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地表十二強」是是什麼意思?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隨著本賽季桌球賽程的相繼完結,國際乒聯舉辦的年終總決賽也即將拉開帷幕。一個賽季已過也就意味著明年東京奧運會的備戰也變得愈加激烈,毫無疑問這個備戰過程是漫長的,除了統籌具體的部署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選拔參賽陣容,陣容的敲定必定少不了比賽的考量。無論是三大賽還是系列公開賽都可以作為國乒教練組考量國乒球員是否具備奧運參賽資格的標準,不過這還遠遠不夠,國乒在劉國梁回歸後,引進了所謂的「地表十二強」概念,那何為「地表十二強」?它存在的必要性和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了解「地表十二強」的人應該知道,它是國乒重大賽事的直通賽,他是國乒協協主席劉國梁在執教國乒男隊時提出的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選拔國際大賽參賽人員的辦法,它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為國乒奧運會的選拔提供了一種參考標準,簡而言之,這是一場晉級比賽。這場直通賽晉級的男乒、女乒六強,共計十二人就被稱之為「地表十二強」,也就是國乒男隊女隊現有的十二個主力球員,男隊的馬龍、許昕、樊振東、林高遠、王楚欽、梁靖崑以及以及女隊的丁寧、劉詩雯、朱雨玲、陳夢、王曼昱、孫穎莎。
其實這樣一個概念也並不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以往的直通賽並不會加上這個概念,而是直接叫直通某某選拔賽,諸如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前的選拔就叫「直通莫斯科選拔賽」,2016年吉隆坡世乒賽叫「直通吉隆坡選拔賽」,並沒有如今的說法。
不過隨著國乒的發展,在16年的裡約奧運會之後,國乒的知名度和統治力在世界乒壇中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所以為了讓國乒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17年德國杜塞道夫世乒賽前,國乒集結了男隊女隊中最具實力的十二名選手通過選拔賽來決定參賽名額,也就是那一屆比賽開始,國乒開始有了地表十二強的說法,讓國乒的競爭和實力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那這個概念的存在有什麼實用價值和意義呢?首先當提出這個概念時,毫無疑問國乒無論是底氣、膽量和能力都完全具備了資格,劉國梁回歸之後要想再次樹立國乒的威嚴,找回球員和球迷的自信,這種做法是明智的。
另外地表十二強的直通賽是國乒諸多球員要想得到諸多比賽機會的必須突破的關鍵,不僅僅指的世乒賽的選拔,通過這個比賽國乒教練組能夠起到鍛鍊球員的作用,無論是技術還是競技狀態也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對於國乒推廣桌球運動也能夠起到促進作用,所以地表十二強不僅反映了國乒的實力,更是增強國乒球員之間凝聚力的一種重要手段,當然有非常大的價值,你覺得呢?歡迎你的留言評論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