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蟲是一種虛構的生物,出現在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小說中。沙蟲生活在沙漠星球厄拉科斯,該星球絕大多數區域都是沙漠,沒有河流、海洋,植被和水分極其稀少, 厄拉科斯的生物圈與我們熟知的地球生物圈完全不同,其碳氧循環主要依賴的東西,就是沙蟲。沙蟲會呼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同時,吞吃掉除了沙子、純水和香料以外的任何東西。它們是圓柱形的蠕蟲狀生物,在外形上與巨大的陸生環節動物相似,有一排可怕的水晶牙齒,主要用來銼巖石和沙子。它們能長到數百米長,觀察到的標本長400米,直徑40米,不過仍然可能有更加龐大的存在。這些沙蟲在地下深處鑽洞,並迅速移動。沙蟲的生命力極其強盛,甚至連原子彈也無法將其殺死。沙蟲唯一的弱點是純水:水對於沙蟲而言是劇毒(但是沙蟲有能力把吞吃的生物身上的水分排出體外)。

沙蟲能夠生產「香料」,厄拉科斯是宇宙中唯一已知的「香料」的來源這是它們生命周期的副產品。這種藥物因其藥用和神秘特性而備受推崇,香料是整個宇宙中最有力的硬通貨。服用香料能夠將人類的部分身體機能強化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使使用者獲得更長的壽命、更大的活力和更高的意識。它還可以打開一些人的預見能力,取決於劑量和使用者的生理,這種增強預見性的特性使得星際旅行(「摺疊空間」)成為可能。但是香料同時也是一種毒品,只要吸食少量香料就會產生嚴重的依賴症,使人在後半生無法離開香料,而戒斷是一個致命的過程。
沙蟲在當時是一個很新穎的構想,但它的許多方面的靈感來自一些耳熟能詳的事物。厄拉科斯的沙蟲守護著「香料」礦藏,並給那些想要收穫這一寶藏的人帶來危險。這一靈感來自傳說中守護寶藏的龍,赫伯特最喜歡的是《貝奧武夫》中的龍,它守護著一個黃金寶藏,以及科爾奇斯兇龍(δρκων Κολχικ),它盤踞在科爾奇斯境內的戰神森林裡橡木樹上,不眠不休守護著金羊毛。在其中一部小說中,沙蟲被稱為「沙漠之龍」。
另一方面,為了躲避沙蟲的注意,沙漠中的旅行者必須學會「無節奏地行走」,因為沙蟲會把沙中任何有節奏的振動認為是獵物。這方面的靈感來自弗蘭克·赫伯特作為獵人和漁夫的經歷,他知道如何通過從順風處接近和通過輕快地踩踏等手段來掩飾自己的存在。
弗蘭克·赫伯特的兒子、傳記作家、小說家布萊恩·赫伯特解釋說,「在《沙丘之子》中,雷託二世允許沙鱒依附在自己的身體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基於我父親童年在華盛頓州長大的經歷,當時他捲起褲子,涉入小溪或湖中,允許水蛭附著在他的腿上」。

至於沙蟲本身的靈感,被認為可能來源於博比特蟲,英文俗名為Bobbit worm,其命名的靈感來自它那剪刀一般的頷部,進而聯想到在當時轟動一時的Lorena Bobbitt案件。博比特蟲生活在世界上所有溫暖海域,是一種水生多毛食肉蠕蟲。和沙蟲一樣,博比特蟲通常將大部分身體藏在砂礫中,只露出一小部分在外面,但它們的身體最長的記錄有3米。其捕食器官,由五隻觸角及一對頜骨、和被稱為「咽腔」的無上肌肉口器組成,被稱為「咽頭」。它能從內向外反轉。當有獵物出現時,其觸角將先感受到水流及溫度的細微變化。當獵物十分靠近時,它會以極快的速度突然從地下竄出,用其咽腔與頜骨猛地將獵物包住並拖進其於沙礫下方的巢穴,其速度與咬合力足以捕食獅子魚,能輕鬆將獵物咬成兩段,雖然這看起來很可怕,如果獵物還活著,便會被拖進洞裡,遭受更大的折磨。
此外,一種類似博比特蟲的古老生物,名為Websteroprion armstrongi這個名字是為了向化石收集者Derek Armstrong和死亡金屬樂隊的貝斯手Alex Webster致敬。它們存活於大約4億年前的古生代海洋中,是現代蚯蚓和水蛭的祖先。它們能夠長到1米長,而且口器也有1釐米長,這是這種生物當中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口器。這一可怕物種是被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鑑定出來的,他們是在加拿大一家博物館的倉庫裡發現了它的古老化石。不過,因為這種生物的大部分是軟體的,除了它們的口器,所以在化石記錄中,只保存了這一部分,所以,目前對這種生物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