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登月600天幹了啥?這場大會還解答了這些「天問」

2020-09-20 金臺資訊

近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在福州舉行。本次大會上,來自多個領域的航天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未來我國航天發展的方向和規劃。

玉兔二號狀態良好 獲取大量有效科學數據

近期,嫦娥四號探測器進入了第22月晝工作期,探測器和巡視器在月背工作時間已經超過600天,遠遠超出了預期設計壽命。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 於登云: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大概是半年的壽命,巡視器的是三個月壽命,現在我們已經大大超出我們預期了,已經600多天了,現在狀態非常好。當然另外一方面從科學方面,我們覺得從這次我們也獲得了很多以前沒有認識到的一些科學的新的發現。

於登雲表示,目前玉兔二號月球車的狀態良好,能夠繼續承擔月背探測任務。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背以來,玉兔二號月球車按照規劃路線已經行走超過500米。這一路,它獲得了大量有效科學數據,這些成果為人類認識月球、了解月球提供了重要支撐。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 於登云:一個是對我們這個月面的地形,月球背面地形的剖面結構,我們獲得在著陸區周邊,它地質結構我們都獲得了。然後在局部的區域的地形情況,通過月球車的不斷地行走,所以我們認識的範圍就越來越大。

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不斷發展,以及對於月球認識的不斷加深,未來還計劃在月球建設科研站,開展進一步科學探測。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 於登云:目前我們規劃是在2030年前要瞄準一個無人月球科研站的目標,我們規劃的任務就是「嫦娥」七號、六號、八號。

我國實施載人登月仍面臨多方挑戰

在本次航天大會上,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以載人月球探測為主題進行了發言。他表示,目前,正持續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的論證,想要真正實現目標仍有很多技術需要突破。

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周雁飛:國際上目前正在形成新一輪的月球探測熱潮,包括有人,也包括無人,那麼載人登月探測的國際合作也相互交織,也相互影響。

周雁飛表示,我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近30年,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都為載人月球探測奠定基礎。

但要真正實施載人月球探測,仍舊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周雁飛:比如說,進入空間和返回的能力,那麼我們目前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它的運載能力目前無法滿足需求。那麼神舟飛船就是我們目前的近地的載人飛船,還沒法適應登月的需要,同時要載人登月還需要載人的月面著陸器。

除了運載工具,目前我國也沒有在地球以外生存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缺少相應的配套支持系統,這也是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

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周雁飛:第二個方面就是說,地外生存的能力問題,我們目前中國人還沒有地外生存的經驗。地面支持能力,我們目前載人航天活動也是主要是以支持近地任務為主,那麼月球科學探測與應用,目前我們也需要建立系統的月球科學探測與應用體系,同時提出具有原創性的科學探測目標和方法。

天問一號火星車:六輪驅動 搭載六載荷

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飛離地球超過1.5億公裡,預計在明年到達火星,並在火星表面軟著陸。在本次航天大會上,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張榮橋介紹了火星車的相關情況。

天問一號任務的火星車重量大約240公斤,高度大約1.85米。與月球車不同,火星車的太陽翼被設計成了蝴蝶翅膀的形狀。此外,為了適應火星地表的特殊環境,火星車採用了六輪驅動,在火星表面的行駛速度能夠達到200米/小時。

根據任務需求,火星車上搭載了6種有效載荷,包括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表面成分探測儀、表面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火星車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於約92個地球日。其間,它將在火星表面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天問一號任務拉開了我國深空探測的序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表示,未來我國還將實施小行星取樣返回、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等任務。

相關焦點

  • 「玉兔」登月600天幹了啥?這場大會還解答了這些「天問」
    玉兔二號狀態良好 獲取大量有效科學數據近期,嫦娥四號探測器進入了第22月晝工作期,探測器和巡視器在月背工作時間已經超過600天,遠遠超出了預期設計壽命。於登雲表示,目前玉兔二號月球車的狀態良好,能夠繼續承擔月背探測任務。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背以來,玉兔二號月球車按照規劃路線已經行走超過500米。這一路,它獲得了大量有效科學數據,這些成果為人類認識月球、了解月球提供了重要支撐。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在茫茫宇宙中,正在奔火途中的天問一號,於8月25日22時45分,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飛行裡程約9300萬公裡,探測器飛行正常。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兩器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在茫茫宇宙中,正在奔火途中的天問一號,於8月25日22時45分, 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兩器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玉兔二號寫信、天問一號自拍,祝福雙雙衝上熱搜!
    國慶已至,中秋同來  @月球車玉兔二號  昨日發來中秋祝福  衝上微博熱搜👇  @月球車玉兔二號稱:  「到這天為止,  我離開故鄉600多個地球日了。到這天為止,我離開故鄉600多個地球日了。  今天是吃月餅的日子,給大家講講:月球的餡兒,以前其實是軟的。  在距今41億~38億年前,月球曾經經歷過一段動蕩時期:外部有高強度的小行星轟擊,內部有頻繁的火山噴發,把月球撞得面目全非,被不斷噴出的熔巖覆蓋。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月球表面的隕擊坑,大部分是那時形成的。
  • 天問一號飛了8650萬公裡,離地球僅只有927萬公裡,為何?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近狀怎麼樣了,又以怎樣的雄姿在遠離我們,距離有多遠了,這可能是國人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有一條關於它的好消息來了,「天問一號」在8月23日12時已經來到927萬公裡遠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如果按每天遠離地球約30萬公裡速度來計算,那麼預計在8月26日與地球距離將突破1000萬公裡,刷新我國航天紀錄。
  • 「探月女神」張玉花:如果可以登月,我想去看看玉兔號還能不能修好
    張玉花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去看看她的玉兔號,還能不能修好。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在今天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現場,剛剛從北京返回上海的「花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新鮮的科普講座,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技術亮點和科研攻關故事、嫦娥五號交會對接的技術細節、還透露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的最新進展,以及多年來她在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領域面臨的挑戰、堅持與探索。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每一年的航天大會都會吸引國內外航天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關注,今年的大會也是乾貨滿滿,不僅公布了載人登月新方案,甚至還有地火經濟圈、自主學習的人工智慧火箭等重大構想。
  • 德媒關注「玉兔」登月:中國做出不懈努力
    在該國首輛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中,近65萬網民投票「玉兔」號。2013年12月「嫦娥」將懷抱「玉兔」飛天落月,「玉兔」號隨後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面巡視探測。新華社發(劉淮宇 攝)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 據新華社報導,12月2日凌晨,「嫦娥」探測器將與「玉兔」月球車相擁,從月亮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開啟奔月、登月、巡月之旅。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好奇心是科技進步的源動力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月球背面送來兩大喜訊,玉兔2號平安度過600天,突破500米
    儘管全世界目光都轉向了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三艘前往火星的人造太空船,它們成為了2020年的新焦點。,可以說是雙喜臨門,一喜是它們倆已經在月球背面平安地度過了600個地球日,共同完成了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任務,創下我國航天新紀錄。
  • 玉兔二號的祝福
    剛剛,月球車「玉兔二號」在官方微博上送出中秋祝福。還畫了一張「玉兔二號」和「玉兔號」「兩隻兔」在這塊月亮上蹦躂的圖。 據了解,「玉兔二號」是「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攜帶的巡視器,兩者在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隨後成功分離開始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任務。
  • 玉兔2號傳回佳音,誰將成為第二個載人登月的國家?此國當仁不讓
    ,在此之前,美國曾拒絕讓中國參與國際宇航大會,使得世界多國也錯過了玉兔2號傳回來的最新月球數據,因此多國直言美國不該拒絕中國,並說已經錯失良機。不僅玉兔一號已經超期服役,玉兔二號也取得令人相當滿意的成績,並且月背探索更是目前全球獨一無二的,已經在技術上超越了美俄。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中國已經從最初的探月衛星發展到擁有成熟的月球著陸器與月球車技術,不出意外,中國應該會成為全世界第二個載人登月的國家。
  • 天問、嫦娥……這些國之重器會說話,他有故事對你說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取鯤鵬和蛟龍二者名字,寓意AG600水陸兩棲飛機寓意上天如鯤鵬,下海如蛟龍。馭風入海,踏浪騰空。
  • 「五姑娘」登月去幹啥?挖土!
    當我們了解到「五姑娘」這次登月的任務後,趕緊充電,想知道月球上的土壤裡到底有啥寶貴資源。地球上有土壤,月球上也有土壤(月壤)。地球土壤所含元素和月球土壤所含元素有差異嗎?有差異。中學科學課告訴我們,地球土壤指的是地球陸地表面的一層疏鬆物質。這些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
  • 「嫦娥」「玉兔」再入夢鄉,「天問一號」正在徵途
    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完成第二十月晝工作,分別於10時20分和0時34分,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第二十月夜。第二十月晝期間,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按計劃開展常規探測,科學載荷工作正常,獲取第一手科學探測數據。「玉兔二號」月球車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進,累積行駛裡程290.9米。
  • 觸手可及的「月球」,不用「玉兔二號」,普通人的登月夢
    不僅增長了人類對月球起源、演化的認識,還引發了一群追夢的登月者。無需乘坐探測器,沒有「玉兔二號」,也能觸手可及的「月球」。除了實時模擬月球當前的狀態,它還可以30秒內一次模擬所有月相。目前,這款月球儀的售價因規格和配件的不同,從400歐元到600歐元不等。
  • 【不圖不快】:「玉兔」登月成功 美國網友很不高興
    【每日囧言】:「玉兔」登月成功 美國網友很不高興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三號探測器14晚成功登月,「玉兔號」巡視器也於昨日凌晨踏上月面,留下了中國人在月球上的第一道車轍。而外國網友認為,這是全人類的大好事,它獲得的關注顯然還不夠多。  美媒感情複雜 印媒關注中印對比  曾經是探月先鋒的美國感情複雜。
  • 天問一號飛出近1億公裡 嫦娥四號工作時長滿600天
    最新數據顯示,8月25日22時45分,「天問一號而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的時長也突破了600天,其中玉兔二號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
  • 英國人看到玉兔二號畫面,堅持阿波羅登月造假,美國落落大方表態
    但是,最近,國際上有人對美國登月的事實表示懷疑。事情的起因還得從玉兔二號從太空發回來的照片說起。,堅持阿波羅登月造假,美國落落大方表態當媒體報導由中國發射的,到達月球背面的月球車——玉兔二號拍攝發回的月球表面和地形的照片時,引發了英國人對當時美國登月事件的質疑,因為很明顯的是,這和當時美國公開的照片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