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同學的嬸嬸去年剛剛生了二胎,本來一直照顧小編同學的奶奶接到她叔叔的電話,問能不能回老家照顧一下嬸嬸和孩子。
就這樣一直回去了半年多,突然有一天同學說,她嬸嬸被她奶奶氣到回奶了。因為奶奶平時過於任性,不讓幹的事情非要幹。本來已經斷奶成功了,這下子一下回奶了,她嬸嬸就硬憋著,都憋出乳腺炎了,擠出來她奶奶又覺得浪費,非要給孩子吃,孩子斷奶又失敗。
兩個人因為這件事把全家搞得天翻地覆。
小編問既然婆媳關係怎麼緊張了,為什麼奶奶還不回來住,同學又說,我嬸嬸上班了,沒人給帶孩子啊,奶奶至少還得待到孩子上幼兒園才能回來。
案例分析:斷奶後回奶的根源是什麼?婆媳關係緊張,孕媽應該怎麼做?
小編覺得,產後斷奶與寶媽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可能寶媽平時注意不到,或者別人覺得現在的寶媽就是矯情,但是斷奶後再回奶就是產後抑鬱症的前兆。如果家裡人忽視這件事讓寶媽變成重度的產後抑鬱症,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產後斷奶後回奶的情況和寶媽自身身體的情況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有些寶媽奶水比較充足,也就非常難以斷奶,加上孩子一呼喊,寶媽的奶水就往出溢。
加上寶媽不及時採取措施,孩子一哭就心疼不止,能加加大了斷奶的難度。
對於這個案例故事來說,既然嬸嬸一家選擇請奶奶去看孩子,那麼就要尊重老人的做法和態度,要積極地給老人講現代的科學育兒方法,不要生硬地強迫老人。
很多老人有的時候不講道理,她們按照經驗論來帶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家庭的和諧,更重要的是為了寶媽的心情舒適,可以考慮請保姆來帶孩子。
如果沒有條件的家庭,就可以讓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一定非要帶孩子,或者調整自己用包容寬容的心態來看待老人帶孩子。
斷奶不僅對孩子是一項考驗,對寶媽也是一項考驗
寶媽在哺乳期後期準備結束餵奶的時候,斷奶就成了一個大難題,寶媽們想了各種辦法,有的給乳頭上塗生薑水,有的用美食誘惑寶寶,有的直接讓寶媽別出現在寶寶面前。
寶寶是問題解決了,那麼寶媽的奶水卻不是嚇唬嚇唬就能沒了的。好不容易斷了奶,因為一點小事激動了又回奶的例子比比皆是。
很多寶媽在問答網站上提問:
小伊:斷奶後又回奶咋辦,我媽讓我憋著,憋得鑽心疼。
小菲:斷奶後一個禮拜回奶了,怎麼辦,擠出來好多,還是有奶。
據調查,寶媽常發生的回奶情況:一般是情緒因素佔40%,飲食佔40%,其他因素佔20%,調整好產後的情緒要比產後修復,產後護理更加重要。
斷奶後出現回奶是應憋回去還是擠回去
回奶硬憋不擠,這種做法是可以採取的,但是要注意安全和衛生,這種做法只適用於少量的回奶。如果回奶量較大的話,可以選擇打回奶針,緩解寶媽的疼痛感。
寶媽在斷奶的時候可以循序漸進地減少餵養,讓乳房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下子就斷奶,把奶憋回去,這樣容易造成乳腺堵塞,甚至出現膿腫的情況。
寶媽也可以選擇擠出去,但擠出的話其實是屬於斷奶失敗的,這時如果再害怕浪費的話再把奶給孩子餵了,孩子也斷奶失敗了,而且往往越擠越多。
幫助寶媽自然回奶的三個好方法
一:逐漸減少餵奶次數
寶媽可以一點點的減少餵奶的數量和次數,每天少餵一點,乳房就少分泌一點,當寶媽分泌的乳汁變得很少的時候,就可以選擇一次性斷奶了,這種方法會讓寶媽少承受一點痛苦。
二:減少高蛋白的攝入
寶媽在斷奶時飲食一定要嚴格控制,要少攝入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尤其是利於下奶的湯水,大補的食材都是要拒絕的。
三:要控制好寶媽的心情
在斷奶時一定要保持心情的平穩,不要因為寶媽的心情激動產生回奶的情況,一旦回奶再斷奶就更加困難了。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舒心的環境是很重要的。
寶媽們度過斷奶期就可以重獲新生了,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最後一定能夠斷奶成功的!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討論,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讚唄!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