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17年,外國高管這樣評價《流浪地球》

2021-01-09 36氪

編者按:本文作者Gabor Holch,是一位常駐上海的作家和跨文化領導力顧問。《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現象級影片,在賀歲檔電影市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同時,在作者看來,這部影片也為外部打開了一扇觀察現代中國的窗戶。原文標題Surprisingly Chinese—cultures and clichés in 『The Wandering Earth』。

中國的最近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不僅是一部關於人類又一次接近末日的驚心動魄的自我拯救傳奇,也是一部關於中國自身重新崛起的傳奇。

還記得《臥虎藏龍》嗎?全世界都對這部片子印象深刻,認為它是理解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可靠來源,比如孝順、謙虛、講話不疾不徐,會輕功不走尋常路。我在中國待了三年,多虧了我在中國的朋友們,我才知道影片中的情形和現實中國有多麼遙遠。

圖片: mxdwn.com

雖然《流浪地球》毫無疑問是一部中國本土作品,但我仍然對國際上希望看到每一個中國故事裡都有幸運餅乾的評論感到有趣。我也承認,你可以有刻板的第一印象,只要它們有助於以後更深層次的理解。但是,當我們理解了偏見是如何在大腦中起作用的之後,我們也意識到,如果不進一步觀察,第一印象往往會逡巡不去。中國本土食物其實根本就沒有幸運餅乾。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想法,特別是對於那些將要與《流浪地球》而不是中國本身進行第三類接觸的人來說。

我就從《The Verge》雜誌最近的一篇評論開始說起吧:「郭帆的電影充滿了美國觀眾熟悉的畫面,它關注家庭關係的重要性以及犧牲的崇高,但也高度重視全球集體行動,強調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坦率地說,我完全理解影片的出發點所在: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正在挑戰美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霸權。

來自東方的「另一種世界秩序」的敘事模式就像任何精心設計的故事一樣,旨在讓我們快速地消化。我們的腦子裡滿是被灌輸的故事和印象。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那麼閉上眼睛,想像一下當你說「非洲」這個詞時,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我可以做出很多視覺上的猜測,但我幾乎可以肯定「企鵝」不在其中。你對非洲的第一印象肯定代表了主流觀點,讓這片土地聽起來很有趣,也讓你對這個地方已有的印象得到了肯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對的。但在另一方面,也是錯的,所以你就得注意了,否則你可能會在非洲或者任何與非洲相關的情況下陷入麻煩。

非洲企鵝

以這些企鵝為例吧,這些企鵝就生活在非洲,但不屬於典型的非洲動物,這也正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原因之一。知道這一點的人會欣賞非洲的多樣性,而不是抱怨非洲除了大象、獅子和香蕉之外什麼也沒有,非洲也不會總是你在旅行社的宣傳片裡看到的樣子。

言歸正傳,你可能還記得這篇文章的開頭是關於《流浪地球》的,我想說什麼,也許你可以從前面我舉的例子有關非洲的例子中一窺端倪。沒錯,集體主義和合作的確是亞洲的東西,但你要覺得亞洲只有這個,那就和想要在蒙巴薩的機場尋找大象的蹤跡一樣荒謬了。沒錯,像《流浪地球》這樣的中國電影中確實有美國式的英雄主義,但認為這是直接從好萊塢照搬過來的,並不比想像這些企鵝是如何從南極洲一路遊到納米比亞的更準確。

希望你們在看電影之前就讀過了我這篇文章。所以我要提醒你注意各個國家在這一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100輛車在指揮下掉頭等幾個場景之外,關於國際合作的內容屈指可數。除此之外,面對困難,負責救援的法國人不情願地屈服,美國人低下了自己驕傲的頭顱,菲律賓人落荒而逃,印度人絕望地撓頭,俄羅斯人啜飲著伏特加,日本人舉槍自殺,甚至大部分的中國人也無助地擠在一起,而少數中國人違抗了命令,無視困難,拯救大家,慷慨就義。(他們必須死,因為這不是好萊塢。)

圖片: rottentomatoes.com

如果你想要從電影中找到你以為的集體主義、天下大同、孝道之類的價值觀,那就大錯特錯了。直到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都在新瓶裝舊酒,以現代的方式處理傳統價值觀的衝突。但隨後,中國改朝換代,在藝術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謙恭和忍耐,變成了落後的標誌,被革命精神所取代。新文化在過去幾十年逐漸滲透了整個中國社會,結果大膽而堅定的城市精英掌控著傳統思想的主流,但仍不確定未來將向何處去。《The Verge》是對的:突破封鎖的英雄主義比你想像中的更中國化,而合作和共識則退居次要地位。

這種區別很重要,因為中國既在電影中也在現實生活中處理著全球問題,我們必須理解它的意圖。我在中國生活了17年,曾在這裡指導過其他外國高管,我看到太多的人把他們的簡單觀念強加於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之上,並根據他們的錯誤觀念行事,比如從「中國人不怎麼直來直去」這樣老套的假設出發,他們以為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就是「生意可以做,但是我要收20%的回扣」。

所以,你必須更為細緻地觀察中國,我非常同意《The Verge》和其他評論作家的觀點:《流浪地球》確實是一個讓我們得以一窺現代中國精神面貌的難得機會。它不是其他國家的唐人街,也不是刻板的中國文化印象,它是你越來越有可能在將來遇到的中國——儘管經常被外界誤解。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穩了,應該看看外國觀眾的真實評價了
    而自大年初四《流浪地球》在北美等海外市場上映以來,一些外國人給出的答案,確實還挺發人深思的……需要說明的是,耿直哥知道目前《流浪地球》在國外知名電影信息網站IMDB上獲得了高達8分的評分。但許多高分評論其實還是華人甚至來自中國的影迷給出的。
  • 《流浪地球》不及格?看看外國影迷怎麼評價!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以後,今天票房已經突破了20億,超過了《復仇者聯盟3》的國內票房,豆瓣評分也維持在了7.9這樣一個較高的位置。不過雖然口碑和票房都不錯,《流浪地球》還是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不少網友在豆瓣上給流浪地球打出了一星的差評,表示這部電影「從演員到剪輯都非常業餘」。
  • 《流浪地球》穩了 看看外國觀眾和原著作者怎麼說
    一家國外的科幻電影網站撰寫的影評就認為《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很震撼,已經可以和好萊塢的大片媲美了。但即便是這樣的外國網友,也仍然指出了影片中另一個過於明顯的問題:人物的刻畫和演員的演技。 比如下面這位名叫Calvin Powers的外國影迷就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寫道:「影片中沒有任何一個角色能讓我產生共鳴」。
  • 人民日報對《流浪地球》的正式評價來了
    《流浪地球》以超過22億的票房,成為春節電影票房冠軍。電影一開場,就開啟了一個宏大的敘事:人類在地球表面上裝滿發動機,推動這個星球在太陽氦閃引發爆炸之前,去往比鄰的星系。而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終在父輩的感召之下成長,成為讓地球從木星引力中掙脫出來的英雄。以宇宙為背景的宏大設定,配上太空場景、災難景觀、工業風格、熱血少年,讓電影頗具觀賞性。
  • 《流浪地球》的火僅是因為吳京嗎?看看它得到的評價你就知道了!
    吳京出演的《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自年初一上映以來就被觀眾拿來當作討論的話題,能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這部電影能火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口口相傳才能夠引起人的注意和好奇心。在電影市場上很少有人去觸碰這類的題材,所以咱們中國的市場上大多都是愛情片,動作片等,很少有像《變形金剛》這樣的國際大片,這也是這部劇一連4部都這麼火的原因,因為它的科幻特效充滿了視覺衝擊,讓人看了忍不住的激動和興奮。
  • 海外對《流浪地球》啥評價?美國認可、希臘客觀,看到韓國:酸了
    最近春節檔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春節檔的電影卻始終熱度未減,對於春節檔播出的《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飛馳人生》等電影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流浪地球》更是衝出國門,給全世界帶來了一個新的驚喜。
  • 流浪地球:0.17%的光速,2500年100代人,開著地球去流浪的結局
    《流浪地球》和《三體》都是劉慈欣所寫的科幻小說,但二者之間並無聯繫,劉慈欣是一名科幻小說家,2015年,他憑藉《三體》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該書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流浪地球》則獲得了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
  • 作家劉慈欣:《流浪地球》75%特效是國內團隊做的
    春節假期,燃爆朋友圈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你看了嗎?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未來,太陽即將膨脹為紅巨星會毀滅太陽系內所有行星,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表建起無數臺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人類進入漫長而黑暗的集體大逃亡的故事。   由郭帆執導的電影在小說基礎上做了大幅改編,加入了一對父子攜手化解地球危機、解開多年心結的故事。同時呈現了大量視覺奇觀,包括末日冰封的上海和空間站救援。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2 原著背景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作者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很多人都是衝著原著去看的,縱覽評價,可以說特效、演員、服化,獨獨很少有直接對故事本身提出巨大質疑的。作家本人憑藉卓越的實力在國內獲得尊敬。念念故土,大膽打包帶走地球的想法,是過去好萊塢影片未曾宣揚的。故事的一絲一毫裡,都滲透著國人的故土情懷。
  • 《流浪地球》並不完美,但豆瓣一星真的中肯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不知不覺春節檔已經經過五天的激烈角逐了,其中《流浪地球》和《新喜劇之王》都遊走在風口浪尖,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但一時的評價和所謂的票房並不能淹沒一部好的作品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於是《流浪地球》就背負了一種使命感,萬眾期待,高聳入雲的行星發動機,冰凍的北京城和濟寧市派出所,斷裂的上海陸家嘴等等這些影像,既親切又震撼,叫人心潮澎湃,這是一次民族想像力的成功植入,試想一下當小朋友們置身影院時,一種與生俱來的民族自豪感將在這些幼小的腦袋裡根深蒂固,從這一點來說真的意義重大,我想這是《流浪地球》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 流浪地球2?並沒有,都是套路!
    眾所周知,流浪地球是我國科幻電影歷史上一個巨大的裡程碑,它用華麗的特效和演員精湛的演技為我們演繹出了劇情飽滿的科幻巨作,相信廣大網友也對這部電影讚不絕口,它打開了我國科幻電影的市場,對比同期上海堡壘也是可圈可點。
  • 《流浪地球》帶動國產科幻小說熱賣《AI迷航》銷量狂翻40倍
    近日,《流浪地球》持續熱映,帶動國產科幻小說暢銷,先是《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作品全線熱銷,多個版本的《流浪地球》登上排行榜。緊接著,整個科幻文學板塊被帶動,由讀客文化出品的國產科幻小說《AI迷航》一夜之間躍入噹噹小說暢銷榜第17名,銷量猛翻40倍,業內人士感慨「2019年科幻元年開啟」。《流浪地球》的火爆熱映,全線帶動劉慈欣作品的熱銷,除了《流浪地球》,劉慈欣其他長篇作品、短篇作品也帶動明顯。
  • 客觀評價,《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嗎?
    經過90天的電影院上映,《流浪地球》終於下線了。這部是繼吳京《戰狼2》之後最為賺錢的電影,也是被稱為中國科幻片裡程碑的電影,在科幻片領域,可以說確實是做得不錯了。至少在中國是如此。而巧合的是,《戰狼2》和《流浪地球》都是由吳京主演,也就是說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和第二都是吳京在主導,那以後誰能打破這個記錄。如果說後面吳京拍攝《戰狼3》上映,票房再衝到第三以上,那真的就是一大奇觀了。
  • 流浪地球創華語電影海外開畫最佳成績 老外被圈粉
    眼尖的人一定看出來了,這是吳京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扮演的角色——劉培強。宣傳海報?不是,這是一位外國網友的妻子在看完電影後花了一天時間完成的畫作。那麼,要講什麼,讀者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個春節,《流浪地球》火了,就像其他可以引起熱議的話題一樣。有人給這部中國國產的科幻電影很高的評價,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大突破,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元年」。當然,《流浪地球》也受到一些觀眾的吐槽。「導演是文科生吧?」「科學性上,理科生表示看不下去,太多細節經不起牛頓定律和相對論的推敲。」
  •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時間:2019-02-13 14:0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超出小編預期的好看,特效 ,場面宏大,故事充滿想像力。
  • 流浪地球:你的IMDB評分怎麼回事?
    第2個問題,整個故事的核心矛盾,是地球在流浪的過程裡,受到木星引力影響,差點球毀人亡。那麼,流浪地球計劃作為一個全球聯合推出的重大戰略,我們且不論太陽系外會發生什麼事情,太陽系內應該已經計算好一切了吧?
  • 吳京被罵、《流浪地球》遭質疑:中國人難道就不能拯救地球?
    這種病,在《戰狼2》上映後出現,在《流浪地球》上映後,再次復發。,也因《流浪地球》而被波及。劉慈欣寫的作品竟然膽敢讓中國打敗美國,比吳京17年徒手打幾個美國僱傭兵更甚,於是榮獲20000個含京量,成功甩跑吳京,榮登貴頂。這些人,只要看到是國產的,只要看到吳京,直接一星,拉低分數,更說不跳水就直播主角吃翔。
  • 《流浪地球》導演力挺的《上海堡壘》,能否開啟中國科幻新篇章?
    這個暑期檔,投資3億元(與《流浪地球》相當)的科幻電影《上海堡壘》將上映,郭帆導演兩次在微博上發聲懇請網友支持該電影,「中國科幻電影應探索更多的內容和模式」。和《流浪地球》一樣,《上海堡壘》也是在中國科幻電影最為艱難的時候立的項,相對於《流浪地球》的激進,《上海堡壘》則選擇了一條相對保守的路線——「流量明星+大特效」。為什麼這樣做?《流浪地球》有劉慈欣原作這樣一個超級IP加持,而《上海堡壘》作者江南在科幻圈的影響力不高。
  • 美國人怎麼看《流浪地球》?評價遠超《戰狼2》比肩好萊塢大製作
    《流浪地球》官微於17日晚間宣布,該片在北美上映11天,攬獲382萬美元票房,成為近五年來中國電影在北美票房的最高紀錄。這已經不是新聞了,那麼在收穫高票房的同時,口碑如何呢?《流浪地球》榮登北美票房冠軍我們可以看一下非常能反應美國觀眾觀點的IMDB網站的數據。當前,《流浪地球》獲得了7.7分的評分。這個分數看似不高。但對比一下,《星際旅行2:可汗怒吼 》也是7.7分的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