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縣花園溪流域水體達標方案
根據《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以及《福建省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涉及考核斷面的縣市區政府根據本區域斷面水質情況,未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要編制斷面水質達標方案。根據相關要求,提出編制要求、編制分工責任表以及報送時間。
根據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及《福州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和《福州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花園溪斷面2015年水質現狀為濁度超標,2017年達到Ⅲ類水(2018年濁度≤60),達標時限為2018年,羅源縣區域以後巖村(花園溪)斷面為控制單元,要求編制本水體控制單元的水體達標方案。
為此,福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受羅源縣人民政府委託,根據《水體達標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環辦汙防函[2016]563號)的技術要求,開展了多次現場調研和資料收集工作,基本掌握了後巖村斷面羅源匯水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汙染現狀、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成因。在上述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流域汙染系統控制理論與方法,提出了後巖村斷面汙染綜合防治的工作思路、技術路線和水質保持方案。方案的編制實施對保持和改善後巖村斷面的水環境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2.1全國性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2008.6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2015.4修訂);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10);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12號);
(6)《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
(7)《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5]17號);
(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
(9)《國務院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
(10)《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2014.1);
(11)《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41號);
(12)《水體達標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環辦汙防函[2016]563號);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12.7);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13.12修訂);
(15)《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16)《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環辦函[2015]1781號)。
1.2.2地方性相關法規和指導性文件
(1)《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閩政[2015]26號);
(2)《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州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榕政綜〔2015〕390號);
(3)《福州市重點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榕流域辦〔2014〕26號);
(4)《福州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2016.2)
1.2.3相關規劃及參考資料
(1)《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
(2)《福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3)《福州市統計年鑑》(2013-2015);
(4)《羅源縣統計年鑑》(2015);
(5)《羅源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6)《羅源縣「十三五」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專項規劃》;
(7)《羅源縣白塔鄉防洪排澇規劃報告》。
1.2.4相關環境標準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48-2005);
(3)《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HJ/T92-2002);
(4)《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
工作範圍:根據福州市控制單元劃分要求,本方案確定的工作範圍為羅源縣境內。
基準年:2015年,水質監測數據統計到2015年底,個別資料採用最近年份的數據。
實施年限:2016年-2020年。近期:2018,遠期:2020年。
根據羅源縣控制區域河道水質現狀分析,花園溪確定懸浮物(SS)為河道首要汙染物。根據《福州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確定後巖村斷面水質目標為地表Ⅲ類。
總體目標:2016-2020 年,在花園溪流域採取石板加工行業轉產關停、深化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水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環境監察能力等綜合措施的基礎上, 2017年達到Ⅲ類水環境功能區標準,2018年濁度≤60,2020年水質進一步提升,確保流域水環境安全。
分階段目標1:近期(2018年),綜合整治階段。2016年底,花園溪流域全面實現石板加工行業轉產關停,不符合規定的畜禽養殖場拆除完畢,擬保留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均建設綜合廢水處理設施和糞便綜合利用設施,做到養殖廢水零排放。2017年花園溪水質達到Ⅲ類標準,2018年濁度≤60。
分階段目標2:遠期(2020年),鞏固提升階段。流域匯水區內主要鄉村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置,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恢復,生態水系建設得以實施,流域形成完備的環境監管體系,河流生態系統逐步恢復,花園溪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2 區域概況
2.1.1地理位置
羅源縣位於福州市東北部,介於北緯26°23′-26°39′,東經119°7′-119°54′之間。東瀕羅源灣,西與閩侯交界,南與連江相連,北與寧德、古田接壤。面積1187.13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1062.2平方公裡,海域、灘涂面積124.93平方公裡。轄6個鎮、4個鄉和1個畲族鄉,設6個社區居委會、195個村居委會。羅源縣依山臨海,瀕臨臺灣海峽,與馬祖島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特殊。境內三面環山,地形為東西長條狀,鷲峰山脈東南支脈從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眾多山嶺。一面臨海,東部羅源灣口小腹大水深,縣轄羅源灣北岸港區岸線長25公裡,海域面積達240平方公裡,避風遏浪,不凍不淤,港口作業時間年平均360天。是全國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為福州口岸臺輪停泊點、對臺貿易點和國家臨時開放一類口岸。
花園溪(百丈溪)發源於羅源縣西蘭鄉天堂山,經白塔鄉鳳坂、百丈和長基村流入連江縣境內花園溪再流入牛溪、敖江到東海。流域內經過後路、鳳坂、百丈、梅洋、長基等村,流域面積61.21km2,河長18.32km,坡降17.17‰。周邊分布有赤嶺溪、沈坑溪、梅洋溪、井裡溪、七步溪、筧下溪、鐘下溪、雙元裡溪、侖後溪,各溪流均匯入百丈溪,這些支流流域面積為39.49km2。赤嶺溪為百丈溪的一條支流,發源於白塔鄉大項村,流經石別村、赤嶺村、應德村於長基村匯入主河流,流域面積18.07km2,河長9.09km,坡降15.65‰。
花園溪流域涉及的區域包括西蘭鄉的院前、後路、蔣山,白塔鄉的旺巖、鳳坂、百丈、鐘下、梅洋、長基、石別、赤嶺、應德、大項。花園溪流域地理位置見圖2-1。
|
圖2-1 花園溪流域地理位置圖 |
2.1.2地質、地貌
沿線河道位於衝洪積地貌單元,場地內人文活動比較頻繁,河道沿線原始地形均受到較大破壞,河道上部主要為衝洪積成因砂層及卵石層,河道內出露地層多為砂層及卵石,地形總體起伏不大。
區內河道兩岸分布地層巖性主要為上部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層或上部第四系全新統衝洪積成因卵石(Q4al-pl)層,下伏燕山晚期花崗巖及風化層。
羅源縣位於福建新華夏巨型構造體系第二隆起帶的東部沉降帶上。新華夏構造為境內主要構造,控制火山巖作北北東—南南西或北東—南西方向分布,各類斷裂破壞地層的完整性,使中生代火山巖支離破碎。福建省田地—廣坪新華夏系構造斷裂帶切過縣境西部,發育多組北北東向壓性、壓扭性斷裂,同時派生北北西、北北東向扭裂及北西向張裂。主要斷裂有香嶺斷裂、斌溪斷裂、霍口斷裂、西山斷裂等。這些斷裂構造使西部河流和山脈的走向與構造線方向一致。東部處於長樂—詔安斷裂帶的東北端、福州棋盤格式構造的北緣。新華夏系北北東向壓性斷裂以及派生的北東向壓扭性斷裂切割東部半島,形成沿海港灣眾多、海岸曲折的特點。港灣灣口展布方向(羅源灣外口朝北東,內口朝南西)與構造線方向一致。東部地區主要斷裂有黃土一鑑江斷裂、花宅(屬鑑江程家洋)斷裂、碧裡—牛澳斷裂等。
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l—2010)附錄A有關規定:羅源縣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擬建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結合鄰近相同地貌單元勘察工程的等效剪切波速資料:場地類別為II類,設計地震動反應譜特徵周期為0.35s。
2.1.3氣象氣候
羅源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受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年降雨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於4-9月,佔全年降雨量的76%左右。歷年月最多降雨量達800.1mm發生在1960年8月,日最大降雨量達294.4mm,發生在1971年9月23日。最大年降雨量達2953mm,出現在1990年,最小年降雨量為1482.4mm,出現在1967年。
流域內無氣象水文測站,但距羅源城關甚近同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夏季雨區廣,雨量大,夏、秋季節有颱風侵襲並帶來洪水。本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680mm,多年平均徑流深1100mm,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573萬m3。多年平均氣溫19℃,最高氣溫月在7月,平均氣溫為28.8℃;最低氣溫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9.8℃,極端最高氣溫39.4℃,極端最低氣溫-5℃。多年平均相對溼度為80%,月平均最大相對溼度84%(5、6月)。多年平均風速1.3m/s,月平均最大風速15.0m/s,最大風力12級以上。全年除冬季風向以東北風為主外,其餘季節常風以東北風為主外,其餘季節常風以東南偏南風為主。
2.1.4河網水文
羅源縣水系發育,有大小河流19條,其中除3條南流注入連江縣敖江、1條北流匯入寧德市金溪外,其餘皆在境內自成系統獨流入海,具有山地季節性河流源短流急、徑流豐枯變幅大的特點。主要溪流有霍口溪、壽橋溪、百丈溪、起步溪、中房溪、牛梅溪等。沿海地區有獨流如海的小溪流13條,有小獲溪(縣內流域面積23.65平方公裡)、坑裡溪(20.30平方公裡)、外洋溪(16.25平方公裡)、西洋溪(14.50平方公裡)、牛澳溪(13.75平方公裡)、澳裡溪(10.50平方公裡)、濂澳溪(10.25平方公裡)、白沙溪(9.75平方公裡)、凌洋溪(7.85平方公裡)、白水溪(7.10平方公裡)、呂洞溪(5.45平方公裡)、聖塘溪(5.15平方公裡)、進山溪(3.70平方公裡)。霍口溪為羅源境內最大河流,屬敖江水系,流域面積1367km2(羅源境內流域面積334 km2),主河道長73.6km(羅源境內長30.2km),河道平均比降2.6‰,多年平均徑流量14.93億m3,徑流深1121mm。雙口渡至羅漢洋段河流侵蝕下切,河寬30-60m,過羅漢洋納斌溪後河道較平緩,寬60~100m。壽橋溪發源於飛仙巖,南流經西蘭鄉壽橋村,至飛竹鄉蛤蟆石村出境,注入連江縣朱公溪(鰲江支流),流域面積59.31平方公裡,主河道長17.15公裡,平均比降32.6‰。百丈溪(花園溪)又名後路溪、鳳坂溪,發源於新蔣山,西南流經後路,鳳坂、百丈,折向東流,在長基村納長基溪後南流出境,匯入連江縣花園溪(敖江支流)。流域面積61.4km2,主河道長17.4km,平均比降17.3%,多年平均徑流0.646億m3,徑流深1052mm。鳳坂至長基段河寬14~30m。花園溪流域水系圖見圖2.1-2。
圖2.1-2 花園溪流域水系圖
2.1.5土壤植被
本區域的土壤的成土母質主要是火山巖、花崗巖的殘積物和運積物,形成土壤後分屬7個土類,17個亞類、33個土屬,其中紅壤成為主要地帶性土壤。各種土壤類型按海拔高度呈垂直分布,從高到低依次為草甸土、黃壤、黃紅壤、紅壤和水稻土。
羅源縣東部屬鷲峰山潮暖亞熱帶雨林小區,西部屬閩中的戴雲山—鷲峰山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中亞熱帶櫧栲類常綠闊葉林是這一區域的地帶性植被。但原生植物已消失或向次生植物轉化,逐漸演替成11種植被類型,可以歸納為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林、毛竹林、灌木林、草叢和人工栽培植物等。全縣森林覆蓋率約森林覆蓋率56.95%。林地綠化率78.7%。
2.1.6土地利用
花園溪流域現狀土地功能豐富,由各類建設用地、農業用地、林業用地以及河流水系等組成。羅源縣國土部門提供的土地利用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花園溪流域土地總面積為6763.56公頃,主要以農用地為主,包括林業、耕地、園地、草地。農用地面積5657.19公頃,佔流域土地總面積的83%;其中林地面積約4480.37公頃,耕地面積約1004.64公頃,園地面積約105.57公頃,草地面積約66.61公頃。建設用地498.86公頃,包括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用地,佔流域土地總面積的8%;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約256.1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約134.06公頃,水域及水利用地約108.61公頃。其他用地約607.5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9%。土地利用率達91%。花園溪流域現狀土地功能比例如圖2.1-3,土地利用類型如圖2.1-4。
|
圖2.1-3 花園溪流域現狀土地功能比例 |
|
圖2.1-4 花園溪流域土地利用圖 |
2.2.1 經濟現狀
2015年羅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1.5億元,增長6%;公共財政總收入15.71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0.8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37.3億元;出口總值2.8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391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78元,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11954元,增長8%。全縣65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7.6億元,其中21項列入市級(福州新區)的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3.8億元。
2015年,白塔鄉實現總產值18.06億元,比增15.86%;工業產值16.71億元,比增30.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17億元,比增42.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9億元,比增143.37%;農業總產值2.15億元,比增20.13%;地方級財政收入2078.93萬元,比增8.08%;農民人均純收入 9693元,比增11.43%。
2015年,西蘭鄉實現工業總產值27.6億元,比上年增長15.8%(下同),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億元,比增1.11%;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增117%;農業總產值2.07億元,比增5%;鄉鎮企業總產值27.6億元,比增5.67%;地方級財政收入1920萬元,比增6.19%。
2.2.2社會經濟水平分析
當地自然條件的限制,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流域涉及的白塔、西蘭鄉工農業產值偏低,財政收入較低,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低於羅源縣的農民人均收入,整體經濟水平偏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還未消除,支柱產業石材業轉產關停目標不明確,面臨著轉型升級。鄉村集體經濟還比較薄弱且發展不平衡,農業產業化規模小、檔次低,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基礎設施、服務配套設施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群眾新時期下的期待仍存在一定差距,招商引資難度加大,園區工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根據《羅源縣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本項目河段屬於西部經濟區:包括飛竹鎮、西蘭鄉、霍口鄉、白塔鄉。該區域為畲族主要聚居區,地處福州第二水源——敖江上遊,生態環境優越。因此,可在有效保護生態和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和挖掘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發展特色高優農業以及地方資源綜合加工利用。
2.2.3人口分布及密度
花園溪流域涉及羅源縣的2個鄉鎮13個行政村,包括西蘭鄉的院前村、後路村、蔣山村;白塔鄉的旺巖村、鳳坂村、鐘下村、百丈村、梅洋村、長基村、石別村、赤嶺村、應德村、大項村。西蘭鄉行政區面積7764.15公頃,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13783人,其中男性人口佔53.4%。白塔鄉行政區面積7143.68公頃,轄15個行政村,總人口15258人,其中男性人口佔52.7%。流域內行政區面積6763.56公頃,人口14207人。沿溪流域具體人口分布情況與密度見表2.2-1。
表2.2-1 沿溪流域各鄉鎮人口分布情況與密度
序號 | 所處 流域 | 鄉鎮 名稱 | 行政村名稱 | 行政區面積 (公頃) | 實際人口數 (人) | 密度 (人/公頃) |
1 | 花園溪 | 西蘭鄉 | 院前村 | 562.34 | 890 | 1.58 |
2 | 後路村 | 547.82 | 1260 | 2.30 | ||
3 | 蔣山村 | 815.13 | 457 | 0.56 | ||
4 | 白塔鄉 | 鳳坂村 | 842.12 | 2053 | 2.44 | |
5 | 旺巖村 | 740.52 | 1615 | 2.18 | ||
6 | 鐘下村 | 324.76 | 856 | 2.64 | ||
7 | 百丈村 | 314.02 | 863 | 2.75 | ||
8 | 梅洋村 | 262.79 | 276 | 1.05 | ||
9 | 長基村 | 963.7 | 2057 | 2.13 | ||
10 | 應德村 | 425.57 | 1649 | 3.87 | ||
11 | 赤嶺村 | 658.21 | 1233 | 1.87 | ||
12 | 石別村 | 250.57 | 855 | 3.41 | ||
13 | 大項村 | 56.01 | 143 | 2.55 | ||
14 | 總計 | 6763.56 | 14207 | 2.10 |
3.1.1汙染源現狀調查
(1) 工業汙染源
根據調查,花園溪流域的工業汙染源主要為流域內白塔鄉、西蘭鄉分布的63家石板材加工企業。石板材加工汙水零排放,加工後水體濁度值為100-2500NTU之間,企業採用加藥+豎直沉澱的工藝對水體加工處理,日處理量為500m3,循環使用,底泥廢渣集中到廢渣場處理,渣場的衝刷廢水處理達標後排入花園溪下遊。石板材的主要企業名單見表3.1-1。估計總產量為4790萬平方米/年。根據類比調查,石板材廢水SS濃度約為3500mg/L,pH值9~9.5,廢水水量根據建築用石加工行業產汙係數推求。
此外,雖然工業汙染源已經常態化處理達標後排放,但流域廢渣廢料的無序堆放、工業區地麵粉塵等隨降雨進入溪流或者是一些企業的偷排、漏排及汙水處理設施事故的發生,存在排放懸浮物汙染量的風險。由於此為偶然性風險,在汙染源現狀調查中,不進行統計。
表3.1-1流域工業企業及排汙量統計
序號 | 企業名稱 | 佔地 (畝) | 產量 (萬m2) | 廢水量 (噸/年) | SS (噸/年) |
1 | 羅源縣新宏豐石材有限公司 | 17 | - | - | - |
2 | 福州隆和石業有限公司 | 18 | - | - | - |
3 | 羅源縣新東潤石材有限公司 | 29 | - | - | - |
4 | 羅源縣日欣石製品有限公司 | 13 | - | - | - |
5 | 羅源縣紅星石材有限公司 | 40 | - | - | - |
6 | 羅源縣盛輝石業有限公司 | 40 | - | - | - |
7 | 羅源縣華陽石材有限公司 | 16 | - | - | - |
8 | 羅源縣天宏石業有限公司 | 100 | - | - | - |
9 | 福州倫達石材有限公司 | 35 | - | - | - |
10 | 福州恒基石業有限責任公司 | 27 | - | - | - |
11 | 羅源縣新鑫源石材有限責任公司 | 70 | - | - | - |
12 | 福建惠豐石業有限公司 | 70 | - | - | - |
13 | 福建省新華剛堤連石材有限公司 | 22 | - | - | - |
14 | 羅源縣堤連石材有限公司 | 20 | - | - | - |
15 | 羅源縣利捷石材有限公司 | 30 | - | - | - |
16 | 福州源清石業有限公司 | 15 | - | - | - |
17 | 福州陶源石業有限公司 | 25 | - | - | - |
18 | 福州中森石業有限公司 | 40 | - | - | - |
19 | 福州宏峰石業有限公司 | 14 | - | - | - |
20 | 福州長盛石業有限公司 | 25 | - | - | - |
21 | 羅源縣恆輝石材有限公司 | 35 | - | - | - |
22 | 羅源縣興正石材有限公司 | 14 | - | - | - |
23 | 福建佳源鑫興石業有限公司 | 18 | - | - | - |
24 | 福州仙弟德興石業有限公司 | 11 | - | - | - |
25 | 羅源縣久旺石業有限公司 | 40 | - | - | - |
26 | 羅源縣威龍工貿有限公司 | 50 | - | - | - |
27 | 羅源縣鵬發石業石材廠 | 32 | - | - | - |
28 | 羅源新冠源是石業有限公司 | 30 | - | - | - |
29 | 羅源縣方利石材有限公司 | 36 | - | - | - |
30 | 羅源縣宏盛石材有限公司 | 28 | - | - | - |
31 | 福州聚磊石業有限公司 | 30 | - | - | - |
32 | 福州宏旺石業有限公司 | 25 | - | - | - |
33 | 羅源縣禮昌石材有限公司 | 32 | - | - | - |
34 | 羅源縣晉源石材有限公司 | 34 | - | - | - |
35 | 福建省羅源縣方正石材有限公司 | 43 | - | - | - |
36 | 羅源縣偉利石業有限公司 | 24 | - | - | - |
37 | 羅源縣華祥石材有限公司 | 26 | - | - | - |
38 | 羅源縣新興達石材有限公司 | 50 | - | - | - |
39 | 福州市宏華石業有限公司 | 26 | - | - | - |
40 | 福建富興實業有限公司 | 46 | - | - | - |
41 | 福建省羅源縣宏泰實業有限公司 | 30 | - | - | - |
42 | 福建省羅源縣華昌福鑫石業有限公司 | 25 | - | - | - |
43 | 羅源隆達石材有限公司 | 30 | - | - | - |
44 | 羅源縣永祿石材 | - | - | - | - |
45 | 福建鑫輝石材 | - | - | - | - |
46 | 福建富榕石材 | - | - | - | - |
47 | 新和興石材 | - | - | - | - |
48 | 華宏石材 | - | - | - | - |
49 | 西蘭宏美石材 | - | - | - | - |
50 | 清源石材 | - | - | - | - |
51 | 順達石材 | - | - | - | - |
52 | 西蘭東興花崗石材 | - | - | - | - |
53 | 孟峰石材 | - | - | - | - |
54 | 西蘭鄉明輝石材 | - | - | - | - |
55 | 西蘭恆宏石材 | - | - | - | - |
56 | 西蘭恆新石材 | - | - | - | - |
57 | 新華泰石業 | - | - | - | - |
58 | 源鑫石材 | - | - | - | - |
59 | 西蘭康盛石材 | - | - | - | - |
60 | 西蘭新乘風石材 | - | - | - | - |
61 | 西蘭富康石材 | - | - | - | - |
62 | 永盛石材 | - | - | - | - |
63 | 西蘭鄉興洋石材 | - | - | - | - |
| 合計 | - | 4790 | 4181.67 | 14.64 |
(2) 生活汙染源
排入花園溪流域的主要生活汙染源為白塔鄉大部分以及西蘭鄉小部分居民的生活汙染源,據初步統計人口約1.4207萬人,汙水排放量約為41.48萬噸/年,CODCr排放量約為145.20噸/年,NH3-N排放量約為14.52噸/年,SS排放量約為73.01噸/年。農村人均生活汙水產生量80升/人?天,CODcr350mg/L,NH3-N35mg/L,SS176 mg/L計算。主要生活集中區及排汙量統計詳見表3.1-2。
表3.1-2主要生活集中區及排汙量統計
序號 | 行政村 名稱 | 人口 (人) | 汙水排放量 (萬噸/年) | CODCr排放量 (噸/年) | NH3-N排放量(噸/年) | SS 排放量 (噸/年) |
1 | 後路村 | 890 | 2.60 | 9.10 | 0.91 | 4.57 |
2 | 院前村 | 1260 | 3.68 | 12.88 | 1.29 | 6.48 |
| 蔣山村 | 457 | 1.33 | 4.67 | 0.47 | 2.35 |
3 | 鳳坂村 | 2053 | 5.99 | 20.98 | 2.10 | 10.55 |
4 | 旺巖村 | 1615 | 4.72 | 16.51 | 1.65 | 8.30 |
5 | 鐘下村 | 856 | 2.50 | 8.75 | 0.87 | 4.40 |
6 | 百丈村 | 863 | 2.52 | 8.82 | 0.88 | 4.44 |
7 | 梅洋村 | 276 | 0.81 | 2.82 | 0.28 | 1.42 |
8 | 長基村 | 2057 | 6.01 | 21.02 | 2.10 | 10.57 |
9 | 應德村 | 1649 | 4.82 | 16.85 | 1.69 | 8.47 |
10 | 赤嶺村 | 1233 | 3.60 | 12.60 | 1.26 | 6.34 |
11 | 石別村 | 855 | 2.50 | 8.74 | 0.87 | 4.39 |
12 | 大項村 | 143 | 0.42 | 1.46 | 0.15 | 0.73 |
13 | 合計 | 14207 | 41.48 | 145.20 | 14.52 | 73.01 |
(3) 水產養殖汙染源
排入花園溪流域的主要水產養殖汙染源為鰻魚養殖。根據全國養殖主要水產養殖集中區及排汙量統計詳見表3.1-3。
表3.1-3主要水產養殖集中區及排汙量統計
序號 | 地點 | 名稱 | 規模 (畝) | 產量 (噸) | CODCr排放量(噸/年) | NH3-N排放量(噸/年) |
1 | 長基村中房裡 | 長基養鰻廠 | 26 | 160 | 44.16 | - |
2 | 長基村村部對面 | 長基養鰻廠 | 37 | 100 | 27.60 | - |
3 | 梅洋村村部旁 | 梅洋養鰻廠 | 4.6 | 40 | 11.04 | - |
| 合計 |
| 67.6 | 300 | 82.80 | - |
(4)畜禽養殖汙染源
排入花園溪流域的主要畜禽養殖汙染源為生豬養殖。主要畜禽養殖集中區及排汙量統計詳見表3.1-4。
表3.1-4主要畜禽養殖集中區及排汙量統計
序號 | 地點 | 名稱 | 養殖場名稱 | 養殖場面積(m2) | 產量(頭) | 汙水排放量(噸/年) | CODCr排放量(噸/年) | NH3-N排放量(噸/年) | SS 排放量 (噸/年) |
1 | 白塔鄉 | 應德村 | 張盛峰養豬場 | 1099.41 | 550 | 6019.27 | 3.59 | 0.72 | 1.20 |
2 | 白塔鄉 | 長基村 | 吳自金養豬場 | 439.71 | 220 | 2407.41 | 1.44 | 0.29 | 0.48 |
3 | 白塔鄉 | 長基村 | 吳枝樂養豬場 | 1309.84 | 655 | 7171.37 | 4.28 | 0.86 | 1.43 |
4 | 白塔鄉 | 鐘下村 | 雷銀建養豬場 | 587.18 | 294 | 3214.81 | 1.92 | 0.39 | 0.64 |
5 | 白塔鄉 | 旺巖村 | 鍾立喜養豬場 | 496.44 | 248 | 2718.01 | 1.62 | 0.33 | 0.54 |
6 | 白塔鄉 | 旺巖村 | 鍾財俤養豬場 | 367.16 | 184 | 2010.20 | 1.20 | 0.24 | 0.40 |
7 | 白塔鄉 | 百丈村 | 陳仲星養豬場 | 686.55 | 343 | 3758.86 | 2.24 | 0.45 | 0.75 |
8 | 白塔鄉 | 百丈村 | 吳丁木養豬場 | 649.63 | 325 | 3556.72 | 2.12 | 0.43 | 0.71 |
9 | 白塔鄉 | 百丈村 | 吳慶樹養豬場 | 120.51 | 60 | 659.79 | 0.39 | 0.08 | 0.13 |
10 | 白塔鄉 | 百丈村 | 肖雲飛養豬場 | 1529.94 | 765 | 8376.42 | 5.00 | 1.00 | 1.68 |
11 | 白塔鄉 | 百丈村 | 陳仲寶養豬場 | 74.41 | 37 | 407.39 | 0.24 | 0.05 | 0.08 |
12 | 白塔鄉 | 梅洋村 | 黃承生養豬場 | 1326.83 | 663 | 7264.39 | 4.33 | 0.87 | 1.45 |
13 | 白塔鄉 | 梅洋村 | 蘭慶福養豬場 | 664.3 | 332 | 3637.04 | 2.17 | 0.44 | 0.73 |
14 | 白塔鄉 | 梅洋村 | 李仰慶養豬場 | 836.52 | 418 | 4579.95 | 2.73 | 0.55 | 0.92 |
| 合計 |
|
| 10188.43 | 5094 | 55781.65 | 33.28 | 6.69 | 11.16 |
(4)農田徑流汙染源
根據羅源縣農業局提供的資料統計,2015年羅源縣全縣化肥施用量(折純)29289噸,化肥使用強度224.7千克/公頃;白塔鄉化肥施用量(折純)2394.45噸,化肥使用強度202.2公斤/公頃;西蘭鄉化肥施用量(折純)1707.60噸,化肥使用強度224.3公斤/公頃。2015年流域內各鄉鎮化肥使用情況見表3.1-5。
表3.1-5 流域內各鄉鎮化肥使用情況
化肥種類 | 白塔鄉 | 西蘭鄉 | |
氮肥(噸) | 尿素(46%) | 220 | 130 |
折純 | 101.2 | 59.8 | |
碳酸氫銨(17%) | 215 | 150 | |
折純 | 36.55 | 25.5 | |
磷肥(噸) | 過磷酸鈣(12%) | 130.5 | 84 |
折純 | 15.66 | 10.08 | |
鉀肥(噸) | 氯化鉀(60%) | 217.5 | 140 |
折純 | 130.5 | 84 | |
複合(混)肥(噸) | NPK總量(45%) | 80 | 93 |
折純 | 36 | 41.85 | |
NPK總量(25%) | 95 | 75 | |
折純 | 23.75 | 18.75 |
經調查,排入花園溪的農田徑流汙染物主要為白塔鄉以及西蘭鄉的部分農田,初步統計共約有13908畝,根據農業面源汙染物計算標準及排放係數確定 。標準農田源強係數為COD10kg/畝?年,NH3-N 2kg/畝?a。(標準農田為平原、種植作物為小麥、土壤類型為壤土、化肥施用量為25~35 kg /畝?a,降水量在400~800mm範圍內。)
標準農田源強係數為COD10kg/畝?年,NH3-N2kg/畝?a。(標準農田為平原、種植作物為小麥、土壤類型為壤土、化肥施用量為25~35 kg /畝?a,降水量在400~800mm範圍內。)
根據花園溪流域情況,參照標準農田,對區域內的坡度降雨量進行修正,採用修正係數如下:
坡度修正:土地坡度在25°以下,流失係數取1.0;25°以上,流失係數為1.2,花園溪流域總體坡度小於25°,取1.0。
農作物類型修正:修正為1.2。
土壤類型修正:將農田土壤按質地取1.1。
化肥施用量修正:化肥畝施用量在25kg以下,修正係數取1.0;在其餘修正係數取1.2,花園溪流域取1.0。
降水量修正:本地區年降雨量在800ml以上,取流失係數為1.2。
計算得流域內CODCr排放量約為183.59噸/年,NH3-N排放量約為36.72噸/年。
3.1.2排入花園溪汙染物統計
點源、面源需要對其入河的情況,進行係數修正,根據相關材料與科學文獻,結合本地實際,確定係數,見表3.1-6。
表3.1-6花園溪流域入河係數
排放類型 | 汙染源名稱 | 入河係數 |
點源 | 畜禽養殖汙染 | 1.0 |
工業汙染 | 1.0 | |
生活汙染 | 0.6 | |
面源 | 農田汙染 | 0.02 |
經初步統計,排入花園溪的各類汙水總量約為30.47萬噸/年,CODCr約166.80噸/年,NH3-N約16.14噸/年,SS約54.97噸/年。從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來看,生活汙染源佔排放量的52.23%,水產養殖佔排放量的25.62%,畜禽養殖汙染源佔排放量的19.95%,農田徑流佔排放量的2.20%,工業汙染源佔0%。從氨氮排放量來看,生活汙染源佔排放量的53.99%,畜禽養殖汙染源佔排放量的41.46%,農田徑流佔排放量的4.55%,工業汙染源佔0%。從SS排放量來看,生活汙染源佔79.70%,畜禽養殖汙染源佔20.30%。因此,花園溪流域的主要汙染源來自生活汙染源,其次為畜禽養殖汙染源。汙染源統計詳見表3.1-7。花園溪流域排放廢水汙染物來源情況及分布地區見圖3.1-1~3.1-4。
表3.1-7汙染源入河量統計
序號 | 汙染源名稱 | 廢水排放量 (萬噸/年) | CODCr排放量 (噸/年) | NH3-N排放量 (噸/年) | SS (噸/年) | CODCr 百分比 | NH3-N 百分比 | SS 百分比 |
1 | 工業汙染源 | - | - | - |
| 0.00% | 0.00% | 0.00% |
2 | 生活汙染源 | 24.89 | 87.12 | 8.71 | 43.81 | 52.23% | 53.99% | 79.70% |
3 | 水產養殖汙染源 | - | 42.73 | - |
| 25.62% | 0.00% | 0.00% |
4 | 畜禽養殖汙染源 | 5.58 | 33.28 | 6.69 | 11.16 | 19.95% | 41.46% | 20.30% |
5 | 農田徑流汙染源 | - | 3.67 | 0.73 |
| 2.20% | 4.55% | 0.00% |
6 | 總計 | 30.47 | 166.80 | 16.14 | 54.97 | 100.00% | 100.00% | 100.00% |
|
圖3.1-1 CODcr來源情況示意圖 |
|
圖3.1-2 氨氮來源情況示意圖 |
|
圖3.1-3 SS來源情況示意圖 |
圖3.1-4 汙染源分布情況示意圖 |
3.2.1水質斷面布置情況
羅源縣花園溪流域現已設市控水質監測斷面1個, 濁度自動監測點位2個。其中,後巖村(花園溪)監測斷面的監測指標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23項基本項目以及濁度,用於監測花園溪流域水環境質量總體狀況;長基、鳳坂為自動監測站,監測項目為濁度。按水質目標要求,花園溪流域執行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該流域斷面水質類別現狀為濁度超標,流域水體汙染嚴重。花園溪現有水質監測點位信息見表3.2-1,監測點位如圖3.2-1所示。
表3.2-1 花園溪水質監測點位布置情況一覽表
編號 | 河流 名稱 | 監測點位 名稱 | 控制 級別 | 斷面屬性 | 斷面位置 | 功能 區劃 |
1 |
花園溪
| 鳳坂村 |
|
| 白塔鄉鳳坂村 | Ⅲ類 |
2 | 長基村 | -- | -- | 白塔鄉長基村 | ||
3 | (花園溪)後巖村 | -市控- | 考核 斷面-- | 連江縣境內 |
|
圖3.2-1 監測點位圖 |
3.2.2花園溪水域水質情況
為科學分析花園溪流域水質現狀,並確定水質現狀與水質目標之間的差距,引用了羅源縣環境監測站2011-2016年上半年的監測數據描述花園溪流域目前的水質狀況並對花園溪流域水質年級變化進行分析評價。評價採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各評價因子選取溶解氧、錳酸鹽指數、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濁度。各斷面監測結果統計見圖3.2-2~圖3.2-9。
圖3.2-2後巖村(花園溪)斷面溶解氧變化情況
圖3.2-3後巖村(花園溪)斷面高錳酸鹽指數變化情況
圖3.2-4後巖村(花園溪)斷面化學需氧量變化情況
圖3.2-5後巖村(花園溪)斷面五日生化需氧量變化情況
圖3.2-6後巖村(花園溪)斷面氨氮和總磷變化情況
圖3.2-7後巖村(花園溪)斷面濁度變化情況
圖3.2-8 長基斷面濁度變化情況
3.2-9 鳳坂斷面濁度變化情況
3.2.3水質監測結果及分析
(1)後巖村(花園溪)斷面水質情況分析
後巖村(花園溪)斷面近幾年的監測數據顯示,除了濁度外,後巖村(花園溪)斷面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等指標均能達到Ⅲ類水質目標要求。後巖村(花園溪)斷面濁度值在5~3279.6之間,超過水質目標值(濁度≤60)的0.2~53.66倍,最高超標倍數53.66。後巖村(花園溪)斷面近幾年水質變化情況見圖3.2-2~3.2-7。
(2)長基、鳳坂斷面水質情況分析
根據2014年1月-2016年7月的長基、鳳坂斷面自動監測站的統計數據,長基、鳳坂斷面水質汙染嚴重,濁度超過了標準值。其中,長基斷面濁度值在3.1~370.8之間,超過水質目標值(濁度≤60)的0.02~5.18倍,最高超標倍數5.18;鳳坂斷面濁度值在0.3~370.8之間,超過水質目標值(濁度≤60)的0.01~14.12倍,最高超標倍數14.12。長基、鳳坂斷面近幾年水質變化情況見圖3.2-8~3.2-9。
(3)超標斷面分析
根據近幾年的監測數據結果分析,後巖村(花園溪)、鳳坂、長基等斷面的濁度均超過標準值。其中,後巖村(花園溪)斷面2014年達標率為34%,2015年達標率為28.60%,2016年1-7月達標率為16.70%;鳳坂斷面2014年達標率為73.20%,2015年達標率為53.30%,2016年1-7月達標率為67.90%;長基斷面2014年達標率為72.30%,2015年達標率為91.90%,2016年1-7月達標率為80.80%。後巖村(花園溪)斷面超標情況最嚴重,濁度變化幅度大,最高超標倍數達53.66;其次是鳳坂斷面,最高超標倍數達14.12。綜合監測結果分析,花園溪流域監測斷面的汙染物均為懸浮物。
花園溪流域周邊分布大量的石板材企業,濁度超標的原因主要為石板材加工工業產生的粉塵等汙染物,通過降雨衝刷到溪流或石板材企業還存在一些漏排現象以及石材礦山開採水土流失現象。此外,花園溪流域分布著大量的農村人口以及畜禽養殖,流域內的大部分行政村尚未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生活汙水和畜禽養殖廢水的懸浮物直接排放到花園溪,也是造成花園溪濁度超標的原因。
花園溪流域上已建有一座小(一)型水庫三溪水庫、一座三溪水電站、一座沶頭水電站。
三溪水庫位於旺巖村上遊3km,西蘭鄉後路村1.5km後路溪河道上。其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5.01km2,主河道長度7.99km,河道平均坡降40.37‰,最大壩高18.84m,水庫總庫容125.06萬m3,工程於1993年動工興建,1994年12月竣工,它擔負著白塔鄉7000多畝旱片灌溉、兼有防洪、發電等效益。2014年末蓄水總量410萬m3。
三溪水電站是利用三溪水庫的水量及水力資源,先發電後灌溉的形式開發建站的。電站由水庫涵洞引水,沿左側山坡開鑿傍山渠道,後於白塔鄉雙元裡村附近建站,電站控制流域面積(即三溪水庫的流域面積)14.3km2,設計裝機2×32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10萬千瓦時。
沶頭水電站位於百丈村,主要利用河道天然高差進行發電。
多年來,花園溪流域深受石板材加工行業汙染影響,濁度嚴重超標。因此,羅源縣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花園溪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整治。
目前,白塔鄉完成了三溪水庫清淤工程(一期),工程包括主體清淤沉渣量3.166萬立方米、溢洪道改造工程、臨時排水渠工程、施工便道工程、下遊村灌溉的應急小工程等;完成了應德村、赤嶺村等河道護坡清淤整治工程;建成白塔石別段、中部段、南部段汙水處理站工程,工程包括徵地、收集管網及路肩修補、調節池、擋土牆及廠區回填方、豎流沉澱設備和廠區圍欄、綠化硬化等項目,3個汙水處理站日處理量均為500立方米;完成應德、石別、鳳坂、百丈、長基、大項等6個廢棄渣場覆土綠化和排洪溝建設;完成石別段道路兩側綠化填方,三寶堆渣攔渣壩工程等項目建設;開展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拆除養豬場13個,拆除面積5508平方米;高標準建設鳳坂、石別、鐘下3個村美麗鄉村;省級示範村鳳坂村建成汙水處理站、村口小公園、休閒廣場和文化中心,完成500米主街道路面拓寬及人行道、下水道修建綠化。
西蘭鄉建成了西蘭工業集中區日處理2.5萬噸級的汙水處理站;完成了全鄉9個廢棄渣場整治,總面積207畝;新建了夕裡渣場2套汙水處理設備和進口道路汙水應急池建設,現已投入使用,日處理量達2500噸;完成了洋坪礦區和後路、墩厝礦區環境綜合整治,主要包括三溪水庫周邊尾礦和洋坪水庫礦山的覆土綠化工作、洋坪和墩厝汙水應急池建設等。花園溪流域水質明顯改善。
3.5.1社會和經濟發展預測
隨著流域內生態農業、旅遊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工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將會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完成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推動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換。根據城鎮化發展一般規律,城鎮化率隨時間變化呈現「S」曲線型上升趨勢。按照城鎮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未來花園溪流域城鎮化水平將進入快速上升階段。人員在本地從事二三產業數量不斷增多,農村剩餘勞動力逐年減少,表明勞動力轉移將進入向外轉移與向內轉移並舉的新階段。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需求和社會撫養成本增加,都將進一步促進人口的回流,推動城鎮化進程。由於《福建省羅源縣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未對羅源縣常住人口進行預測,根據《福建省羅源霍口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15.10),預測羅源縣2020年常住總人口2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萬人,農村人口10.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5%,實現生產總值278億元。
3.5.2能源資源預測
水資源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資源,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流域內用水持續增長;居民飲用水需求將進一步提出水質和水量的雙重要求;隨著農業種植面積的縮小和種植結構的調整、灌溉方式的改進以及灌區改造,農業用水量呈逐年遞減的態勢。工業增長對水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儘管單位產品用水量在不斷下降但工業規模擴大對水資源的需求增長還將持續較長;公共用水和服務業用水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因此,需水量預測是進行水資源規劃和管理最基礎性的工作。由於缺少流域內鄉鎮基準年用水量等相關的資料,本方案借鑑引用《羅源縣「十三五」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專項規劃》中一些成果。經預測,2020年,羅源縣生活用水量為1497萬m3,其中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1067萬m3,農村居民生活需水量430萬m3;工業需水量為12545萬m3,農業需水量(多年平均)為8915萬m3環境生態需水量133萬m3,合計需水量(多年平均)23090萬m3。根據預測,維護現狀供水能力的話,至2020年,羅源縣總可供水量(多年平均)18787萬m3,缺水量4303萬m3,缺水率18.6%,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於花園溪流域濁度超標嚴重,河道被侵佔,若不對流域進行整治,要實現水資源合理供需更是困難重重。因此,羅源縣在「十三五」期間,需要加快實施一批供水,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綜合花園溪流域監測結果,後巖村(花園溪)斷面的溶解氧、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均能達到標準值。後巖村(花園溪)、長基、鳳坂等斷面的濁度均超過標準值。其中,後巖村(花園溪)斷面超標情況最嚴重,最高超標倍數達53.66,汙染非常嚴重;其次是鳳坂斷面,最高超標倍數14.12。花園溪流域現狀見圖4.1-1。
圖4.1-1 花園溪流域現狀
現有城鎮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不完善,汙水處理廠進水負荷偏低,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汙水處理能力不足;汙水處理廠出水執行標準低;雨汙分流制管網比例高,造成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不高;汙水處理廠運行不穩定,存在汙染物超標排放的現象。汙水處理能力有待提升。
鄉鎮汙水處理率低。目前,羅源縣境內花園溪流域範圍內的白塔鄉鳳坂村建有一座汙水處理站,石別村、長基村、應德村分別建有一座石材園區汙水處理設施,處理石材加工廢水,其餘鄉鎮行政村尚未建設任何汙水處理設施。大多數鄉鎮經濟實力薄弱,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及後續運行資金缺乏。
花園溪濁度超標的原因主要為石板材加工工業汙染,通過降雨衝刷到溪流或還存在一些轉運過程中的滴、撒、漏現象。
2014年,省政府全面推行「河長制」,由分管住建部門的副省長任敖江河長,敖江福州段河長由分管住建部門的副市長擔任,聯繫單位為市建委。省住建廳牽頭制定《敖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閩政辦〔2014〕168號),首次明確「2015年底前實現流域內建築飾面石材礦山的全面退出」,但在所附具體整治項目中,部分礦山的關閉時間定為2016年,與總體目標不符。
2016年10月25日,羅源縣正式出臺石材加工企業轉產關停總體的方案,方案要求全縣石材加工企業在2016年12月31日前實現轉產關停。目前,實現2016年底全面關停時間緊迫、難度較大;出現已關閉礦山偷採行為時有發生,礦山關閉後續工作有待加緊跟進。
禁養區內畜禽養殖數量大,取締難度大;大部分養殖場的糞便儲存設施沒有配備遮蔽和防滲工程。大量散戶豬舍未建立汙水處理設施,部分豬舍直接依河岸而建,氨氮、總磷超標的廢水直接排入河道中;規模化畜禽養殖水衝糞養殖方式和直排比例高,養殖汙染嚴重。
花園溪流域農田基本上沿河分布,傳統農業種植施用的大量的農藥、化肥殘渣通過地表徑流流入花園溪流域。
花園溪流域環境保護信息化能力建設相對滯後,信息化基礎設施及軟硬體配備方面嚴重缺乏。已有數據資源信息化程度不高,數據資源整合力度不夠,信息共享與協作聯動機制不健全,無法保障現有監測數據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難以提供最新的環境管理信息。信息技術手段不足,不能有效實現汙染源管理與水質管理動態響應,難以滿足環境精細化管理要求。
5水體達標系統分析
根據《水體達標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環辦汙防函[2016]563號),採用水質模型方法、理論分析法(即通過專家調查法和區域背景資料理論分析等手段)及經驗關係法(或者物質平衡法、統計分析法—脫鉤分析)分析汙染源與水質響應關係,分析大致減排量。
5.1.1水量模型基本方程
水量計算的微分方程是建立在質量和動量守恆定律基礎上的聖維南方程組,以流量 Q(x, t)和水位 Z(x, t)為未知變量,並補充考慮了漫灘和旁側入流的完全形式聖維南方程組為:
(式5-1)
式(5-1)中:Q 為流量;x 為沿水流方向空間坐標;B W 為調蓄寬度,指包括灘地在內的全部河寬;Z為水位;t為時間坐標;q為旁側入流流量,入流為正,出流為負;u為斷面平均流速;g為重力加速度;A為主槽過水斷面面積;B 為主流斷面寬度;n為糙率;R為水力半徑。
對上述方程組以 Preissmann 四點線性隱式差分格式將其離散,輔以連接條件,形成河道方程,以微段、河段、汊點三級聯解的方法求解,三級聯合解法求解平原河網水力特性的基本思路可概括為:整個河網看成是由河道及節點組成,先將各單一河道劃分為若干計算斷面,在計算斷面上對Saint-Venant 方程組進行有限差分運算,得到以各斷面水位及流量為自變量的單一河道差分方程組;然後根據節點連接條件輔以邊界條件形成封閉的各節點水位方程,求解此方程組得各節點水位,再將各節點水位回代至單一河道方程,最終求得各單一河道各微斷面水位及流量。另外採用Muler法給出的嵌套迭代法提高計算精度。
5.1.2 水質模型基本方程
河網對流傳輸移動問題的基本方程表達如下:
= - 式(5-2)
式(5-3)
式(5-2)是河道方程,式(5-3)是河道叉點方程。式中 Q、Z 是流量及水位;A 是河道面積;Ex 是縱向分散係數;C 是水流輸送的物質濃度;Ω是河道叉點—節點的水面面積;j 是節點編號;I 是與節點 j 相聯接的河道編號;Sc 是與輸送物質濃度有關的衰減項,例如可寫為 Sc=Kd. AC;Kd是衰減因子;S 是外部的源或匯項。對時間項採用向前差分,對流項採用上風格式,擴散項採用中心差分格式。
5.2.1河網水動力模型構建基本原則
由於河網內部河道多而複雜,一般都屬天然河道。為了便於計算,首先必須將內部河道進行概化,形成一個有河道、有節點的概化河網。將天然河網進行合併、概化,概化河道為水平底坡、梯形斷面,概化斷面用底高、底寬和邊坡三要素來描述。概化時將主要的輸水河道納入計算範圍,將次要的河道和水體根據等效原理,歸併為單一河道和節點,使概化前後河道的輸水能力相等、調蓄能力不變。當這些次要的平行河道具有斷面資料,且首末節點相同時,可以用水力學的方法,根據過水能力相同的原理,求得合併概化河道的斷面參數。對於水系內不參加水流輸送的一些小河、池塘等,其調蓄作用不可忽視,採用調蓄不變原則模擬概化河網以外的調蓄作用,使概化前後河道的總調蓄容積不變。
由於花園溪流域河寬較小,實測資料比較缺乏,水動力模擬採取流域匯水面積概化估計流量、流速。
5.3.1 水質目標
根據《關於編制並報送「水十條」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河口斷面水質目標為Ⅳ類,完成時間為 2016 年上半年,所在水體為花園溪。根據福州市環保局的文件精神,斷面要求達到Ⅲ類,即COD≤20mg/L,NH3-N≤1mg/L,TP≤0.2mg/L,TN≤1.0mg/L。
5.3.2 水環境容量
採取《水環境容量計算理論及應用》(科學出版社 2010 年)中推薦的總體達標計算法對後巖村(花園溪)斷面水環境功能區水環境容量進行計算。
1 計算流程
在計算水環境容量時一般按以下流程:
(1)調查收集水環境功能區的基本資料並分析整理;
(2)調查分析水環境功能區的水質狀況;
(3)調查分析沿河排汙口的位置分布、排汙負荷等具體情況;
(4)調查水環境功能區水文參數;
(5)確定水體的水質目標;
(6)選用適當的計算模型,計算水域的環境容量;
(7)分析、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2 計算模型
根據所採用的水質數學模型維數的不同,水環境容量計算模型可分為零維模型、一維模型和二維模型。其中零維模型主要適用於汙染物均勻混合的小型河流及河網流域;一維模型主要適用於河道寬深比不大,在較短時間內汙染物質能在橫斷面上均勻混合的中小型河流;二維模型主要適用於河道寬度較大,河流橫向距離顯著大於垂向距離,在橫斷面上汙染物分布不均勻的河流,或者寬度雖然不大,但是存在如魚類的洄遊通道等特殊功能需求的河流。花園溪流域河道寬深比很小,屬於小型河流等,所以流域採取一維模型進行計算。
一維穩態水質模型:
式(5-4)
式(5-5)
式中C為排汙口廢水濃度, mg/L;q為廢水量,m3/s;C0為上遊河水濃度,mg/L;Q0為流量,m3/s;K 為水質降解係數,1/d;x為距排汙口的距離m;u為流速,m/s。
水環境計算通常有兩種方法:
1、 總體達標計算法
總體達標計算法沒有考慮汙染源位置,計算簡便易操作,且人為影響較小,但是計算結果值偏大,需要進行不均勻係數的修正。
總體達標法採取零維模型進行水質計算,該區域內的混合水質濃度為
式(5-6)
式中,W為汙染物排放量;Q0為流入河流、湖庫流量;C0為上遊來水的背景濃度值;K為水質降解係數;V為水體體積,K為水質降解係數;Q為旁側流入流量。式中,當C=Cs時候,環境容量W為
式(5-7)
式中,W為水環境容量,kg/d;Q0、C0分別為進口斷面的入流流量和水質濃度;q為旁側入流流量;Cs為該水體的水質標準;V為水體體積;K為降解係數。
總體達標水環境容量方法計算出的結果偏大,一般稱為偏不保守。故為了符合實際起見,引入不均勻係數的概念進行訂正。訂正方法如下:
式(5-8)
式中,為不均勻係數,界於0和1之間。
2、控制斷面達標計算法:當 C=CS時,C1q=W 即為環境容量,推導出河流一維水環境容量模型:
式(5-9)
式中 W 為水環境容量,kg/d;C為水質目標;Q為河道平均流量,m3 /s;Qj為河段廢水入河量。
針對不同水汙染控制模式,周孝德、郭瑾瓏等提出了段首控制、段尾控制和功能區末端控制三種方法,計算一維穩態條件下水環境容量。
(1)因段首控制法要求非常嚴格,適用對象應為汙染較輕或為了改善水質條件的河段,所以主要應用於水質較好的源頭地區,或對水質要求較高、汙染治理能力強的地區。
(2)段尾控制法對水質的要求相對最低,主要是為了控制汙染,而非為了改善水質,所以適用於水體汙染較嚴重或汙染治理能力較弱的地區。
(3)功能區末端控制法主要用於控制對特定區段水質有很高要求的河段,而對其他區段水質要求較低的水體。在特定段段首處嚴格限制水質,其上遊河段排汙量只要滿足特定段段首控制要求即可。
(4)在計算水環境容量時,對於長度較短的河段,排汙口均勻概化和中點概化差異不大;對於長度較長的河段,排汙口均勻概化比中點概化更接近實際情況。
雖然斷面控制法有很多優點,但是必須事先明確排汙口的位置,可以合理的概化各種汙染源,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有困難性,在未來對汙染源的把握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羅源縣花園溪流域區域,流域面積很小,僅為61.4平方公裡,主要點源,工業汙染源主要為石板材企業,經過嚴格監管與廢水治理,已經達到零排放,由於只對後巖村(花園溪)斷面進行考核,故此斷面設定為水環境容量的最後控制節點。僅僅滿足考核要求,顯然有違環保治理的初衷,估將整個流域河段劃分為3個計算單元。
故計算三溪水庫壩址至流域出口後巖村(花園溪)端面(三個計算單元)的水環境容量。由於河短,流域小,且上遊未發現有明確的排汙口,主要為分散面源,村落分布較為均勻,故採取總體控制法進行計算。
(1) 降解係數選取
水環境容量計算水質降解係數為 COD:0.03~1.0d-1、氨氮:0.02~0.45d-1、TN:0.04~0.55d-1、TP:0.08~0.13d-1、SS:2520d-1河道糙率經驗值為 0.02~0.04。
(2)設計水文條件及模型運行工況
由於羅源縣花園溪流域,流域面積63.76Km2,未有長時間序列監測水文資料,採用臨近站點水文比擬法計算。
*Q' 式(5-10)
式中n取1;F為待計算參考斷面控制流域,m2/s; F為參考斷面控制流域面積,m2/s;Q'為參考斷面流量,m3/s;Q為待計算參考斷面流量。
斷面流速採用以下公式計算:
V= Q/A 式(5-11)
式中:w-設計流量下的平均河寬;
H-設計流量下的平均水深。
對於無實測資料的河段,斷面面積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式(5-12)
式(5-13)
式(5-14)
式中:W-設計流量下的平均河寬;
H-設計流量下的平均水深。
根據水文比擬,計算流量邊界。以三溪水庫,後巖村斷面、百丈溪水電站作為計算節點,劃分為三個計算單元。三溪水庫位於我縣白塔鄉旺巖村,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的小型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4.3Km2,總庫容146萬m3。該水庫及百丈溪水電站,參考福州市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的核定工作,核定其最小下洩生態流量0.04m/s作為邊界設計出流流量。
由於花園溪流域整體為Ⅲ類水功能區,為了確保水質達標,採取最惡劣條件進行考慮,以Ⅲ類功能區標準上限作為COD、NH3-N入流濃度值,分別取6mg/L、1mg/L,簡化細小支流,主要支流斷面流量如下表5.3-1,支流斷面位置見圖5.3-1。
表5.3-1支流斷面設計流量
支流斷面名稱 | 所在功能區 | 流域控制面積 | 最枯月90%保證率流量(m3/s) | 流速(m/s) |
(Km2) | ||||
Z1 | Ⅲ | 19.54 | 0.31 | 2.14 |
Z2 | Ⅲ | 1.84 | 0.03 | 1.68 |
Z3 | Ⅲ | 3.88 | 0.06 | 1.81 |
Z4 | Ⅲ | 6.52 | 0.11 | 1.91 |
Z5 | Ⅲ | 1.79 | 0.03 | 1.68 |
Z6 | Ⅲ | 1.73 | 0.03 | 1.67 |
Z7 | Ⅲ | 2.89 | 0.05 | 1.76 |
Z8 | Ⅲ | 2.29 | 0.04 | 1.72 |
Z9 | Ⅲ | 1.88 | 0.03 | 1.68 |
圖5.3-1 流域劃分
(3)不均勻係數確定
水體水環境容量的理論值,為水體汙染物均勻混合後的數值,但汙染物排入水體後在上下遊、左右岸、上下層很難達到均勻混合。為保證水環境容量計算結果與實際不均勻現象相一致,在河網(河道)區水環境容量計算過程中採用了不均勻係數進行訂正,將水體均勻混合的水環境容量乘以不均勻係數,得出水體滿足一定控制條件下的水體水環境容量,不均勻係數取值界於0 和1 之間。河道越寬,汙染物排入水體後達到均勻混合越難,不均勻係數就越小,分析得出河網(河道)區不均勻係數如表5.3-2。花園溪流域綜合取0.8。
表5.3-2 河道不均勻係數成果表
河寬(m) | 不均勻係數 |
0~50 | 0.8~1.0 |
50~100 | 0.6~0.8 |
100~150 | 0.4~0.6 |
150~200 | 0.1~0.4 |
(4)水系及汙染源的概化
花園溪流域概化,如圖5.3-2:
圖5.3-2水系概化魚骨圖
(5)扣除面源汙染排除計算環境容量
由於日常河流監測為高錳酸鉀指數,不是CODcr,因此在核算水環境容量過程中,需要進行換算統一。借鑑閩江流域水環境容量研究的研究成果(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2014年12月),方案確定換算係數為3.7。
計算區域為後巖村(花園溪)斷面到流域出口斷面的範圍。根據中國環境規劃院規定的水容量技術指導及相關資料,扣除已計算的入河係數的汙染物現狀排放量,得到水環境核定容量及扣除點源後的可利用水環境容量值,見表5.3-3。
表5.3-3水環境容量成果表
控制單元 | 距離(Km) | 水質類型 | 理想水環境容量(t/a) | 面源汙染入河量(t/a) | 校核水環境容量(t/a) | 可利用環境容量 |
1(壩址-旺巖村) | 2.59 | CODcr | 137.16 | 1.56 | 135.60 | 115.71 |
2.59 | NH3-N | 5.04 | 0.09 | 4.95 | 2.48 | |
2(旺巖村到水電站) | 4.50 | CODcr | 207.27 | 0.62 | 206.65 | 178.77 |
4.50 | NH3-N | 9.53 | 0.12 | 9.41 | 5.61 | |
3(水電站處-花園溪斷面) | 2.52 | CODcr | 241.26 | 0.44 | 240.82 | 125.47 |
2.52 | NH3-N | 12.31 | 0.31 | 12.00 | 2.86 |
為了加強對汙染源的監督管理,控制和減少汙染物排放,規範排汙許可行為,制定的條例。這將是環境管理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創新之舉,對實施一體化環境管理模式、依法監管和有效執法固定汙染源、最終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等具有重要意義。汙染物排放許可制是依法對固定汙染源排汙行為提出具體要求並以書面形式確定下來,作為排汙單位守法、執法單位執法、社會監督護法依據是國際通行的一項環境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國今後環境管理的基礎和核心制度。通過建立覆蓋控制單元內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放許可制,摸清固定源汙染物排放底數,有針對性地制定總量減排計劃,並將減排任務落實到每一個排汙單位,建立企事業單位總量控制制度,對許可證執行情況進行嚴格監管,對於推動不達標水體水質達標尤為重要。排放許可制將以綜合許可證的形式,對固定汙染源排放水汙染物、大氣汙染物等實施「一證式」管理(以下僅就排放水汙染物的許可內容進行說明)。排放許可制的核心是科學核定排放許可限值,以及核算實際排放量。就全國而言,在實施初期,主要以汙染物排放標準為依據,核定企業許可排放量,推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但對於不達標地區,達標排放只是最低要求,各地要緊緊圍繞控制斷面水質改善要求,通過建立基於質量改善的排放標準等辦法,對企事業單位規定更為嚴格的許可限值,承擔比達標地區更多的減排任務。
在核算實際排放量時,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企業開展自行監測,建立排汙臺帳,定期報告並公開排汙數據以及其他許可證載明事項的執行情況,接受監督;環保部門主要通過核查企業排汙臺帳、開展執法監測等手段,檢查企業按證排汙情況。通過匯總所有排汙手位的許可排放量,形成控制單元總量控制指標。通過加和所有排汙單位的實際排放量,並與去年同期相比,形成控制單元本年度的實際減排量。直接或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廢水的企事業單位、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均應納入許可證管理範圍。不達標控制單元所在地方政府可根據本地水質改善的實際需要和管理能力,先期對影響達標的主要行業企業實施重點管理,提出逐年加嚴的削減任務並嚴格監督處罰,對於汙染嚴重、短期內難以整改的企業依法依規進行關停或引導其搬迀退出。許可證載明事項原則上應當包括:①固定汙染源建設或運營單位及所在廠區基本情況;②主要生產裝置、產排汙環節及汙染控制設施;③執行標準、許可限值以及所在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中的相關要求;④廢水排放口位置、排放方式及去向;⑤汙染物種類、濃度限值、排放時段、排放量,非正常工況排放情況;⑥企業自行監測方案、臺帳記錄方案及執行報告要求;⑦信息公開方案,包括企業信息公開的內容、時間、方式、方法等;⑧執法檢查及違法處罰記錄;⑨法律責任,包括企業應承擔的法律義務、處罰措施及享有的權利;⑩法律法規要求應載明的其他事項。
6 主要任務和措施
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原則,以水質達標為核心,系統推進「調結構優布局」、「控源減排」、「節水及水資源保護調度」、「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執法監管與強化管理」等五大任務措施,轉變被動應對的傳統治水模式,構建與資源環境稟賦相適應的空間發展布局和環境友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建立合理安全的供排水格局,完善流域汙染系統控制工程體系和水環境綜合管理體系,走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活質量穩步提升的科學發展道路。
6.1.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高效發展。抓緊市、縣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機遇,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強化資源優勢,重點抓好食用菌、茶葉、果蔬、毛竹、油茶等產業發展,推進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向品牌化、規模化發展,使流域範圍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得到提升。推動生態農業合作社發展,積極引進生態農業養殖綜合體項目,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突出生態保護,著力打造鄉村休閒旅遊業。以創建「生態美、百姓富」為目標,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幸福家園」、「景觀帶」建設為契機,加大觀光農業項目建設和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打造獨具本土文化內涵的集旅遊度假、生態觀光、現代農業示範、新農村建設為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業。
加快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結合省市對羅源石材行業轉產轉型的要求,積極探索石材產業轉型,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工業經濟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引導本地企業適時對外拓展第二基地;鼓勵新型環保建材項目擴能,積極引進對接新型建材利廢項目。加快存量土地流轉和廠區改造升級,進一步提升集中區建設水平,繼續完善石材工業集中區公共生態環境治理,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工業經濟的單一性,提升鄉域經濟實力和造血能力。
6.1.2著力優化空間布局
劃定並實施生態紅線管理。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據羅源縣主體功能區劃、環境保護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結合地方具體情況,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等技術文件,將花園溪控制單元內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生態敏感區納入生態紅線控制範圍。生態保護紅線內的自然生態用地不可轉換為非生態用地,並制定措施,保障退化生態系統得到不斷改善。
積極保護生態空間。嚴格匯水區內的水系的藍線與綠線的控制要求,明確流域的保護範圍。藍線管理範圍內禁止擅自填埋、佔用藍線內水域,禁止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禁止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和土地開發利用,留足河道的管理和保護範圍,對非法擠佔河湖管理範圍提出退出實施方案,非法擠佔水域岸線的建築按要求限期退出。
6.2.1工業汙染源防治
根據《敖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加大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力度,關停、取締和淘汰石板材行業等高汙染及落後產能企業,力爭2016年底前全面實現石材加工企業轉產關停目標。加強對廠家礦山環保設施運行的監管力度,重拳打擊非法違法採礦和違規排放等行為,遏制企業的偷漏排現象。建成並完善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加強礦山綜合治理,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嚴格按照標準開展已關閉礦山覆土綠化工作,建立完善清渣報備制度,加強「兩池」和視頻監控平臺建設。
6.2.2農村生活汙染治理
加快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以花園溪流域內的農村生活汙染削減為重點,實施一批農村生活汙水廠建設與改造工程,提升汙水處理能力。重點抓好汙水管網建設,提升負荷率及進廠汙水濃度,並保障好鄉鎮汙水處理設施運行,基本實現流域範圍內汙水管網全覆蓋,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到2018年底匯水區域農村實施生活汙水的治理村覆蓋率達到90%以上,到2020年底農村實施生活汙水治理的治理村覆蓋率達到95%以上。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加快汙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嚴禁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汙泥進入耕地。健全農村垃圾三級清運制度,推進村級垃圾收集站的管理建設。開展垃圾偷倒整治,加強對違法傾倒建築垃圾的管理處罰。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工作,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有機減量和資源利用。到2020 年,匯水區域農村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
6.2.3農村農業汙染防治
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圍繞鄉鎮總體規劃,以提升城鄉面貌為目標,全面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切實有效改善城鄉面貌。加大力度整治村莊路段環境,提升綠化美化水平,鞏固房屋立面改造成果。加快優美村莊打造。結合耕地開發,開展舊村改造和土地復墾,加快幸福家園建設,堅持以點帶面、穩步推進,進一步推動秀美村莊建設;進一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完善環衛設施,進一步提高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水平;規範交通秩序和經營秩序,以開展「兩違」綜合整治為契機,堅決拆除違章建築,徹底改變髒、亂、差的局面,努力提升鄉村形象。
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控制。根據羅源縣關於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及禁養區、限養區劃定結果,優化調整畜禽養殖業的生產布局,開展流域範圍內的畜禽養殖汙染綜合防治,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生態化。其中,在禁養區,內嚴禁新建、擴建各類畜禽養殖場,禁養區內已建成的各類畜禽養殖場(點)必須限期搬遷或關閉;在限養區內,新建、擴建各類畜禽養殖場要按照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控制畜禽養殖規模,並嚴格落實汙染防治措施,實現汙染物達標排放;在適養區內,提倡適度規模化養殖,優化養殖小區布局,實行汙染物集中治理,達標排放。
實施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建設高效清潔農田,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化學農藥替代、精準化施肥和水肥一體化等控源減排技術,推進農家肥、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資源的綜合利用,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標準規範。加強水產養殖汙染防治,加快現代生態漁業建設,著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的水產養殖業。
推進農業節水。大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農作物節水抗旱等技術,推進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實施高效節水灌溉示範項目建設,以花園溪流域內控制單元作為重點示範區域,實施一批以噴灌為主的節水灌溉工程。按照《羅源縣「十三五」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專項規劃》的要求,實施萬裡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開展百丈溪(花園溪)等河段的生態水系建設,到2018年,完成百丈溪(花園溪)生態水系建設。全面摸排匯水內河道的斷頭、卡口節點,集中力量實施影響行洪排澇,有礙水體流動的卡扣點拓疏,加快實施百丈溪(花園溪)主河道、支流赤嶺溪的防洪排澇工程,確保匯水範圍內的水系相互貫通,引排自如。
持續推進村莊水環境治理項目。以花園溪流域範圍的村莊為單元,開展河道底泥淤積及汙染特徵調查,實施河道綜合整治,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建設生態護坡護岸,強化河道自然岸線修復與恢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河道水環境治理。全面清理河道水面及兩岸的違章建築、垃圾等,實現河道河面無漂流物、障礙物。建立健全長效管理工作機制。實施河道疏浚底泥無
害化、資源化利用示範,妥善解決河道疏浚底泥的二次汙染問題。加強河流生態溼地建設。因地制宜構建重汙染河段河道溼地淨化工程,強化水體自淨能力。到2020年底,實現花園溪水質明顯好轉,濁度不超過規定的標準,河流生態功能初步恢復。
完善花園溪流域水質監測網。進一步完善花園溪流域監測站點,不斷提升水汙染特徵因子監測能力,並將水環境質量向社會進行公開。建立常規監測、移動監測、動態預警監測「三位一體」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完善流域內自動監測系統項目建設。加強應急監測儀器設備配置,提升突發性、事故性環境汙染事件的應急監測能力。加快推進基層環境監察隊伍建設,改善環境監察裝備水平。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重點打擊私設暗管或利用滲井、滲坑、溝渠排放、傾倒含有毒有害汙染物廢水、含病原體汙水,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汙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批准拆除、閒置水汙染物處理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全面推進河長制。建立入河排汙口、河段、重點監控斷面全覆蓋的縣、鄉、村三級「河(段)長制」管理體系。河長由河流所屬行政轄區政府主管領導擔任,負責推動落實重點工程項目、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做好督促檢查,確保完成水環境治理目標任務。河長名單及職責通過當地主要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
根據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初步設計等批覆的前期文件確定工程的投資估算,尚未批覆的參考現行有關國家規範、規定、規劃文件進行匡算。
投資匡算應以當年可變價格水平編制,主要參考以下規範、規定和文件:
(1)《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標準》;
(2)《全國統一建築工程基礎定額》(各省、市、自治區基價);
(3)《關於發布<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編制辦法>(試行)的通知》(建標(2007)164號);
(4)其他費用、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按現行有關規定和要求進行估算,工程監理費參考國家物價局和建設部《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管理規定》(發改價格(2007)670號)的規定計算;
(5)建設單位管理費用參考《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財建(2002)394號)的規定計算;
(6)工程招標代理費參考《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計委計價格(2002)1980號文)的規定計算;
(7)勘查設計費參考《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計價格(2002)10號文)計算;
(8)施工圖審查費可按照設計費的10%計取;
(9)設備及形成固定資產的物品以市場售價、產品生產廠家的報價作為估算依據;
(10)基本預備費可按第一部分工程費和第二部分其他費用之和的8%計取。
本次花園溪斷面水體達標方案涉及重點工程主要包括工業汙染源整治、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水環境綜合整治與河道生態修復、環境監測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涉及總投資約46898萬元。重點工程項目設置情況見表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