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舟天宮無人交會對接,到首條無人駕駛地鐵線,中樞神經可控可信...

2020-11-24 上海觀察

天宮一號與神舟飛船自動對接,上海地鐵線首次實現無人駕駛,還有嫦娥三期地月間高速再入返回……這些無人奇蹟的背後,恰恰是人類將最大的智慧賦予最好的機器。

19日,由華東師範大學牽頭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體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及應用》項目摘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力控制等安全攸關領域,因此都有了中國人自主可控、高度可信的中樞神經。

僅空天領域,從神舟七號到風雲四號,項目技術就已在50餘個航天任務中成功應用。總體上,項目面向各行各業新增直接經濟效益和利潤累計超14.2億元,間接帶動了千億產值的產業效益。

【一位將帥,出思想方法】

中國裝備製造業尚未足夠強大,不少方面「缺芯少魂」,這「魂」就是軟體。長期以來,國內大批設備依賴舶來引進,甚至包括地鐵等軌交基礎設施也是以進口為主,各有各的來路。隨著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萬物運行從獨立封閉狀態發展到工業網際網路時代,如何確保關鍵領域的工控軟體不是一個個「黑盒子」,沒有後門也沒有漏洞?

在中國科學學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創院院長何積豐看來,這些都構成了國家整體安全的基本支撐面,要形成一個巨大的安全保障閉環,就像繡花功夫一樣急也急不來。有些情況下,軟體缺陷稍縱即逝,卻慢慢累積,一個周期連到下一個周期,一個部件影響下一個部件,最終以故障形式出現。軟體人和軟體分析工具就要像過電影畫面一樣一幀幀看,讓「時間切片」一步步走,確保每條代碼萬無一失。

自2008年1月起,作為此項目第一完成人的何積豐院士,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可信軟體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支持全國科研院所涉及百業的相關課題達107項。整整12年過去了,何積豐也77歲了。

十年磨一劍,磨刀石在哪?「控制軟體是工業重大裝備的中樞,是國家利器。要讓它足夠鋒利,就需要優良的磨刀石。」這位軟體界程序統一理論學派的開創者說,「我們就是把鑄劍的磨刀石做好做精,這樣來提高重大裝備核心控制軟體的質量,確保它們安全可信。」

作為上海市科技功臣、上海市教育功臣以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何積豐帶著整支團隊衝上一線。項目研究期間,共授權發明專利27項,獲得軟體著作權62項,制定行業標準2項,出版英文專著1本,發表高水平論文60篇……「我們的科學研究工作,是從產業實際出發,提煉科學問題;再通過研究成果的應用,來驗證我們的想法;最終形成核心技術,去解決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他說。

【一隊人馬,解三大難題】

將帥麾下,才俊雲集。特等獎項目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既有從美國、日本回來的海歸,也有國內兄弟院校培養的博士。華東師大軟體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錢海峰表示,隊伍裡80後也已經挑大梁,在整個項目15名主要完成人中,80後青年科研工作者就有6名。

作為主持工作的軟體工程學院年輕院長,陳銘松從事可信計算研究已多年,經國內導師推薦,歸國後即慕名加入何積豐團隊。他告訴記者,高端軟體領域美方企業的關鍵核心崗位通常很難接受中國學子,「當真正觸及核心技術,或多或少受到限制。」在國內,陳銘松和團隊成員一起,深入行業企業打交道、「破黑盒」,以解決軟體可信保障技術的三大難題。

比如,軟體複雜性「分析難」:一份用戶需求文件可能好幾百頁,同時存在網絡延遲多變等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又如,軟體正確性「驗證難」:以主流航空太空飛行器百萬行級別的大規模代碼為例,必須讓代碼自動生成替代人工編寫代碼;再如,軟體可靠性「保障難」:接受國際測評標準嚴、投入大、周期長,軟體測試要佔到開發成本一半左右。

「如果『閉門造車』,可能『水土不服』。」陳銘松介紹,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就是此次項目團隊深入的行業企業之一,也是項目攻關的參研單位之一。2012年何積豐院士團隊與卡斯柯合作至今,其產品不僅已成功部署於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還服務於東非地區的第一條城市輕軌——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輕軌,後者也成為中國第一套「走出去」的自主列車運行控制系統解決方案。

「何老師常常強調,一切都從實際出發,到行業一線找需求。」80後的院長助理繆煒愷博士說,項目團隊一直傳遞這樣的文化,不只是關心發文章或拿工分。歷經十餘年深入研究、實操實戰,他們一屆一屆接力,攻克了三大難題,也讓近千名高端軟體人才從這個大項目平臺出發,走向全國近百家企業,投身於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車電子和電力控制等諸多領域。

【一群同行,創十數億效益】

「為啥你的軟體可靠,為啥不用國外的」「不是禁運,就是特貴,有錢也沒用」……不論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所總工張激,還是普華基礎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水,與高校合作攻關汽車電子軟體打入歐美市場的他們,最初在業內碰上的幾乎都是類似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科技進步特等獎的獲獎證書上,除了第一完成單位華東師大外,其餘6家都是中電科、普華等企業。可以說,一條產教學研協同創新的路徑,是這項「核高基」技術成功應用的必經之途。

從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國內同行排名第一的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到中電科32所與華東師大組建國家工程中心,在這些企業科研人員口中,「聯合實驗室」可謂關鍵詞。

卡斯柯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周庭梁介紹,雙方依託院士專家工作站及上海軌道交通無人駕駛列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針對卡斯柯自主研發的TRANAVI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核心控制軟體,進行了軟體形式化技術研究突破,產品滿足第三方國際評估機構SIL4安全認證要求。

來自申通地鐵集團技術中心的技術總監萬勇兵也透露,擁有700多公裡裡程、400餘座車站的上海地鐵,為對接國家自主可控戰略需求,已聘請何積豐院士擔綱首席科學家,將高可信技術應用於「智慧地鐵」建設之中,助力上海保持在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和持續快速發展。

共性技術即通用工具,用何積豐的話比方,就是讓不同行業的企業都能像淘寶一樣在網上獲得軟體服務。從體制機制層面上,在該項目支持下,作為支撐上海科創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創新力量——上海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功能型平臺應運而生,成為上海市首批推動建設的18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之一。平臺骨幹技術團隊成員,不少也是來自華東師大軟體工程學院的教授,現已形成系統化的自主可控軟體開發工具鏈,覆蓋了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體開發的全生命周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掌握自己手中的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形式化建模、測試與驗證工具達11款,已形成商業化產品的有6款。其中,軟體自動化測試工具SmartUnit更是成為國內首款通過國際上公認標準TUV功能安全認證的測試工具。近3年來,工具鏈產品銷售額即達1.5億元。

項目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為國產大飛機、深空探測和下一代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等重大國家級技術攻關提供共性技術,形成自主可控軟體人才和產業集聚效應,引領我國自主可控軟體產業發展,在國際上也形成高端裝備核心軟體的「中國造」品牌。「給國產裝備用,更要給國外設備用。」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米,整船重約8噸,最大直徑約2.8米    為與其他太空飛行器、未來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對接,根據飛行任務需要,最前端可安裝交會對接機構。「神舟八號」:實現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最新執行任務的飛船,沿用了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三艙結構,增加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以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再見 飛行六年,曾與三艘飛船交會對接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實驗平臺,為建造空間站積累經驗。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是怎麼空間交會的呢空間交會是指兩個太空飛行器在空間以同一速度到達同一地點的過程。以天宮一號在2011年11月3日與神舟八號對接為例。
  • 卡斯柯助力香港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開通
    12月28日,搭載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列車自動監控(ATS)系統的香港南島線地鐵開通載客試運營,該線路是香港第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代表了香港當前最高信號技術水平,香港地鐵也由此實現了18個區的線路全覆蓋。卡斯柯作為Alstom的分包商,為香港南島線提供了整套無人駕駛列車自動監控系統,這是卡斯柯無人駕駛技術產品首度輸出成熟市場,也是國內自主化研發地鐵信號系統首次在發達地區得到運用。
  • 嫦娥五號將進行月軌無人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將進行月軌無人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任務一共持續20多天,總的來說是:一發、一落、一採、一升、一會、一回;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的多次分離組合。月面起飛後,接下來的高難度動作就是一會,月軌無人交會對接。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交會對接過程(視頻截圖)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周而捷、吳晶晶、白瑞雪)不到10分鐘,中國兩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成功對接;40多年,中國實現了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開展深空探索。3日凌晨,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距地球343公裡的軌道實現自動對接,為建設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兩天前發射升空的飛船與在軌等待34天的目標飛行器依靠微波雷達、雷射雷達和電視攝像機的引導,經歷了捕獲、緩衝、拉近、鎖緊的過程,最終實現連接,形成組合體。正在國外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電。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經歷了40多個小時的太空生活,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迎來了相擁天宮的一刻。今天下午,神舟九號將與天宮一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本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 嫦娥五號將進行月軌無人交會對接
    月面起飛後,接下來的高難度動作就是一會,月軌無人交會對接。這些年,我國已經先後進行了10次交會對接。但是,以往幾次交會對接都是在距離地球幾百公裡軌道上實現的,而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距離地球幾十萬公裡外的環繞月球軌道上進行交會對接任務。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王永卓 攝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現在我向大家通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圓滿成功的消息。 昨天傍晚19時32分,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的主著陸場區,成功回收。至此,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趙薇 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今天中午航天員將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國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敬請關注!可以說,3人以非常良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手控交會對接任務。2012-06-24 11:06:17中國網: 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已經成功分離。
  • 「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將扮演引導者指揮管理者
    將在未來的交會對接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做出了詳細解答。  交會對接的「指揮員」  在交會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扮演著引導者和指揮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就像一個團隊中的「指揮員」,始終掌控著工作進度和進展。
  • 神舟飛船首任總師詳解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發射前夕,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技術顧問戚發軔院士接受本報專訪——從「神舟」到「天宮」核心閱讀:我國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空間交會對接任務計劃即將實施。率先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無人飛船進行交會對接。從飛船載人上天到建立空間實驗室乃至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目標的不同階段。目前,我們已完成第一步,正邁出第二步。從「神舟」到「天宮」,從飛船到空間實驗室,戚發軔院士向您講述中國載人航天的縱深跨越。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手控光纖慣組助力天宮神九成功交會對接
    6月24日11時許,中國航天員駕駛神舟九號踏上與「天宮」的相約之旅,我國即將迎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任務。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進行了1500多次模擬訓練的43歲航天員劉旺實施的。12時38分,他開始手動控制飛船的姿態、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號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12時48分,對接機構成功接觸。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神舟十一號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
    央廣網酒泉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劉禕辰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入軌後,兩天內將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專家表示,航天員在太空中將有100多種食品供選擇,這些食品採用特殊包裝,最長可保存1年時間。
  • 神舟天宮對接成功-神舟十一號成功牽手天宮二號
    在凌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經多次變軌,成功尋找到了天宮二號,並在自主導引控制下來到距離天宮二號5公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