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光輝:55年前中國人只靠土法煉鈾,卻能突破原子彈技術壟斷

2021-01-09 底層史觀

光榮的秘史:55年前中國人僅靠土法煉鈾,就突破了原子彈技術壟斷

在人類世界依然遵循著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我們必須保持進步才有可能不被其他人趕超,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如此。上個世紀我們遭遇了八國聯軍侵略的局面,可是現在我們卻站在了東方之巔,成為其他國家不敢招惹的國家。這一切變化是我們先輩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日子,我們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國的變化,當時令人聞風喪膽的原子彈,如今我們也掌握了其研發的技術,這其中就有不少科學家的功勞。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在55年前,我們先輩是用什麼方式來煉鈾的(鈾是製造原子彈的重要材料)。

當時沒有人願意將自己國家的技術分享出來,而且我們當時國內的條件非常艱苦,但是為了使得自己強大起來,就不得不朝著困難前進。首先是找鈾,當時地質學家一直在進行實地勘探,最後發現廣州的鈾質量最好,數量比較多。所以在實現最開始的時候,廣州貢獻了不少鈾。

尋找鈾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煉鈾,要知道這個問題也困擾著其他國家,當時也是美國攻克的一大難題,包括現在也有不少國家在這一步犯了難。我們尋找到鈾卻不能煉鈾,這是痛苦的,所以為了煉鈾,我們嘗試了很多辦法,最終發現老土法最管用。他們找了一塊平坦的土地,就地取材,用樹葉、樹枝等搭建了一個臨時的煉鈾廠,當時參與到這項煉鈾工作的是有不少同志,因為煉鈾的工作繁複,需要很多人手。在這樣艱苦條件下煉鈾,沒有一個人抱怨,他們想的是早日攻破難關,就能夠早日造出原子彈,再不會被誰欺負。

煉鈾的過程就好像民間打豆腐的做法一樣,不過對其的要求更高,危險性也比較大。幾大桶裡面裝的是一些挖掘來的碎礦石,還有腐蝕性強的硫酸和硝酸,那些礦石來來回回,在不同的桶裡面轉來轉去,用布袋做的豆腐包做過濾網,然後身旁是有大鐵鍋,是用來做反應器的。整個工作是不能停歇的,所以是有好幾番的人輪流幹,半個月也才從很多礦石裡面提煉出很少一部分鈾。

煉鈾的工作人員,他們每天都需要在這樣艱苦條件下工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受傷,在場所有的工具對人都或多或少是有一些損害的。大家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只能小心小心又小心,可就這樣也不能防止一些失誤,而一旦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要推翻重來。到後面煉鈾的人越來越少,一些人在工作中付出了自己生命,有一些是身體有了很大的反應,留下來的人身上的負擔更重了。

他們當時是如何挺過那段時光的,我們現在可能無法體會到,但是我知道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能夠趾高氣揚地挺起胸膛,咬著牙堅持走過來那段時光。

向他們致敬!

相關焦點

  • 土法煉鈾 廣東鈾礦成就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圖)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所使用的鈾材料,絕大部分都來自廣東。日前,曾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作出巨大貢獻的廣東地質勘查局迎來了她的50華誕。  記者採訪了當年找鈾地礦隊的技術負責人、原廣東省地質勘查局副局長覃慕陶老人,他講述了一代地質人為中國原子彈上天而艱苦找鈾的故事。
  • 觀察者網一周軍事觀察:第一顆原子彈的鈾從哪裡來?
    考慮到核工業所需的鈾礦石數以萬噸計,從鈾礦石到濃度90%以上的鈾-235又需要經過漫長的精煉濃縮,這些工廠裡的礦石最終錯過了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基於中國在1960年2月開始動工第一座石墨慢化輕水產鈽堆的情報,西方推斷中國會用核反應堆將鈾處理成更多鈽,第一顆原子彈也會是鈽彈。但蘇聯援助的中斷使得反應堆的建造陷入停滯,蘇聯只提供了反應堆5%的設備和40%的圖紙,中國科研人員花了好幾年才補全了反應堆的全部建設,直到1967年,產鈽堆才投入使用。至今很少的材料會提到,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核原料的,正是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民。
  • 成功爆炸首顆原子彈
    除了要突破科技領域中的無數難關,真正掌握確保原子彈起爆成功的奧秘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情況,那就是國家當時正處於經濟最困難時期,可以說中國人勒緊了褲帶,把原子彈研製出來,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科學務實、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會永放光芒。現將其中鮮為人知的部分重要內容作一回顧。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情
    除了要突破科技領域中的無數難關,真正掌握確保原子彈起爆成功的奧秘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情況,那就是國家當時正處於經濟最困難時期,可以說中國人勒緊了褲帶,把原子彈研製出來,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科學務實、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會永放光芒。現將其中鮮為人知的部分重要內容作一回顧。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杭州日報
    於是,二機部急中生智,想了個辦法:全民找礦煉鈾。  當時,中國急於擺脫貧困落後,大躍進的浪潮充滿了全國各個角落。全民轟麻雀,煉鋼鐵,放衛星。二機部提出鈾礦勘測和開採也由全民來辦,得到中央批准。  於是,全國許多縣甚至公社都組織了地質隊,成千上萬的農民投入到了找礦煉鈾工作,短短幾個月裡,湖南,廣東,遼寧等地的農民將地表層的鈾礦幾乎橫掃一空。
  • 拯救人類就靠你了,手動煉鈾的高中生啊
    眾所周知,鈾是核彈的原材料,放眼全世界都是受到高度管制的危險品。但這位高中生在2018年1月份左右,從海外網站上購買了鈾礦石(別問是什麼網站,問也不知道),並自己精煉,隨後將可溶性鈾化合物轉移給四個人。被逮捕後,日本警方指控他違反了《劇毒物取締法》與《原子爐等規製法》。違法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位小哥坐實了技術宅的身份。他買的原料是貧鈾,鈾的含量極低。
  • 為什麼美國在率先擁有原子彈,並且壟斷4年情況下,不去統一全球呢?
    第一點:原材料奇缺 製造原子彈所用的原材料是鈾-235和鈽-238,這兩種物質都是非常奇缺,而美國本土這種鈾的蘊含量又是非常少的,想要大量的鈾必須花重金向其它國家購買,還要經過複雜的提煉才能獲取真正所需的材料,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一旦發生戰爭,其它國家也不會把這種原料賣給中國,僅有技術沒有足夠的原料也是沒用的。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經歷了艱辛、困難、風險的歷史進程,是來之不易的歷史性成果,這當中除了要突破核子理論、爆炸物理、電子測試、自動控制、精密工藝、總體設計以及核材料提取等各個領域中無數大大小小的技術難關,真正掌握確保原子彈起爆成功的奧秘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情況,那就是國家正處於經濟甚為困難時期,可以說中國人勒緊了褲帶,把原子彈研製出來,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科學求實、團結協作
  • 製造原子彈的鈾到底是什麼鬼?
    最近有一個新聞非常轟動,新聞中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光電能譜方法,對產於我國典型熱液型鈾礦床中瀝青鈾礦的成分和價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現瀝青鈾礦中鈾不僅有四價和六價形式,還以金屬鈾(零價)形式存在。為什麼這個新聞會引起轟動呢?因為大家都知道,鈾是可以製造原子彈的。
  • 不該忘記的歷史:原子彈與脊梁
    我今天的演講,就是表達這幾重紀念,是發自「心中」的,是講述過往那段歷史中的一些人和事。請歷史記住他們1.聶榮臻和陳毅以元帥名義向各個軍區搞「募捐」,調糧食、食油、魚、肉、海帶、水果等,支援科技人員研製原子彈。聶榮臻下命令:「只發科技人員,不發黨政幹部。」陳毅說:「就是我們不吃,也不能讓科學家餓著肚子搞原子彈。」科技人員則是你推我讓,誰也不肯接受照顧:「我沒關係,能挺得住。」2.
  • 原子彈秘史:鈾到底是個什麼鬼?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非常轟動,新聞中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光電能譜方法,對產於我國典型熱液型鈾礦床中瀝青鈾礦的成分和價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現瀝青鈾礦中鈾不僅有四價和六價形式,還以金屬鈾(零價)形式存在。為什麼這個新聞會引起轟動呢?因為大家都知道,鈾是可以製造原子彈的。為什麼原子彈那麼難造?
  • 歷史深處的秘密: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何沒能率先造出原子彈
    早在1939年納粹德國就以海森堡作為核心,打造了著名的【鈾俱樂部】,在整個俱樂部中可謂是群星薈萃,匯集了當時歐洲最頂尖的100多位科學家,開始大刀闊斧搞原子彈工程,那麼為何這支超強科學天團最終沒有能夠完成原子彈的研製呢?歷史深處的秘密到底是否是像海森堡所說的那般,由於出於道德沒有同他的祖國德意志合作?進而使德國沒有能夠率先造出原子彈?
  • 奮鬥七十載 史憶新湖南|1964•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羅布泊蘑菇...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雲在新疆羅布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原子彈的研製和爆炸是一個系統工程,這一工程凝聚了當時核工業「三礦五廠」的集體智慧。湖南作為擁有「兩礦一廠」的核工業功勳之地,為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保障。
  • 製造原子彈的鈾到底是什麼?看完這幾張圖就知道了!
    說到金屬鈾,估計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原子彈才知道的。畢竟作為製造原子彈的主要元素之一,鈾元素不僅決定了原子彈爆炸時的威力有多大,同時也決定了原子彈爆炸後的輻射有多強。然而除了作為原子彈的核心元素外,似乎大家對鈾元素本身並不了解,甚至是連金屬鈾來自哪裡都不清楚。
  • 鈾的發現歷程是什麼?鈾有什麼作用?最簡單的原子彈是什麼結構?
    鈾化合物早期用於瓷器的著色,在核裂變現象被發現後用作為核燃料。  鈾是緻密而有延展性的銀白色放射性金屬。鈾在接近絕對零度時有超導性,有延展性。鈾的化學性質活潑,能和所有的非金屬作用,能與多種金屬形成合金。空氣中易氧化,生成一層發暗的氧化膜,能與酸作用,與U-234、U-235、U-238混合體存在於鈾礦中。少量存在於獨居石等稀土礦石中。
  • 為何造「原子彈」的鈾球,工人能用車床車!難道不怕核輻射嗎?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你們有沒有想過原子彈輻射那麼厲害,那是怎麼造出來的,而且為什麼造原子彈的鈾球,工人能用車床車,濃度那麼高沒有輻射嗎?接下來給大家說一下,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鈾球就是車床直接車制的,那時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沒有現在的數控車床,還有機械手,完全是原公浦師傅利用普通車床手工操作完成的,當年原公浦師傅就帶了口罩和乳膠手套,當然車床也加了玻璃罩,這些防護手段對於對於放射性物質的輕點的輻射,專業術語就是α衰變,防護其實還是可以的,但對於較重和嚴重的輻射,就是β衰變時的高速電子流和γ衰變的伽馬射線時
  • 製造原子彈的鈾到底是什麼鬼?看完這幾張圖就知道了!
    說到金屬鈾,估計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原子彈才知道的。畢竟作為製造原子彈的主要元素之一,鈾元素不僅決定了原子彈爆炸時的威力有多大,同時也決定了原子彈爆炸後的輻射有多強。然而除了作為原子彈的核心元素外,似乎大家對鈾元素本身並不了解,甚至是連金屬鈾來自哪裡都不清楚。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此神秘的金屬鈾到底是什麼鬼。
  • 德國造出了原子彈,是海森堡的謊言,還是歷史真相
    但是在科學界並不買帳,尤其歷史學家馬克沃克,他被認為是鈾俱樂部的權威學者,他認為德國這些物理學家了解核武器的原理及作用,沒有能夠造出原子彈是因為經濟原因,這也是我們很多人接受的觀點。我們首先介紹下原子彈原理:第一,需要用快中子撞擊鈾-235或者鈽-235的原子核;第二,臨界質量的計算,以及發生鏈式反應所需要的最小裂變材料的質量。其實臨界質量的計算是原子彈開發中最簡單任務之一,知道臨界質量還遠遠不夠,距離造出原子彈還很遠。
  • 揭開鈾礦神秘面紗,莫再「談鈾色變」
    ,目前只發現了7種礦物。原子能亦稱為原子核能或核能,原子能工業又稱為核工業。人類在利用原子能以前,利用的能量主要為機械能、化學能和電能等,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逐漸認識了原子和原子核。1938年奧託·哈恩(德國人,1879-1968)發現鈾的核裂變,並證實鈾核裂變時會釋放出巨大能量。
  • 地球最多能承受多少顆原子彈?
    地球最多能承受幾顆原子彈,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原子能特別是原子核裂變的發現,使得人們對於微觀世界的認知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對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特別是能源領域的革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將原子能應用於軍事領域,研發出極具殺傷力的核彈,無疑給整個世界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同時也給人類文明的發展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