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papi醬在微博小號發了一條動態說:心情不好真的會回奶……並在評論區勸大家要保持好心情。
很多新媽媽剛生完孩子,情緒還不是特別穩定,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自己沒經驗照顧不好孩子而懊惱,也可能是因為老公的不關心自己而感到悲傷,還可能是因為和婆婆在照顧孩子的看法上不一樣而生氣,這些負面情緒的變化都會引起回奶。也許很多人都會有很大的疑問,為什麼心情不好會回奶呢?下面我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吧。
為什麼心情不好會回奶?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泌乳的機制,泌乳包括分泌乳汁和排出乳汁兩個環節,而這兩個環節中,分別受催乳素和催產素的影響。
催乳素是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能使乳房的腺細胞分泌乳汁,嬰兒吸吮刺激乳頭的神經末梢,這些神經將此信息傳達到腦下垂體前葉,使之產生催乳素,催乳素,經血液輸送至乳房使其泌乳。
而催產素是由腦下垂體後葉分泌的一種激素。它除了能促進子宮收縮外,還能促使乳腺周圍的肌細胞收縮,當嬰兒吸吮乳頭時,感覺衝動傳到大腦,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催產素經血液到達乳房時,乳腺周圍的肌細胞收縮,將腺泡內的乳汁壓嚮導管,到達乳竇,便於嬰兒吸出,有時還會使乳汁自動從乳頭噴射而出,這就是催產素反射。催產素反射很容易受媽媽的情緒影響,當媽媽心情不好時,會阻礙催產素的生產,從而導致乳汁流出不暢,增加寶寶吸吮的困難,而堵塞在乳房裡的乳汁,由於排不出去,會傳遞一個信息,乳汁足夠了,不需要繼續生產了,也就造成了乳汁越來越少。
因此,新媽媽要做好自我調節,儘量保持心情平和或愉快,避免精神緊張而造成回奶。同時,新爸爸和家人也應該多陪伴、開導新媽媽,讓她維持好的狀態,寶寶才更健康。
導致回奶的因素還有哪些呢?
1、睡眠不足
寶寶出生後,媽媽每天晚上都要起床餵奶,睡眠時間肯定受到影響,如果長期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也會影響其奶水的分泌,造成奶水不足。
看到這個,很多新媽媽肯定會說:「生完寶寶後總是休息不夠,哪裡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啊?」
確實,寶寶出生後,我們的休息時間被打亂了,睡眠時間比以前少了很大,但是我們可以在寶寶休息的時候也跟著休息,當然,也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分擔照顧寶寶的任務。
2、錯誤的餵奶姿勢
如果給寶寶餵奶的姿勢不對,寶寶吃起來很吃力,久而久之,他就會放棄吃奶,而寶寶的吸吮次數不夠,乳房缺少必要的刺激,導致乳汁分泌過少。
因此,新媽媽要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在寶寶吸吮的時候,要將口含到乳暈部位,儘量讓寶寶吸空一側乳房後,再餵另一側。此外,吸不完時要擠出剩餘的乳汁,以免乳汁淤積,引發乳腺炎,從而影響乳汁的分泌。
3、誤吃了回奶食物
儘管有人說根本就沒有回奶食物,但是寧可信其有,也不要信其無,畢竟也有很多新媽媽在哺乳期間誤吃了一些食物而導致回奶的。所以媽媽在哺乳期間,應避免攝取某些會影響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麥芽水、韭菜、咖啡等食物。要多注意營養均衡,攝入足夠的水分,促進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