。峰會通過全新的網絡直播形式舉辦,線上線下並行,為觀眾帶來一場線上產業盛會,一氧化氮之父斐裡德穆拉德,中科院院士韓濟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進行「大咖連線」雲上分享;南京市副市長胡萬進、高淳區委書記吳勇強出席活動並致辭。
  • 「看得見」大腦思維 黑科技顯微鏡將亮相南京創新周
    2019-05-31 08:1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在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的實驗室裡,每隻小鼠都不得不向科研人員「敞開心扉」。 北大院士牽頭研發黑科技顯微鏡將亮相南京創新周「看得見」大腦思維 「讀得懂」小鼠心思
  • 「科技戰疫,創新強國」——2020年湖南省科技館科技活動周活動豐富多彩
    8月29日,以「科技戰疫,創新強國」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在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活動內容包括科學故事會徵集、原創科普劇的展演、展廳科學知識打卡挑戰賽。活動開始前,科普老師們邀請觀眾們一起參與趣味科學小遊戲。參與活動的觀眾們熱情高漲,穿梭在各個展廳尋找科技展品進行打卡,在體驗展品的同時學到了相關的科學知識。此次活動為來館參觀的觀眾普及了科學知識,激發了觀眾探索科學的興趣。
  • 揚帆再出發 晟源康公司譜寫科技靈芝新華章
    消費日報網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