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邊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是什麼意思?

2020-12-03 每日一首佛歌

宏海法師講述《楞嚴經》第60課

今天講會通四科,四科是什麼東西?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四個解釋層次。這四個解釋層次無非就是我們常現在感受的精神和物質層面,他就要不斷地介紹真性全體都是我們當下物質和精神的體現。在此之前已經講完到五陰六入,就是前兩科,一科一科的科目已經講完了。今天我們要開始講到十二處,這十二處幹什麼呢?就是破相顯性的。

前面的五陰六入的時候,每一句後面都會調一句說,觀相原是虛妄,觀其性則本是非因緣、非自然的如來藏性。每講完一段,他一定會下面列這麼一句。後來有的同修還問過我,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總說,所有我們現見的這些都是虛妄之相。一旦把這個相給破了,擺平了,折合到一起圓融以後,不加分別,自然而然見的就是性,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雖然你見到五陰色受想行識,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如果從相上來講,它是這麼一個規律,從性上來講,它就是非自然、非因緣有的如來藏妙真如性的體現,當下就是。

什麼叫做破相顯性?你看我這裡要喝水,這碗水是溫的。冬天的時候如果拿到五臺山的話,這水即刻就成固體了,就成冰了。如果再放到鍋裡燒一會,譁地就化作霧,又化飄了,冰、水、霧都是相。我們認定了冰就是冰塊,在看見冰的時候,基本上都想不起水。特別是我們看到霧的時候,有幾個人能想起水?都說這是霧,這就叫見相。

如果你把這些相擺平,見到它這些東西都是潮的溼的,見到它的溼性,這就叫性。戒指、耳環、項鍊都是金子。那你覺得戴在耳朵上的是耳環,戴在脖子上的是項鍊,手上的是戒指。把這個相破了,見到的就是它的金的性。

我們現在一直在做這個工作,講這個道理。有意思的是什麼呢?講到六入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那個時候破這個相是怎麼破的呢?是就緣破的,就是就外在的塵,所有呈現出來的外在的世界,就塵緣而破的,沒有局限本法,沒有破眼耳鼻舌身意。廣破外緣。

比如:破眼的時候,眼的相、妄相的時候,他就說外在的要麼是明的、要麼是暗的兩種境界。破耳朵的時候是從外面的聲音來講,一會動一會靜。都是從這來破的。這個裡面有個訣竅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想撲這個火,滅這個火,但是所用的方法不是去滅火,而是去抽薪。就是就外緣破,耳怎麼來的,眼怎麼來的,見色聞聲,所以他就在色塵和聲塵上面大做文章,把薪一抽,火就自滅了。

所以,講到六入的時候,只是就著外緣破的,這個聲音是怎麼來的?色相是怎麼見的?明暗之間的關係等等。這裡開始的十二處開始,要十二入怎麼破呢?他是根塵互破。為什麼呢?因為十二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對色,耳對聲,相互攪在一起的。

這個時候就是從根從塵兩處地方去下手,因為二法是相依而有。在這個祖師講到的時候有個非常恰當的比喻,打個比喻是什麼?就跟蛟龍跟水一樣。我們現在見不到這種情形,蛟龍就是生水的,水就是養蛟龍的,這是確實真的,現在我們已經肉眼凡胎看不見了。

這兩者如果多了的話,古時候常說的就會生水患,一般水患就是蛟龍在作浪。所以要破這個患的話,其中一個方法驅蛟,把這個蛟龍給趕走,那麼它就生不了水,就絕了水的這個生起之本了,這是一條。

再一個洩水,就是把這個有水的地方給它洩掉,蛟龍所居之處就沒有,它也進行不下去了。所以,驅蛟絕水之本,洩水破蛟之居,所居的地方。所以這樣進行分析來擊破我們現前的幻境,就是從這十二入上來進行的,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十八界」,也都是如來藏裡的妙真如性呢?
    宏海法師講述《楞嚴經》第73課今天講十八界。一路走過來,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些都屬於施設的教法。為什麼說諸佛應機施教?施設的教法,這個教法就是,每一個層面都讓你這麼去悟,這麼去解。要了解十八界,我們首先要看一下什麼叫做界?一般我們說,宇宙裡邊世界,就是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世界一定是有界限,就是隔斷的意思,這是我們通常的理解。今天我們還要賦予它一個理解是什麼呢?界還有相連之意,就是說,隔斷這個地方是從哪隔斷的?兩個東西連起來連接在哪裡?在破十八界的時候,識在哪?六根、六塵、六識各有界限。
  • 十八界之六識界(上)
    現在我們就來探討「十八界中的六識界」。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塵與六識,合起來稱為十八界。界又稱為種子,就是功能差別的意思。譬如眼識界,是說眼識的種子,也就是眼識能見的功能;所以六識界就是六識的種子,也就是六識的功能差別。因為六識的功能都是有界限的,所以叫作六識界,表示六識各有不同的功能。
  • 了解五陰十八界,是非常重要的
    講完了蘊處界對聲聞菩提的重要性,接下來要講緣覺菩提。什麼是緣覺菩提呢?也就是說,藉由觀察十因緣跟十二因緣,然後經過這樣的觀行以後,證得闢支佛果。那緣覺菩提到底有沒有談到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呢?我們來看看十二因緣裡面的內涵,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也就是這十二個因緣。
  • 「五蘊、十二處、十八 界」有何關係,意義是什麼?
    解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意義及其關係依俱舍論,在世間或出世間,不管有形或無形,有現象或無現象的事事物物,真是多得不可勝數。如果要個別的去了解他,那實在是不可能的。雖則是這樣,但歸納起來,不外有漏無漏的兩大類法,因這兩大類法,能統攝一切法無遺。
  • 佛教十八界都是什麼?
    佛教有一種「十八子」手串,它是由上百個菩提子品種中挑出十八種串起來的,十八顆主珠,兩顆佛頭,再加上一個佛塔,還有一個墜角。這種十八子手串曾在清宮中風靡一時。其中,數字「十八」代表著佛教的「十八界」。佛教「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境」和「六識」。是佛教以人的認識為中心,對世界一切現象所作的分類。
  • 何謂十八界?
    我們就來說說什麼叫作十八界。所謂十八界,就是指六根、六塵和六識,這是一般學佛人都知道的道理。
  • 什麼是十八界?
    十八界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聲、香、味、觸、法 (1) 之六塵;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之六識,名為十八界六根又名內六處,處是出生之義,謂出生六識之處,指六根緣六塵,生起六識故。亦名六入,入是涉入之義,謂根境互相涉入,或根境均為識之所入苦。
  • 三科法門 十八界
    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對於既執著物質,又執著精神的人,佛陀就為他們講十八界,即六塵、六門和六識。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門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它們就像六扇門,打開這些門,就能感知外面的世界。六識,就是六根對六塵會產生六種認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 佛教中的三界指什麼?佛教的世界觀,修行之人都該看看!
    佛教術語中的三界指的就是三種無為解脫之道,三界可以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除此之外,三界也可以指斷界、離界、滅界,或是指法界、心界、眾生界。佛教認為在欲界的眾生,都是有情慾的,欲界有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從欲界六重天再往上去,就到了色界。色界共有十八層天,每高一層,福報就多一分。
  • 佛教: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層層不同,各有凡聖
    然而許多人只是知曉」三十三天「,可對於佛教中的二十八天一無所知,其實二十八天乃是由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和無色界四天共同組成,今天便為大家一一介紹:02欲界六天四是少光天,五是無量光,六是光音天,這三天叫做二禪,每過七劫,就有水災毀壞。七是少淨天,八是無量淨天,九是遍淨天,這三天叫做三禪,每過64劫,就有風災毀壞。十是福生天,十一是福愛天,十二是廣果天,十三是無想天,這四天至下面色究竟天共九天,叫做四禪,以上三災都達不到。
  • 佛教:帝釋天,乃三十三天之天主,賞罰萬民善惡邪正,真護法神也
    後來佛教上所說「釋提桓因」就是這位帝釋;在《愣嚴咒》中所說「南無因陀羅耶」也就是帝釋天。根據佛教宇宙觀,從「欲界」到「無色界」,由下至上而論之,一共有二十八重天;其中包括欲界六重天、色界十八重天、無色界四重天。帝釋天所主宰的「三十三天」實為欲界第二重天,梵名「忉利天」,譯為「三十三」。
  • 宏圓法師:十八界皆是空相,能見所見都是性的作用
    六根六塵六識合在一起稱為十八界,界就是界限的意思,六根有六根的界限,六塵有六塵的界限,六識有六識的界限。詳細的說來,眼根有眼根的界限,乃至意根有意根的界限,色塵有色塵的界限,乃至法塵有法塵的界限,眼識有眼識的界限,乃至意識有意識的界限。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佛教叫人滅除分別心,如果什麼都無分別,如何可把日常的事處理得清楚、恰當?其實,同學都誤會了。無分別智是聖者契入真理的智慧,又名根本智。它的作用是超越主觀、客觀相對的二邊、舍除因為執著二邊而起的分別,直接證見因緣生的諸法的平等性。聖者於這時候遠離名言概念,沒有由意識、思維而生起的世俗認識,入於平等無分別的境界,也就是證見諸法的實相。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一定要知道!
    對於大多數信眾來說,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一定會非常熟悉。「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佛教專屬。佛教道場寺院裡各處也都貼著這樣的標識,僧眾與居士相互見面打招呼,也是這句佛號不離心。
  • 佛教中的「羅漢」是什麼「級別」?
    神話影視劇裡常有「西天五百羅漢」、「十八羅漢」之說。《濟公傳》裡也說了濟公活佛是羅漢轉世。那麼佛教裡的羅漢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怎麼樣的呢?羅漢堂裡的羅漢羅漢就是佛經中阿羅漢,他是佛教中小乘佛教的一種修行果位。
  • 佛教中的十八羅漢其實只有16個,降龍伏虎兩個是另類?
    在我們中國18是一個特殊的數字,當我們十八歲的時候,我們成年了;猜漂亮小姐姐的年齡說得最多的數字是十八;十八路諸侯、十八路反王、降龍十八掌等,在生活中,在我們的文化中有很多關於十八這個數字的稱號。似乎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已經形成了一種記憶,一提到18想到的就是具體數字對應的所有與十八有關的名稱。在佛教中也有一個與十八有關的稱號,看過古裝劇、武俠打鬥片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在少林寺或佛教的經書中有「十八羅漢」這種叫法。
  • 解密:《佛教》十八層地獄中「拔舌地獄」,千萬不要犯了口業
    世人常講十八層地獄,須知十八層地獄最早出自於佛教傳說地,又稱:十八重域,十八泥犁。自古世人認為,反作惡者,死後會入十八層地獄接受刑法之苦,卻不知道在佛教傳說之中,十八層地獄規格嚴謹,當世所犯罪禍,也分一二三等,入輪迴後根據其罪行入各層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