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六成監測點地下水水質差 好水比例逐年下降

2020-11-30 中國網財經

  昨天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國土資源部當天發布的2013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全國203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監測點總數為4778個,其中水質呈較差級的監測點2095個,佔43.9%;水質呈極差級的監測點750個,佔15.7%。二者相加接近六成。

  發布個別監測點重金屬超標

  2013年,全國203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監測點總數為4778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800個。依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綜合評價結果為水質呈優良級的監測點498個,佔監測點總數的10.4%;水質呈良好級的監測點1287個,佔26.9%;水質呈較好級的監測點148個,佔3.1%;水質呈現較差級的監測點2095個,佔43.9%;水質呈極差級的監測點750個,佔15.7%。主要超標組分為總硬度、鐵、錳、溶解性總固體、「三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和銨氮),硫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等,個別監測點水質存在重(類)金屬鉛、六價鉻、砷等超標現象。

  與上年比較,有連續監測數據的水質監測點總數為4196個,分布在185個城市,其中水質綜合變化呈穩定趨勢的監測點有2795個,佔66.6%;呈變好趨勢的監測點有647個,佔15.4%;呈變差趨勢的監測點有754個,佔18.0%。

  分析「好水」比例呈逐年下降

  「總體來看,2013年,在全國有連續監測數據的水質監測點中,地下水水質綜合變化趨勢以穩定為主,呈變好趨勢和變差趨勢的監測點比例相當。」公報這樣總結。

  記者梳理2011年至2013年公報發現,3年來,全國地下水的水質呈逐年下降趨勢。

  2011年呈優良、良好和較好水質的監測點佔總數的45%,2012年和2013年,這一比例分別降至42.7%和40.4%。

  與此相對應,從2011年至2013年,水質較差和極差的監測點佔總數的比例分別為55%、57.4%和59.6%。

  背景環保專家質疑監測標準

  對於2013年公報披露的全國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知名環保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昨晚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確實能看出地下水水質逐年變差的趨勢,但公報中的結論性數據過於簡單,無法作更多評價。

  去年3月,趙章元在翻閱北京律師黃樂平向國土資源部申請信息公開獲得的全國地下水水質監測報表後指出,國土資源部門監測水質使用的還是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年制定的《地下水質量標準》。在該標準中,地下水質量的分類指標共有39項,而報表中的監測數據只有36項指標,包括上述標準中的23項指標和不在標準中的13項指標。此外,部分城市的監測點水質監測缺項很多,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有一項沒有數據,都沒有辦法計算出水質的總體情況。」趙章元說。

  □北京情況

  三杯飲用水兩杯來自地下

  北京是世界少有的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的大都市,市民喝的每三杯水中就有兩杯來自地下水,南水北調江水進京後,地下水仍將佔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去年10月,北京市政府發布地下水保護和汙染防控行動方案,提到北京市淺層地下水汙染形勢嚴峻,但北京地下水水質究竟如何,鮮有監測數據發布。

  其實在早年的《北京環境狀況公報》中,曾經公布過北京地下水的狀況,但僅是個別區域的局地狀況,對全市地下水水質的整體狀況沒有進行過評價。而在近年發布的《北京環境狀況公報》中,只有對地表水的評價,沒有地下水情況的介紹。

  2010年,北京投資8476萬元建成平原區地下水環境和重要汙染源監測網絡,通過1182個監控井實時監測京城地下水和汙染源,具體監測工作由北京市地勘局下屬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承擔。

  昨天,該大隊工作人員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地下水水質等數據是「敏感信息」,發布工作由環保部門負責。北京市地勘局網站上雖然有「地下水資源」欄目,但內容已有4年多未更新。

  800監控井「盯住」地下水

  北京市環保局水和生態處處長韓永岐昨晚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北京平原區地下水環境和重要汙染源監測網絡的1182個監控井中,有800多個用於對地下水進行分層監測,其中300多個用於淺層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的監測。「儘管在國內來說,這可能已經是最密的監測網了,但仍然不能準確反映北京地下水的總體情況。」韓永岐說,地下水和土壤一樣,用某個點位的數據很難代表整體情況。據了解,目前,水務、環保等部門正在做加密點位的計劃,進一步完善監測網。

  韓永岐介紹,根據現有監測網絡的數據初步判斷,北京約40%的淺層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一些指標超標,其中超過20%是由於天然地質背景值造成的,主要是總硬度、鐵、錳等指標偏高。另外20%超標則可能與城市汙水排放、工業企業汙染、農業面源汙染等有關。

  韓永岐表示,北京目前的飲用水開採層主要在100米以下,這部分地下水的水質沒有問題,水務部門、自來水公司對城市供水有完整的監測系統,並在其網站上對社會公布。

  韓永岐介紹,北京正在進行「地下水環境功能區劃」研究工作,所謂「地下水環境功能區劃」,是參考地表水的環境功能分區對地下水進行分區,為優水優用、分質供水、分類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韓永岐說,地下水在同一區域的上層和下層水質可能並不一樣,所以地下水水質不僅有區域概念,還有深層和淺層的區別,可能同樣一個地方,50米以上的淺層水不能飲用,只能作為農灌等使用,但100米以下的深層水是沒問題的,可以作為飲用水。在使用上,同樣的一個地區,如果要作為農灌用途,井打到40米可能就夠了,要飲用就必須打到100米以下。

  □其他發布

  不動產登記實現四統一

  公報稱,2013年,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取得重要進展。2013年11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審議決定,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地、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基本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臺「四統一」。這對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更加便民利民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抵押貸款總額增加三成

  2013年,全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36.70萬公頃,出讓合同價款4.2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和56.3%。其中,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土地面積33.88萬公頃,佔出讓總面積的92.3%;出讓合同價款4.04萬億元,佔出讓合同總價款的96.2%。

  2013年四季度末,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地價、商服地價、住宅地價和工業地價分別為3349元/平方米、6306元/平方米、5033元/平方米和700元/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7.02%、7.93%、8.95%和4.45%。

  截至2013年底,84個重點城市處於抵押狀態的土地面積為40.39萬公頃,抵押貸款總額7.7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8%和30.4%。全年土地抵押面積淨增5.33萬公頃,抵押貸款淨增1.77萬億元。

  海島三維數據首次全部獲取

  公報顯示,去年國土資源部推進省級海島保護規劃編制,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8省區已批准實施省級海島保護規劃,沿海地方相繼出臺無居民海島審批管理制度,全國共批准4個無居民海島使用項目。去年完成全國海域海島地名普查,共查清海島11933個,編制中國海域海島標準名錄、地名志、地名圖集等。去年還對21個海島資源試點調查,製作3000餘幅工作底圖,獲取第一套覆蓋全部海島的高精度三維海島數據,建成國家海島監視監測本底資料庫。此外,海島(礁)測繪一期工程完成,全面摸清我國主張管轄海域海島(礁)的數量和分布。

相關焦點

  • 「以水定人」背後的中國水汙染現狀
    北京市的供水有60%以上來自於地下水,換言之,北京市居民喝的每三杯水中,就有兩杯是來自於地下。所以,地下水水質一直備受人們關注。放眼全國,由於地下水分布廣、水質好、儲存量大,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地表水時空分布不均、動態變化大的不足,成為許多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不可缺少的重要供水水源。
  • 中國地下水水質逐年惡化 部分開採深度已超千米
    3月22日當天,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建華公開表示,我國水資源短缺,海河流域等地區地下水超採嚴重,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河流斷流、湖泊萎縮、溼地退化等生態問題,廢汙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水體汙染嚴重。  此前的3月14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首個全國性大規模研究報告顯示,全國目前有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
  • 全國環境監測結果: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247個「十一五」總量削減責任書確定的水質目標考核斷面中,187個達到2010年要求,60個未達到2010年要求。  2009年,環保重點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1.5%,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48.2%,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 「水十條」正式發布 水質監測儀器或將迎發展高峰
    《計劃》強調,完善水環境監測網絡。統一規劃設置監測斷面(點位)。提升飲用水水源水質全指標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化學物質監測及環境風險防控技術支撐能力。2017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海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
  • 北京城區供水南水佔比超六成 自來水硬度大幅降低
    原標題:北京城區供水南水佔比超六成 自來水硬度大幅降低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來,累計輸水60.9億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線4200多萬居民。水質各項指標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指標。
  • 國土部公開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 未說明檢測標準(圖)
    京華時報記者潘之望攝2月25日,北京律師黃樂平等三人致函國土資源部,申請公開全國地下水監測詳情。前天,三名律師收到書面回復,一併寄達的還有厚達400頁的水質報表。專家分析時指出,報表呈現的總體水質狀況可能與現實不符,我國目前使用的地下水質量標準仍是20年前的,早已過時,建議重新制定相關標準。
  • 全新地下水地圖出爐!全球隱藏的水資源盡收眼底
    這些研究人員在《環境研究快報》上撰文說:「雖然這塊大陸上的地下水儲量很高,但要注意,並不是所有地下水都可以使用。」他們指出,用手泵小量抽水會比大面積鑽井計劃好得多,因為後者會很快耗盡這些有限的地下水儲量,還將造成其他無法預料的後果。 科學家預測,隨著這塊大陸人口的增加,對水的需求也會劇增。
  • 廣東近9成地下水難做飲用水源 汙染源排查迫在眉睫
    公報顯示2014年監測的53個地下水井中,水質劣於Ⅲ類的佔88.7%(優於Ⅲ類才做集中飲用水源和直接飲用)。主要超標項目為總大腸菌群、氨氮、硝酸鹽、鐵和錳等。而國家水利部下屬單位對全國城市1817個地下水飲用水源地中,水質安全存在問題的比例高達49.48%。廣東地下水9成分布在山區,剩下10%集中在人口密布的雷州半島、珠三角和潮汕平原三大平原區,平原區汙染嚴峻。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全國655個城市中,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佔城市總數的61%。地下水資源的長期過量開採,導致全國部分區域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2009年共監測全國地下水降落漏鬥240個,其中淺層地下水降落漏鬥115個,深層地下水降落漏鬥125個。華北平原東部深層承壓地下水水位降落漏鬥面積達7萬多平方公裡,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計下降達30-50米,局部地區累計水位下降超過100米。
  • PM2.5濃度同比下降 優良水質比例達到75%
    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我市環境質量公報PM2.5濃度同比下降 優良水質比例達到75%晨報融媒體訊(呂明明 首席記者 尚餘全)12月25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2020年度我市生態環境信息發布會,公布我市2020年環境質量公報。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下水汙染的主要原因過度開採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區海水倒灌;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汙水灌溉等,汙染物滲入地下水中;受汙染的地面水體或廢水渠、廢水池、廢水滲井等連續滲漏。地下水一經汙染後,總礦化度、總硬度升高,硝酸鹽、氯化物含量升高,有毒物質增加,溶解氧下降,有時還會出現病原體。
  • 「點、線、面」整治海水入侵——煙臺紮實推進地下水保護
    雖然面向大海,煙臺卻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城市,平均年降雨量不足700毫米,人均年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海水入侵,使得煙臺本來就很緊張的水資源短缺局面更加窘迫。近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長對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解決好水的問題,對煙臺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
  • 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 如何喝到健康水?
    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 如何喝到健康水?「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的標題發表了相關新聞,新聞內容比較相似:根據水利部最近公開的2016年1月《地下水動態月報》顯示,全國地下水普遍「水質較差」,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
  •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第四標段地下水水質分析系統項目...
    &nbsp&nbsp&nbsp&nbsp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的委託,就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第四標段地下水水質分析系統項目(項目編號:OITC-G1603256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nbsp&nbsp&nbsp
  • ...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獲評全國水利系統水質監測質量管理優秀實驗室
    原標題:海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獲評全國水利系統水質監測質量管理優秀實驗室   本站訊 日前,在水利部組織實施的全國水利系統271個水質監測機構2011至2015年度水質監測質量管理監督檢查考核評定中,海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以總分96.50分位列第三,被評為優秀實驗室。
  • 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無機氮平均濃度為0.279mg/L,較去年同期升高0.002mg/L,達到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劣四類海域主要分布在灣東北部墨水河和樓山河入海口附近海域。    調查 膠州灣水質連續四年好轉    為掌握膠州灣海域水質狀況,自2009年10月份起,市環境保護局開始對膠州灣內39個海水監測點位開展監測。
  • 環境影響評價師知識:地下水水質現狀調查的一般內容
    地下水水質現狀調查的一般內容。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包括水文地質調查,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調查,地下水汙染源調查,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和必要的勘探、試驗、測試等。(1)水文地質調查主要包括:①氣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狀況;②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貌特徵與礦產資源;③包氣帶巖性、結構、厚度;④含水層的巖性組成、厚度、滲透係數和富水係數,隔水層的巖性組成、厚度、滲透係數;⑤地下水類型、水動力特徵、地下水水位、水質、水量、水溫及地下水補給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個地下水監測點中,水質呈較差級、極差緩的監測點分別為1999個(佔40.5%個)、826個(佔16.8%),主要超標指標為鐵、錳、氟化物、「三氮」(亞硝酸鹽、硝酸鹽和氨氨)、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氯化物等,個別監測點存在重(類)金屬超標現象。
  • 北京城區用水7成是「南水」 自來水硬度降6成多
    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介紹,集團逐步增加「南水」配水比例,初期由集團所屬6個水廠每日取用「南水」70萬立方米,增加到現在7個水廠(郭公莊水廠、第九水廠、第三水廠、田村山淨水廠、309水廠、門頭溝城子水廠和長辛店水廠)每天取用「南水」200萬立方米。其中,全部取用「南水」的有郭公莊水廠、309水廠、門頭溝城子水廠和第九水廠。目前,「南水」日取用量已超過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
  • 好全面!全國160多個城市的水質狀況一覽表
    全國160多個城市的水質狀況一覽表一、陝西西安微生物、泥沙超標,屬於黃河水質,硬度大延安黃河水質、地下水汙染較大,主要是隔超標榆林重金屬超標,水硬度大,大分子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