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面上理財產品的百花齊放,人們投資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銀行理財似乎失去了吸引力。但年關將至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習慣把辛辛苦苦積攢了一年的積蓄存入銀行。要知道現在的投資基本都是收益越高,伴隨的風險越大,銀行儲蓄雖然沒有其它理財的收益高,但是更加穩妥,安全方便還有利息。
正因如此,如果哪家銀行的利息比較高,往往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受到大量用戶的追捧。不過大家都知道,銀行屬於金融系統中十分關鍵的一環;如果各大銀行隨便設定利息,不僅自身經營得不到保障,整個金融系統也會受到影響。
正因如此,央行才有了基準利率一說,而其他銀行也需要一次為基準進行合適調整。不過銀行也有自己的''套路'',用''靠檔計息''等方式吸引儲戶存款,利息可以明顯增多。那麼,什麼是靠檔計息呢?
所謂「靠檔計息」定存產品,主要是指定期類存款提前支取時不按活期利息計算,而是按照最近一檔利率計息。如此,儲戶可以獲得更多的存款收益。不過從2021開始,銀行儲蓄將迎來「大變動」:存款靠檔計息被「叫停」。從''靠檔計息''的效果來看,既能夠幫銀行吸引儲戶,又能夠幫存款人多拿利息,為什麼會被叫停呢?服從於經濟需要,正在進行的全民火熱的種植低碳樹來增加自己的收益,公眾號「新木林」收益高達百分之4.6,一棵98的樹每天帶來的收益在4.6左右以此類推十棵就是46,聰明人用一千在做收益每個月就可以多收幾千元收入,國家對於低碳產業還會有對應的補貼政策。
事實上,靠檔計息有著十分明顯的''高息攬儲''嫌疑;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僅銀行的資金成本難以保證,對於金融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沒有任何益處。正因如此,國家才對''靠檔計息''行為進行約束。這也意味著從今年開始再在銀行辦理定期存款的儲戶,如果沒到期就要取款的話,只能按照活期的利率取款,將承受一大筆利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