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蠕蟲抵抗感染誘導的神經變性退化

2020-12-08 生物谷

2015年12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雖然關聯依然是模糊的,但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感染、免疫系統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ALS、帕金森病)之間存在聯繫。

現在,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研究團隊表明,活性、致病菌感染會導致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神經變性退化。受感染的蠕蟲會顯示出若干改變,出現人類衰老和疾病患者(如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退化的標誌。

這項目前在線(online now)發表於《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並將於2015年12月4日印刷的研究,還帶來了一個大驚奇:不育動物似乎能夠抵抗神經變性退化。

「在蠕蟲中,可能存在某種來自生殖細胞或生殖細胞系(germline)的信號,在感染-誘導的神經變性退化中發揮作用」資深研究作者、杜克大學醫學院分子遺傳學和微生物學副教授Alejandro Aballa y博士說道。

「這絕對是出人意料的,雖然我們知道不孕能夠解放本來用於產生生殖細胞系和引導組織修復及其他維護的能量」Aballay說道,「找出對病原體的反應如何適應這種狀態將是有趣的。」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注意到病原體和神經變性退化之間的關係。多個研究表明,存在慢性感染的患者特別容易受到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影響。似乎發生的是,微生物感染患者,提醒免疫系統,並引發會逐步破壞神經元的炎症。這一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並不有利於微生物,當然也不利於宿主。

由於難以在人體中研究這個過程,Aballay的實驗室轉向將秀麗隱杆線蟲作為模型。這種1毫米長的透明蠕蟲擁有簡單得多的神經系統,只包含302個神經元,代表著哺乳動物大腦中大部分類型的神經元。也擁有基本的免疫系統。

在實驗室裡,這些蠕蟲通常棲息在皮氏培養皿中,以大腸桿菌(E. coli bacteria)為食。為了感染這些蠕蟲,Aballay及其同事們將蠕蟲的標準食物替換為常見的細菌病原體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他們還使用螢光標籤來標記蠕蟲的神經元,從而使任何與感染有關的神經退行性改變可視化。

研究人員們目睹了許多具有神經變性退化特徵的改變。例如,他們看到珠狀的神經元,神經細胞出現小圓狀擴展,使其呈現珠子的樣子。他們還發現,神經元所在的通常筆直如箭的區域,出現分支或者波浪。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表明,致病菌感染會導致秀麗隱杆線蟲神經變性退化。受感染的動物會顯示出神經改變,出現人類患者(如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退化的標誌。圖中蠕蟲的綠色區域是一個波浪、分支和珠狀的神經元,指示神經變性退化。圖片來源:Alejandro Aballay實驗室。

「神經元的行為被設計得像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將信號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Aballay說道,「這些波浪狀的神經元則更像是山路,因為轉彎和彎折,信號傳輸會非常緩慢,效率低下。」

對於人類而言,這些改變將伴隨著行為缺陷,可能難以記住別人的名字或者忘記車鑰匙。在蠕蟲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神經改變也會帶來功能性的後果。正常情況下,蠕蟲能夠感知並向它們喜歡的食鹽移動,但當神經元受到影響,它們對食鹽刺激的反應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接下來,研究人員想要確定蠕蟲是否擁有能夠對抗感染和神經變性退化的基因。他們使成百上千的蠕蟲發生突變,使用與之前相同的病原體進行感染,然後觀察是否存在對抗感染-誘導的神經變性退化的跡象。研究人員發現,被稱為mes-1的基因中包含的一種突變是一個特別有前途的候選對象。有趣的是,所有攜帶這種突變的蠕蟲,都缺少繁育後代所需的生殖細胞。

在額外的基因研究中,Aballay及其同事們發現,另一個被稱為DAF-16的基因,是這些突變動物對抗神經變性退化所需要的。在人類中,與之對應的是FOXO6基因,該基因已知在控制免疫、壽命和應激壓力反應的通路的交匯處發揮功能。

「未來,我們計劃更加關注於神經元水平上正在發生的問題,以理解神經元如何感知致病分子或炎症信號,以及這些信號如何最終觸發神經變性退化」Aballay說道。(生物谷Bioon.com)

信源:Infertile Worms Resist Infection-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DOI: 10.1074/jbc.M115.674259

Genetic screen reveals link between maternal-effect sterile gene mes-1 and P. aeruginosa-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in C. elegans

Increas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mmune responses to microbial infections may contribute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Here, we show tha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auses a number of neural changes that are hallmarks of neurodegeneration. Using an unbiased genetic screen to identify genes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P. aeruginosa-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we identified mes-1, which encodes a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protein that is required for unequal cell divisions in the early embryonic germline. We showed that sterile but not fertile mes-1 animals were resistant to neurodegeneration induced by P. aeruginosa infection. 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using animals carrying a mutation in the maternal-effect gene pgl-1, which is required for postembryonic germline development, and the germline-deficient strains glp-1 and glp-4. Addition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FOXO transcription factor DAF-16 is required for resistance to P. aeruginosa-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in germline-deficient strains. Thu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 aeruginosa infection results in neurodegeneration phenotypes in C. elegans that are controlled by the germline in a cell-nonautonomous manner.

相關焦點

  • 蠕蟲感染怎麼治?Nature子刊給出新思路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世界約有20億人感染蠕蟲,並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生長障礙、認知缺陷和慢性免疫系統疾病。其治療方案多為驅蟲治療,但治療後幾個月的再感染率較高。當前,人們普遍認為Ⅱ型免疫反應可促進寄生蟲免疫並啟動組織的修復。但是,由於我們對Ⅱ型免疫應答及宿主保護機制不夠了解,臨床上尚無持久的免疫治療方法。
  • JBC:揭示神經變性疾病中蛋白質錯誤摺疊的分子機制
    2014年2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和神經變性疾病相關的蛋白質摺疊的新型機制朊病毒感染和阿爾茲海默氏症都是因蛋白質錯誤摺疊而引發的腦部疾病,為了增加對這種神經變性疾病發病機制的理解,研究者Ayodeji Asuni及其同事通過對朊病毒感染的大腦腦部組織進行對比,同時以對照小鼠的腦組織作為對照進行研究,朊病毒感染的大腦腦部組織可以間接反映出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組織。
  • 男性不育的遺傳原因
    男性不育主要源於精子發生出現異常而導致的無精子症或少、弱、畸形精子症。  精子發生是系統工程   人類精子發生起始於胚胎發育早期,由如下一系列生殖細胞發育過程組成:  1.原始生殖細胞的特化、遷移、增殖及分化形成性原細胞:在人類胚胎發育早期,近端上胚層體細胞在周邊細胞特定的信號誘導下特化形成原始生殖細胞,並向性腺遷移。
  • 衰老通過減少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數量誘發神經變性
    同樣,在整個衰老過程中發生的線粒體突變會導致能量產生變化,電子轉運的不足和細胞凋亡誘導,從而導致功能下降。來自巴西聖保羅大學的Tania Araujo Viel團隊認為,在衰老過程中,神經可塑性和記憶力受到環境的影響,從而影響個體遺傳特徵、認知發展的條件儲備以及老年人健康。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另外,活化的小膠質細胞表達一種誘導型NO合酶,並產生大量可引起神經元氧化損傷的NO。此外,因免疫細胞對入侵病原體的反應而聞名的Toll樣受體(TLR)越來越多地與年齡相關的腦部疾病的神經炎症有關。在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模型中,實驗激活小膠質細胞TLR4受體會加劇神經元變性,而藥理學抑制小膠質細胞激活則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先天免疫反應的異常激活可能與腦衰老的其他特徵有關 (圖1)。
  • Diabetes:線粒體去乙醯化酶促進抵抗高脂誘導胰島素抵抗
    2015年5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許多研究發現蛋白質高度乙醯化與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島素抵抗之間具有一定關聯性,這表明調節乙醯化修飾組的酶可能在糖代謝的病理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科研進展,他們發現去乙醯化酶sirt3在促進機體對葡萄糖的處理,增強線粒體功能,改善飲食誘導的胰島素抵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Sirt3是定位於線粒體中的NAD+依賴性去乙醯化酶,之前有研究發現sirt3在調節能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比神經元更重要 或有益於延長壽命防止肌肉萎縮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現在發現,至少在蠕蟲(秀麗隱杆線蟲)和老鼠身上,腦細胞可以幫助清除這些纏結並延長壽命。這可能會產生改善肌肉健康或延長健康人類壽命的藥物。該研究小組的最新發現於1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發現這一蠕蟲大腦中僅有4個神經膠質細胞控制著全身細胞的應激反應,並將蠕蟲的壽命延長了75%。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另外,活化的小膠質細胞表達一種誘導型NO合酶,並產生大量可引起神經元氧化損傷的NO。此外,因免疫細胞對入侵病原體的反應而聞名的Toll樣受體(TLR)越來越多地與年齡相關的腦部疾病的神經炎症有關。在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模型中,實驗激活小膠質細胞TLR4受體會加劇神經元變性,而藥理學抑制小膠質細胞激活則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先天免疫反應的異常激活可能與腦衰老的其他特徵有關 (圖1)。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1年第6期最新發布
    Polyglutamine diseases: looking beyond the neurodegenerative universe聚穀氨醯胺疾病:超越神經變性領域Michal Mielcarek, Mark Isalan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 世衛組織提出預防蠕蟲感染新戰略
    新華網日內瓦10月27日電(記者楊京德)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26日推出一本手冊,其中提出一項新戰略,以消除威脅貧困者生命的某些常被忽視的疾病,特別是蠕蟲引起的疾病。  在這本名為《化學療法預防人類蠕蟲病》的手冊中,世衛組織指出新戰略的第一部分是化學療法預防。
  • Cell Discovery:揭示迷走神經調控急性肺部感染免疫的新機理
    急性肺損傷可以由感染(細菌、病毒等)、酸吸入、創傷等因素誘發,病理表現為肺內嚴重的炎症反應、炎症細胞浸潤、肺上皮和內皮細胞損傷以及氣血屏障的失調。急性肺損傷患者即便有重症支持療法,死亡率仍在30~40%以上。神經系統如何調控感染、炎症和免疫是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研究熱點,許多重大科學問題需要回答。經典的迷走神經對炎症反應的調控通過膽鹼能抗炎症通路實現。
  • Microbiome:代謝組學揭示宿主抵抗霍亂弧菌感染的機制
    通過解析CL引起的微生物菌群組成變化及其對宿主霍亂弧菌易感性的影響,揭示了共生代謝產物是宿主抵抗霍亂弧菌感染的關鍵決定因素。16s rRNA:鏈黴素(SM)、萬古黴素(VAN)和克林黴素(CL)三種不同抗生素分別治療8周齡的成年C57BL/6特異性無病原體(SPF)小鼠。治療5天後,收集小鼠糞便。
  • 有些魚的魚生理想就是——變性|大象公會
    生物學區分男人和女人很簡單,性染色體為 XY 的是男人,XX 的為女人。遺傳物質決定人類 Y 染色體上有雄性決定基因,缺乏 Y 染色體的個體表型為女性,所以只有一條 X 染色體的個體發育為不育的女性皇帝還需要防著自己的老婆弒君,當群體中的雄性死亡或人為移除後,皇后會在短短幾天內變性登上皇位,皇帝死後一個半小時,皇后即展現出雄性特有的進攻性表演(Aggressive display),短短幾個小時後,它就臨幸了曾經的好姐妹。但皇后也並不總是能成功變性,總有一些雄性在國家大亂之際趁虛而入,奪得皇權,繼續把皇后踩在腳底下。
  • LC3相關內吞作用減輕小鼠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
    LC3相關內吞作用減輕小鼠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0:05:03 近日,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教授Douglas R.
  • pyrin蛋白的古地中海熱突變幫助個體抵抗鼠疫桿菌感染
    pyrin蛋白的古地中海熱突變幫助個體抵抗鼠疫桿菌感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0 20:43:29 2020年6月29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Jae Jin Chae
  • 海洋活性物質誘導神經因子合成
    Fellutamides是海洋真菌癭青黴的天然產物,能夠誘導成纖維細胞合成和分泌神經生長因子(NGF),在神經損傷、中風引起的神經退化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CNS)的治療中有著良好前景。Hines等人揭示了Fellutamide B誘導NGF合成的機制,該研究結果發表於2008年5月19日的《化學與生物學》(Chemistry & Biology)雜誌上。 Fellutamide B 能夠有效抑制蛋白酶體的活性。
  • ...到神經變性疾病罪魁禍首tau蛋白在神經元細胞間來回穿梭的過程!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抵禦諸如額顳葉痴呆等神經變性疾病的鬥爭中,tau蛋白或許就是最大的罪魁禍首,tau蛋白在腦細胞中大量存在,其能維持神經元的結構和穩定性,並幫助將營養物質從細胞的一個部分運輸到另一個部分。
  • 研究揭示蛻膜NK細胞抵抗滋養層細菌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蛻膜NK細胞抵抗滋養層細菌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3 21:47:34 美國哈佛醫學院Judy Lieberma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蛻膜NK細胞通過轉移顆粒溶素來選擇性殺死滋養細胞中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