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蔣建科)光有經濟的增長,沒有科學素養的提高,也無法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幾年來,中國科協以推動城鎮社區科普為抓手,全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探索出一條科普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新路子。
2007年5月,濟南市綠園社區的一位居民從四樓跳下摔成重傷,後被診斷患有抑鬱症。家人痛心地說,身體有病可以吃藥,心理有病只靠吃藥可治不了!
事發後,街道黨工委決定,以綠園社區為試點,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科普活動。從2008年起,連續6年舉辦科普節,居民心理健康禁忌的「寒冰」漸漸消融,越來越多的隔閡和矛盾在科普節的陽光逐漸化解,參與科普節的居民從第一屆的60餘人次增加至2013年的2000餘人次。
長期以來,社區科普工作大都處於「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的狀況,許多科普工作無法有效落實。西安市錦園社區為此提出了科普工作「三個有」 目標,即:「有人管事,有地方幹事,有錢辦事」。爭取到各級黨政部門和科協的投資60餘萬元,建成集科普教學、圖書閱覽、心理健康諮詢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普教育陣地,同時運用現代傳媒手段,通過建立社區QQ群等形式,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科普的積極性。
北京市科協和市財政局早在2008年就在全國率先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肯定,在全社會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全市科普經費年度籌集額由2006年的10.49億元增至2011年的20.28億元,全市科普專職人員6147人,科普兼職人員3.22萬人,註冊科普志願者1.17萬人。全市科技館年參觀人次超過800萬。2010年,北京市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達到10.0%。
瀋陽市科協創辦了社區科普大學這一科普工作新模式,有效促進了社會管理創新,受到了群眾普遍歡迎。截至目前,全市社區科普大學分校已達305所,覆蓋到全市社區總數的35%以上,現有在冊學員1.3萬人,已結業學員8.3萬人。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高莊社區成立的「公益服務科普先鋒小分隊」等5大類「黨員科普先鋒隊」,建立了隊員工作檔案、科普服務、匯報交流等制度,製作統一的黨員科普先鋒隊標誌和服務監督欄,形成「黨員科普先鋒隊」開展科普活動的長效機制。
中國科協科普部負責人指出,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2010年城鎮居民佔總人口的49.68%,社區居民整體科學素質的提高對於提高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我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10年,我國城市居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4.86%,僅相當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90年代初的水平。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必須以公民整體科學素質的提高為支撐。因此,全社會都應重視和支持科普工作,讓科普工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文化強國發揮應有的作用。