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自然的多重藝術:黑洞和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2020-11-28 中科院物理所

導 讀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的研究工作。Roger Penrose因預言黑洞形成的普遍性而獲獎;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在銀河系中心發現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獲獎。這些獲獎工作是天文學、物理學、數學、技術和自然的多元藝術結晶。對它們的理解將涉及對人類認知黑洞這類神秘天體的歷史回顧和現狀總結,關乎引力和時空本質。天文學和技術的進步正使得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和時空奧義成為可能。

2020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工作涉及從理論的預言和自然的啟示兩個角度對黑洞這類天體的認知,可置於我們對宇宙中萬物之存在性和普遍性、萬物之形成和演化這些最基本問題的詢答框架之中(圖1)。奇點定理和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現涉及對這一框架中部分問題的回答,對這一框架的整體認知還待完善。

圖1: 發現奇點定理和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相關背景和框架。

Schwarzschild、Kerr等前輩們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但是是建立在系統具有高度對稱性的假設之上,黑洞在現實世界中能否形成並不確定。

Roger Penrose發現的奇點定理在假設上不受限於系統的對稱性,將黑洞的存在性推廣為形成黑洞的普遍性,為現實世界中黑洞的真實存在提供了理論基石。

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是自然帶給我們對黑洞現實存在的啟示,它的緻密性(觀測限制的質量密度下限)無法用目前已知的其它天體/系統來解釋。

Penrose的奇點定理觸及黑洞奇點形成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在真實宇宙中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的必要性還有待進一步揭示。宇宙中近鄰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存在的普遍性已得到觀測的強力支持,並已表明它們是類星體的遺蹟。僅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個例還無法描述這類天體演化的完整圖像,未來的大樣本統計研究將會揭示超大質量緻密天體/黑洞的演化。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存在的普遍性和星系的併合,則引出對星系中心是否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詢問,進而對雙黑洞存在的普遍性和演化問題的追尋。

回答自然界中星系中心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與數學物理理論中的黑洞之間的關聯或是否相容,將是通向理解引力和時空本質的道路。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周圍的時空結構是什麼?「奇點」真的存在嗎?數學中的「存在」真的存在於自然界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工作在理解宇宙中這類神秘天體而採用的方法、工作風格和視角是多樣的。天文觀測的發現彰顯著數學物理理論的靈動,並促進著數學物理理論的發展;數學物理理論的預言激發著天文觀測的推進,為觀測發現提供目標或靈魂。個體工作和團隊協作/競爭都推動著我們對引力和時空的理解。在時空本質的探索之路上,我們有幸能夠有機會欣賞邏輯和自然的多重藝術,欣賞前進過程中的每一次突破。

總結和展望

Roger Penrose預言了黑洞形成的普遍性;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在銀河系中心發現超大質量緻密天體。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很可能就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黑洞。然而,現實世界中奇點和事件視界不可直接探測;這導致將星系中心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與彭羅斯奇點定理中的黑洞直接關聯的關鍵環節缺失。填補這一缺失的過程將引領人們理解引力和時空本質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75820300667

本文內容來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 第三期發表的Commentary文章「Black holes and the supermassive compact object at the Galactic center: multi-arts of thought and nature」 (投稿: 20201030;接收: 20201031;在線刊出: 20201105;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0.100063)

作者簡介

於清娟,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和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主要從事黑洞、引力波天體物理、星系和動力學的研究工作。2002年博士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科學系,之後曾在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聖克魯茲分校工作,自2008年擔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和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

第三期推薦

The Innovation | 未來地球與可持續發展

The Innovation | COVID-19患者不同呼吸道樣本核酸檢測陽性率的比較

The Innovation | 地理學新方法: 中國新冠肺炎防控措施成效評估

負載「伊立替康」的納米膠束將於2021年進入臨床試驗

Discovery | FAST的裡程碑

3D列印技術在快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機遇與挑戰

未來防疫 | 疫源動物基礎研究是關鍵

PM2.5對呼吸系統疾病人群預期壽命的影響

Greenness | 中國農村居住地綠化水平對抑鬱和焦慮的影響

太陽爆發磁繩的演化特徵

植物耐鹽莫等鹹,多路信號來通關

界面電荷傳輸 | 半導體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驅動力

視黃酸 | 雄性海馬育兒袋形成與懷孕過程的奧秘

澳大利亞 | 維州解封:如何避免再次暴發?

保持社交距離在中國防控新冠疫情中的效果評估

美國 | 城市空氣汙染可能增加新冠肺炎病死率和死亡率

期刊簡介

掃二維碼 | 訪問期刊官網

The Innovation是由一百多位青年科學家發起成立的綜合性英文期刊,與Cell Press合作出版,期刊內容覆蓋所有自然科學。

期刊官網1:

http://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網2:

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default.aspx

2020年5月21日第一期出版(點擊查看)

2020年8月28日第二期出版(點擊查看)

2020年11月25日第三期出版(點擊查看)

來源:The Innovation創新

編輯:yrLewis

相關焦點

  • 答案只有一個:銀河系中心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則發現,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看不見的、質量極大的天體控制著周邊恆星的軌道,目前對這個天體的唯一解釋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顛覆了傳統的空間和時間概念。他的方程式預言了黑洞的存在:大質量的天體會使空間彎曲、時間減慢,一個超大質量的天體甚至能吞噬光線,從而形成一片「絕對黑暗」的空間,這就是黑洞。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Credit: BarkerNCS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Labora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能夠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天體物理期刊通訊》上。
  •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繞著黑洞轉?
    經過多年的觀測,科學家們找到了黑洞存在的證據,並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應該是通過吞噬其它天體成長起來的。如果以視界半徑來算黑洞的密度,對於超大質量的黑洞來說,其密度可能比水還要小。就拿M87星系中心的這個黑洞來說,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65億倍,可密度就只有水的密度的一半。
  • 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有多遠?
    由於人類生活在銀河系中,無法看清銀河系的全貌,只能夠通過尋找參照物大致判斷銀河系的尺寸和形狀,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科學家可以精確判斷恆星的大小、位置、軌道、旋轉速度,從而逐漸繪製銀河系地圖。    研究人員在探索太陽系之外的天體時,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SgrA*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僅有25800光年的距離(1光年大約9.5萬億公裡)。
  • 解讀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它不僅僅是毀滅者更是締造者!
    銀河系的中心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可達太陽質量的400萬倍。黑洞邊緣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叫做「事件視界」,理論上講,任何越過事件視界的東西都會有去無回,被黑洞無情地吞噬。而只要沒有越過事件視界,速度又夠快,理論上就不會被黑洞吞噬。
  • 研究: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正逐年活躍
    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與其他黑洞有點不同,它常年低調,偶爾吃點附近物質時才爆發亮光。但最近天文學家已證實,人馬座A* 明亮的X射線耀斑近年來持續增加,支持稍早認為銀河系中心逐年動蕩不安的研究結論。
  • 與M87相比,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像個baby!
    銀河系的中心,是一顆名為「人馬座A(GRO J1655-40)」的超大質量黑洞,我們稱之為「銀心」,「銀心」作為銀河系的中心有著什麼樣的地位呢?人馬座A*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400萬倍,這個控制著銀河係數十萬光年的龐大存在,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肆無忌憚的遊走著,且據科學分析,銀河系將在四十億年後與鄰近的仙女座星系相撞,產生一個新的星系。那麼銀河系的中心就只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嗎?
  • 銀河系中心存在第二個超大質量黑洞?首個黑洞視頻或將公布,期待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在這個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這些天體形態不一,大小也不一樣。有一些天體我們可以看得到,如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會看到閃閃發光的小星星,當然,也會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天體。雖然我們看不到它們,但是它們確實是存在的,比如說黑洞。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先說答案:人類肉眼無法看到黑洞,必須藉助望遠鏡才能發現和觀測。現代天文學發現,幾乎每個大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黑洞是什麼?就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因此科學界認為,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很可能是另一種形成方式,就是宇宙大爆炸初期巨大星雲團直接坍縮形成的黑洞。大爆炸初期分子雲團質量太巨大了,在收縮和坍縮過程中,還沒等恆星形成,就直接坍縮成一個黑洞了,這樣的黑洞初始就是很巨大的。
  •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另一半則聯合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烈亞·季姿(Andrea Ghez),「以表彰他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 羅傑·彭羅斯將享有一半獎金,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烈亞·季姿將分享另一半獎金。
  • 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正變得越來越活躍
    人馬座A*是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並不是十分活躍。它沒有被歸類為活動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當銀河系核心飽食來自周圍空間的大量物質時,它們發出的光芒非常明亮。 但是,我們銀河系中心的亮度每天確實會在整個電磁光譜範圍內波動。
  • 黑洞大決戰!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專家警告稱,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隨著黑洞的年齡超過數十億年,它們的質量隨著它們吞噬周圍的行星和恆星而增長。對於位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射手座來說,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黑洞如此之大,其質量是我們太陽的410萬倍。
  • 銀河系中心的黑洞
    從第一張黑洞照片被公布後,相信大家對黑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你知道麼,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大型黑洞。其實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的黑洞,當然我們銀河系不是例外。雖然人馬座A*質量很大,但是和整個銀河系相比還是遠遠不如的。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所以太陽的引力會控制其他所有太陽系天體的運動。但是據估計,銀河系中的普通物質總質量至少為太陽的1萬億倍,這相當於人馬座A*質量的23萬倍。人馬座A*的質量佔比不到整個銀河系質量的0.0005%,它的引力不可能束縛住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的運動。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許多天體物理學家深信這一點。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打算就此重寫宇宙的歷史。他們關注的是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之間的聯繫,這也是縈繞在星系形成上的一個關鍵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當類星體首次被發現時,這個問題第一次浮出了水面。類星體都是非常明亮、緻密的天體,可以釋放出超過銀河系100倍的輻射。
  • 近日,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
    外媒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一款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全能望遠鏡)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運行軌跡猶如舞動的「玫瑰花結」,而這也正好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
  • 銀河系中心可能存在大黑洞
    上次我們介紹了彭羅斯與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下面我們想簡單介紹一下本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另外兩位天文學家(根澤爾和蓋茲)對黑洞探尋的貢獻。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天文界似乎覺得宇宙間普遍存在黑洞,特別是在類星體和星系的中心,似乎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 許多天文觀測發現,大質量天體周圍存在吸積和噴流。不過研究表明,黑洞和非黑洞都能產生吸積和噴流。
  • 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被證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
    2020年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根澤爾和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而摘得獎項。這是偉大科學家霍金去世兩年後,科學界對其理論的進一步證實。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許多天體物理學家深信這一點。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它也會驚人地對改變我們自己的起源。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
  • 地球最終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黑洞的增長速度比銀河系還快
    在星系的組成部分中,往往都存在著星團、多星系統和不同的星雲。而對於像銀河系這樣較大的星系而言,其中心通常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一種質量介於100萬到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類型,而黑洞的增長速度,通常情況下又和星系的大小成正比。那麼,隨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變得越來越大,我們的地球是否難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的命運?
  • 發現22.5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銀河系中心的才431萬倍
    發現22.5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才431萬倍!黑洞內部發生的事情仍然停留在黑洞內部,從外部無法看到,當然也看不到。但是黑洞「影響範圍」(星系最深處的區域,黑洞的引力是主導力量)內發生的事情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可以幫助確定黑洞質量及其對星系鄰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