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漢醫生自製吸管讓危重症患者喝水不停氧

2021-01-08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5日訊(記者史強 通訊員彭宇)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9樓ICU病房,48歲的向光明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援漢醫生。從1月28日抵漢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當成普通一兵,和眾多年輕醫護人員一起奮戰在一線。截至3月5日,他負責的危重症患者已有20多人轉危為安。

向光明在病房工作 醫療隊供圖

3月5日上午,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見到向光明時,他正在接聽一位四川省廣元市患者的電話,雖然是休息時間,但向光明一早仍接了5位家鄉患者的諮詢電話,並一一作了解答。

向光明是廣元市中心醫院感染和老年病科主任,也是醫院發熱門診專家組負責人,從事傳染病防治已有23年,曾參加過抗擊SARS。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向光明率先報名來漢。隨四川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來到武漢,向光明被安排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9樓ICU病房,負責8張危重症病床。到病房的第一天,他就找到病區負責人,講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就是來救人的,請把我當成一名普通的醫生安排工作。

向光明與患者交流 醫療隊供圖

病房裡的醫生實行輪班制,每次值班4個小時,為了不耽誤事情,他每次上班前都少喝水,克服各種身體不適。除了正常工作外,他還利用自己的經驗,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此前,危重症患者喝水時需要落下氧氣面罩,還要人來喂,暫停吸氧後病人會很快感到不適。向光明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乾淨的輸液管制成「吸管」,可以讓患者在不停氧的情況下自己飲水,他的建議很快被推廣,效果明顯。

向光明近照 記者史強 攝

向光明的妻子趙秀英也是廣元市中心醫院職工,醫院特意給她放了假安心照顧孩子。「真想快點戰勝疫情,早點回家見到他們。」向光明說。

【編輯:周茜 鄒丹雨】

相關焦點

  • 總臺記者獨家跟拍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以來,從全院抽集臨床經驗豐富的黨員、專家,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參與全院危重患者搶救指導和應急情況處置。插管、搶救、穿刺、上ECMO等急難險重任務往往是他們衝在最前。
  • 搶救新冠患者的日日夜夜 ——訪阜陽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危重...
    搶救新冠患者的日日夜夜 ——訪阜陽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危重症病區主任孫偉 2020-02-21 15:46:11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炎症風暴」侵襲、氧合指數跌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三次死裡逃生後,2月26日,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嚴強,終於在6天後拔除氣管插管,脫離有創呼吸機,迎來新生。 在與「死神」的較量中,3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韓傑是毫不知情的。2月13日,他突發呼吸衰歇,命懸一線。
  • 東莞共有兩名危重症患者被輸注康復者血漿,其中一人已經出院
    血漿療法」截至16日,東莞市共有兩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了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治療,其中的Z女士已於上周五出院。沈利漢所說的「其他辦法」,就是為危重症患者輸入治癒患者恢復期血漿。2月17日、2月27日、2月28日,Z女士先後三次接受了共計900毫升的康復者血漿治療。「第一次輸完後的評估效果還不是太明顯,但第二次、第三次評估發現,患者雙肺裡的病毒數量明顯下降。」沈利漢說。為何治療效果各異?
  • 廣西首次採用血漿輸入治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臨時應急病房首次採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危重症患者。自治區人民醫院提供視頻  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臨時應急病房首次採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危重症患者。自治區人民醫院提供視頻  廣西新聞網南寧3月5日訊(記者 劉琴 通訊員 呂新新)3月4日下午,廣西「小湯山醫院」——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臨時應急病房首次採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危重症患者。這也是廣西首次採用該療法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3月4日下午,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將康復者恢復期900毫升血漿,分別輸入給3位在院治療的危重症患者。
  • 鍾南山:吸入氫氧混合氣體,可緩解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難
    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 陳沁涵)4月16日,鍾南山院士攜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副院長李時悅進行視頻直播,首次分享中國從無症狀者篩查、疑似病例診斷、確診患者治療、重症ICU方案到愈後檢測的「新冠全路徑」經驗,並在線解答抗疫一線醫生的焦點問題。
  • 學生自製2米長吸管躺床上喝水 網友:這肺活量夠大
    學生自製2米長吸管躺床上喝水 網友:這肺活量夠大 2020-10-23 09:42:55  來源:封面新聞
  • 深度│一個人「氧」活300名危重症患者,農民工老鮑的80天戰「疫」
    這次疫情中,武漢市肺科醫院是定點收治重症患者的醫院之一,而輸氧則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最重要基礎手段。 老鮑每天要做的,就是把大氧氣瓶送到機房裡安裝好,供有輸氧管道的病房使用。若醫護人員有額外需求或病房裡沒有輸氧管道,老鮑再把小氧氣瓶送過去。
  • 初心不改 仁心不變──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
    見到李月川時,他剛剛指導學生們為患者做完肺部灌注。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趙曉贇說:「作為學生,我們時刻感受著李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就拿為患者做肺部灌注來說,李老師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數值把握得特別精確,回收的液體要精確到1毫升。他告誡我們,如果不嚴格對待,患者體內蓄積較多的水分不僅會影響呼吸,還會影響心臟功能。」
  • 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第二例危重新冠患者成功拔管
    2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武漢協和醫院獲悉,武漢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團隊隔離病房裡又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氣管插管患者經過8天治療成功拔管。這是2月3日該ICU收治患者以來,第二例成功拔管的危重症患者。當日成功拔管的趙叔(化名),年近五旬,兩年前不幸中風,經過手術治療,仍有活動受限。
  • 首例COVID-19危重症患者全肺病理分析│熱點聚焦
    近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s發表了一篇名為《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析》的研究,首次描述了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深入了解該病的發病機制和嚴重程度提供了依據。
  • 國際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病理活檢報導發現了什麼?
    國際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病理活檢報導發現了什麼?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COVID-19危重患者的臨床病理活檢,為深入了解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疾病進程提供了科學依據。COVID-19疫情已演變為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迄今為止,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仍無特效藥,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然而COVID-19危重患者的組織病理學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 科技部和衛健委:呼籲治癒患者獻血漿,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有記者提問,在2月13號的時候,中國生物表示已經用康復者特異血漿臨床治療11例危重病人,治療患者顯著。請問康復者血漿治療是什麼原理?另外,什麼人可以捐獻特異血漿,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在治療上有什麼預期?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目前治癒患者已經超過一萬,但我們還要記住,重症患者仍然有一萬位,而治癒患者是他們的希望。
  • 66歲肝移植患者,感染新冠,新冠危重症患者,他能逃過一劫嗎?
    66歲肝移植患者,結果感染了新冠,而且還是新冠危重症患者,身在美國,他能逃過一劫嗎?入院當天,患者得知其姐姐已診斷出Covid-19,他擔心自己的症狀也可能是由新冠感染引起的。 在健康中心,患者報告有輕度呼吸困難。他看起來很舒服,呼吸很順暢。溫度為37.8°C,脈搏為每分鐘125次,血壓為127/78 mm Hg,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8次,而他在呼吸周圍空氣時的氧飽和度為97%。肺部聽診顯示呼吸音正常。建議在該醫院急診室進行進一步評估。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了古銅色
    當地時間3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s更新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析」(Clinical pathology of critical patient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最早於2月27日發布第一版)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古銅色
    當地時間3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s更新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析」(Clinical pathology of critical patient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最早於2月27日發布第一版
  • 六次從死亡線拉回,西安交大一附院救治全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由於急診的特殊性,它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診場所,不管患者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只要病人需要,急診科就必須無條件接診,無條件進行搶救。」急診科主任杜俊凱說。患者胸悶、氣短、氧飽和度低,關鍵還在發熱,高度懷疑感染新冠肺炎。急診科醫生憑藉職業的敏感性,立即將患者從搶救室轉移至急診科單間病房隔離救治,同步緊急開啟新冠核酸檢測和胸部CT檢查,並進一步追問流行病學史。隨後的CT檢查結果符合新冠表現,而患者本人也有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史,急診科立即將情況上報醫務部。
  • T細胞免疫受損與危重症COVID-19無關
    研究人員比較了中症、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以及無病毒暴露個體的SARS-CoV-2-反應性T細胞反應,研究數據反駁了危重症COVID-19患者中SARS-CoV-2-反應性免疫強度不足的假設。相反,該研究表明,如果分化的記憶效應T細胞被激活,那麼就可能會引發危重症患者的高反應性和免疫病理。
  • 免疫調節治療在呼吸危重症領域前景廣闊!
    關注並動態監測免疫功能指標的改變,以及個體化、規範的免疫調節治療直接關係到患者預後,因此對於感染與免疫調節治療相關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對於我們今後的工作有重要的意義。」8月29日,在線上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六屆全國呼吸危重症學術會議賽生專題會上,大會主席、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解立新教授致辭表示。
  • 瀋陽危重症的「零號病人」,病情進入僵持狀態!多地血漿支援瀋陽
    瀋陽危重症的「零號病人」,病情進入僵持狀態!馬曉春教授就目前在院新冠肺炎患者的總體情況以及治療方法給予了詳細的介紹,他同時表示,此次疫情的特點是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很高,且危重病人病情發展迅速,「大家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還要少聚集,但也沒有必要恐慌,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相信這次瀋陽的疫情會很快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