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大熊貓將放歸野外 "衛星電話"和"身份證"隨身
2016年4月,「曄曄」進入自然發情期,被轉移至保護研究中心雅安基地參加配種,華妍開始完全獨自生活。經過跟蹤監測,工作人員通過對其活動範圍和採食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最終判定,「華妍」目前已能獨自在野外尋找隱蔽所、採食不同種類的竹子、尋找水源等,其警覺性較高,能識別天敵和伴生動物,並且能夠有效的躲避天敵和其它危險的動物。
-
中國第四次大熊貓普查:野生大熊貓1864隻,四川佔七成
調查結果顯示,大熊貓野外種群被分割成33個局域的種群,其中有一些種群的數量少於30隻。目前有24個局域種群具有較高的生存風險,涉及大熊貓223隻,約佔野外種群總量的12.0%,具有滅絕風險的有22個,特別是有18個小於10隻的局域種群,具有高度的滅絕風險。 棲息地的碎片化主要來自於道路和高壓輸電線建設。
-
大熊貓野化放歸:選點有講究 明年或出放歸方案
要想完成大熊貓種群延續及復壯,最關鍵的是野生種群擴大。 2005年8月首次放歸至今,四川已野外放歸大熊貓6隻。 我省正改進大熊貓放歸前的野化訓練模式,精選放歸對象。 「大熊貓物種的延續根基仍在野外種群的增長,人工繁育過程中積累的技術手段,應該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大熊貓野化放歸、野生種群復壯上。」省林業廳副廳長降初日前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大熊貓保育教育研討會上的致辭得到與會者認同。
-
組圖:三隻大熊貓幼崽正式參與2016年野化培訓 (2/3)
組圖:三隻大熊貓幼崽正式參與2016年野化培訓 (2/3)
-
全球首例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產仔 通婚有助於復壯野外大熊貓種群
7月31日凌晨2點17分,全球首隻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順利產下一隻「重量級」幼仔。圈養大熊貓和野生大熊貓首次成功結合併誕下後代,這對全世界大熊貓的保護研究,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圈養「滾滾」風靡全球的背後,大熊貓保護長久以來的根本目標,仍聚焦在發展壯大野外種群上。作為「大熊貓之鄉」,74.4%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
-
「盼系家族」有這些明星大熊貓
(新華社) 「貝貝的『爺爺』盼盼,是一位大熊貓英雄父親,盼盼家族有哪些明星大熊貓?」2020年1月4日,本報刊發了《最輕快的回家路大熊貓「貝貝」回來了》,引起讀者廣泛關注。本期《熊貓故鄉》欄目,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龐大的「盼氏家族」。 寶興籍大熊貓 「盼盼」的一生 1985年,出生於寶興縣野外。
-
大熊貓野外哺乳
4月1日,一對野生大熊貓母子在陝西省佛坪縣嶽壩鎮大古坪村的原始森林中活動
-
熊貓和盛放歸死亡 大熊貓「和盛」死亡事件始末原因
【熊貓和盛放歸死亡】中國一家大熊貓繁育機構證實,一頭野化放歸的大熊貓去年在野外環境遭不明動物攻擊後死亡。 《通報》指出,就在確認死亡前兩周的9月11日,研究人員在野外觀察到「和盛」時,發現其體重、健康狀況都良好。文章認為,這說明在進入野外環境下兩個多月後,「和盛」已完全達到獨立的自行野外採食和飲水等生存活動。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於2014年開展了圈養大熊貓野化訓練研究工作。
-
在野外生活的大熊貓媽媽一般選擇在哪裡生小寶寶呢 森林驛站12月5...
今天12月5日的問題是:在野外生活的大熊貓媽媽一般選擇在哪裡生小寶寶呢?三個選項分別是:河邊;樹洞、巖洞;竹林,小編這就來告訴大家12月5日的森林驛站小課堂答案。在野外生活的大熊貓媽媽一般選擇在哪裡生小寶寶呢河邊樹洞、巖洞竹林正確答案:
-
叢林「千裡眼」 唐家河野外巡護員六次邂逅野生大熊貓
馬文虎眼力極好,他一天到晚在唐家河轉悠,左邊一轉頭,嘿,斑羚,右邊一轉頭,喲,金雕,舉個相機瞄一瞄,哎呀,金絲猴……這都不算啥了,最讓人羨慕的是,他好像自帶吸引野生大熊貓的天賦,在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26年,6次在野外邂逅大熊貓並且拍下照片。 馬文虎是青川人,今年50歲,從24歲來到唐家河,他已有超過一半的人生在這裡度過。
-
野生大熊貓連狗都害怕,如果在野外遇到狼該怎麼辦?
大熊貓是一種國寶級生物,但是它在野外的表現卻跟熊類很不相稱。除了大熊貓以外,其他熊類動物大部分都是生物鏈的王者,而大熊貓在野外的表現,跟一隻食草動物差不多,因為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只有竹子。據說野生大熊貓十分膽小,遇到狗都會嚇得趕緊躲起來。
-
大熊貓未被人類「收編」前,憑什麼在野外生存下來呢?
目前,野生大熊貓應該僅有2000隻左右,這樣的種群數量很難擁有足夠的遺傳多樣性,以確保競爭優勢。眾所周知,我們一直在拯救大熊貓,如果沒有我們,它們很可能已經滅絕,但是大熊貓成為瀕危物種也是我們造成的。在討論大熊貓野外生存能力前,我們先討論下大熊貓到底有多弱。
-
現在居然還有野生的大熊貓?在野外的大熊貓應該叫「食蟻獸」?
現在居然還有野生的大熊貓?在野外的大熊貓應該叫「食蟻獸」? 大熊貓絕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寫進法律的,一點商量的餘地沒有。不過,大熊貓絕對是個珍惜物種,現在想看大熊貓只能到動物園裡掏門票看了。那麼,還有真的野生大熊貓嗎?
-
四川發現首隻白色大熊貓,野外還藏著多少「國寶」?
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最近,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顯示,一隻毛髮和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的大熊貓,正在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裡行走。這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4月中旬攝錄到的。專家分析,這隻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從體型判斷為亞成體或青年熊貓,年齡在1—2歲左右。
-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金絲猴數量超過5000隻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棲息地擴大1100多公頃據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消息,2020年以來,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陽區域野外29個監測點位架設的紅外相機中,有17個記錄到秦嶺大熊貓的活動信息,累計拍攝到秦嶺大熊貓79次(同一位點半小時計為一次)。
-
全球唯一一頭白色大熊貓,大約3歲左右,已能獨立在野外生存
在動物世界中,大熊貓是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憑藉一身黑白分明的顏色,吸粉無數,而是否記得有一頭也是全球唯一一頭白色大熊貓?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頭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這頭白色大熊貓大約3歲左右,已離開母熊的保護,開始尋找自己棲息地,已具備在野外生存獨立生存能力了。
-
大熊貓在日本動物園內,過著鹹魚般的生活,熊貓:你把手給朕拿開
大熊貓在日本動物園內,過著鹹魚般的生活,熊貓:你把手給朕拿開對於大熊貓,相信不用小編多說大家也是非常了解它們了,身為我國的國寶,大熊貓可是生活的十分安逸,每天不僅有飼養員伺候著,還有各種美食可以享受的。
-
《大熊貓的春天》:關於胖達你知道多少?
2016年,國寶大熊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從一百多年前因為法國傳教士將熊貓介紹給西方國家,得到世界的矚目的同時,也給這種僅生活在中國的川、陝、甘地區的深山密林的動物帶來諸多困擾,而後更是因為獵殺和環境破壞,導致在20世紀70年代的統計中,全球大熊貓數量僅不到兩千隻。
-
兩岸新媒體採訪團走進臥龍 探秘你不知道的大熊貓野外科考
上期新聞:「掌上蜀show」採訪團看臺灣青年在川創業就業:條件這邊獨好四川在線消息(記者鄧童童)憨態可掬的國寶大熊貓是兩岸同胞心目中共同的「偶像」,但他們的野外棲息地如何保護,野外科考到底如何開展,人工繁育、保育和野化放歸工作又是哪般,相信不少滾滾粉絲並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