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口線蟲,專找黃鱔?| 果殼 科技有意思

2020-12-06 果殼網

顎口線蟲屬於線形動物門下面的顎口科顎口屬。用顯微鏡觀察,它們呈略顯粗短的線形體型,頭部這一端膨大成球狀,上面長滿了形似小刺的結構,模樣頗為猙獰。鄂口線蟲在顎口屬內還可以分成10多個不同的種。出現在中國的顎口線蟲多為其中的3個種:剛刺顎口線蟲、棘顎口線蟲和陶氏顎口線蟲。這3個種都能感染人類,使人患上鄂口線蟲病。鄂口線蟲致人患病並非今年才有的新聞,但是中國並非鄂口線蟲病的高發地區,迄今為止報導的病例也只有幾十例。所以媒體對於這類寄生蟲的報導並不是很多,以至於這次的新聞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種新出現的疾病。

要小心的不僅是黃鱔

作為一類寄生蟲,顎口線蟲一生都需要寄生在其他動物體內。那些被寄生的動物就被稱為宿主。被幼蟲寄生的宿主是中間宿主,而幼蟲成長為成蟲並完成傳宗接代大業時所寄生的宿主是最終宿主。 顎口線蟲的一生,需要至少兩個中間宿主和一個最終宿主:在水中,顎口線蟲的蟲卵孵化成幼蟲。然後,沿著自然界的食物鏈,幼蟲會依次進入浮遊生物(第一個中間宿主)以及魚類、蛙類和蛇類(第二個中間宿主)的體內,在這個過程中幼蟲會不斷成長。此後,第二個中間宿主會被哺乳動物如貓、狗、豬等吞食,這樣,顎口線蟲也就到達了它們的最終宿主體內。在最終宿主的體內,顎口線蟲幼蟲會成長為成蟲並產下蟲卵。蟲卵隨著糞便再次進入自然界,便開始一個新的周期。

除了哺乳動物,一些水禽也會捕食被顎口線蟲感染的魚類、蛙類或者蛇類。在水禽體內,顎口線蟲的幼蟲不會成長為成蟲,但是仍然有感染其他動物的能力。所以,蛙類、蛇類、水禽、貓、狗、豬、其他野生動物也可能成為感染源。

煮熟再吃最重要

人類並非顎口線蟲的合適宿主,但是顎口線蟲仍然可以在人體內存活相當長的時間,還會造成嚴重的病症。如何預防顎口線蟲病是一個關乎健康的重要問題。只要能注意幾個問題,安全地享用河鮮以及其他食材並非難事。

首先,是杜絕不安全的食用方法。顎口線蟲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但是顎口線蟲病例多集中在幾個地區,其中又以泰國和日本最為嚴重。不難推測,生食河鮮的是造成這兩個國家顎口線蟲病高發的重要原因。要防止「蟲從口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對食物進行充分的加熱烹製。具體要烹製到何種程度,美國疾控中心的建議是將食材(以魚肉為例)加熱到食材內部溫度為63攝氏度以上。此次在杭州檢出顎口線蟲的浙江省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則建議將食材在70度的高溫下加熱4-5分鐘。按照這個標準,一些較為快速的烹調方法,比如爆炒、汆燙,可能會因為加熱的時間和加熱溫度的不足而無法殺滅顎口線蟲。

除了加熱,美國疾控中心也推薦使用冷凍方法來預處理魚肉(相似內容可見:"海魚有蟲,生食小心"),也有資料提及,醋泡6小時或者醬油醃製12小時可以殺死顎口線蟲蟲卵。但這類調料醃製殺蟲法對於所使用調料的種類、體積、濃度以及時間都有一定要求,使用時候必須多加小心。而在餐桌上較為常見的蘸醋、蘸醬油、蘸檸檬汁或者醉制,都無法做到徹底殺死顎口線蟲。

注意飲食之外,還應當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帶有顎口線蟲的魚類和肉類。可能被寄生蟲汙染的水,至少煮沸5分鐘以上,才能飲用。除了加工方法,選擇較為安全的食材也是規避風險的方法之一。

相關焦點

  • 市檢驗檢疫局: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市檢驗檢疫局: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2011年5月18日 上海檢驗檢疫局昨天透露,近期該局連續從共計9批次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這是自2006年底深圳口岸從進口黃鱔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時隔5年後,全國口岸首次在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 10斤黃鱔找到250條顎口線蟲 帖子「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嚇壞網友
    原標題:10斤黃鱔找到250條顎口線蟲 帖子「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嚇壞網友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Happy張江」  成都疾控:目前成都未接到人感染顎口線蟲病例 吃黃鱔等水產品必須燒熟
  • 上海進口黃鱔檢出顎口線蟲 嚴重時可致癲癇(圖)
    (資料圖)   抽檢黃鱔來自印尼菲律賓可致病   穗進口黃鱔多來自印尼但未檢出   上海檢驗檢疫局近期連續從9批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這是內地口岸首次在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顎口線蟲病對動物和人類健康均有較大危害,嚴重時可導致癲癇、肢體癱瘓和腦疝。記者昨日了解到,廣州口岸的進口黃鱔大多來自印度尼西亞。
  • 進口黃鱔檢出高危顎口線蟲 南方旅遊生魚片鱔片少吃
    進口黃鱔檢出高危顎口線蟲  全國唯一能檢測出顎口線蟲病的機構就在杭州  最近兩年接待了40多例患者  上海檢驗檢疫局近日對外披露,該局近期連續從9批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檢疫人員在6批印度尼西亞黃鱔中採集檢疫樣品26個,檢出陽性樣品14個,陽性率53.8%,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112條,包括頭部檢出4條,內臟中檢出15條,黃鱔肉中檢出93條;在3批菲律賓黃鱔中採集檢疫樣品15個,檢出陽性樣品9個,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70條,包括內臟中檢出9條,黃鱔肉中檢出61條。
  • 全國口岸首次在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對人類健康有較大危害
    人民網上海5月17日訊 記者今天從上海檢驗檢疫局了解到,該局近期連續9批次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的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這是2006年底深圳口岸從進口黃鱔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時隔5年後,全國口岸首次在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 吃不太熟的水產品 小心顎口線蟲找麻煩
    全球醫院網導讀:一名年輕女子出現皮膚蕁麻疹,隨後高燒、咳嗽,CT顯示雙肺多發斑片影,隨即被轉至醫院呼吸科,最終被確診為顎口線蟲病,也就是體內感染了一種叫顎口線蟲的寄生蟲,服用腸蟲清一周後,該女子病情明顯好轉。
  • 中國農科院首次解碼顎口線蟲線粒體基因組
    近日,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朱興全研究員領導的家畜寄生蟲病創新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碼了顎口下目線蟲的線粒體基因組,為顎口線蟲的分子流行病學、群體遺傳學和系統分類學研究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據悉,顎口線蟲是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線蟲,但對其分子生物學研究甚少。
  • 世界上首次解碼顎口線蟲線粒體基因組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朱興全領導的家畜寄生蟲病創新團隊最新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解碼了顎口下目線蟲的線粒體基因組
  • 蛇、黃鱔、青蛙別吃了,他們會另一種方式讓人類後悔!
    這些寄生蟲、解剖黃鱔時,用肉眼都能看見!九八十塊v九八十塊v巴薩可局部凱撒舉辦看時間啊不v卡上就不v卡試卷試卷上VS阿卡編劇卡上就不v空間啊是不v看見撒v辦卡時不v卡是不v卡就是不v卡就是不v卡是不v空間啊是不v空間啊不是asv辦卡時不v卡是不v卡就是不v卡就是不v卡是不v卡是不v卡是不v卡是不v卡就是不v卡是不v咖是v吧VS啊恐懼把資料庫吧看世界盃桔科技啊是不v空間啊是不v魁拔是v快八十塊v八十塊v八十刷卡舉辦卡上就不v卡是不v卡上就不
  • 黃鱔,黃鱔,卻未必是黃色的
    要注意的是,黃鱔是棘顎口線蟲Gnathostoma spinigerum的重要宿主,這在東南亞地區是一種常見寄生蟲疾病,因此吃黃鱔必須徹底熟食。另外,最好不要把活黃鱔塞到奇怪的地方。人並非顎口線蟲的合適宿主,但它仍然可以在人體內存活相當長久,會移動的皮膚腫塊是顎口線蟲病的一個主要症狀。
  • 吃大排檔裡的這種黃鱔,等著拉肚子吧很多人不知道裡面有寄生蟲
    黃鱔是在農村河流小溪中很常見的一種淡水魚,很多網友小時後都有下河抓黃鱔的經歷。黃鱔也叫鱔魚外形酷似蛇,不管是哪個季節都能吃到,還有著「吃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可見,黃鱔的營養價值很高,養生的效果也特別好。
  • 既然是淡水魚,對於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肝吸蟲、顎口線蟲有沒有...
    X 既然是淡水魚,對於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肝吸蟲、顎口線蟲有沒有檢驗
  • 姬十三:果殼有意思,我沒意思
    流量和內容的專業性有著天然的矛盾,「有什麼內容比造謠更有意思?」同事經常向他吐槽。而與讓「科技有意思」成為果殼內容調性同樣重要的商業化變現,也屢屢受挫。成立一年後,因不斷探索商業化的可能,姬十三收到很多粉轉路的「分手」留言。但對他來說,最令人窒息的時刻是2014年,當時工資發不出來果殼差點關門。
  • 趁早停口
    3、黃鱔黃鱔體內也會含有一些寄生蟲,比如顎口線蟲。這種寄生蟲病是比較危險的。有相關專家指出顎口線蟲病是目前最危險的寄生蟲病之一。這種蟲子的生存期很長,一般能在體內存在最長十幾年左右。這種寄生蟲遊走在身體的哪些組織內,就會造成該部位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