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復甦,衰退,還是大蕭條?我們講述的故事,影響著經濟危機

2020-12-03 觀察者網

信心是經濟活動的晴雨表,人們怎麼解讀市場,往往可以左右經濟格局的變動。 當代行為金融學主要創始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在他的新作《敘事經濟學》中大膽提出,如病毒般傳播的重大敘事,是文化、時代精神和經濟行為快速變化的主要載體,也是預測未來經濟走向的關鍵因素。

【文/餘 江】

蘋果落下,砸中牛頓,萬有引力學說就此創立,人類發現天上的星辰運行與地上的河水流動竟遵循著同樣的定律。作為近代科學標誌的經典物理學大廈落成,啟蒙運動邁向理性主義,歐洲工業革命接踵而來,數千年世界文明史將為之一變……

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一個蘋果啟迪萬有引力的故事,早已跨越種族和文化界限,成為全地球孩子們共同知曉的傳說,儘管——這是個虛構的敘事。

儘管牛頓本人的著述從未提及這個事件,儘管蘋果傳說的多個版本明顯出自後人演繹,儘管從歷史和邏輯進程看,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早期的三大定律結合天文學進步的自然成果,然而三百年來,人們始終更喜歡聆聽和傳誦那個意外事件,甚至到牛頓故居去朝聖那棵仿佛來自伊甸園的開啟智慧的蘋果樹。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敘事有著激發想像、打動人心的神奇力量。故事是所有孩子的啟蒙必修課,甚至整個人類文明也一樣。每個民族的起源都湮沒在久遠的歷史塵埃中,只有傳說留存至今,中國的盤古女媧、希臘的宙斯蓋婭、印度的溼婆神、聖經的創世紀……

敘事中講述的祖先、英雄、苦難、奮鬥,不僅銘刻於個人記憶,塑造身份感和世界觀,也構築起家族、社群乃至國家的共同心智與情感。

在知名金融學家、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看來,現代社會的經濟生活同樣為敘事所統治。這位曾成功預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學者,談及1929年大蕭條時最喜歡講的一個故事是:

紐約街頭的鞋童在給客人擦鞋時主動談起股票買賣,引起老甘迺迪(或洛克菲勒或其他某位大人物)警覺,馬上決定拋售股票,由此躲過一劫。

似曾相識嗎?

中國股市房市泡沫最高漲的歲月,街頭巷尾是不是也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創富」神話。從公務員到小老闆,從退休教師到保姆阿姨,當每個人都在敘說那些故事,信心和價格屢破新高時,市場的瘋狂是不是正走向盡頭。

風險投資人在充滿夢想的中國市場考察新項目新團隊時,就尤其看重創業者「講故事」的本領。

一輛小黃單車,伴你騎遍世界;

一部鑲滿螺絲釘的手機,凝聚工匠情懷;

一杯其實不貴的咖啡,陪同幾千萬中國白領成長……

類似的獨角獸傳說反覆出現又消失,圈內人故作神秘,圈外人心嚮往之。

投資風向的交替,商業周期的輪迴,似乎總伴隨著各種敘事在人群中的廣泛傳播,前期白手起家,風光無限,後期鋌而走險,一聲嘆息。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們屢屢追隨敘事的潮流,拋棄基本面,陷入「非理性癲狂」。這引發了希勒反思:流行敘事到底是經濟繁榮導致的結果,還是激發群體情緒、推動市場行情的原始動力?

在新作《敘事經濟學》中,希勒大膽提出,如病毒般傳播的重大敘事是文化、時代精神和經濟行為快速變化的主要載體,也是預測未來經濟走向的關鍵因素。

敘事的力量在於傳播。在全球陷入「大流行病」的當下,這是個有些苦澀的巧合。

希勒發現,敘事的流行規律非常符合傳染病模型的描述。聽到故事好比感染病毒,講述故事好比傳播病毒,遺忘故事相當於戰勝病毒(康復)。

因此敘事的流行速度將取決於傳染率與康復率、易感人數與康復人數的相對比值,呈現出典型的駝峰式流行病曲線。

另外,敘事在口口相傳中會發生變化,這類似於病毒變異,某些新的敘事版本可能具有更強傳播力。

原本稀鬆平常的軼事,在特定場合跟某個名人聯繫起來後,突然形成爆炸式傳播,好比流行病中出現超級傳播者。

例如小羅斯福總統的名言「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此前其實有多人用相同說法談論美國經濟蕭條,但直到他的總統就職演講發表後,才成為解釋危機、恐慌與信心的歷久不衰之經典。

真正形成大流行的敘事往往是各種機緣巧合的結果。

比如,比特幣敘事引發的泡沫,居然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無政府主義運動,這並非牽強附會,而是比特幣官方網站的宣言:「比特幣是和平無政府狀態與自由的催化劑……是對腐敗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回擊」。

在塗上反權威、黑客倫理和平民主義色彩之後,這種枯燥費解的現代數字加密貨幣似乎有了古老的神聖使命,並能喚起許多潛在用戶對自身社會地位和角色的共鳴。

比特幣還有生動寫實的創世故事,自2008年起,署名中本聰的首創者只是通過郵件與其他人聯繫,從未露面,並在很早退出,至今不知其真實身份。2010年,程式設計師漢耶茨用1萬個比特幣——後來的最高市值曾接近2億美元——買了兩個外賣比薩,完成第一筆實物交易。類似神秘傳說被反覆講述,構成絕好營銷題材。

比特幣價格在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前後首次飛漲,作為不受政府控制的匿名貨幣,它化身為個人賦權象徵。而2015年Alpha-Go人機大戰後,伴隨著人工智慧熱潮,工業革命以來便開始傳播的「技術接管生活,機器統治世界」敘事再度變異和流行。面對不確定前景,許多心生畏懼的外行人或許會認為,比特幣將是未來世界的公民證?

上述例子表明,造成深遠影響的流行敘事,很多時候是大量相關故事的集合,希勒將其比喻為「敘事星座」。某個小故事的影響在流行後消退,新的小故事取而代之,使整個話題長盛不衰,如大流行病中出現多個波次的反覆衝擊。某些事件已失去傳播力,但如休眠病毒一樣,仍留在許多人記憶深處,甚至融入文化基因,在數月乃至數十年後突然被喚醒。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提到,想像力,或者說講故事的能力,讓人類成為唯一能開展大規模社會合作的物種。金錢、企業、法律、國家、宗教,莫不是人們虛構出來的概念和故事。正如《權力的遊戲》所言:「力量存於人心,惑人把戲,如牆上暗影,即便一個小個子,也能投下巨大陰影」。

在許多學科領域,敘事並非新鮮課題。心理學和腦科學從認知角度探索人對故事的好奇心。社會學和新聞學關注敘事的特徵、傳播及各層次影響。文學影視更屬於流行敘事的主要表現形式,甚至音樂也暗含敘事,大型交響樂傳遞的內涵與震撼堪比史詩。

但希勒指出,社會科學中最具理性色彩的經濟學帝國,卻長期對敘事現象缺乏興趣。敘事傳播或許在商學院的市場廣告課程中有一席之地,或許曾被凱恩斯等視野寬廣的經濟學家關注,但從未被納入主流經濟學理論框架。這種情形勢必將發生改變。

一方面,行為經濟學興起後,傳統的簡單理性假設被放棄,經濟學家們對人的行為動機有了從現實出發的更複雜認識。流行敘事對個人決策和社會結果的導向作用,也將被納入視角。

另一方面,全球互聯的大數據時代給流行敘事研究創造了絕好條件。對主流媒體的信息報導,可以藉助智能設計做實時的搜索、追蹤與分析。此外,人們在各種社交媒體產生的海量信息,更提供了以前不曾有過的流行敘事的豐富原始資料。

希勒為「敘事經濟學」提出了七個關鍵構想。在他展望中,流行敘事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應成為未來的主流研究課題與思考方式,敘事、信念、行為及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若能得到更好澄清,經濟預測將可以更具邏輯、更加準確,政策措施也能在充分考慮「輿情」因素之後,有的放矢、精確實施。

蘋果落向大地,力量在於人心,如何講好故事,如何理解和利用敘事的力量,是全人類共同的遊戲。

(作者餘江曾任清華大學財稅研究所研究員,《比較》編輯室特邀編輯,知名財經書翻譯)

《敘事經濟學》,著者:羅伯特·希勒,中信出版社,2020-5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全球大流行病至暗時刻 大衰退、大蕭條會來嗎?
    ,還是大衰退、大蕭條?在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尼斯·S·羅格夫看來,20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一個預演,但這次不同——它已經成為全球經濟1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衰退。 「一切都取決於疫情的持續時間,如果持續很長時間,那肯定是所有金融危機的源頭。」「我們看到的最大風險是破產和裁員潮,這將使經濟復甦更加困難。」4月4日,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
  • 危機預言者:「我們處在康波周期最後衰退的十年,黑天鵝會非常多」
    如今一語成讖,是巧合,還是必然?鳳凰網財經《康主編》欄目日前與這位兩年前預言危機的分析師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核心要點:1、2018年,衰退就已經註定。美債收益率倒掛,預示了衰退的到來。2、這次危機中,我們不會比1929年表現的更差,但復甦的時間可能會晚於2008年。全球經濟復甦可能需要到2021年下半年甚至更久。3、我們處於一個極具挑戰的時代,可以稱之為:凱恩斯主義的黃昏期。
  • 美國大蕭條時代的生活:"米老鼠""唐老鴨"問世
    資料圖片:1929年10月24日投資者聚集在紐約證交所門前,當天成為大蕭條起點  1929年10月28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指暴跌13%。第二天,道瓊指數一瀉千裡,暴跌22%。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經濟危機拉開序幕,迎接人們的是長達10年的大蕭條。
  • 任澤平:大蕭條,美國1929貿易戰啟示錄
    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被視為大蕭條的起點,此後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經濟乃至政治局勢動蕩不安。 大蕭條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其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是貿易的急劇萎縮、全球經濟的衰退,同時也對後世國際貨幣體系、宏觀經濟理論、國家宏觀政策、國際協調機制的一系列發展變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 保加利亞盲眼神婆預言今年將出現全球經濟衰退,而且將摧毀歐洲
    說來有趣,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唯物主義世界觀,但是,目前世界上確實存在著一些我們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而一些號稱是預言的說法,則又給我們不時面臨的災難性事情添上了神秘色彩。據英國《每日星報》4月18日報導,著名的保加利亞盲眼神婆,巴巴·萬加(Baba Vanga )預言說今年將出現全球經濟衰退,而且將摧毀歐洲。而不少人都擔憂,她對世界的又一個悲觀預言很有可能再次成真。據巴巴的追隨者稱,這位著名的通靈大師生前曾發出警告,警告人類將迎來災難。她預言了一場全球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可能在英國脫歐和新冠病毒爆發後重創歐洲,歐洲大陸將逐漸走向末路。
  • 中東歐多國左翼政黨選舉獲勝 經濟危機致右翼失勢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中東歐地區的政治和社會局勢出現動蕩,以社會黨為主體的左翼力量利用民眾的不滿情緒,在左、右翼力量的新一輪較量中取得了明顯優勢,中東歐政治博弈的天平正在向「左」傾斜。在中東歐地區,斯洛伐克、立陶宛和羅馬尼亞都在今年舉行了議會選舉,結果左翼政黨或政黨聯盟全部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 MISES: 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或許在經歷這段痛苦的時期之後,隨著經濟逐漸復甦,西方金融和經濟當局本應被要求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以避免未來信貸廣泛擴張,從而避免衰退。很遺憾,情況並非如此。儘管70年代末的危機後,在調整西方經濟體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80年代末另一場嚴重的信貸擴張又初露端倪,先是始於美國,後遍布日本、英國及其他國家。
  • 凱氏物語 全球大蕭條下的比特幣未來
    美股大牛市的原因必然伴隨著三個重要的過程:一個是跟美股相關的金融產品創新,另一個是低市場波動率的美股公司需要掩蓋真相,最後一個是獨角獸的故事越吹越大。很明顯,美股的這波牛市在過去十年,華爾街已經從華盛頓得到了它想要的東西,即大規模企業減稅和放鬆監管。同時間,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基金都沒有跑贏大盤。
  • 傾倒幾十萬加侖的牛奶,是否意味著美國會再次進入大蕭條時期?
    1929年大蕭條重創美國農業,具體到奶牛養殖,大蕭條頭5年,全美最大的產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價由4.79美元降到3.48美元,奶農在零售價中收益佔比由46%降到30.5%;紐約州情況也類似。當時的奶農有三種選擇:第一是保存牛奶,等待價格上漲,但這對於保鮮極為困難的牛奶顯然不適用,就算是如今的技術,仍然無法長期保存。
  • 末日博士魯比尼:全球經濟衰退軌跡會如何?V形,U形,L形還是I形?
    魯比尼:全球經濟衰退軌跡將會是什麼樣子的?V形,U形,L形還是I形?從現在的情況看,衰退的軌跡將會是I形的。如今全球GDP下降的速度比全球金融危機甚至大蕭條的時候都要快。我預計到了第二季度,美國和歐洲的增長水平將變得更糟糕,或放緩15%到20%。
  • 我們途經四季,讓故事「復甦」——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我們途經四季,讓故事「復甦」——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2020-06-22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述人類衰退之後,這麼可愛的畫風居然沒人看?
    人類衰退之後改編自輕小說家田中羅密歐原作的同名小說,動漫由岸誠二負責監督。故事是講述人類末日來臨,新人類(妖精)崛起,舊人類和新人類一起生活的故事。看前幾集還以為是兩種人類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故事,但繼續往下看卻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在看第一集的時候如果不被這部動漫水彩畫的背景和粉色系的色調所迷惑的話還是可以很輕鬆的看出這部動漫的黑深殘故事的。
  • 美國十年經濟復甦,為什麼多數美國人卻說生活沒多大變化?
    這意味著2009年6月進入衰退「谷底」後,美國的經濟就一直在增長,但在經濟學家看來,美國真正的經濟復甦或許只是剛起步,受美國現行對外經貿政策的影響,「這場復甦可能正在接近微妙時刻」。劉易斯現在住的仍是年輕時買的房,還是選的豐田,只不過車型更新換代了。路透社在報導美國經濟持續增長10年時稱,支持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力量,是持續 10 年低利率和美聯儲的大規模幹預,使 2200 萬美國民眾重返工作崗位。但美國經濟學家也擔心,在經濟增長持續10年之際,市場愈發猜測這輪復甦還能持續多長時間,擔心未來幾年是否將不可避免地再度出現衰退。
  • 羅伯特·席勒:中國從來沒有衰退過
    這不僅僅是關於中國,而是關於我們所有人。不確定性不僅僅是針對某個國家。網易財經:您對現在的烏克蘭危機有什麼看法?這會影響歐盟經濟的復甦嗎?烏克蘭危機損害歐盟復甦席勒:我能想到的局面就是對歐盟的復甦有損害。
  • 笑著面對大蕭條:LIFE雜誌得以讓我們瞥視幾十年前的過去
    該畫冊展示了自1936年該雜誌創刊以來的部分最著名圖片,這使得我們得以一瞥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時期的生活場景。   LIFE是出版商亨利·路思義(Henry Luce)智慧創作的結晶。路思義此前還分別於1920年和1930年創辦了現今極具影響力的Time和Fortune。
  • 李迅雷:本輪危機與1929大蕭條比較
    這說明:不管是高利率還是低利率,都難以避免危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扭曲的經濟結構逐步固化,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政府逆周期政策失效的情況下,早晚都會爆發危機,疫情只是催化劑。  徐馳和張文宇的這篇報告,非常詳盡地分析了美國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的債務擴張的特徵、規模和風險,並與1929年大蕭條作比較,數據詳實,邏輯嚴謹,分析深入,且作了危機的沙盤推演,值得一讀。
  • 番劇解讀:人類衰退之後,你不知道的背後故事!
    解讀人類衰退之後背後隱藏的故事,內無劇透,情放心食用。《人類衰退之後》是田中羅密歐最先開始出版的輕小說作品,以童話般的氣氛卻有著異想天開的治癒系劇情作為賣點。故事是講述人類末日來臨,新人類(妖精)崛起,舊人類和新人類一起生活的故事。整部動漫充斥著一種抑鬱的黑童話氣氛,小說中每一卷的主要角色都不一樣,但都有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粉毛角色,也就是主角:人類小姐(わたし)。妖精無疑是核心,但這群萌物擔當卻經常用無所謂的純真說出一些信息量巨大的恐怖臺詞,結合到末日的設定就是黑童話的由來了。
  • 專訪:協調和持續的國際行動對世界經濟復甦至關重要——訪IMF副...
    新華社華盛頓4月18日電 專訪:協調和持續的國際行動對世界經濟復甦至關重要——訪IMF副總裁張濤新華社記者高攀 熊茂伶 許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張濤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已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
  • 網友:經濟大蕭條場景...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4月1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在過去的5周中,我們見證了新增確診病例呈指數級的增長。在過去一周中,死亡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們將見證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升至一百萬,並有5萬人死亡。」
  • 今天人類也在絕贊衰退中——人類衰退之後
    我們從小就知道,人類是萬物之靈,從地球上的億萬種生靈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個美麗、繁茂的星球的實際主宰者。雖然沒有強壯的肉體,卻用自己的智慧與勞動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絢爛的文明,但有人想過人類社會也會走向衰退嗎?今天要介紹的這部動漫—《人類衰退之後》就講述了人類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後文明時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