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2000萬年前巨大的沙蟲痕跡,比科幻小說裡更奇怪

2021-02-10 現代科學

圖片1:科幻小說《沙丘》裡巨大的沙蟲

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發現表明,大約2000萬年前,大型伏擊掠食性蠕蟲(大約長達兩米)在中國臺灣附近的海底漫遊。該發現已經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這是一種不尋常的痕跡化石,他們認為這些化石是這些古蟲的洞穴。

根據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SFU 地球科學博士生Pan Yu-Yen Pan的說法,化石是在中國臺灣沿海附近的巖石地區發現的。痕跡化石是魚類學研究領域的一部分。她說:「乍看之下,我對這個怪物的洞穴很著迷。」 「與其他通常只有幾十釐米長的痕跡化石相比,這個太巨大了;長達兩米,直徑為二至三釐米。洞穴周圍獨特的羽毛狀結構也很獨特,而且以前研究的痕跡化石都沒有類似的特徵。」

Pan和SFU地球科學教授Shahin Dashtgard都是一個國際團隊的成員,該團隊命名了這些古老巨大蠕蟲的形態。

在調查了臺灣東北部中新世早期地層(2200萬-2000萬年前)中保存的319個標本之後,他們構造了這種痕跡化石的形態模型。

Pan說:「Shahin鼓勵我們與海洋生物學家,海洋攝影師和水族館飼養員接觸,用來比較洞穴和類似的生物,我們得出結論,該痕跡化石是由巨大的,伏擊性的蠕蟲產生的。」

現代的Bobbit蠕蟲又大又具掠食性,有時也被稱為「沙鋒」,用觸角感應獵物,然後用強大的下顎抓住它們,然後躲進洞穴。當它鑽洞時,它的身體佔據了整個洞穴,這解釋了在Pennichnus中觀察到的兩米長的洞穴。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洞穴周圍有高濃度的鐵,研究人員推斷,這種蠕蟲在每次餵食後都會分泌粘液來增強和重建其洞穴的四壁。

現代的Bobbit蠕蟲洞穴開口類似於Pennichnus,這表明活著的獵物被拉到海底後,陷到了洞穴中。

自古生代(大約 4億年前)以來,海洋掠食性蠕蟲就已經存在,但是它們的軟組織體腐爛,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存在的痕跡。福爾尼撒Pennishnus formosae是地下伏擊捕食者生產的第一個已知的痕跡化石,這使研究人員難得有機會了解更多有關這種古老的沙行者行為的信息。

相關焦點

  • 科幻200年|2120年六大科幻小說
    來源:一財網2120年,有哪些值得一讀的面向未來的科幻小說?以下是全球科幻小說聯盟的100位榮譽代表選出的六本近日,在拉薩,慶祝人類倖存60周年全球大會隆重召開之際,由全球科幻小說聯盟的100位榮譽代表經過一周的艱難爭論和反覆篩選,最後共同投票推選出了60年六大科幻小說。
  • 科幻巨製《沙丘》首曝中文預告 荒蕪沙漠沙蟲橫行!
    今天(9月10日),科幻動作大片《沙丘》公布了首個中文預告片,由「甜茶」提莫西·查拉梅飾演的男主保羅·厄崔迪前往沙漠星球展開新的冒險,維倫版「沙丘」畫風也終於揭開面紗,宏大蒼涼,巨大的沙蟲也亮相。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北京師範大學科幻方向的碩士和清華大學研究科幻的博士身份,本來是他們眼中的冷門,看完《流浪地球》,他們重新理解了這個用奇怪的筆名寫科幻小說的80後,「哇,這電影票房這麼好,原著作者肯定得分幾個億吧,你趕上熱潮了啊,將來也寫一個拍成電影。」飛氘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怎麼接話,「有這麼多科幻作品,最後走上銀幕的只有這一個,能夠實現盈利是有眾多因素的。」飛氘說。
  • 盤點20個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奇怪化石
    化石是在數百萬年的巨大壓力下形成的,它向我們講述了我們失散已久的祖先,和居住在他們世界裡奇怪生物的故事。隨著我們開發出新的挖掘技術,奇怪化石的發現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些化石也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我們對這些化石重要性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 詳細解釋一下《沙丘》中的那些巨大沙蟲
    許多人認為正是因為厄拉科斯的乾旱和沙化才導致了這種巨大沙蟲的出現,但是帝國科學院的研究推翻了這種說法,而且正好相反,這些沙蟲的出現恰恰是厄拉科斯乾旱及沙化的原因。目前對於厄拉科斯星的研究表明,它原本是一個多水的行星(星球表面有許多裸露的鹽床,證明這裡當年有大面積的海洋),所以科學家們幾乎可以肯定沙鱒是一種外來物種,但是其起源星球在哪以及如何到達厄拉科斯星的已經無從考證。
  • 我們的科幻盛夏,就在這21本小說裡!
    當然,《三體》之外,科幻小說中的科幻宇宙,廣闊如星辰大海,值得我們慢慢去探尋。特派員特別邀請到讀客文化、中信大方、天地出版社和巴別塔文化的5位編輯大大,和大家分享他們心水的科幻小說。這個屬於我們的科幻盛夏,就在這個書單裡!
  • 劉慈欣:暗物質給科幻小說留下了巨大創作空間
    潘寧/攝  □科幻作家就是這樣,要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孩童般的天真,對宇宙未知、技術奇蹟的好奇;二是閱歷  □世界上最離奇曲折匪夷所思的故事不是遊吟詩人嘴裡的,不是作家筆下的,而是世界宇宙本身發生的  □他渴望著這些科學衛星到太空裡帶回新的故事,仰望火箭,看它消失在天際,就好像看見一個「故事大師出發了,不知他將來會給孩子們帶來多少奇思妙想多少石破天驚的真理呢?
  • 藏於沙中的強大生物——沙蟲
    沙蟲是一種虛構的生物,出現在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小說中。沙蟲生活在沙漠星球厄拉科斯,該星球絕大多數區域都是沙漠,沒有河流、海洋,植被和水分極其稀少, 厄拉科斯的生物圈與我們熟知的地球生物圈完全不同,其碳氧循環主要依賴的東西,就是沙蟲。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這不是科幻小說,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
    恩,當我們告訴您羅斯威爾公園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時,這不是科幻小說。 這種臨床繁殖的小鼠含有4%的人類幹細胞,迄今為止含人體幹細胞最高的嵌合體。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科學進步》雜誌上發表。圖註:此圖顯示了17天大的小鼠胚胎(標記為藍色)中的大量人類細胞(標記為綠色)。大多數人細胞是紅細胞,在小鼠胎肝中積累。
  • 《自然》刊登「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引發解讀熱潮
    《自然》刊登「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引發解讀熱潮
  • 《沙丘》首曝預告 傳奇「沙蟲」真容初現
    海王》中飾演「海王」的演員傑森·莫瑪,以及張震等出場,「厄拉科斯」星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小說中讓人難以忘懷的傳奇「沙蟲」也真容初現。 小說《沙丘》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作品,此著作啟發了《星球大戰》、《阿凡達》等一系列經典科幻電影,同時也影響了諸如佐杜洛夫斯基、史蒂芬·史匹柏、大衛·林奇、米克·賈格爾等享譽全球的文化名人。世界級科幻大師阿瑟 C 克拉克曾稱《沙丘》系列作品「是獨一無二的。」美國科幻作家P 斯凱勒 米勒也稱其為「現代科幻史上的標杆之一,想像力創造上的豐碑。」
  •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研究人員推測其死於火山爆發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研究人員推測其死於火山爆發時間:2020-11-23 1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研究人員推測其死於火山爆發 據外媒報導,近2000年前,龐貝的維蘇威火山發生了致命的噴發,然而直到現在,來自那次可怕事件的更多證據仍在不斷湧現
  • 美國研究人員在海水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痕跡」
    有人在海水裡發現了新冠病毒?美國福克斯新聞1日援引美國《明星論壇報》消息稱,今年9月,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德盧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在海灘取樣的水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的痕跡」。據報導,為了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在水中生存、以及是否會在水中傳播,自7月以來,該校研究人員已經從德盧斯的8個不同的海灘採集了水樣本,並進行了相關實驗。
  • 《沙丘》(暫譯)首曝預告 傳奇「沙蟲」真容初現
    」飾演者喬什·布洛林、「蜘蛛俠女友」贊達亞、《海王》中飾演「海王」的演員傑森·莫瑪,以及張震等出場,「厄拉科斯」星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小說中讓人難以忘懷的傳奇「沙蟲」也真容初現。小說《沙丘》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作品,此著作啟發了《星球大戰》、《阿凡達》等一系列經典科幻電影,同時也影響了諸如佐杜洛夫斯基、史蒂芬·史匹柏、大衛·林奇、米克·賈格爾等享譽全球的文化名人。世界級科幻大師阿瑟C克拉克曾稱《沙丘》系列作品「是獨一無二的。」美國科幻作家P斯凱勒米勒也稱其為「現代科幻史上的標杆之一,想像力創造上的豐碑。」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儘管科幻小說在晚清曾怒放一時,但它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幾乎為人們視而不見——美國衛斯理學院教授、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宋明煒說,之後僅在冷戰時期的香港、1970到80年代的臺灣,以及改革開放早期的中國大陸,科幻小說才有過短暫的繁榮期。2010年起,中國科幻小說新浪潮開始吸引文學批評界的注意。
  • 科幻生物基因:生物黑客在數字組成的世界裡無所不能,無比強大!
    生物黑客在數字組成的世界裡無所不能,無比強大!大家好,小編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下面小編繼續為寶寶們推送小說系列,生物黑客在數字組成的世界裡無所不能,無比強大!有喜歡這類小說的小主們可以收藏一波!關注小編會有更多的好文在等著你哦!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這句話在2018年顯得更為合適。科幻小說與世界。它們創造了彼此。外部世界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顯然更加巨大,但科幻小說對世界的影響卻更有針對性。兩者扯平了。況且,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裡,這一點毫無爭議。
  • 科幻小說成真?國外遊戲開發商研究「意識上傳」技術
    >  科幻資訊  >  科幻遊戲 科幻小說成真?   「意識上傳」就是把人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中,作為科幻小說裡的概念,非常難以實現。
  • 誰在創造科幻小說的「大歷史」?大師!
    這其中的優異作品,已經超越了類型小說的窠臼,而被納入文學的範疇,比如著名的「反烏託邦三部曲」——《我們》、《美麗新世界》、《1984》。這三部作品,一般的文學史(包括一些科幻小說史)並不把它們歸入科幻小說的行列,而它們的作者,也不是以寫作類型科幻小說謀生的科幻小說家,而是人文主義者,在寫作的時候僅僅借用了科幻小說這張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