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書育人,教的內容的本質是什麼,很關鍵。因為我是學物理的,所以很喜歡從問題的本質出發去思考問題。教的內容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知識,教的是什麼,育又是要育什麼樣的人。實際上,教的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這個社會的認知。因為人生來其實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所以自古有一個爭論,就是人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的答案是人性本無善惡,因為人在他的思想意識形態尚未成熟之前,他的所作所為其實不存在善與惡的概念。比如一個嬰兒把一個炸彈的遠程操作開關安了下去,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那麼這個嬰兒是善還是惡,答案顯而易見。所以,人性本無善惡。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上。
正是出於人生來對這個世界的無知,所以人需要接受前人的意識改造。歷代前輩積累下來的我們對於這個社會,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告訴了我們之後,我們才有我是人這個概念,之後便有了我在這個社會怎麼做才是對的的價值判斷,之後還有了對自然界物質是怎樣運動的了解,並且依靠這些產生自己對於這個社會和世界的新的認知,這些新的認知經過歷史檢驗,對的保留,錯的淘汰,對的內容疊加在過去老的人類認知的基礎上,繼續傳給後人,以此循環漸進,便形成了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兩大分支,後來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有了認知之後,就開始追求屬於自己的價值追求,也就是精神追求,在此基礎上就產生了文學,哲學等人文分支。所以現在的教育其實本質上就是建立在人需要對我們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進行正確認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某種程度來說,我們目前的整個人類社會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因為人類的生命時長有限。
從人類的智能覺醒開始,每一代人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了大量的生存於世的技能、智慧,我們統稱知識好了。知識增長的特點是需要不斷累積、無法跨越,而人卻受到生命時長的限制,若每代人都在空白的白紙上從頭來過,重新進行知識積累,那麼在生命終結時相比於前一代也難以有較大突破,不符合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時間一長容易被會傳承知識的種群碾壓。
做個類比,除掉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界沒有教育了麼,一樣有,不過它們的教育更多的是技能而不是智慧。
所以我這邊教育的定義是:傳承人類對這個世界一些未知規律的發現、總結。
它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也可能某些時候某些場合對,某些時候某些場合不對,需要自己判斷。
也是引導出。
貧窮的本質上說是給人挖掘自己能力的機會。
我個人認為,教育應該啟迪人的思維和智慧。儘管現實相差甚遠。
現在的教育是讓人會解決問題,解決課本中結構良好的問題。而現在所謂的創新創造,也不過是換個花樣換個平臺做同樣一種事情。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估計我這破腦子也給不出答案。但我有些設想:
首先,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啟發思維與智慧。不僅培養分析性思維,還要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分析性思維主要就是現在社會培養的用給定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注重執行。創造性思維,是另闢蹊徑的思維方式,這是目前體制和生活節奏所難以培養的。實用性思維,就是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生活不僅僅是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都是。 (以上參見斯騰博格的思維教學。沒用書名號是因為沒找到,233)
三種思維都很重要,但從操作和風氣的角度講,第一種思維是當前主導。個人認為這誤導了很多人。
至於培養智慧,這個很難,說難是因為難以量化且看不到分數收益,所以很少有人這麼做,而且,教人智慧,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
其二,教育工作者,也就是老師,應該有廣闊的認知範圍與清楚的戰略。
這裡只是個設想,畢竟,我所說的那種人,似乎也不好找。翻翻論語,發現孔子思想好深刻,為人也謙虛,這都是難得的品質,而且認知範圍很廣,儘管也有些偏見,但認知範圍廣往往就不狹隘,就更明白事理。這是個好品質。
戰略清楚。好多人的倡導都是矛盾的,一會說要廣博,一會說要精深。一會說不要讓高貴讓位於有用,一會又會極為看重你的分數證書。別人會因為這個人的矛盾而困惑,然後根據他所獎懲的行為做出推測,認為他所倡導的其實只是口號,不是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要有個清楚的戰略,並接受你的戰略的缺點,廣博往往很難精深(超級牛的人除外),精深往往沒精力廣博。就倡導一個就好,載了的時候就認了,畢竟是你的選擇。
第三,按理來說應該是學生,但我想說的是,教育的物質條件,這個主要和經濟發展程度有關。完善的物質條件極大的有利於教育發展。
一個應該接受的現實是,越貧窮,教育條件越差,越難達到教育的高層次目的。因為有限的條件已經在達成低層次目的時耗盡了。
好的條件可以給人更多的機會,學習不好唱歌好,唱歌不好打球好。。。。。。有錢,意味著你有更多的機會去發掘你的潛能。
真正的教育,應該給更多的人,發掘自己潛能的機會。不然,只會是貧窮的惡性循環和富有的良性循環所造成的階層隔閡。
我這麼說不是不負責任,因為我家條件不好,但我有幸見識了不同條件下成長的人,而且都是相處三四年,感受深刻。
第四,教育應該需要自發自覺的學生。
客觀的說,沒想好怎麼說這個。
因為一,個人認為學生其實是各種條件的產物,雖有自發性,但依舊是各種因素的產物。二,我還只是一個普通學生,沒有更高的高度清楚教育需要哪種學生。也許各種都需要。
而我認為需要自發自覺的學生只是一種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