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口線蟲屬於線形動物門下面的顎口科顎口屬。用顯微鏡觀察,它們呈略顯粗短的線形體型,頭部這一端膨大成球狀,上面長滿了形似小刺的結構,模樣頗為猙獰。鄂口線蟲在顎口屬內還可以分成10多個不同的種。出現在中國的顎口線蟲多為其中的3個種:剛刺顎口線蟲、棘顎口線蟲和陶氏顎口線蟲。這3個種都能感染人類,使人患上鄂口線蟲病。鄂口線蟲致人患病並非今年才有的新聞,但是中國並非鄂口線蟲病的高發地區,迄今為止報導的病例也只有幾十例。所以媒體對於這類寄生蟲的報導並不是很多,以至於這次的新聞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種新出現的疾病。
作為一類寄生蟲,顎口線蟲一生都需要寄生在其他動物體內。那些被寄生的動物就被稱為宿主。被幼蟲寄生的宿主是中間宿主,而幼蟲成長為成蟲並完成傳宗接代大業時所寄生的宿主是最終宿主。 顎口線蟲的一生,需要至少兩個中間宿主和一個最終宿主:在水中,顎口線蟲的蟲卵孵化成幼蟲。然後,沿著自然界的食物鏈,幼蟲會依次進入浮遊生物(第一個中間宿主)以及魚類、蛙類和蛇類(第二個中間宿主)的體內,在這個過程中幼蟲會不斷成長。此後,第二個中間宿主會被哺乳動物如貓、狗、豬等吞食,這樣,顎口線蟲也就到達了它們的最終宿主體內。在最終宿主的體內,顎口線蟲幼蟲會成長為成蟲並產下蟲卵。蟲卵隨著糞便再次進入自然界,便開始一個新的周期。
除了哺乳動物,一些水禽也會捕食被顎口線蟲感染的魚類、蛙類或者蛇類。在水禽體內,顎口線蟲的幼蟲不會成長為成蟲,但是仍然有感染其他動物的能力。所以,蛙類、蛇類、水禽、貓、狗、豬、其他野生動物也可能成為感染源。
人類並非顎口線蟲的合適宿主,但是顎口線蟲仍然可以在人體內存活相當長的時間,還會造成嚴重的病症。如何預防顎口線蟲病是一個關乎健康的重要問題。只要能注意幾個問題,安全地享用河鮮以及其他食材並非難事。
首先,是杜絕不安全的食用方法。顎口線蟲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但是顎口線蟲病例多集中在幾個地區,其中又以泰國和日本最為嚴重。不難推測,生食河鮮的是造成這兩個國家顎口線蟲病高發的重要原因。要防止「蟲從口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對食物進行充分的加熱烹製。具體要烹製到何種程度,美國疾控中心的建議是將食材(以魚肉為例)加熱到食材內部溫度為63攝氏度以上。此次在杭州檢出顎口線蟲的浙江省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則建議將食材在70度的高溫下加熱4-5分鐘。按照這個標準,一些較為快速的烹調方法,比如爆炒、汆燙,可能會因為加熱的時間和加熱溫度的不足而無法殺滅顎口線蟲。
除了加熱,美國疾控中心也推薦使用冷凍方法來預處理魚肉(相似內容可見:"海魚有蟲,生食小心"),也有資料提及,醋泡6小時或者醬油醃製12小時可以殺死顎口線蟲蟲卵。但這類調料醃製殺蟲法對於所使用調料的種類、體積、濃度以及時間都有一定要求,使用時候必須多加小心。而在餐桌上較為常見的蘸醋、蘸醬油、蘸檸檬汁或者醉制,都無法做到徹底殺死顎口線蟲。
注意飲食之外,還應當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帶有顎口線蟲的魚類和肉類。可能被寄生蟲汙染的水,至少煮沸5分鐘以上,才能飲用。除了加工方法,選擇較為安全的食材也是規避風險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