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被確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21-01-09 澎湃新聞
喜訊!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被確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21-01-05 2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認定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韶關南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區政策。

南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

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創建於2008年初,2010年被認定為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是全省產業集聚度較高、比較有特色的專業園區。園區一期以樹脂、塗料、助劑等精細化工為主導產業,二期以電氣設備及器材製造、竹纖維新材料為主導產業。該園區先後被認定為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廣東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省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廣東省服務4星級園區。

截至2020年12月,入園企業117家,投產企業93家,規模以上企業44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專精特新企業1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6家,韶關市級9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個,科技孵化器1家,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3個,科技創新團隊4個。園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呈現出產業「集聚規模化、產業配套一體化、產業發展可持續化」的良好局面。

2017年起,南雄市以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主體申報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3年的努力創建,該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增強、科技企業發展迅猛、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平臺不斷完善、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2020年底,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認定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下一步,南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貫徹國家、省市關於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落實省市關於粵北地區發展的部署,用足用活「原中央蘇區縣」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政策,以精細化工、電氣機械器材製造、竹纖維產業等新材料為主導,強化產業發展功能布局,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建設宜居宜業生態園區,努力將園區打造成為原中央蘇區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國家(南雄)林業生物產業基地、南雄綠色產業發展示範區、對接「雙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基地。

原標題:《喜訊!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被確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治國理政新實踐·湖南篇】郴州: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橋頭堡」
    湖南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適合承接產業轉移。在湖南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政策上,郴州擁有了省級層面支持的發展機遇。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2012年,出臺《關於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扶植衡陽、郴州、永州三市的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這些為郴州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和保障。
  • 2020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山園管理委員會公開選聘...
    2020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山園管理委員會公開選聘園區工作人員13人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區委關於推動園區體制機制改革要求,建立靈活高效的選人用人機制,激發園區發展動力和活力,經研究決定,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山園管理委員會面向全市在編在崗人員公開選聘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選聘崗位及數量本次公開選聘共設10
  • 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行政審批局:貴州良飛科技有限公司列入...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貴州)獲悉,2020年02月19日,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發布了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決定書(高新異列字【2020】19號)。經查,貴州良飛科技有限公司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違反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和《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
  • 積極承接沿海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推動嶽陽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從土地看,嶽陽的工業用地比較便宜,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全國工業用地劃分為15個級別,嶽陽10個縣(市)區和兩個開發區工業用地最低價格均在10萬元以下,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工業用地地價差異明顯。這些都對東部產業轉移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們應當充分利用綜合成本較低這一優勢,大規模承接東部大耗水、大運量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
  • 廊坊開發區:「四大產業」齊發力 打造發展強引擎
    近年來,廊坊開發區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瞄準未來需求,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廊坊開發區集聚了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近5000家市場主體、1000餘家佔地項目,四上企業281家,規上工業企業129家,外資企業152家,高新技術企業112家,世界500強企業22家。全區畝均稅收37.5萬元,畝均投資強度504.8萬元。
  • 產業結構優化 綠色製造體系完備南京溧水開發區奮力爭創國家級經濟...
    以新能源汽車、臨空經濟為代表的綠色新興產業已佔據園區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新能源客車產能佔全省70%,年實現產值達300億元以上。臨空產業初步形成了以機場大通關基地、空港會展小鎮、航空物流園「三大平臺」為支撐,航空機電設備、航空新材料、無人機製造為中心,保稅物流、智慧供應鏈為保障的產業體系,年產值達200億元以上。
  • 豐城高新技術產業:引領經濟新航向
    近年來,該市領導幹部圍繞高新技術產業下企業調研,走南闖北考察,人人寫筆記談感想出計謀,把發達地區的經驗和豐城的實際結合起來,形成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關於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的意見》,《關於推進科技型、創業型、裂變型企業發展的實施辦法》,《關於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實施意見》……這都是廣大領導幹部集體智慧的結晶,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指明航向。
  • 為何漕河涇開發區能夠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的「最強大腦」?
    據了解,臨港集團旗下的核心園區——漕河涇開發區是以微電子起家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並不能稱為漕河涇開發區的先導產業。然而,隨著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光機電、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領域加速融合,科研機構集聚、創新資源豐富、信息產業發達的漕河涇開發區同這一全球最活躍的創新領域形成了最佳契合點,正在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環節的「最強大腦」。截至目前,漕河涇開發區已有5家生物醫藥企業在國內外主要資本市場實現上市。
  • 探索數字文化產業發展 推動全域旅遊「南雄模式」
    12月26日晚,「全域旅遊 紅色南雄」——南雄市推動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宣傳活動在我市三佳農業公園舉辦。本次活動旨在充分展示南雄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成果,大力推介「善美韶關·紅色南雄」品牌,打造全域旅遊「南雄模式」,推動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
  • 構建基於數字環境的教與學新常態 ——以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凰學校的信息化之路成功跨越「資金」瓶頸,以「免費、眾籌、合作」的視角,高效配置資源,深度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譜寫了智慧課堂研究三部曲。鳳凰學校為了教育信息化全方位驅動,提高老師在信息化過程中的獲得感,選取相對簡單的「電子書包」為支點,以「電子書包」助力課堂翻轉為槓桿,撬動了鳳凰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次深度推進。2012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了「三通兩平臺」建設,在這個大背景下,濰坊市教育局於2013年引進了「電子書包」。
  • 被"恐龍展"坑了那麼多次後,南雄終於開個省級的恐龍公園!
    日前,南雄市恐龍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這是華南地區唯一的古生物化石類地質公園,對南雄地質遺蹟保護工作和旅遊產業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上圖為市民在南雄恐龍省級地質公園遊玩。 何少連 攝廣東南雄恐龍省級地質公園是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同時發現的地方,是世界上研究中至新代界線與恐龍滅絕問題的最佳地點,具有很高科學、科普、美學和旅遊價值。
  • 沿海產業轉移大潮勢頭洶湧
    湖南永州,同屬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2018年5月,在深圳龍崗、寶安做手機多年的王傑,接觸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工業園工作人員不到2個月,就開始把生產線轉移到於他而言陌生的縣城。 王傑所在的凱威集團由粵入湘是「抱團而來」。2018年5月,這家公司從廣東來到新田縣時,同行者還有4家產業關聯公司。
  • 增長4.4% 2020年四川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近2萬億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年,科技創新支撐全省經濟穩定向好,全省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接近2萬億元,同比增長4.4%。那麼,2020年全省科技工作具體有哪些亮點呢?記者帶您到會上找答案。科技創新支撐全省經濟穩定向好四川省科技廳支持建設創新型企業,首次設立企業研發投入後補助專項資金,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2萬家,備案瞪羚企業100家、科技成果轉化示範企業270家。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出臺支持科技型企業和科研機構疫情防控期間平穩健康發展的八條措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上新臺階的若干措施。新增國家和省級孵化載體60家。
  • 淮南:構建產業發展新平臺 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
    在春意盎然的美好時節,記者再次踏上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這片沃土,撲面而來的是陣陣「高」、「新」氣息,處處感受到的是創新驅動的澎湃——構建產業發展新平臺 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  豔陽下,廣袤的山南大地上,江淮雲產業平臺的身影巍然矗立,淮南智慧谷科技研發孵化平臺建築群正在進行外立面裝修,淮南大氣科學研究院實驗樓和職工培訓中心已拔地而起,僅此一角就讓記者切身感受到了園區快速發展的脈動
  • 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餘杭開發區圍繞轉型升級目標,完善規劃,突出招商,提升服務,基礎配套基本完善。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附加值服務業,從單一加工型工業園區向多功能創新產業區發展,逐步發展起生物醫藥、電子電氣、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產業門類。
  • 邁向現代產業強市,前三季度衡陽市高新技術產業保持穩步增長
    ,企業對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創意識不斷增強,有效發明專利大幅提升,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銷售收入保持穩步增長。近5年來,公司共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1項,省級科技項目8項,市級科技項目7項,並針對核心技術申請發明專利12項。目前,公司正在籌建中藥大健康研究院,組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有效整合企業內外資源,力爭3-5年打造國家級科研平臺,吸引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 產業集群形成「雪球」效應
    本報記者孟為  早晨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手機訂單,上午配齊部件,下午組裝,傍晚趕最後一班飛機就能將剛下生產線的手機送到客戶手中。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市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星網(國際)工業園早已形成這種「零庫存」的生產模式。
  • 新餘市出臺政策加快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
    將新餘袁河經濟開發區和渝水新興工業產業園優化整合為新的新餘袁河經濟開發區,下轄裝備製造產業園和新興工業產業園,爭取整合後的袁河經開區納入省級重點開發區。 引導產業差異發展。新餘高新區以新能源產業(鋰電新能源、光伏新能源)為首位產業,突出打造全球「鋰電高地」,主攻智能製造、光電信息和醫藥食品等產業。袁河經開區以鋼鐵產業為首位產業,突出打造「鋼鐵高地」,主攻現代裝備製造和動力儲能等產業。
  • 河北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聚起電子信息產業「強磁場」
    在廊坊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像華為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廊坊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一平告訴記者,通過構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體系,全區電子信息企業總數已達120餘家,覆蓋了研發孵化轉化、生產製造、技術服務等全產業鏈條。今年1月至9月,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營收達165.84億元,佔全區規上企業營收的19.8%。
  • 產業轉移蓄積河南發展新動能
    鄭州航空港區的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內,施工場面熱火朝天,佔地3000畝的友嘉項目投產後,將為河南高端製造業添上重重的砝碼;新縣工業園毅輝智能製造工廠內機器人不停穿梭,這個承接中國機械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讓新縣工業有了高大上的感覺;民權「中國冷谷」專項承接製冷整機裝備及配件,製冷產品實現全配套;在濮陽精細化工產業園,上海金山區精細化工產業整體轉移至此,兩地共建「飛地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