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自檢蘑菇發現螢光 工商局稱了解情況後答覆

2020-12-05 中國網絡電視臺

蘑菇「漂洗」廠房內,用於「漂洗」蘑菇的池子和工具。

  日前,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教授發博文稱,針對「蘑菇漂白」事件,他組織學生在北京市(含郊區縣)採集22組蘑菇樣品,通過自購的紫外分析儀檢測,發現3組樣品存在明顯的螢光斑點。何兵表示,準備起訴一家民營檢測機構及北京市工商局。

  對此,有學者認為,蘑菇普遍存在一定螢光物質,理論上僅紫外線照射不足以判定是否遭螢光增白劑漂白,但不排除確曾被漂白。也有食用菌學者認為,禁止水洗口蘑進入市場,不失為好辦法。

  教授自購儀器測螢光

  據何兵稱,他曾將在市場上採集的蘑菇樣品送往多個檢測機構,但均遭到拒絕或以某種理由推脫。一家檢測機構原本已接受其檢測樣本,但最終告知其,限於某種原因,檢測不能進行。

  本月17日,分別從市區及郊區縣多個超市採集的22組蘑菇被放置於紫外燈下檢測,其中包括口蘑、平菇等7種蘑菇。何兵說,他們從相關部門拿到於2006年農業部頒發的《食用菌中螢光物質的檢測》標準。「國家不檢測,我們自己動手。」

  據一名參與檢測的研一學生說,按照上述檢測標準的具體步驟,在避光條件下,其中3組蘑菇在紫外燈下顯現出藍紫色光斑。

  「北京市兩千多萬市民的食品安全,根本沒有保障。」何兵在博客中稱,作為事件的後續,他已經讓學生草擬好訴狀,準備狀告北京市工商局和一家檢測機構。「一個是行政訴訟,一個是民事訴訟。」

  何兵博文中稱,北京市場兩千萬市民的食品安全,不能僅僅靠工商局自己檢測。必須設立制度,動員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政府應當在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設立檢測機構,免費讓消費者送檢。此外,要鼓勵社會資金設立檢測機構,用市場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修訂規則,加大對不安全食品的賠償和處罰力度等。

  工商稱了解情況後答覆

  對於此事,北京市工商局相關人員表示,他們將在了解詳細情況後再作答覆。

  - 觀點

  有螢光難以認定蘑菇被漂白

  科學松鼠會成員,科普作家瘦駝曾發表文章稱,蘑菇內部普遍存在的木質素就是螢光物質。在紫外線的激發下,它會產生藍綠色螢光。所以從理論上說,僅用紫外線照射蘑菇,還不足以判斷蘑菇是否被螢光增白劑汙染。但蘑菇被進行螢光增白劑處理的可能性,仍舊不能排除。

  在食品工業中,對付蘑菇酶促褐變的常見方法,是用亞硫酸鹽或者半胱氨酸溶液浸泡,而這些方法都不能長時間讓鮮蘑保持白嫩。用螢光增白劑的確可以讓蘑菇保持鮮亮的時間更長。

  學者贊同禁止水洗蘑菇入市

  日前,農科院食用菌研究工作人員黃先生表示,口蘑的採摘和保存要求較高,需要低溫保存,如果保存不善,幾個小時內就會發生黴變,呈現褐色或者黃褐色。而且口蘑不能清水漂洗或者磕碰,否則也會發生黴變,呈現褐色或者黃褐色。

  如果蘑菇用清水洗而沒有使用添加劑的話,不會維持原始的白色,而且會影響口蘑品質。其表示,有些地方直接禁止水洗口蘑進入市場是個不錯的控制辦法。

  - 探訪

  有口蘑在銷售前被「漂洗」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再次來到新發地中央交易市場銷售蘑菇的地方發現,市場工作人員正在對口蘑銷售進行檢查,一輛銷售一半的大車由於不能出示檢測報告被檢查人員詢問並提取了樣本。市場工作人員表示,市場內禁止銷售「漂洗」的口蘑,而且銷售蘑菇要有檢測合格報告,否則會被清理出市場。

  銷售

  「洗過的」口蘑市場有售

  12月10日下午1時許,一輛白色箱式貨車停靠在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西門一側的路邊,在狹窄的過道一側放著臺秤。幾名商販在進行口蘑交易。一位年輕女子對正在記帳的人說:「兩筐幹的,一筐洗的。」

  當記者佯裝買家上前詢問價錢時,一名男子說「看你挺眼生的,沒見過你啊。」當記者表示自己以前在菌類交易大廳進貨時,其才將信將疑地告訴記者價錢,但是對於口蘑是否經過「漂洗」沒有回答。

  在新發地中央批發市場銷售蘑菇的某商鋪前,一輛紅頭白箱的大車每天下午1時左右來此銷售口蘑。該經營者稱其口蘑都是「洗過的,但沒有螢光粉,只用清水洗,很多商戶都在這裡進貨。」

相關焦點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自檢蘑菇出現螢光 欲起訴北京工商局
  • 太白的蘑菇不要買 當心螢光增白劑
    又到吃蘑菇的最好季節,市場上各種鮮美的菇類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不過,我市重百、新世紀超市的菇類採購專業人士卻提醒市民,市場上太白的蘑菇最好不要買。  蘑菇中檢出螢光增白劑  前不久,浙江紹興的工商、農業部門進行聯合檢查時,在白蘑菇中檢測出違法添加了螢光增白劑。
  • 螢光蘑菇助專家合成人工螢光素
    新華社莫斯科4月30日電(記者欒海)在巴西分布的一種螢光蘑菇在黑暗中會發出綠色螢光,俄羅斯和巴西科研人員通過分析這種蘑菇的發光機制,人工合成螢光素分子,有望用於開展其他生物化學實驗。   在巴西部分地區的棕櫚樹下長有一種當地人俗稱「椰子花」的螢光蘑菇。
  • 雙孢蘑菇成漂白「重災區」 漂白劑網上泛濫(圖)
    >  晚報記者 張鈺芸 報導  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張皓,在實驗室對消費者常吃的16種食用菌進行檢測後發現,來自北京、福建等市場上超九成的鮮蘑菇都被螢光增白劑汙染。專家稱,增白劑被人體過量吸收,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儘管北京工商局相關人士隨後表示,其結果「不具科學性」,但依舊引發了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擔憂,那上海市場的鮮蘑菇是否安全呢?本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雲南發現野生蘑菇王 盤點世界上十種最奇特的蘑菇
    巨型蘑菇現身  雲南網訊(記者熊強張彤)近日,雲南騰衝市小羅綺坪村民小組發現一朵巨型「野生蘑菇王」的消息,成為了當地村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10月22日,雲南網了解到,這幾株菌,最高已達到83.5釐米,單菌傘直徑就有40釐米,被當地村民戲稱為「大象腳」。
  • 5種「奇特」的蘑菇,第1種蘑菇中的明星,最後一種會發綠色螢光
    說起蘑菇啊,你是不是會想起來我們經常食用的蘑菇啊!其實啊,蘑菇的種類有很多,有的蘑菇不能食用;有些蘑菇能食用;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5種「奇特」的蘑菇吧!第1種蘑菇中的明星,第2種比足球還大,第4種像火雞尾巴,最後一種能發出綠色光芒。
  • 安徽省工商局抽查照明燈具質量15組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3月15日,安徽省工商局官網通報流通領域照明燈具質量抽查檢驗情況。通報稱,為了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消費安全,安徽省工商局2017年依法對宿州、阜陽、亳州、淮北等地市場上銷售的照明燈具進行了省級質量抽查檢驗。本次抽查檢驗照明燈具共60組,其中合格45組,不合格15組,合格率75%,不合格率25%。
  • 科學家揭示螢光蘑菇的奧秘:吸引昆蟲傳播孢子
    中國網3月23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3月21日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螢光蘑菇在夜晚發出明亮的光,是為了吸引昆蟲等其它生物將它的真菌孢子帶到森林的各個角落。實驗結果表明,這類蘑菇中有部分是自然發光,其中包括巴西椰樹林中的一種蘑菇,它生長於棕櫚樹腐爛的葉子之中。
  • 廠家稱來源有疑點
    恆安集團七度空間青島地區負責人周先生表示,顧客在衛生巾中發現蟲子的情況尚有疑點,目前還在進一步檢測當中,待檢測結果出具,將會給予答覆。20日晚打開使用時,劉女士卻發現衛生巾反面粘貼處粘著一條長約1釐米的黃色小蟲,嚇得劉女士立馬將衛生巾扔出。出於對大品牌的信任,劉女士常年都是使用七度空間品牌的衛生巾,而這次發現帶蟲的衛生巾,讓她非常意外和擔心,「這個小蟲就粘在衛生巾反面的粘貼處,看起來非常噁心。」
  • 蘑菇,你好!
    A:蘑菇不是植物,它屬於真菌界。蘑菇這個詞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的分類詞語,是一個俗語。在一些情況下會泛指大型真菌,松茸和冬蟲夏草都屬於蘑菇,因為它們都是大型真菌;如果蘑菇所指為更為狹窄一些的話,就是指具有菌褶的大型真菌,是屬於擔子菌門;而冬蟲夏草屬於子囊菌門;在真菌中它們的親緣關係還是比較遠的。那麼,蘑菇為什麼又被稱為「菌類」呢?
  • 科學家發現蘑菇中的亮藍色化學物質可以檢測活性氧
    巴斯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在蘑菇種發現的亮藍色化學物質開發了一種新的螢光工具,用於檢測活性氧。    氧化應激會在細胞中產生活性氧(ROS),例如自由基和過氧化物。儘管健康細胞中存在少量ROS,但細胞中過量的ROS卻具有破壞性,並可能導致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氏病。
  • 美國新研究發現蘑菇孢子可刺激降雨
    眾所周知,蘑菇有著極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最近,美國的科學家們發現了蘑菇另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功能——蘑菇的孢子可以刺激降雨。  這篇研究成果是在《PLOS One》雜誌上發表的,裡面詳細地介紹了科學家如何發現並且研究出真菌孢子可以促進降雨。研究文章中提到,在降雨過程中雨水可以促進蘑菇的生長,並加速蘑菇釋放孢子。
  • 顯微鏡下的「花花世界」——螢光蛋白的發現
    在1962 年下村修和約翰森在那篇純化水母素的文章中,有個註腳,說還發現了另一種蛋白,它在陽光下呈綠色、鎢絲下呈黃色、紫外光下發強烈綠色。其後他們仔細研究了其發光特性。1974年,他們純化到了這個蛋白,當時稱綠色蛋白、以後稱綠色螢光蛋白GFP。Morin和Hastings提出水母素和GFP之間可以發生能量轉移。水母素在鈣刺激下發光,其能量可轉移到GFP,刺激GFP發光。
  • 這種害人蘑菇,誰在賣?誰在買?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網絡平臺的賣家除銷售常見的帶毒野生菌外,還兜售一種外號為「幻覺蘑菇」的毒品野生菌。「幻覺蘑菇」學名裸蓋菇,食用後會產生更明顯的致幻效果。「跟裸蓋菇比起來,『見手青』真的是小兒科了。」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致幻蘑菇」成網紅商品 暈!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網絡平臺的賣家除銷售常見的帶毒野生菌外,還兜售一種外號為「幻覺蘑菇」的毒品野生菌。  「幻覺蘑菇」學名裸蓋菇,食用後會產生更明顯的致幻效果。「跟裸蓋菇比起來,『見手青』真的是小兒科了。」
  • 京東家庭健康自檢消費大數據:HIV自檢成第三大家庭健康自檢消費市場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11月28日上午,京東健康聯合唾液檢測愛滋病行業知名品牌愛衛發布2018-2019家庭健康自檢消費大數據指數,以期通過揭示HIV自我檢測現狀,幫助更多人了解愛滋病相關知識和主動參與到愛滋檢測、防治行動中來。大數據顯示,愛滋病自我檢測成為僅次於三高檢測、優生優育檢測的第三大家庭健康自檢消費市場。
  • ...陽光大道上——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工商局、沙依巴克區工商局採訪記
    8月19日下午,記者穿過人流,走進匯嘉時代商場,了解在這裡實施已一年多且卓有成效的商標授權經營制度。    商場客戶經理、40多歲的曾豔女士迎了過來。在一臺電子顯示屏前,曾豔演示了商標授權經營制度的相關內容。    隨著顯示屏頁面不斷被打開,《商標註冊證》《營業執照》《授權書》《金銀珠寶鑑定證明》等小欄目映入記者的眼帘。
  • 乳腺癌的自檢方法,建議收藏!
    日常生活中,女性可以進行乳房自我檢查,雖然不能替代乳腺癌篩查,但它可以幫助女性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體,以便及時發現細小的變化,及時就診。 下面就教大家正確的自檢方法:
  • 世界十大最奇怪的蘑菇,天藍蘑菇顏色最鮮豔
    天藍蘑菇在全球分布不廣泛,僅在紐西蘭、澳大利亞和亞洲(尤指印度)有所發現;當然天藍蘑菇並非什麼稀有品種,紐西蘭境內蠻常見的,北島及南島均有其蹤跡。這種藍精靈一樣的蘑菇主要在闊葉林和針葉林中出現,比較喜歡在羅漢松屬、南山毛櫸樹下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