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生活中的偽科學誤導了你

2021-01-13 科學探索的盡頭

偽科學是已經被實踐(包括科學實驗)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予以宣傳推廣的所謂理論或假設,簡單來說,就是借著科學的名義來欺騙他人,達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我們的平常的認知中有哪些是偽科學呢?

一、剛烤出的麵包不能吃

解釋:麵包在剛出爐時,因為仍處高溫狀態,這時麵包的酵母並還沒有完全消失,若在此食用麵包,會將有害的致癌物食入,切記!麵包在剛出爐後,當麵包的中心溫度降至40度以下冷卻後,酵母作用才會停止,此時麵包中的二氧化碳已充分排出,這時便可以安心食用了.若真的想食用熱騰騰的麵包怎麼辦呢?將買回來的冷麵包,放進烤箱稍微烤一下就可以了!因為這時的酵母已經起不了作用了。

破解:有,但存量不具危險性。

對此,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馬勇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一般來說,苯並芘對眼睛、皮膚輕微有刺激作用,應該說毒性並不強。「這種說法,其實是誇大了苯並芘的毒性。」馬勇強指出,其實在自然界中,包括在大氣裡,在水中,都有苯並芘的存在。如果說危險的話,烤雞翅中苯並芘的含量要遠遠大於烤麵包。因為油脂直接滴到高溫的炭上,更容易產生苯並芘。

那麼,烤麵包裡到底有沒有苯並芘?馬勇強表示,從理論上說:有。但苯並芘一般出現在高溫油炸、煎炸的食物中——也就是說,油多的食物,特別是街頭那種被反覆使用的油所製作出的食物比較容易產生苯並芘,含量也較高。一般的麵包油脂少,苯並芘的含量也沒有那麼高。

其實這個很簡單啊,為什麼不能吃剛烤出的麵包呢?因為它太燙了。

二、用左耳接電話更好

解釋:接電話時不要用右耳,最好用左耳接聽。因為右耳距離大腦比較近,而且右腦比較重要,接電話時手機輻射會傷害大腦,所以用左耳接電話更安全。

破解:「左右耳和左右大腦是對稱分布的,左右耳與大腦的距離一樣。不存在說右耳離大腦更近這種說法。」昆明市延安醫院耳科主任張樂說:「手機有輻射,從理論上來說左右耳接電話對大腦的傷害都是一樣的。」

張樂還指出,用哪只手接電話,哪只耳朵聽電話,不過是每個人的個人習慣問題,並不會因為是左耳或右耳接聽而上升到健康問題。如果手機輻射真的對大腦產生影響,那麼不管用左耳還是右耳接電話都是一樣的,並不存在右腦比較重要這種說法。

理由就是人們騰出右手來做事更順手.........淺顯易懂的道理為什麼要那麼複雜呢?

三、水果打了蠟

其實是半真半假的,水果表面的蠟分為三種:

1.果蠟:水果表面本身就帶有一層果蠟,這是一種脂類成分,是在蘋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護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起到保護作用。

2.食用蠟:這種天然的蠟可以使用對身體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

一些商家為了保鮮或是讓水果更好看,會在蘋果等水果上打上一層食用蠟,這是一種殼聚糖物質,多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而來。

雖然是人工打上去的,但由於從天然物質從提取,食用對身體也沒有害處。

3.工業蠟:不法商家想水果看起來好看一點,又不捨得購買食用蠟,就會用工業蠟給水果打蠟,其中所含的汞、鉛可能通過果皮滲透進果肉,給人體帶來危害。

不是水果上打了蠟就認為是黑心商家。

四、水果玉米是轉基因作物

轉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它生物的遺傳物質,並將不良基因移除,從而造成品質更好的作物。通常轉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產量、改善品質、提高抗旱、抗寒及其它特性。

很多人對這個新興的食品似乎還是有很多顧慮,口味這麼甜,還能生吃,那是不是轉基因呢?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水果玉米都不是轉基因。

1779年,歐洲殖民者從美洲收集到papoon玉米,這是世界上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甜玉米品種。1924年,美國育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雜交甜玉米品種。我國的甜玉米育種起步是在1968年,中國農業大學首次育成雜交甜玉米品種「北京白砂糖」。不管是甜玉米還是糯玉米,都是雜交品種。

就是兩種玉米的雜交,例如黃種人與白種人,生的混血兒也是轉基因麼?

相關焦點

  • 什麼叫做偽科學?生活中的偽科學用什麼方法來識別?
    什麼叫做偽科學?生活中的偽科學用什麼方法來識別?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豔豔,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今天來講一講什麼是為科學是什麼,你從中得到的科學思維就是了解現代科學在哪裡,它的邊界是什麼?偽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細究起來,是很容易陷入到嚴肅的分析當中,可是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自己不是科學卻硬要標榜自己是科學,那這個就叫做偽科學,辨識偽科學其實是一個太過寬泛的問題,因為曾經有不少驚世駭俗的科學理論,在他們最初誕生的時候是被那個領域的一部分科學家稱之為偽科學的。
  • 偽科學育兒的 「雞湯」不要喝
    但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的標題,雖然很吸引眼球,獲取的流量驚人,讓人倍增信任感,但內容的科學性和專業性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    如今,育兒不再是簡單的吃飽穿暖,而是涉及營養、興趣培養、性格養成等多個方面,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知識。「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做一名合格的家長,需要用心盡力,也需要知識積累。
  • 生活中的偽科學,看看你中招了嗎?
    但是事實上答案卻是否定的,那些信息一多半都是偽科學,完全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虛假信息。下面我就給大家舉幾條例子。仙人球防輻射,這是以前在網絡上一條流傳非常廣的信息,說仙人球放在電腦前面可以吸收輻射,從而導致大家趨之若鶩,但是事實上卻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偽科學罷了。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很難理解科瑞許教的信仰者從這個信念中獲得了什麼好處,但如果你深入挖掘,你就會發現他們還要求嚴格的兩性平等,並為所有人提供永久的獨身生活。「相信地球空心論,你就再也不必發生性行為了。」並不是所有觀點的產生都是平等的。歷史和心理學都表明,當一些信念支持我們對自己的描述時,我們就會非常頑固地堅持這些信念,即使是錯誤的信念。
  • 你身邊有哪些偽科學?簡直細思極恐..
    復旦大學的一門課火了名叫《似是而非》
  • 你一定被這個偽科學騙了!根本就沒有左腦思維者和右腦思維者!
    你是不是經常看到一些網站幫你測IQ,幫你測你是「左腦思維者」還是「右腦思維者」。但這其實都是偽科學!比奈西蒙可靠的科學有時也會發展成為偽科學,然而,人們對於它的認可也許依舊不變。事實上,這種界定方法是一種誤導,是時候棄之不用了。從這一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問題。第一,每個人都主要依賴於其中一個大腦半球的說法,在實際生活中看來是不合理的。有證據表明,每個人都是用整個大腦思考的,而非其中一半。大腦是單一的交互式系統,各個部分協同工作來完成一項指定任務。
  • 專家稱:偽科學
    吸菸不患SARS、吸菸可以預防腦痴呆,喝茅臺酒可免患肝癌……在健康和長壽越來越成為熱門話題的當下,有關信息比比皆是卻良莠不齊,有的甚至不正確或是以商業為目的的誤導。2月27日,中國控煙協會會長許桂華研究員在健康生活的專家座談會上表示:「喝茅臺可以預防肝癌,簡直就是奇談怪論。」
  • 偽科學,長啥樣?
    網絡上各種偽科學文章泛濫成災,讀者在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極容易被誤導。那咋辦?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人類喜歡依賴心理捷徑
    很難理解科瑞許教的信仰者從這個信念中獲得了什麼好處,但如果你深入挖掘,你就會發現他們還要求嚴格的兩性平等,並為所有人提供永久的獨身生活。「相信地球空心論,你就再也不必發生性行為了。」並不是所有觀點的產生都是平等的。歷史和心理學都表明,當一些信念支持我們對自己的描述時,我們就會非常頑固地堅持這些信念,即使是錯誤的信念。
  • 護膚界的偽科學,你中招的有幾個?
    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來揭秘那些短視頻中存在的偽科學,假科普,一起來看看,你踩雷的有幾個?偽科學一:眼周長了脂肪粒?那是你眼部營養過剩,別再塗眼霜了。有幾個小夥伴踩雷了?所以以後清潔肌膚千萬不要用力過猛了。其次,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你的眼霜質地太油膩了。太油的眼霜堵塞了毛孔,讓小顆粒長了出來。所以最好選擇清爽質地不油膩的眼霜產品。
  • 打擊偽科學
    如果你有理論依據、有實驗證據,為什麼不敢或沒機會來爭辯、申訴!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和一項真正的科學技術是不怕別人批評指正的。如今的中國人連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懂了?[評論]   我覺得張的死與其他人沒有直接關係,不要借著死人的鬼魂為偽科學搖旗吶喊!
  • 淬鍊百毒不侵的理智思維,教你專業破解偽科學
    本書深入思維層面,運用邏輯原理求證如今被大眾廣泛追捧的超自然現象,分析事物存在的根本理由,告訴你偽科學之所以不科學的原因,一舉擊碎似是而非的偽科學幻象。此外,運用獨創的「查究公式」拆解實例,教你掌握比大多數人更理智的思考能力,依靠自己做出科學、理性的判斷。
  • 用制度遏制「偽科學」「反科學」信息的傳播(民生·民聲)
    要完善科學類信息生產、傳播等機制,去除影視文學作品和雜誌中那些打著科學幌子的「偽科學」    中國科協不久前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眾比例超過8%,較3年前有明顯提升。
  • 這些東西是可以帶上飛機的,不要再被誤導了!
    這些東西是可以帶上飛機的,不要再被誤導了!現在社會越來越發達,交通也是越來越方便。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那麼出外旅行的人也越來越多,出行方式的選擇有很多。大巴車、火車、高鐵還有飛機,這些是比較常見的遠行交通工具。
  • 5個被拆穿的「偽科學」,裡面一定有你深信不疑的
    但同時由於傳播的廣泛性,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偽科學,而很多人卻對此深信不疑,殊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鬧了笑話。當然,這也怪不了自己,畢竟這些「偽科學」對一般人來說實在是真假難辨。或者說有的東西在生活中一直被「默認」,其實它並不是我們概念中的那樣,它有著和我們想像中截然相反的性質。本期大表哥就來分享5則已經被拆穿的偽科學,趕緊來看一下,其中有沒有你深信不疑的。
  • 什麼是「偽科學」,最前延告訴你
    提出大陸漂移的可能性,在他一生坎坷卻又輝煌的記載中,根本沒有佔到什麼重要的位置,畢竟我們是站在「上帝視角」去審視過去,而他處於當時那個環境,又無法孤身一人徹底將自己提出的可能性實踐驗真。值得引發的思考就是,偽科學到底是超越科學階段理解的存在,還是毫無作用價值。這個問題,很難斷定,就像「玄論」是否為偽科學一樣發人深省;與「科學的終點,是神學。」一樣耐人尋味。在科學的進程中,人與「神」的爭鬥,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 踏入隕石領域的您還在為什麼是科學與什麼是偽科學而迷茫無助嗎?
    至此正義與邪惡、科學與偽科學產生碰撞。由於邪惡與偽科學論更容易迎合受生活壓力而想走捷徑這類群體的虛榮心裡,得到了本來就心態不正這類人的擁護和支持。在這個新生的商業領域由於剛剛興起,國家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市場監管機構,這群人就明目張胆宣傳偽科學謬論,以偽科學謬論來誤導更多對隕石感興趣又不明真相的人,來爭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隕石圈內發生亂象的根源。
  • 右腦開發是偽科學嗎?
    要說右腦開發是不是偽科學?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叫做科學?簡單地說,科學是人類想通過證偽來揭示事物的本質的一種方法。所以,生活中常會有「前幾年說吃脂肪不好,這幾年又說,適當的吃點脂肪才是真的好」。這種笑話出現。因為科學觀一直在變化,人類是無知的,探索永不停止。
  • 我們應該如何鑑別偽科學?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偽科學以一種使它們看起來可能的方式提出主張,但幾乎或者根本沒有經驗支持這些主張。現實中,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偽科學言論,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偽科學依靠一些奇聞、軼事和名人推薦來支持他們稀奇古怪的說法。當你想要確定某件事是否為偽科學時,你可以通過尋找以下幾個關鍵信息來進行剖析。首先,考慮其目的。科學總是致力於幫助人們發展對世界更深入、更豐富、更全面的了解。偽科學則常常專注於推進某種意識形態議程。
  • 我們從小到大的"偽科學",你知道嗎?
    那時候在&34;的微信群裡你又是否有收到過這些&34;文章呢?如:接洗熱水澡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用淡鹽水漱口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燻白醋能消毒空氣、吃維 C 能預防感染、香油滴鼻孔可阻斷傳染、喝高度白酒可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等等,這些看似&34;的文章真的是可靠的嗎?答案當然是 &34;,這些通通都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