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從200萬年到20萬年,太陽形成時間之謎?

2020-11-19 陳根

文/陳根

太陽系中,太陽以其巨大的引力維持著周邊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繞其運轉的天體系統。若以海王星作為太陽系邊界,則太陽系直徑為60個天文單位,即約90億千米。若將彗星軌道(奧爾特雲)計算在內,則太陽系的直徑可達6-12萬個天文單位,即9-18萬億千米

一直以來,太陽系的形成都是科學家們關注和研究重點問題。近日,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一組科學家根據隕石的同位素分析,確定了形成太陽系所需要的時間——大約在45億年前,太陽系在不到20萬年的時間內形成

事實上,對太陽系形成的時間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此前,天文學家觀察了與太陽系形成情況類似的其他恆星系統,估計雲團的坍塌和恆星的形成大概需要100萬到200萬年,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情況比較特殊。

研究人員表示,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固體是鈣鋁混合物(CAIs),一種後來被併入隕石中的小金屬液滴。CAIs在絕對時間尺度上定義了它誕生的時代,其年齡通常被認為是太陽系的年齡,這提供了恆星形成的天文觀測和太陽系形成的宇宙化學研究之間的聯繫,但它們對應的恆星形成的確切時刻還不清楚。

CAIs的大小從微米到釐米不等,在超過1026攝氏度(與年輕太陽的「體溫」類似)的高溫環境下形成。隨後,它們被運送到碳質球粒隕石(及其母體)形成的區域,科學家們正是在該區域發現了它們。大部分CAIs形成於45.67億年前,形成時間約為4萬到20萬年。

在最新研究中,該研究團隊測量了從碳質球粒隕石,包括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大的碳質球粒隕石「阿連德」中提取出的各種鉬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他們發現,CAIs內不同鉬同位素在原行星盤內形成的所有物質中都存在,因此,這些CAIs一定是在雲團崩塌的時間跨度內形成的。

由於觀測到的恆星吸積時間跨度(100萬至200萬年)遠比CAIs形成所需時間長得多,研究小組能精確確定太陽系形成過程中哪個階段由CAIs的形成記錄下來,以及組成太陽系的物質以多快速度吸積。

研究人員最終得出結論稱,太陽系在20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形成。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科學》上。

相關焦點

  •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首次算明白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
  •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首次算明白
    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構成太陽和太陽系其餘部分的物質來自約45億年前大量氣體和塵埃雲的坍塌。此前,天文學家觀察了與太陽系形成情況類似的其他恆星系統,估計雲團的坍塌和恆星的形成大概需要100萬到200萬年,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情況比較特殊。研究人員解釋稱,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固體是鈣鋁混合物(CAIs),這些樣品直接記錄了太陽系的形成。
  • 太陽系形成時間被破解,只用了20萬年
    美國一所國家實驗室近期對一塊隕石上鉬元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要的時間。研究表明,隕石很可能形成於太陽從原恆星階段過渡到主序星的時期,而太陽和太陽系或是在不到20萬年的時間內形成的。
  • 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
    天文學家們經常談論宇宙時間尺度。對人類來說,十年通常被視為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宇宙時間尺度上,10年甚至100年就是彈指一瞬間,宇宙時間尺度是以百萬或數十億年為單位。現在,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最近宣布,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在宇宙尺度上,這個速度非常快。
  •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的時間
    這種構成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部分的物質,來自45億年前一個大型氣體和塵埃雲崩塌。通過觀察與我們太陽系形成相似的其他類太陽系,科學家估計,雲層坍塌和恆星點燃可能需要大約100萬至200萬年的時間。在這項研究之前,太陽系形成的時間框架還不清楚。新的研究表明,導致太陽系形成的氣態雲崩塌發生得非常快,不到20萬年。
  •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時間首次算明白
    太陽系在20萬年內形成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時間首次算明白】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太陽系形成只用了不到20萬年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1月13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通過分析隕石中的鉬元素同位素發現:大約45億年前,太陽和太陽系的形成只花了短短20萬年。科學家們認為,構成太陽和太陽系其餘部分的物質來自45億年前巨大氣體雲和塵埃的塌縮事件。一般來說,雲團塌縮、恆星形成可能需要上百萬年時間。「此前,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時間框架。」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是短短20萬年形成的
    在很久以前,大約在45億年前,我們的太陽和太陽系是在短短的20萬年內形成的。組成太陽和其餘部分組成太陽系的物質來自於45億年前一大團氣體和塵埃的崩塌。科學家通過觀察與我們類似的其他恆星系統,天文學家估計,氣體塵埃雲的崩塌和恆星的點火可能需要大約120萬年的時間,這是第一項能為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提供數據的研究。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持續200萬年暴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寶座,形成原因或再現
    但如果說一場暴雨持續200萬年之久,這樣的天氣你還會喜歡嗎?其實不僅僅是喜不喜歡的問題,200萬年連續不斷的降雨,會導致生物衰敗滅絕,當然也會有物種藉此機會蓬勃發展起來。那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連續的降雨導致地球上很多物種消失滅絕,但也給恐龍的後續發展埋下了伏筆,簡單來說就是那場持續200萬年的降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揭秘廣西「巨猿」之謎:沉睡190萬年的「遺傳密碼」
    這個「大傢伙」,是生活在200多萬年前的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巨猿,距今約30萬年前已滅絕消失。巨猿從哪裡來?巨猿和猩猩有什麼關係?巨猿的「前世今生」一直是個謎......這是世界首次,科學家從如此古老的亞熱帶地區化石中成功提取到遺傳物質。北京時間11月14日,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布了這一最新研究報告。
  • 2.3億年前,下了200萬年的暴雨,形成原因是什麼?
    幾萬年前,美洲和亞洲的大陸還是通過白令海陸橋連接在一起的,如今只剩白令海峽。而在7億和23億年前,整個地球更是被完全冰凍,成為雪球地球。而在另一些時候,地球變得非常熱。在5500萬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全球平均溫度達到了23 ℃,這要比現在的溫度高出8 ℃。這次變熱與火山活動大量釋放出二氧化碳有關,持續時間至少為2萬年。
  • 2.3億年前的一場暴雨,持續200萬年之久,形成原因或將再次出現
    遠古時期地球上發生的大事件雖然沒有被目擊到,但是它們都被記錄在地質「檔案」中。地層就像是夾心餅乾一樣,從每一層可以推算出形成的時間,以及當時發生的大事件。目前科學家把地層共分為4宙14代12紀,其中早期地球佔據了三界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而此後的顯生宙包含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 一場持續200萬年暴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寶座,形成原因或再現
    但如果說一場暴雨持續200萬年之久,這樣的天氣你還會喜歡嗎?其實不僅僅是喜不喜歡的問題,200萬年連續不斷的降雨,會導致生物衰敗滅絕,當然也會有物種藉此機會蓬勃發展起來。那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連續的降雨導致地球上很多物種消失滅絕,但也給恐龍的後續發展埋下了伏筆,簡單來說就是那場持續200萬年的降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目前已知地球上共發生過五次較大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每次滅絕事件都會導致當時地球上80%以上的物種消失,但生命是頑強的,只要有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空出來,就會有某些物種趁著東風發展起來。
  • 泥河灣遺址人類起源或超200萬年 現人工石器(圖)
    同時,通過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確認東部大田窪臺地為早期人類(距今200萬年至30萬年)活動的重要區域,為在泥河灣地區尋找出早期人類化石提供了新的線索,也為下一步考古工作開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2011年春,中科院專家在位於聞名中外的小長梁遺址附近的照坡遺址發現一處20平方米的石鋪地面,西側由大塊礫石鋪成,東側由小塊礫石鋪成,二者界限清楚。這些專家提出如果是河水衝擊形成的自然現象,應該不會這麼均勻,推測應該是人為。
  • 目前為止,地球上「最大的雨」下了多長時間?答案:200萬年!
    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不過科學家經過仔細的研究分析之後得出來了答案,在地球演變的過程當中,曾經下過一場持續了200萬年的大雨,你沒看錯,就是200萬年。這個時間可以說是非常恐怖了,相當於人類誕生開始下,可以一直持續下到現在。
  • 2.3億年前的一場暴雨,下了200萬年之久,形成原因或將再次出現
    在春天裡,下一場雨是多麼喜慶的事,一場及時雨下完,就是到了萬物復甦的季節。但是你可知道在地球歷史上,因為一場雨引發了一場生物大危機呢?這場雨甚至在未來還會再次出現!這場生物大危機就是地球上的第三次的生物大滅絕。
  • 2.34億年前,發生了一場持續200萬年的降雨,形成原因讓人類警惕
    要知道以地球的自然生態循環,長達一個月的持續降雨已經是非常少見了,更不要說持續200萬年之久的降雨了。那個時候,一定是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件,究竟會是什麼呢?萬年之久的降雨?這個時候大氣層中的水蒸氣就開始下落,造成了大範圍的降雨,千萬年積存的水蒸氣可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釋放的,於是這場降雨持續了200萬年,雨水中含有大量的酸,促使大陸上出現大範圍的雨林,類似於現在的亞馬遜雨林,雨林區幾乎可以快要蔓延到南北兩極。
  • 地球上「最大的雨」下了多長時間?下了200萬年?恐龍就此誕生!
    百科故事每年三4月份的時候,我國的一些南方地區就會下其餘來斷斷續續的甚至會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幾乎這一個月都看不到什麼晴天,下雨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如果雨下的非常大,下的時間長就會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災害,比如漲水還有泥石流的,在一些歷史資料記載中我國前前後後經歷了很多次的洪災,而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還有財產損失
  • 遠古時期下了一場大暴雨,持續了整整200萬年,到底發生了啥?
    ——雅各布 1972年,我國周口發現了北京猿人,他們是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之間,北京猿人也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但要論遙遠,地球已經距今有40到46億歲了,在這40多億年裡,地球發生了無數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