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茂的地產數位化,竟然已經進化到這種程度了!

2021-01-13 明源地產研究院

臨近2019年底,TOP5中,有三家巨頭在組織架構上做起了「大手術」。

一方面,龍頭們在努力構建一個精幹高效的總部,將更多的人員下沉、更多的權利下放,讓管控的一收一放更有彈性。

另一方面,房企們還將遊標卡尺移向了「績效」一端,業績導向下公司開始向組織管理要效能,「降本提效」意圖明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實上,不管怎樣的決策系統、管控體系,都離不開數位化的管理工具。

有多少效率低下、管理失控的問題都出在了數據上啊!

總部開會要數據,發現數據根本對不上,花大力氣校正核對,還談什麼效率?領導拿到數據不準確、不及時,決策的基礎都是錯的,還談什麼管控?

而數位化做得好的房企,發展也會受惠。比如金茂近幾年發展得又好又快,項目單價在30強中名列前茅,規模增長也很迅速,這背後數位化強管控功不可沒……

下面,明源君先來說說數據的3宗罪……

數據這3宗罪

造成房企的效率和管控黑洞

項目一多,靠人是管不過來的,必須上系統。

而數據如果有問題,輕則損失利潤,重則崩盤散架。數據滯後、數據打架、缺乏數據深度,這3大問題直接導致了效率低下、管理缺位。

明源君下面以銷售和成本兩條線為例,參照其他行業,來說說房地產行業數位化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滯後乃至失真:反應過來的時候事件已經發生了,很被動

想想你的網購經歷吧。

你選中了一件商品,下單後,商家立馬就能響應,他的庫存數據是隨時變動的。當顯示庫存不足時,他可以選擇補貨還是下架;他的銷售數據是動態的,你能夠看到這件商品上架以來每個月、每一天的銷售量是多少,商家也能因此調整自己的銷售策略……

可在同樣的技術背景下,開發商賣房卻是另外一番光景。

賣房的數據是怎麼上傳的?

落後房企的銷售數據靠拍照認定,當天晚上拍完一版照就不會變動了,這時候數據停留在了6點下班那一刻,但成交事實上並沒有停止。

還有一些房企要求銷售之後立刻就錄入,但大多數銷售可能在忙完一天甚至是一個禮拜之後,才會集中錄入,無法保障時效性。

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弔詭的結果——一線都清楚狀況已經發生,而系統卻反應不過來,總部也無法及時獲知,造成決策和現實脫節。

某項目開盤去化超過5個億的時候,就是「人提醒系統」,朋友圈都慶祝開了,系統卻沒有反應,因為數據還沒傳到總部呢……

成本數據亦有同樣的尷尬,而且結果更加嚴重。

工程變更在所難免,一般房企都要求一線立刻錄入、立刻上報,及時決策。但實際上,一線「壓單」的情況要比我們想像的嚴重得多——今天項目錄入的可能是一周以前的數據,還有項目變更籤證能做到當月清都很不錯了。

這樣數據反映到上面的時候,基本都是「已成定局」的事兒了。

在滯後的數據面前,再談設置紅線和事後追究等「管控手段」,等於是笑話。最極端的案例是:某房企年底認為自己盈利幾千萬,可最後卻發現事實上是虧損的,因為全國有幾千萬變更沒有報上來……

二、數據打架:幾個老總拿到的數據都不一樣,非常混亂

一個副總想要查看回款數據、應收數據等,發現系統中3個報表中都有這個數據,而且都不一樣!

這該怎麼辦?拿著這樣的數據去開會,管理層也不知道該怎麼決策。

這種情況為什麼會出現呢?主要因為以下原因:

1、口徑不一致。比如預收款算不算做回款?在途帳財務認不認?籤約、回款中是否包含補差款?很多細節口徑不一樣。

2、程序不一致。業務口徑一致了,也會因為落地到程序上出現誤差,比如「非房款」這個指標,到底包含哪些款項?如果沒有明確統一,誤差在所難免。

3、一線不優先使用系統。因為程序不便利,許多一線不愛使用系統錄入。如果很多線下付款或者線下合同,直接走OA的方式了,還怎麼對得上呢?

數據一旦打架,就會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去核對、找到誤差來源,直到確認一個可以信賴的數據出來再說。這時候也就談不上什麼「效率」了。

三、數據孤島:所有部門和區域都在圍牆裡,無法深入剖析

房企現在個個都理想遠大:要把所有業務整合起來,搞大運營!

但事實上,很多部門和區域,都是自行其是,按照自己的邏輯錄數據作統計,最後聯通是假,隔離卻是真……

上面說的是數位化沒做好,可能導致的3大問題。下面明源君以金茂為例,來說說數位化做得好的房企,是如何持續進化的……

讓一線好用、易用,

高層數據自然準確

形成良好數據生態

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大問題總結下來,大家發現一個規律沒有?

很多數據的不及時和誤差都是因為一線錄入的問題,而一線多是因為系統並不好用、程序太麻煩而不去即時線上錄入……

這就會造成一個惡性鏈條:導致高層管理決策的滯後和失準。而中國金茂正是從「一線使用」這個場景下手的。

房企最主要的兩條「生命線」,是銷售線和成本線,一收一支,開源節流。

金茂針對這2條「生命線」,做了如下努力:

首先,從一線入手,只有便利了一線操作,才能讓一線更及時更準確地進行數據錄入,從而正向傳導到管理層面,保障總部做出更加正確的決策;

其次,統一各個業務線條和各個區域的數據,形成數據地圖,全過程進行數據巡檢,讓數據有比較、有評估、有補救措施,形成良好生態,有體系、有標準地進行「管控」和「提效」。

一、簡化操作,讓一線願意錄入,保障數字即時、真實

依靠手工匯報、線下匯報的方式,想要看到即時準確的銷售數據很難。

很多銷售現場還要拿個電腦重新錄入,的確很麻煩。

而成本業務上諸如籤證變更等業務,現場的一線人員不願及時錄入數據,往往也是因為嫌麻煩。

對此,金茂和明源雲一起升級的2.0數位化系統,就主抓了一線操作,幫一線人員節省時間和精力,讓系統好用、易用。

在成本2.0系統中,很多環節被優化了,直接帶來了錄入的便利性。明源君簡單搜集和整理了一些高頻業務環節做了統計:

成本數據線上編制時間節省了20.5分鐘,審批效率提高了52%。

與此同時,一線操作得到優化的還有銷售部門。相較於成本,一線的銷售操作更為複雜,步驟簡化,就是一線員工的「福利」。

從下圖可以看出,每個環節都可以節約大量時間。

明源君發現,金茂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手段,來為一線提效降本的:

1、標準化。比如成本系統中的角色、表單、流程等,又或者是銷售要套打的業務單據,都是標準化的對象。標準化一方面統一格式和數據,另一方面也便利員工錄入。

2、刪繁就簡。很多不必要的程序,完全去除或簡化。例如合約規劃審批從8個流程合併到僅剩1個流程。用戶也不需要在發起之前先想一想選擇哪個流程了。

3、線上代替線下。線下動作就意味著數據滯後和出錯機率的上升,像對帳、套打業務單據等機械繁瑣的工作,就該交由計算機自動化處理。

4、打通系統。前面這幾個步驟之所以能夠實現,都是因為不同系統之間的牆壁消失了。金茂實現了財務與成本、營銷等業務系統之間的連接,「業財一體化」之後POS機端的數據自動流入銷售系統,並同步至財務系統中,就成功消除了數據錄入、對差異的工作。

二、準確的數據及時傳遞到條線負責人,才能更好地規避風險

一線的標準化操作方便了,不用你督促,自然就會採用。

一線的動作規範了,上層也就能實現更好的風險預警與控制。

以銷售為例,金茂計劃設置「簡訊推送」。

區域營銷負責人想要看到銷售這樣的核心數據,是可以實時的。

比如,一天,他翻開運營「小本本」,再抬頭一看實時數據,不對啊?今天應該賣到XX億了啊!立馬詢問情況,調整營銷策略!

再到總部營銷總。一線銷售數據輸出後就是可信的、準確的,再也不要核對處理了,直接就可以用於業績認定和考核。

數據準確以後,價格有效期管控、貨值動態管理、轉籤約控制等調控措施,搞起來也是及時有效的。

成本也是同樣邏輯。

規範統一之後,防止了「數據打架」,將一線積極性調動起來就能有效解決「數據滯後」。

由此,當數據傳到各層級成本管理者手中,他們就有時間進行動態成本分析,可以基於數據反饋的情況進一步降低無效成本、強化合同管理。

三、形成「數據有機體」,建立生態,打造「賽馬」機制

企業要形成一個充分互動的「數據有機體」,一般分為4個階段:

1、以部門為單位,保障數據實時真實。每個部門的數據都要及時、準確,為接入有機體做好準備。

2、打通業務線。從一線開始,各個業務條線信息共享,提升各級單位業務運轉效率。

3、各業務線相互協作,並與總部形成交互。各業務線不可能是相互獨立的,相互之間必須協作,比如說設計和工程的協作、成本與財務的協作、各線條與運營的協作等等。這麼多套系統一起打通,與主數據系統統一,融為一體。

4、各區域數據匯集,形成地圖。最終徹底形成一個共同呼吸的「數據有機體」。

在金茂信息化2.0中,金茂將各個業務線條、各個區域之間的「牆壁」打通,實現數據統一、聯動。

數據統一後,就可以建立數據生態,進行一些以前無法進行的操作,比如,建立新的機制。

以金茂的「成本賽馬」機制為例。

之前,許多房企的成本管理,要麼各自為戰,要麼是全國一套標準。有區域標準的,也是一套標準執行好幾年。

可各個區域城市基本面不同、政策不同、政策隨時在變化。如果拿一個強調控城市的項目,去和一個弱調控城市的項目相比,明顯不太公平。如果一個城市已經取消限價,卻還要用限價之前的成本標準,又不太合理。

金茂的「成本賽馬」機製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和同一區域的標杆對比,而不和全國對比。

單純地拿全國項目的成本數據進行比較並沒有意義,金茂更多是在同區域甚至同城市來做一些比較,在同一區域尋找標杆項目、標杆做法進行對標。

其次,成本賽馬的目的在於改進,而不是考評。

比如說某項目的景觀單方價是1100,但經比較發現當地有同類項目做到了1000。那麼,就會認定1100的目標成本可能有改進空間,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當地找不到比較合適的施工方,也有可能是一線談判能力比較弱等。可以針對問題與一線了解原因,並針對性的提供幫扶,驅動該項目將成本降下來,合理優化成本。

最後,通過這種機制的反饋,形成良好、動態的成本標準。

基於以上操作,金茂只要在新進入城市建立樣板標杆,就能很快地通過數據發現當前項目的問題,並迅速形成較為成熟的區域標準,而且可以基於各城市各項目沉澱下來的清單數據,分析提煉,讓城市成本標準動態進化。

明源君相信,不久後,深度的數位化將為金茂帶來更明顯的「提效控本」效果。

相關焦點

  • 武漢地王聯合開發成趨勢 龍湖金茂商業備受期待
    也有人爆料,拍地時互相抬價,然後合作賺大錢,這些都是套路     不過具體到項目實操方面,高價地聯合開發不失為一種策略,對於雙方多方都是共贏的。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由於楊泗港地塊中的商業體量比較大,平安若要找合作夥伴,除了考慮企業的住宅開發能力,更需要考慮企業的商業運營能力,選擇龍湖也是情理之中。
  • 李琤潔:商業地產數位化最重要的因素是思想意識上的改變
    2020年11月17日,在商業地產年會上,凱德集團(中國)數位化戰略與創新董事總經理李琤潔表示,「在疫情之前,對整個商業物業來講,數位化轉型最大的難度其實是在思想意識上的改變。」 李琤潔認為,多年來,線下商業的經營活動,更多是「經驗遊戲」。有經驗的很多內容和成果可以直接付諸實施。
  • 中環地產通過全面數位化,助推房地產經紀行業正循環
    新居住時代,通過全面數位化和服務者進化,行業效率水平和消費者體驗再次升級,逐漸形成產業共生、信息共享、生態共建的行業正循環。中環地產成立於2001年,開創的經紀行業"平臺聚合模式",是中國房產經紀行業聚合模式的開創者,公司每服務一座城市都以爆發式的規模和發展速度領跑行業,其運營模式也因此在2009年被全國同行譽為"中國式加盟"。
  • 中國金茂:雙曲線並進|進深
    中國金茂CEO 李從瑞 樂居財經 展浩博 發自北京又是一年財報時,「內房企優等生」中國金茂再次交出一張有「質」有「量」的業績答卷。3月25日,中國金茂披露2019年度業績報告。中國金茂城市運營項目發展歷程目前,金茂城市運營項目總數累計達20個,2019年城市運營及物業開發業務收入為377.21億元,同比增長12%,貢獻收入佔比高達87%。截至2019年末,金茂城市運營項目及物業開發項目未交付面積分別為5714萬平方米和2728萬平方米。可以看到,城市運營項目已經佔據金茂土儲結構中的重要部分。
  • 新居住時代下,數位化建設成中環地產「核武器」
    中環地產是一家在贛鄱大地上成長起來的企業,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19年的風雨。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中環地產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0座城市,門店超過3000家。
  • 比中海還賺錢,看看金茂「爸爸」的金剛鑽
    1、真真正正的「利潤王」  南京地產圈兒有傳,G97地塊早內定給了平安集團,拿地者中國金茂,不過是以代建者的角色,給平安建平安大廈。  如果真的這樣,便不是「世界500強」企業身份讓金茂拿了這地塊,而是為了讓他拿地,借了這個獨特的身份,中間的邏輯大不同。
  • 金茂南京區域年度回款已達317億 指標完成率113%
    從半年度衝刺到7個月回款突破200億、10個月回款突破300億,再到如今年度回款指標提前超額完成113%!憑藉著持續增長的能量,金茂南京區域(蘇皖)以實力與口碑,在2020年依然保持昂揚的姿態,成就長三角房企發展的「金茂式」傳奇!
  • 第15屆商業地產節圓滿落幕 明年再見
    他認為,實體商業運營效率低於電商的本質原因在於數位化程度,數位化是實體商業未來的必然趨勢,如果實體商業插上數位化的翅膀,未來有無限可能。贏商網基於行業發展延伸的大數據業務,是實體商業進化和數字共同體。不管是購物中心還是其他業態的商業地產項目,都會不斷的往前發展和進化,數位化的道路是必然的。
  • 鉅派投資攜手克而瑞構建業內首個地產數位化智管系統
    據了解,數位化智管系統可完善金融機構對地產類資產的判斷能力,使原先主要依靠經驗、人力的投資及管理過程更科學化、系統化,讓原本不確定、不透明的因素變得更透明有效。鉅派旗下地產團隊集聚了兼備實操經驗與投資經驗的優秀人才,主要成員經歷了不同周期下各品類地產項目投資經驗。克而瑞成立於2006年,服務於TOP100強中95%以上的房地產企業,作為行業領先的中國房地產大數據應用服務商,從行業數據到客戶數據,實現了房地產大數據閉環。
  • 共識|數位化如何成為房企的第二增長曲線?
    來源:鈦媒體APP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數位化技術在產業界的深入推進,數位化能夠提升企業管理和經營效率已經成為共識,房地產業也是如此。雖然我國房地產企業的數位化大多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國內一些頭部房地產企業的數位化系統已經初具模型,他們進展最快的已經開始第二、第三階段的數位化規劃和建設。
  • 寧高寧:提升核心競爭力,數位化是重要途徑
    作者 | 寧高寧(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中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來源 | 國資委網站加快數位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不斷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政府大量出臺支持政策,國務院國資委專門印發加快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工作的通知,為企業數位化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
  • 地產行業展望:恆碧萬融的鑽石時代
    從房產稅的立法到開徵需要3~5年的時間,作者認為房產稅在中短期內推出概率很小,隨著城市化進程進入下半階段,城市可供出讓土地將越來越少,我國財政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程度將逐漸下降;預計未來5~10年內也就是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全國範圍的因城而已的房產稅推出的概率比較大。政府財政收入中土地出讓金的角色將開始逐漸由房產稅替代,從房產稅出臺到取代土地出讓金的角色可能需要十幾年時間。
  • 金茂誕生中國低空跳傘第一人 兩老外跳進工地
    東方網10月6日消息:昨天下午2點10分,41歲的河南人丁建平帶著一面五星紅旗,腳踩煙花從金茂大廈一躍而下,拉開了2004金茂跳傘帷幕,他也成為中國低空跳傘第一人。  下午2點10分到3點45分,16個國家的37名運動員輪番表演了單人跳、雙人跳、三人跳、技巧跳。
  • 當代張鵬:地產企業再往後發展要熵減 別熵增
    熵就是無效能量、熵就是混序,因為當代一直是做科技地產,這些年我們進了47個城市,我們發現城市「熵」越來越多,比如說能耗巨大,城市管理非常低價,這一年我大約跟40個城市相關的政府部門做它的AI和VR的雲平臺的時候突然發現各個部門,交通、養老、政府服務全部都是各自為政的,所以我們就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這個地產企業再往後發展要熵減別熵增。
  • 因為沉迷玩手機,未來的人類竟然進化成這樣,太可怕了
    因為沉迷玩手機,未來的人類竟然進化成這樣,太可怕了時間:2015-03-13 18:10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因為沉迷玩手機,未來的人類竟然進化成這樣,太可怕了 沉迷玩手機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低頭族究竟會不會退化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群人呢?
  • 博銳尚格受邀參加中國商業地產行業2020年會並進行「商業地產智慧...
    博銳尚格作為建築運維領域數字智能服務商,其執行總裁竇強博士獲邀在大會上進行了「新基建時代的商業地產智慧運營」的主題演講,與參會者分享了在新基建大背景下,如何通過數位化解決商業運營複雜多變的問題。竇強博士介紹到「建築的數位化發展進程非常複雜,需要用BIM+IOT重建一條數位化通道,將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有機耦合在一起,使數據更加全面、客觀、可追溯。建築數位化之後,可獲得從底層的物理數據打通、現場執行標準統一、項目及集團管理透明高效以及資產規劃升級等自下而上的諸多價值」。
  • 巴拿馬猴已經進入石器時代,它們未來會進化到威脅人類的程度嗎
    2017年,德國生態學家對外發布了一個發現,他們發現在巴拿馬一座偏僻的島嶼上,島上的小白免捲尾猴會使用工具來獲取果實,似乎已經進入石器時代。
  • 當代置業張鵬:地產企業再往後發展要熵減 別熵增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當代置業張鵬: 地產企業再往後發展要熵減,別熵增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曉蘭)12月9日,「地產迭代 人居煥新」第16屆新銳人居獎頒獎論壇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拉開序幕,在「科技+數字,
  • 進化是沒有方向的,人類進化到現在已經達到了終點嗎?
    科學家們發現,雖然短期內人類看起來比並沒有什麼變化,但通過研究發現,人體內已經有了悄然的變化,比如更適應酒精和菸草比如現在不同人種呼吸系統(從鼻子鼻腔到內部的肺臟)就有一定的區別,未來全球溫度持續上升依然會淘汰不適宜的人類個體,最終可能使得全球人的呼吸系統越來越相似,因為影響鼻腔功能的因素在以往受地球不同溫度帶的影響,而未來地球持續升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