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科普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2021-01-16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蔣建科)光有經濟的增長,沒有科學素養的提高,也無法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幾年來,中國科協以推動城鎮社區科普為抓手,全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探索出一條科普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新路子。

    2007年5月,濟南市綠園社區的一位居民從四樓跳下摔成重傷,後被診斷患有抑鬱症。家人痛心地說,身體有病可以吃藥,心理有病只靠吃藥可治不了!

    事發後,街道黨工委決定,以綠園社區為試點,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科普活動。從2008年起,連續6年舉辦科普節,居民心理健康禁忌的「寒冰」漸漸消融,越來越多的隔閡和矛盾在科普節的陽光逐漸化解,參與科普節的居民從第一屆的60餘人次增加至2013年的2000餘人次。

    長期以來,社區科普工作大都處於「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的狀況,許多科普工作無法有效落實。西安市錦園社區為此提出了科普工作「三個有」 目標,即:「有人管事,有地方幹事,有錢辦事」。爭取到各級黨政部門和科協的投資60餘萬元,建成集科普教學、圖書閱覽、心理健康諮詢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普教育陣地,同時運用現代傳媒手段,通過建立社區QQ群等形式,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科普的積極性。

    北京市科協和市財政局早在2008年就在全國率先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肯定,在全社會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全市科普經費年度籌集額由2006年的10.49億元增至2011年的20.28億元,全市科普專職人員6147人,科普兼職人員3.22萬人,註冊科普志願者1.17萬人。全市科技館年參觀人次超過800萬。2010年,北京市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達到10.0%。

    瀋陽市科協創辦了社區科普大學這一科普工作新模式,有效促進了社會管理創新,受到了群眾普遍歡迎。截至目前,全市社區科普大學分校已達305所,覆蓋到全市社區總數的35%以上,現有在冊學員1.3萬人,已結業學員8.3萬人。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高莊社區成立的「公益服務科普先鋒小分隊」等5大類「黨員科普先鋒隊」,建立了隊員工作檔案、科普服務、匯報交流等制度,製作統一的黨員科普先鋒隊標誌和服務監督欄,形成「黨員科普先鋒隊」開展科普活動的長效機制。

    中國科協科普部負責人指出,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2010年城鎮居民佔總人口的49.68%,社區居民整體科學素質的提高對於提高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我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10年,我國城市居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4.86%,僅相當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90年代初的水平。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必須以公民整體科學素質的提高為支撐。因此,全社會都應重視和支持科普工作,讓科普工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文化強國發揮應有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新進展 大國創新引擎再升級
    過去5年,他見證或了解到太多像天問一號這樣的關鍵節點——「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墨子號飛向太空,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首艘國產航母下水,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今後5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陳貴民:商業型企業應投身社區公益事業
    社區建設對國家及每一位身處其中的居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國家鼓勵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那麼,在現代商業社會裡,企業能否在發展主業的同時善行公益之舉?答案是肯定的。7月3日,在深圳召開的 「萬店互聯 合作進化」德佑戰略品牌發布會上,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貴民如是說,「貝殼找房與德佑鼓勵旗下千千萬萬家門店積極主動的投身社區公益,為社區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這是社區文明的潤滑劑,也是商業型企業投身社區公益事業的有益探索。」
  • 中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
    ,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說,中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科技創新給予有力支撐。為此,中國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發展,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培育發展新動能、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5年來,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創新發展動力澎湃。
  • 打造首個星際科技創新孵化空間 佳兆業KMAX夢佳速旗艦社區精彩亮相
    (啟動儀式現場)發力科技產業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活動現場,深圳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林祥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科協將緊密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國家戰略,深入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支持深圳打造全域科普示範城市,發揮全市各類科技組織,各個高校和企業科協等共同打造深圳國際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 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2020-01-14 13:49: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湃 責任編輯:劉湃
  • 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_今日海南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布局「海陸空」未來產業,引進培育高企,搭建創新平臺,招攬科技人才……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我國實現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目標的決勝之年,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之年,2020年海南科技創新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優勢、新機遇。
  • 衡陽精心組織近百項科普活動,讓市民感受創新魅力
    8月23日至29日,2020年市科技活動周期間,市科技局聯合市直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科技主管部門精心組織開展了近百項科普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展示抗疫成效,讓廣大市民感受創新魅力,盡享科技樂趣,為新時代全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衡陽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
  • 紅點社區打造3套社區智慧安防建設模式,伍堡社區煥發新活力!
    2、拓寬經費渠道,創新建設模式蘭州市與建設銀行、中國移動等單位,籤訂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業務協調、數據共享。3、強化科技支撐,助力基層治理蘭州市智慧安防小區通過建立「防複製門禁卡+手機APP+人臉識別」多重門禁方式,重點識別防範外來人員,實現了「大數據」和「基層網格力量」有機結合的雙防控,有效解決了外來人員發現難問題。
  • 俞忠鈺:發揮學會優勢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貢獻
    1986年以後,從事電子科技管理工作,領導國家「七五」和「八五」集成電路科技攻關,組織制定「九五」電子科技發展方向和重點,曾擔任國家「908」工程和「909」工程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參與組織領導了國家集成電路重點工程建設。  從中國電子學會1962年正式成立,到今年已經45周年。要是從1956年開始籌備時算起,已經過去51年。
  • 科技戰疫創新未來 科普助力美好生活——2020年虹口科技節主場線上...
    多年來,虹口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的指示精神,努力將科技節辦成政府引領、企業支持、公民參與的科普盛會,使其成為虹口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在啟動儀式上,通過視頻形式展示了虹口區科普工作助力疫情防控的工作和成果。虹口區多措並舉,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的形式,宣傳防疫的科普知識;藉助"智慧科普盒子",智能化精準推送防疫科普知識;大力開展科普健康教育,引導公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 四川巴中:匯聚科協智慧 助力老區建設
    四川巴中:匯聚科協智慧 助力老區建設市場信息網   2020-12-03 15:40:29   來源: 人民網   評論:   原標題:四川巴中:匯聚科協智慧 助力老區建設  近日,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鰲溪村的新村聚居點院壩裡傳出陣陣掌聲,市科協組織法治宣傳小分隊「壩壩學法」正在這裡進行。
  • 人大代表為創新型城市建設「出點子」
    會上,來自相關行業領域的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就依法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談體會、講問題、出點子。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多年「磨一劍」作為一座因科技而興、因創新而強的工業城市,株洲從未停止過對創新的追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也是謀劃多年、推進多年——2014年,我市正式籌備啟動創新型城市;2017年4月,我市正式印發《株洲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方案(2017-2020年)》,明確重點抓好企業技術創新、產業集聚創新、創新人才培育、智慧財產權示範、特色園區建設等十大工程;2018年4月,國家批覆支持我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2019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依法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決定
  • 鄂爾多斯機場四型機場建設初顯成效
    ,鄂爾多斯機場將四型機場發展理念貫穿於機場規劃、建設、運營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注重統籌謀劃,勇於創新改革,建設成效初顯。鄂爾多斯機場四型機場建設工作得到民航局肯定。自民航局提出四型機場建設以來,鄂爾多斯機場深入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廣泛學習國內先進機場建設經驗,持續改進軟硬體短板。
  • 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活動現場嘉賓合影為打造健康社區,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助力「健康中國行動」,「人民健康社區」項目於2020年8月發起,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持續開展走進社區系列活動本次走進廣州華南新城社區活動現場,有線下義診、健康科普講座、健康市集活動等精彩環節。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 加快建設雨林生態特徵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這就需要我們客觀分析形勢,科學研判未來美國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相關產業的影響,瞄準「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力,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方式轉型和商業模式及管理方式的創新和重構,把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落腳在高質量發展這個重心上。近年來,其他國家政府也都在不約而同地加快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
  • 崔向群代表:科研院所要有擔當 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
    (中國經濟網楊騫/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 今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崔向群,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兩會之夜」欄目。崔向群認為,國家的科研院所要有擔當,有責任推動國家國力的增強,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責任。現在,我們在載人航天等方面都展示了我們科技創新的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經開始從「跟著」走到「領著走」了。
  • 國家儲備林建設 創新發展深度融合
    【改革·印跡】        2018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管理中心(速豐辦)緊緊圍繞林業改革發展中心任務,堅持以國家儲備林建設為主線,以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為重點,以外資項目為助力,創新發展,深度融合,服務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 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演進與展望
    張勇梳理了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指出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經歷了政權重建時期、「單位—街居」制時期、社區服務時期、實驗探索時期、示範推進時期、深化提升時期等階段。在此過程中,社區建設的地位不斷提升、內容逐漸完善、主體日趨多元[5]。張必春將中國社區建設歷程劃分為政府包辦型服務、給予型服務和增能型服務三個階段,認為社區居民的主體性在社區建設的進程中逐漸生成並不斷增強[6]。
  • 建設灣區博愛家園 助力中山重振虎威
    完善服務手段、創新服務方式,以提高公眾應急自救互救能力為突破點,做好「六進」(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工作,完善市、鎮、村(社區)三級立體應急救護培訓網絡平臺,建立完善「紅十字+企業」的應急救護科普基地,拓寬宣傳普及應急自救互救知識渠道,充分發揮紅十字在提高公眾應急自救互救能力中的作用。
  • 雨花科普e站進學校、進社區
    可別小看這個科普e站,這裡陳列的航模、科普讀物等,讓平時只顧著買菜做飯的大爺大媽過足了科技癮。8月7日,站在雨花家園社區三樓的科普e站,雨花區科協主席彭知一臉自信。據悉,雨花區在轄區學校、社區等地建設了10餘處科普e站,有效打通了科學傳播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