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月6日訊(記者 肖娟)如果你是一位酷愛存錢,對什麼理財都不感冒的投資者,那麼,大額存單應該早就進入你的視線。
隨著靠檔計息產品成為過去式,大額存單推出新「玩法」——線上轉讓。記者了解到,繼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先行試水後,本土銀行也逐漸加入了大額存單線上轉讓的行列。
大額存單仍是攬儲「香餑餑」
「2021年的第一期個人大額存單產品,20萬元起購,利率高達4.2625%,支持按月付息,支持轉讓……」年終攬儲大戰並不意味著結束,一開年,部分銀行就開始加入了拉存款的行列。
其中,備受關注的莫過於可轉讓的大額存單,尤其是在靠檔計息型個人大額存單成為過去式後,流動性和高收益兼具的大額存單更是「香餑餑」。
銀行為什麼要推出大額存單轉讓功能?無疑是出於收益和流動性的考量。比如,張阿姨持有100萬可轉讓大額存單,期限2年,年利率3.15%,持有1年獲利21500元,若提前支取收益為3000元(按照獲取0.3%計利息);若以3%轉讓,收益為30000元,大幅減少了損失。
同時,趙大爺購買了張阿姨該筆大額存單本金和利息103萬元,持有1年,收益為33000元,收益為為3.204%,較1年期大額存單的收益率更高。
投資理財需注重資金流動性
線上轉讓並不是新事物,為解決銀行理財產品封閉期不能提前支取的難題,招行、中信、浦發等多家銀行曾率先推出理財轉讓。當投資者購買理財後急需用錢,可通過銀行平臺進行轉讓,從而滿足資金流動性需求。
一般而言,賣方通常願意讓渡一部分理財收益,或者轉讓的產品比在售理財收益更高,買方從而可獲取超額收益,對於買賣雙方均有益處。
事實上,不論是銀行理財還是大額存單,選擇轉讓的並不多。一位銀行從業人士表示,通常選擇存款、理財的是保守型投資者,一般會進行分批投入,錯配期限來加強流動性。
當然,如果急需資金,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存單質押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只是這種方式需要支付一定利息,有一定的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