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學模式探討:虛擬實驗室在教育中的應用

2020-11-28 中國教育..

  實驗教學始終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隨著教育理念的革新、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等,藉助虛擬實境技術、3D影像技術等解決教育中實驗教學的不足等問題,通過虛擬實驗中的正確指導,運用虛擬的實驗素材進行不斷的探索創新,儘可能的避免危險實驗可能會帶來的傷害,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探索創新能力,從而提高知識學習與知識掌握程度。

  在傳統課堂中重視理論教學,忽視高成本、高難度的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脫離,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與指導,為避免資源浪費分為小組操作實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操作的到。實驗中還必須要按照教師的實驗指導機械式的操作,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與設計實驗能力,且實驗課時在教學中的課時安排較少,學習有一定的局限性。

  雲幻科教虛擬學科實驗室運用虛擬仿真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和實驗操作對象,生動形象的直觀展示實驗,逼真的虛擬實驗教學環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生可以進行實驗觀摩、模擬實驗、拓展訓練等操作,在實驗中對實驗過程、實驗現象等觀察的很清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實驗知識學習。雲幻科教虛擬學科實驗室包括虛擬化學實驗室、虛擬物理實驗室、虛擬生物實驗室。

  一、虛擬實驗室教學的必要性

  (一)強化學生在學科實驗的基本知識

  學科實驗教學要求學生了解實驗步驟、實驗原理、實驗現象,通過這些知識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提高實驗的成功率,避免資源浪費。然而在實驗中定會有些學生在基礎知識預習不足的情況中實驗難進行或失敗。虛擬學科實驗室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學生可以在教學前反覆的操作與練習,熟練掌握基本操作,鞏固實驗知識,同時避免相關實驗素材的浪費,全面提升實驗能力。

  如在化學中,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教師需要為避免資源浪費與器材損耗,反覆強調試管口需略向下傾斜、實驗結束先撤導管再滅酒精燈,學生對這樣導致的後果不能理解,老師又不能損壞一個實驗器材作為代價警示他們。虛擬實驗教學資源就解決了這些問題,為學生提供多次體驗選擇,解決學生疑問,鞏固知識學習。

  (二)保證學生準確觀察到實驗效果

  實驗中有些微觀實驗不容易觀察,虛擬實驗將微觀現象可視化,讓學生能夠清楚的看到實驗中的各種實驗現象。虛擬仿真技術高度還原實驗現象,即使是細微的變化也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可多次的實驗操作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觀察到實驗現象,掌握實驗知識。

  如生物實驗中的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實驗,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有選取的植物要求、光照要求等很多實驗條件,又要慢慢的觀察流動速度、最適溫度等。虛擬實驗在直觀的展現細胞質的流動的同時,標識不同溫度與計算速度的,讓實驗變得可控易觀察。

  (三)有助於學生完成難度較高或難以實現的實驗

  有很多的實驗是學校為學生提供器材與創造的,課程難度大學生就更不容易理解了。虛擬實驗通過虛擬實境技術的可塑性,製作各種各樣的實驗教學模具與構造教學環境,模擬現象物理過程與結果,使靜態事物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難以操作的實驗動畫模擬化,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

  如物理實驗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個課題,很難去再現一個真空的環境給學生了解,即使使用抽氣盤和抽氣機進行演示,也很難做出來絕對真空環境,虛擬實驗器材除了營造相應環境,還將聲音的傳播可視化標識,學生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練習,還可以自主地進行實驗探究。

  (四)增加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機會,提升參與實驗設計能力

  傳統的實驗中,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有很多的實驗是小組操作或者無法實現的,人人動手操作的可能性較小,不能較好的對實驗進行分析與觀察對學習知識有所阻礙的。虛擬實驗無需消耗任何實驗素材,使用簡單的儀器設備完成整個實驗。學生可以利用虛擬實驗對實驗進行個性化實驗設計,研究性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設計能力與探索創新能力。

  二、虛擬學科實驗室的特點

  (一)交互式操作,培養實踐動手能力

  虛擬實境技術為學生構建身臨其境的虛擬教學環境,讓學生自身以各種形式參與實驗發生與變化的過程中去,在虛擬的實驗環境中扮演主導者角色,學習者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都將導向著實驗的發展方向。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完成實驗,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手腦並用」,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虛擬實驗中學習者的認知、動作、反應及交互技能都能夠得到良好的訓練。

  (二)節省資源損耗,規避實驗風險

  隨著學校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實驗室的應用壓力不斷增加,因為實驗經費與實驗難易程度等問題,導致實驗教學活動難以開展。有了虛擬學科實驗室,極大程度上解決了實驗經費問題。虛擬的實驗器材與實驗材料可節省實驗成本,即使多次操作也無需擔心實驗資源浪費和消耗問題。同時也不必再擔心一些有毒、放射性、易燃易爆、細菌等危險實驗,保證了實驗室的安全與學生的健康安全,消除實驗中會出現的安全隱患,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操作實驗。

  (三)與教材相匹配,實驗素材豐富全面

  雲幻科教初中化學虛擬學科資源庫是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實驗要求,依據人教版(蘇教版、滬教版等)九年級化學實驗課程設置,綜合應用3D影像、虛擬仿真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供學生進行模擬化學實驗。資源庫包含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濃硫酸的腐蝕性與稀釋、粉塵爆炸實驗、甲烷燃燒等化學實驗內容。

  雲幻科教虛擬實驗資源庫,將現代3D影像技術、虛擬實境技術和課程標準教學需求無縫銜接,包含初中、高中階段,覆蓋化學、物理、生物等學科,是學校實驗創新教學、深度應用教學設備的最佳實驗資源。運用虛擬實驗資源庫建設虛擬實驗室,將難以進行的複雜實驗或具有危險性的實驗,在高度仿真的虛擬環境進行教學、操作、應用,能有效提供教育設備利用率,節省實驗教學經費,規避實驗風險,提高學生自主操作的主動性。

  (四)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虛擬實驗環境逼真

  虛擬實驗室節約大量實際實驗所需要的時間,比如器材的準備、實驗中反應進行時間等,提供便捷安全的平臺,耗時長、難演示的實驗也能在課堂上展示,並且能無限次練習操作。雲幻科教虛擬實驗通過3D影像、虛擬仿真技術構建的虛擬實驗環境,再現生活中無法觀察到的、無法用簡單方法再現的事件,對微觀世界及客觀世界的模擬,真實感強,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研究,更快的掌握實驗目標及內容、知識點等,從而達到體驗式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是學生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實驗教學對於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實驗教學是學科教育的基礎,是科學知識學習的源頭,虛擬學科實驗室可以提高實驗效率,降低實驗成本,必將更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ceiea.com/cp47726

相關焦點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
    並依託「學堂在線」平臺,設計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保證優質資源的教學落地。經過一年多來的研究和推廣,已經在全國4所學校開展了常態化教學,助力北京市科學中心、北京市教委初中生開放科技實踐活動中的人工智慧教育板塊,取得了寶貴的教學反饋和學生學情數據。
  • 將科技融入生命體驗——虛擬仿真技術在文科教學中的應用
    原創 孫麗君 中國社會科學網科學技術不僅提升了社會生產力,也轉變了人類的思維模式,並體現在人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在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學科的學生能否對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形成一定的判斷,並將這種判斷自覺地融入其生命體驗之中,對人文學科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 虛擬仿真實驗室風靡國外高校,將給未來教育帶來怎樣的改變?
    近幾年來,在全球的頂尖高校中,掀起了一股「虛擬仿真實驗室」的新風潮,通過信息化手段結合學科特色,打造富有科技感的多個學科虛擬仿真實驗,豐富了教學模式,大大推進了教學資源共享化和教育信息數位化。什麼是虛擬仿真實驗室?
  • VR教育虛擬實境方案/APP/小程序/公眾號/網站
    虛擬實境技術是一門快速崛起的新型技術。它的出現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以往一些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構成了對某些傳統教學模式現實性的否定和解構。虛擬實境技術呈現出教育技術發展的無限可能性,衝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狹隘性,開拓了現行教學手段的發展空間,從而確立了非現實性的合理性、超越性、創新性,為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新的空間。
  • 網龍華漁教育助力全國68所中小學開展虛擬實驗教學試點
    近年來,我國加快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步伐,教育部門對實驗教學方式創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5月,中央電化教育館面向全國中小學正式啟動虛擬實驗教學實驗區(含實驗校)遴選工作,通過實驗試點應用,進一步完善虛擬實驗教學資源體系,並進一步提昇平臺服務能力,為下一步的逐步推廣普及打下基礎。
  • 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模式探索
    通過實踐發現,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充分發揮了參與主體多元化的優勢,為區域教研活動構建了信息技術支持下促進互動、協同、共享的虛實結合教研環境,形成了支持區域教研團隊開展教育數據應用研修的有效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區域教研團隊的創新評價水平與交互水平,實現了教育數據應用過程中深層次的協同創新。
  • Wolfram|虛擬實驗室為工程教育提供動力
    您如何才能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並更具吸引力? 對於許多教育者來說,答案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套可以根據學科甚至學生而變化的工具。 因此,今天,我想在教學工具包中添加一些新內容:Wolfram虛擬實驗室。Wolfram虛擬實驗室是交互式課件形式的開放式教育資源,用於解釋教室中的不同概念。
  • 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室全覆蓋 奎文區強力推進教育裝備建設與應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國玲 近年來,奎文區不斷加大教育裝備投入力度,突出特色裝備配置使用,積極探索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學內容、方式和教育裝備相互融合的教學新形態,發揮了現代化教育裝備產品在教育教學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 會移動的實驗室:NOBOOK虛擬實驗室可在移動端安裝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教育技術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移動學習專家凡特霍夫特博士在一篇專訪中曾提出「移動技術為進一步縮小和真實世界的距離提供了可能」,現代移動學習概念應是隨著移動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而移動技術必然需要應用到行動裝置上。移動學習需要有行動裝置做教育資源的載體支撐。
  • MRI設備結構虛擬仿真教學
    國家虛擬仿真教學政策2019年在教高〔2019〕8號文件 《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從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工作
  • 教師走進虛擬實境創新實驗室進行實踐學習
    6月14日,在天津師範大學進行培訓的2018級新疆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骨幹教師培訓班初中物理教師走進該校開展實踐體驗活動,提高物理教學理念和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圖為教師走進虛擬實境創新實驗室進行實踐學習。
  • 虛擬儀器調幅新方法及其在電子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方法實現信號調製均要基於硬體電路進行,這裡將以調幅為例,探討一種基於虛擬儀器軟體進行信號調幅的方法。這種方法只需向調製系統提供待調製信號,載波產生及信號調製處理過程則完全由軟體來完成,無需使用電路,從而也省去了電路搭建、調整的繁瑣過程,在已具備虛擬儀器系統的教學單位,可節省設備投資,方便地運用到實驗、教學去。
  • 物理化學教學實驗不再枯燥 安徽規模最大VR實驗室揭牌
    人民網合肥6月20日電(陶濤 胡作法)6月20日,虛擬實境VR實驗教學應用示範基地在合肥八中揭牌,與會人員對VR實驗課程應用進行了觀摩。這是目前安徽省內規模最大、首家31人聯機交互的VR實驗室。 該實驗室為國家出版融合發展(時代出版)重點實驗室子課題項目,通過VR眼鏡、手柄等設備虛擬真實物理、化學實驗過程,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有效補充課堂教學,讓課堂上的物理化學教學實驗不再枯燥。
  • 內容先行|雲幻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庫一覽
    資訊時代改變了教育的理念,基於資源的教學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具,虛擬仿真教學作為一種新形勢的教育方式應運而生,成了重要的教學和學習資源。雲幻科教虛擬仿真教育資源庫涵蓋中小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數學、地理、安全教育等多學科內容,資源內容充足、數量豐富、系統優質,為教師提供交互性、情景化的虛擬仿真課程資源。
  • 四川長江職院成功舉辦虛擬實境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討會
    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強高等學校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和交流,11月24日,由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成都小微雲聯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成都ACM SIGGRAPH學會、成都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協會以及成都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協辦的「虛擬實境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討會」在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召開
  • 數碼互動實驗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數碼互動實驗室系統將數碼顯微鏡與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等相結合,將傳統的由教師個別地手把手教學生用顯微鏡進行微觀形態觀察的實驗教學模式,變為師生互動、圖像共享、高效率的教學體系。我校於2012年引進了數碼互動實驗室系統,並將其應用於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虛擬實境平臺 NOBOOK 獲 1500 萬 A 輪融資,「會移動的實驗室...
    虛擬實驗室能夠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學校的實驗器材緊俏,或者有些實驗因為危險性較大,很難在物理實驗室中完成,NOBOOK 表示,產品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仿真性、可操作、高自由度、0 危險度、請教弧形和設備聯動性幾個方面。
  • 這場教學創新大賽精彩不容錯過
    理學院李慧慧老師介紹了她們團隊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中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她講到,教學方式的創新,很大程度提升了學生的「覓食」能力,突出課堂教學的「間斷性」「階躍式」特徵,引導同學們修補「間斷點」和「上臺階」,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學習習慣。
  • 人工智慧視域下機器學習的教育應用與創新探索
    隨著教育大數據的崛起,如何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以支持精準預測,是人工智慧時代面對的一個新課題。機器學習作為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分支,能夠滿足教育大數據分析預測的需求。為此,基於「為何分析、分析什麼、以何分析、何以應用」一系列問題,通過對機器學習的作用對象、作用過程、具體方法和利益相關者等方面的分析,探討了機器學習和智慧教育的適切性。
  • 創新模式踐行者王溪:突破邊界-教育創新驅動力
    隨著新冠疫情被逐步控制,疫苗也在加速研製投入生產,教育行業在後疫情時代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教育行業應如何破局?記者採訪了創新型教育模式的踐行者王溪。王溪曾為一家創新型素質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曾供職於世界500強企業和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師範院校科班出身,在家庭角色轉變後,熱衷於對素質教育的探索,憑藉著熱愛投身於教育行業創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